APP下载

中国战略机遇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22-02-14张运成

学习与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机遇战略世界

张运成

新时代10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标志,中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战略机遇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激荡共伴,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机遇意识,主动塑造战略机遇。

中国战略机遇根植于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

重要战略机遇期由内外部因素综合塑造而成,内因更具决定性意义。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们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要统筹研究部署,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更加主动办好自己的事情。”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7页。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立党立国、经世济民的重要原则,要获得发展,最终要靠自己。

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多方面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之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充分发挥,“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生动展现了“中国之制”的旺盛生机活力和强大治理效能。②任理轩:《制度自信何以更加坚定》,《人民日报》2022年9月28日,第9版。

经过不懈奋斗,中国经济已经站在历史新起点,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地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拥有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服务贸易连续8年稳居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华民族失去了前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第四次正迎头赶上。这些成就都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拓展战略机遇的坚实底盘和前进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始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新时代10年的实践深刻表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前进道路上仍有许多亟待破解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国内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即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进一步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把战略机遇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战略机遇拓展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之中

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积极扩大与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必然带来新机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2021年,以美元计价,我国进出口规模达到了6.05万亿美元,外贸增量达到了1.4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对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5.67、5.35、4.88、2.4和2.34万亿元,分 别 增 长19.7%、19.1%、20.2%、9.4%和

18.4%。①《海关总署:2021年我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央广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1898837473778449&wfr=spider&for=pc。

同时,中国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全面履行入世承诺,进口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再到全球安全倡议,中国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国际公共产品。从“周边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到“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各方向、各领域不断取得积极进展,连续5年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

中国为其他国家实现发展繁荣提供机遇,也就是为自己发展提供机遇。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展望经济全球化未来,尽管会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但是根本方向不会改变。拥有诸多有利条件的中国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有条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抓住战略机遇“织网”全球。构建机遇之“纲”,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织密机遇之“目”,区域重大布局搞好衔接配套,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打牢机遇之“结”,针对传统国际循环呈现弱化态势,全球产供链面临非经济因素冲击,重点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挖掘潜力,积极塑造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中国战略机遇要靠统筹发展和安全护航保障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两者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中国抢抓战略机遇抓的是有安全保障的发展机遇。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①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73页。可以预见,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到更高层次。只有高水平安全才有条件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高质量发展才有可能保障高水平安全。

当前,“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5版。一方面,中国要特别警惕外部风险倒灌,从培育动力、稳定经济金融、保障民生等方面筑牢政治、经济、社会的安全屏障。另一方面,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方案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21年、2022年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致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看待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要看风平浪静时的表现,更要看狂风骤雨时的状态。新时代10年,正是因为做到了统筹发展和安全,中国才在顺风顺水时能够高歌猛进,在逆风逆水时也能负重前行,并且在超预期影响面前取得超预期成绩。疫情防控实践表明,党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世界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善于在挑战中看到机遇,在变局中化危为机。挑战与机遇之间会互相转化,危机本身往往也蕴含着克服危机的办法和途径。“蔐苗类絮,而不可为絮;黂不类布,而可以为布”“水火相憎,鼎在其间,五味以和”。③[汉]刘安:《淮南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871、861页。要透过表面现象分清事物的类别,明白事物之间是可以互相依存和转化的,必须把握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的辩证关系。危与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克服了危就是机;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

中国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3版。

中国战略机遇要靠发扬斗争精神奋力开创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我们要顽强斗争,积极主动开辟和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要想不断地战胜意外事件,必须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在这种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②[德]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41页。中国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同样需要“智力”和“勇气”这两种特性,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方向,把握斗争主动权,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增强斗争本领。建党百年的实践表明,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面对美西方对我国进行全方位遏制打压,我们沉着迎战、坚决斗争,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统一部署,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努力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在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和地缘冲突上,面对国际规则博弈和主导权激烈斗争,我们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洞察待机,趋利避害,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牢牢掌握了斗争主动权。

塑造更高层次更具前瞻性的战略机遇。如果说21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是“自塑”与“他塑”共同促进的结果,那么,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战略机遇更多是“自塑”而非“他塑”,即主要是靠“自塑”赢得战略机遇。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善抓机遇谋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一种“自塑”,既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现实所需,也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长远之策。没有足够的体量,就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联手各国共同把世界经济的“蛋糕”做大做好,特别是要致力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未来,中国会提供更多像共建“一带一路”这样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促进世界经济加快向数字化转型。

猜你喜欢

机遇战略世界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战略
战略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