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躺平:作为青年人行为符号的信息与意义

2022-02-14崔岐恩程天如李珍妮

语文学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躺平青年人符号

崔岐恩 程天如 李珍妮

(温州大学教育学院 符号教育研究所,浙江 温州 325035)

在符号教育学时代,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革命,人类教育超越既往第一次教育浪潮以知识为核心目的,第二次教育浪潮以能力为核心目的,正在来临的第三次教育浪潮,将以意义或意义感为核心目的[1]。人类教育将以“学习为中心”,而非前两次教育浪潮时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2]。技术革命也导致人类物质生产水平完胜人类生存基本需求水平,造成人类生存方式发生极大改变。这种改变突出表现为:人之概念迁移——人不仅仅指血肉之躯的传统碳基人,还可指代硅基智能人、基因编辑人、生化合成人,进而,人之本质和意义,也必将需要新的阐释。

不同种类之人将按照何理相处?法理、伦理、真理三者之间如何通融而形成人与人相处的厚正当?在这些深度思虑之前,首先想到的是:传统碳基人日益显得过量,相比于新新人类,似乎成为多余的人、低效的人、无用的人。人若没有意义感,或行尸走肉式,或生无可恋。迪尔凯姆、石中英等研究自杀问题后发现,意义感丧失是自杀的主要因素之一[3]。佛系、躺平也暴露出青年人的意义焦虑。人之意义问题成为一个迫切的生存问题,而以意义或意义感为鹄的符号教育学正当其时。教育的传统定义(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依然有效,但是技术革命使得“影响人身心发展”有多样化路径,传统的外烁式、内化式路径日益低效,而捷径越来越多,例如生物芯片、人机融合、基因修复、内生化调控等等,将会使得人身心发展更精准、快捷、高效。

在此背景下,躺平也许是青年人的合理选择——只要躺平不碍事、不会给社会添麻烦。当然前提是:社会关系的重建、分配制度的洗牌、阶层对立的消弭,如此方能站直有期待、躺平亦心安。当然,在这个时代转圜过渡时期,躺平更多只是无奈的被动选择——跳了又跳,依然够不到树上的果子,则索性躺平歇一歇吧。还有少部分人,躺平就是生活——如红灯区服务工作者、人工智能后台操作者、虚拟现实情境学习者。躺平这种身体姿势,作为行为符号,其理论渊源、兴起缘由、利弊得失如何呢?

一、躺平:一种行为符号

躺平(lie down)是一种身体姿势,一般指仰面朝天、四肢放松,脊柱承压几乎为零。但作为一种行为符号的躺平(TANGPING),笔者尝试性定义:指缺乏激烈进取精神的生活态度和忍受现实而不积极合作的处世哲学,一般流行于缺乏活力的和平环境。如此定义,尽量避免了价值判断,也凸显“形势逼人”,且也说明其社会背景近似于国泰民安,至少有一方净土可以容身躺下。在内卷化[4]社会,躺平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

具身心理学认为,身体姿势作为一种行为符号,会影响个体内心认知与情感,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行为者本人,甚至他者观看这种行为符号(图片、影像、画作、文字、梦境等),也有移情共鸣之效。比如上山或拾级而上行为符号可以表达进步或成功之意义,下坡或摔倒、落马等可以表达倒霉、失败等意义。这种真实存在的符号机制,已有多个心理学理论解释,如情境认知理论、自我知觉理论、神经肌肉反馈理论等[5]。人类生活于符号世界,符号本身作为信息与意义的双重载体[6],它总是向符号见证者表达特殊的信息与开放的意义,正如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动物。符号学鼻祖皮尔斯认为符号具有无限衍义性,并将符号分为三类(像似符、指示符、象征符)。象征符实际以明喻、隐喻、转喻、借喻等逻辑修辞手段实现无穷衍义。崔岐恩等将符号细化为符形、符义、符用、符码、符境,符形即传统的符号表征形式或索绪尔之能指、皮尔斯之再现体。以有限的、切身的符形表征遥远的、无穷的信息与意义,乃符号之共性,所谓知微见著、一叶知秋。远古时期语言符号之前,已在使用具身符号,如结绳记事、口哨暗号、身体刺青、袖口手语、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等。蜷缩的身体动作如弯腰、俯视、跪是社会交往中常用姿势符号,其中蕴藏着特殊意义表达的隐喻机制。2016年,黎晓丹、杜建政、叶浩生等人通过社会情境实验,调研身体蜷缩程度与社会地位的隐喻效应,结果证明蜷缩身体姿势这种行为符号与社会地位之间双向隐喻效应[7]。

对于一个自由意志的青年人,立身处世最常用的有5种身体姿势——跑、站、坐、躺、跪。从生物学而言,跑需要消耗最多能量;跪乃最难受姿势;躺则神经压迫最小。从符号学而言,5种身体姿势作为行为符号,可以表达无穷意义和特定信息。比如:跑——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站——瞻前顾后、择机抗争;坐——得过且过、随遇而安;躺——无欲无求、自得其乐;跪——忍辱负重、苟且偷生。

身体姿势作为符号再现,总是表征其对象的意义世界。两者意义无穷,犹如无限绵延的光谱,但是为了清晰表意,总会基于某标准做“符号分节”[8]——通过符号再现的分节,达到意义表征分节。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隐含表征中国人民曾被三座大山压趴下了,其分节的能指是:趴/跪/站,则相应意义也各有分殊。

虽意义无穷,但在特定符号情境,则只需充分曝光其中某些意义,即特定信息。特别是广告中多半以跑作为商品特定意义的行为符号,因为可表征健步如飞、行云流水、腿脚麻利、追逐梦想、超越自我等,故而跑成为服装、医药类广告之最爱。而躺,则更多表达佛系、平淡、随性,甚至消极避世、与世无争、听天由命之意。任何身体姿势都可以作为符号,符号总是表达意义,当代符号学家赵毅衡认为没有意义不通过符号而表达。今日,躺平成为一种广布流传的符号形式,离不开这个时代的符号情境,即符形、符义、符用、符境、符码这五者总是勾连一体。后文将解析这个特定符境。

二、当代躺平主义兴起的原因

任何符号形式,只有在特定符号情境,才能表征特定的意义和信息。躺平作为身体姿势的行为符号,从古至今绵延不绝,但符境不同,则符义和符用也各有千秋。某种个别符号想象,也许只是特例。但若普遍化,则成为某种思想意识兴起的苗头。躺平这种个别身体姿势一旦普遍蔓延,则成为特定意义的符号现象,更是所谓躺平主义的象征与符号。躺平在国内成为2021年热词,实际上,20世纪末已滥觞于欧美、日本,如“嬉皮士”“雅皮士”“垮掉的一代”“低欲望族”“宅族”等都是躺平主义的某种符号标签。正如日本学者大前研一2018年《低欲望社会》——老龄化、人口减少、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总体而言,躺平可以分为主动与被动,其内在秉持的“主义”也各有分殊。

(一)主动躺平的原因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理论认为,人之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安全、归属、爱、自尊、自我实现。根据《2020年全球饥饿指数》报告,全球90%人口基本解决吃饭问题。也即当今大部分人已摆脱低层次需求,开始向往中级和高级需求。所以很多人无须站立劳碌,而有闲暇躺平养生,追求高级享受。

躺平主义可细分为两种群体。一种是看清了现实却无力竞争,选择保持低欲望生活状态的群体。另一种是本就消极的群体以躺平主义为借口来继续他们的懒惰生活,是为了躺平而躺平。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曾怀有积极进取精神,但由于现实的种种因素,他们退出竞争,转而过不积极且低欲望的生活,是笔者所指的躺平主义。后者是一种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以啃老等方式来维持高欲望和高消费生活的群体,他们以躺平主义为借口,继续理所应当地过着好吃懒做的生活,并非真正躺平主义。对于第一种群体,只要打破资本压迫和内卷化,他们就能振作起来,甚至成为一股更加强大的动力以促进社会发展。要想改变第二种群体,就必须从思想根源出发。

(二)被动躺平的原因

近年来,国际局势紧张,外向经济也因此受挫。这严重影响企业内部运营状况,涉及就业者待遇福利、相应工作状态。北约、G7以及20国集团等对中国的政治打压、经济封锁、技术壁垒等成为现今迫切的符号情境,这是符义解读时绕不开的符境。恰如犬儒主义盛行的符境是古希腊城邦制坍塌,老庄道家思想盛行的符境是春秋战国五百年分裂割据,清谈思想盛行的符境是魏晋南北朝三百年混乱。

从内部而言,近5年电商泛滥、网络经济扩张导致实体商铺倒闭、失业暴增,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壁垒恶化。城乡鸿沟日益扩大,一方面中心城市虹吸效益明显,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却空心化、荒漠化,正如司晓宏等认为,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本质上有对冲关系,城乡社会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这种状况导致底层年轻人难以实现梦想,最终被迫主动放弃内卷而躺平。日本和韩国更早出现这种现象。躺平的现象层出不穷。日本有“三不青年”,不爱出国,不爱工作,不爱出门;有“三无”政策的“冷漠世代”,无气力、无感动、无关心;有平成废宅。韩国有“三抛族”,抛弃恋爱,抛弃结婚,抛弃生子;还有五抛族,再抛掉住房和人际关系;最高的境界是七抛,连梦想和希望都抛弃。而中国有“三和大神”,不考虑未来,只关注当下,打一天工,玩三天游戏,剩下的钱用于买饭和水来维持基本的生存。港澳台有“废青”,即颓废青年人。

三、躺平主义的利与弊

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任何问题都应一分为二地分析。躺平作为身体姿势符号一旦表征极端性意义,则势必给自身与社会带来特殊功效——利弊参半。

(一)躺平主义之利

1.躺平对自身之利。正如古典犬儒主义“在犬儒的外表下,实质包含着对人生价值理想十分严肃的理解、追求和践行”[9],从青年个体而言,躺平者独善其身,不惹是生非,倒也不是坏事。躺平有利于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更能过上哲学家所言“沉思的生活”,毕竟“我思故我在”。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思的生活不值得过,而躺平是最好审思的姿势。躺平者倡导“极简主义”和“断舍离”的简约生活方式,反对消费主义。躺平群体看破消费主义的骗局,转而把目光转向低欲望低消费的生活方式,促进“极简主义”“断舍离”的生活方式的发展,这也是反对消费主义的一大特点,对倡导做理智的消费者具有积极意义。

躺平虽然掺杂着青年人对竞争的焦虑和茫然无措的应激性反应,但归根结底,它是一种对内卷的抵抗和对“成功就是自我压榨和剥削”的反思。选择“躺平”的青年人,并不是真正放弃了奋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是在拒绝随时被动员的生活。马尔库塞曾说:“在精神设施中, 人们所渴望的东西同准许得到的东西之间的张力似乎已大大减弱。”[10]青年人躺平有利于身心放松、解压,降低抑郁、猝死等健康问题。在社会高度内卷化的情况下,社会压力增大,焦虑感上升,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例如买房焦虑、结婚焦虑、加班猝死、研究生自杀等现象,躺平主义对于放松和解压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能够促进高压群体放下焦虑,缓解压力,从而减少社会问题。当青年人转而关注当下的快乐,愿意且能够接纳自己的平凡,并试图摆脱社会强行加诸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将获得重新建立新的人生坐标系的机会[11]。

躺平青年们有利于思考身心如何得以安放以及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廓清迷思,减少抑郁或危害他人。大多数普通人的躺平,可能只是在职业生涯等某一方面的认命,他们逃避了这个方面的竞争、内卷,转而把生活的重心、关注的焦点放在另一方面,从而获得了其他方面的成功和快乐。不爱吃喝玩乐的大叔,可能是个默默做了十几年志愿服务的爱心达人,做志愿者使他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不热衷职称评选的老师,可能是个运动达人,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的躺平难道没有意义吗?

2.躺平对社会之利。躺平作为一种行为符号,还可解读为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遁世态度,或可倒逼社会改革。当青年人转而关注平凡的自己和当下的快乐,并试图摆脱社会强行加诸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将获得重新建立新的人生坐标系的机会,甚至能够对不合理的规则形成社会压力,促使社会进行必要的变革,让社会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更为激进者则给躺平之姿赋予特殊符号意义——反对内卷化或逃避被割韭菜。这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考评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优化等各方面进步,进而打破阶层固化现象,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机会平等,开拓新领域、新平台,为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随着躺平的人不断增加,群体不断扩大,长时间下来,社会发展活力降低,必然引起国家的重视,从而对相关政策、经济发展秩序、市场秩序、各类运转机制进行调整。

剧场效应导致群体宁愿站直,也不愿坐下或躺平,在于个别人利己之心迫切,同时阻挡了别人看戏。试想,若有更多人躺平,则剧场效应便失去显著效果。衡水中学、海淀补课成为众矢之的,正是他们急切站直甚至奔跑,导致学习异化、家长焦虑、教育内卷。同理,职场996模式、工厂日夜加班,导致有工作而无生活、有生命而无健康。教育若部分老师和家长敢于躺平,则定为同学、家长之福;职场若有部分工人乐于躺平,则必是单位同事之福,社会之福。如果所有内卷者,都敢于躺平,则必然引起重视,有利于管理者刮骨疗毒、促进社会改良。

(二)躺平主义之弊

1.躺平对自身之弊。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躺平”反映出群体性的社会焦虑,特别是青年人随处可见的挫败感和失落感,他们是在用消极的工作态度向“奋斗文化” 和内卷发起挑战。如果不好好加以引导,很容易助长好吃懒做、“丧文化”的风气,这样的话躺平者会越来越多,最终可能出现躺平青年啃老行为;导致青年人浪费生命,没有好好发挥自我价值,社会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人才资源。躺平还会误事,特别当油灯倒下,若不及时起身,则会火烧屁股。腿脚健全更应奋力奔跑,精疲力尽之后的躺下,会别有一番滋味。身体器官会用进废退,躺平之姿一时惬意,但会导致三高。

2.躺平对社会之弊。躺平主义中的消极色彩易导致社会活力下降,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社会发展停滞。不利于促进GDP增长,经济发展。消极处世,不利于发扬积极进取的精神。躺平者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孩子的做法将导致丁克主义者、单身主义者增加,不利于社会人口增长、劳动力的增加。虽然全球物质生产极大丰富了人们生活,也使部分人有条件躺平,但世界凉热不均。根据《2020年全球饥饿指数》报告,2019年全球总计有6.9亿人营养不良,1.44亿儿童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发育迟缓,4700万儿童因严重营养不良而患病或死亡。同为人类,有人奔走而有人躺平、有人饿寒死而有人玉食生,躺平者若有同情心,还能躺的其所吗?

四、对“内卷化”“躺平”现象的建议

(一)宽容对待躺平者,不必叫醒装睡的人

总体而言,当今大部分国家物质生产力已经超越基本消费水平,特别是人工智能普及后,产能过剩更加普遍,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勿须辛苦劳作。开放社会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也日益多元,无论躺平、佛系,或其它闲情逸致,只要不危害社会,总比群体聚集静坐有更好的符号意义。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躺平不是躺倒,暂时休憩,养精蓄锐,方能挺身而起,继续奔跑。

为国家、为自己要奋斗,要对自己严格,努力学习,增长知识,增强核心素养。马克思主义认为,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或许,躺平者鼻祖如第欧根尼、赫拉克利特、老庄,都已看透世事,故而躺平心安理得。但是,世事变幻。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改造世界呢?今天我们唯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才能使人生价值得到实现。就像抗疫战士们,为国为人民,他们毫无怨言,再苦再累都能站起来奋斗。躺平主义促进了一场更加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青年们更多的是抗拒剥削与压迫,对国家的热爱却并未改变,积极进取的精神仍然存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只要打破机制掣肘,增强社会活力,促进机会平等,尊重劳动付出,青年必能乘风而上,创造出更多新的可能。历史总是相似,古希腊犬儒主义、老庄无为思想、魏晋清谈思想都是在社会发展受阻的特殊情况下出现,表达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避世态度。当代躺平主义的出现也是如此,但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相似却不会相同。面对阶层固化和资本压迫,创新是破局的关键。只有上下同心,上改运转机制,下改竞争方式,发扬进取精神,共同创新,形成合力,才能形成新一轮的发展动力,打破困局。

(二)警惕社会内卷化,亟需扬帆深海的船

内卷化是躺平主义滋生的土壤之一,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在资源有限的社会发展状况下,每个竞争者都以压榨自己的时间、健康等为代价,为自己取得少量竞争优势,挤占对手生存空间,而整体没有得到扩张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恶性竞争。剧场效应正是如此,大家都站得辛苦,可谁也不愿先坐下来。久之,则有人体力不支,必会躺下,虽有好戏连台,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内卷、员工为了取得升职加薪而内卷、家长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而内卷,都是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个体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所做出的行为。当然,有人内卷就有人躺平。

19世纪以降,全球格局日益向海洋发展,全球经济重心从内陆逐渐面向海洋,海洋经济意味着开放、外向、国际交流加深。中国虽有约18 000公里海岸线,分布着10大百年老港(上海、香港、大连、青岛、宁波、福州、厦门、高雄、广州、澳门),改革开放后又崛起京唐港、黄华港、日照港、北仑港、防城港、湛江港等,但一直以内陆型农耕经济为主。改革开放40多年已经取得瞩目成就,国防力量也开始驶入蓝色深海。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2021年国际局势严峻,中亚南亚动荡致使“一带一路”外向型发展受挫,故而蛋糕增量暂时难以满足14亿人口之需。本应在全球格局的向外合作,逆转为向内竞争,势必有内卷化的可能。

打破内卷化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首先,在国家社会层面,必须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府垄断式资源配置方式。正如许小年、郎咸平、张维迎等经济学家所言,政府应该进一步减少干预、增强市场经济地位,更多释放发展潜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发展提供更健全的制度保障、更完善的法律规范、更新的发展平台、更多元的考评方式等,帮助打破阶层固化,促进社会资源流动,为发展动力向外扩展提供平台。其次,花开不止在春天,当下社会资源虽然有限,但资源始终由人所创造。所以必须发扬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学习进步,提升青年人核心素养,不断寻找新领域、新技术、新行业,继续创造新资源,才能使社会得到真正的上升发展。如日本学者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给出对策:如都市再开发、闲置土地如何利用、移民政策改善、优化观光地配套建设、刺激“熟龄大人”消费、人才教育转型等等,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最后,合作共赢是良方。有竞争也有合作,内卷化群体相互恶性竞争,相互抢占资源,则最终导致无意义的内部消耗。

综上,躺平是一种身体姿势,也是一种社会行为符号,它表征非暴力不合作的处世哲学,该类行为的发生体现出内卷化时代青年人应对的无奈、情感的宣泄、寻找破解之法的诉求以及经济全球化下社会结构的变化等。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看,正确对待内卷化与躺平现象,引导青年人积极向上,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上施政策,下积群力,为他们构建良性竞争、主动站立的社会大环境。今后还可从其他视角展开研究,促进躺平社会行为符号研究的推进,为社会发展路径研究与青年人对待生活方式提供更多的参考。

猜你喜欢

躺平青年人符号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学符号,比多少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符号的由来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