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美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小学课堂“减负增效”
——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例

2022-02-14陈汉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美的环节教学模式

陈汉辉

(陆川县温泉镇中心学校 广西陆川 537700)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强调“贯彻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可见,美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追求课堂之美,构建“美的课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构建“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师生减负增效

在“双减”政策推出之前,很多教师安于现状,没有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改革适应学生新认知、渴望乐于接受的新课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生硬地灌输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往往会布置大量的作业,课后作业铺天盖地,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累了教师,苦了学生,教师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如何创建一种教学模式,既能使师生在课堂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和美,又能使课堂实现高效减负的目标呢?“美的课堂”就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教学模式[2]。在“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把“以美育人,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理念,强调通过有效的方式,把师生从繁重的工作和过重的课业负担重中解放出来。并通过科学的安排教学活动,力图实现“让美滋润孩子快乐成长,让美成就教师幸福人生。让教师有职业的幸福,学生有学习的快乐。”“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提倡教师通过挖掘学科内容中所蕴含的美,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耳、脑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这一教学模式下,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去进行知识的自主构建。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这对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美的课堂”教学模式还紧密围绕“双减”政策的相关思想和内涵,注意为学生合理减负。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合理控制作业的形式、内容、数量,并注意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情况。“美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各学科的核心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外根据学生个人的成长需求进行知识拓展,使学生“高效”“减负”地学习,高度契合国家2021年提出的“双减”政策的理念[3]。

二、践行“美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感受课堂之美

“美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四个环节构成:一是以美引领,课堂导入(5分钟)。即以美的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景,唤醒学生对新知识的美好向往。二是美教美学,新知探究(15-20分钟)。这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细化讲解突破。三是美的成果,互动巩固(10-15分钟)。主要是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在课内完成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四是美的检验,课堂小测(5分钟)。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方便老师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本文以统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8课儿童诗《童年的水墨画》为例,践行“美的课堂”教学模式“四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兴趣,学生感受美。

俗话说“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所以,教师要创设合适情景导入新课,通过生动、新颖、具体的情景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引出将要讲授的内容。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应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或提出幽默有趣、学生关注的问题,或通过“温故”“知新”而抛砖引玉,或采用预习检测的方式,或采用音乐舞蹈画画等。这既能让学生感受美,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这对一堂优质高效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童年的水墨画》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以音乐来导入新课的方式。开课伊始,笔者播放音乐片段《童年》,让学生边听边想,说说这歌声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通过熟悉的歌曲勾起童年回忆,感受童年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从而很快进入新课《童年的水墨画》。接着,老师出示几幅意境优美的水墨画,让学生欣赏美画的同时,了解了课文的含义,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这是“美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以美引领,课堂导入”。课堂的开头用音乐创设情景,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学新知,学生探究美。

在整个新知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美,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美,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首先,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美意。引入新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初读三首儿童诗,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想一想三首小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活动场景?之后,安排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分析诗歌的内涵[4]。经过学生讨论后,了解了作者是用三首小诗给大家展示了三幅美丽的水墨画,初步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教师播放诗歌朗读音频,让学生听准字音和停顿,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美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并对学生的朗读效果进行检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中的思想和韵味,感受诗歌之美。

其次,提出疑问,让学生探索美。老师提出疑问:诗中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人影为什么会给染绿了?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各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不同的学习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本组的观点,总结理解问题的方法。经过小组讨论、组织交流后,教师引导理解诗句的过程如下: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理解?(指名交流)。

生:我们组是这样理解的:溪水是绿的,所以人影倒映在水里就是绿的。

师:我们再听听其他小组的理解。(再指名答)其他组员有补充吗?

你们小组怎么知道溪水是绿的呢?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可以知道。

师:咱们把这个句子读一读,(生读)。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把山溪比喻成什么?从“绿玉带”我们就可以知道溪水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这山溪还有什么特点?(平静)咱们看看这样的山溪吧(课件出示山溪图片)。

师:看,这溪水多绿啊,溪水为什么这么绿呢?

生:因为溪边有树木,树木倒映在水里,水就变绿了。

师: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溪边有树呢?(指名说)。

生: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师:垂柳会梳妆吗?从梳妆这个词,我们可以知道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生:拟人)。

垂柳就像个可爱的小姑娘,对着溪水梳妆打扮,水里就出现了它的(生:倒影),水就变绿了,水里除了树的倒影,还会有山的倒映,因为这是一条山溪,人倒映在水里也变绿了。所以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师:杨柳依依,溪水静静,多美的一幅水墨画啊,谁来读读这两句诗,注意读轻点,读出垂柳的柔美和溪水的平静。

在参与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观点,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发展创造了平台,落实了“理解诗中难懂的句子”的教学重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美好情意的作用。

再次,方法再运用,让学生理解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过程如下:

师:课文什么地方提到孩子们在钓鱼呢?

生: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

师:钓到鱼了吗?从哪看出来?

生: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我们联系上文知道孩子们钓上了鱼儿,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鱼儿离开了水,落到了草地上,会怎样?(生:蹦跳)钓到鱼的时候心情如何?(生:很开心)所以就有了?(生:阵阵笑声)。所以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我们从“笑声”这个词感受到了孩子们怎样的童年?(开心、快乐、欢乐)板书:快乐。

接着,让学生朗读诗句,读出孩子们的快乐,并逐步引导学生试背句子,背出孩子钓到鱼的快乐。

最后,配乐朗读,让学生想象美。学生的书声让人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幅水墨画。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童年的快乐,老师配上轻音乐,让学生再美美地读这首诗,抓住诗中的景物,边读边想象,学生很快便能想象出了美美地画面。这时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动景与静景,并用笔在诗中把刚才看到的景物画出来。

这是“美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二环节“美教美学,新知探究”。本环节是师生重难点突破环节,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讨论,充分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觉得学习是一种探究,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一种乐趣,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减轻课后拼命补习的负担,全面落实“减负”精神。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抓落实,学生收获美。

在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对以往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巩固所需知识。同时,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以及必要的课堂练习,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本环节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巩固时,不是所有的素材、习题内容皆可拿来使用,而应该有所选择。那些与课时教学重点无关紧要或从某处随意生发的内容,要“忍痛割爱,弃之不顾”,一定要精选适合学生巩固知识的内容,达到人人有收获的目的。在设计互动方式的时候,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种不同的形式。

1.人机互动,巩固新知。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巩固诗句中出现的美景,教师运用希沃一体机设计了课件“课堂活动”(用游戏活动选一选):在《溪边》这首诗里出现了哪些景物?先指名学困生选一选,其他同学帮助;再让另外同学进行练习。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将图文结合,创设课堂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更容易体会诗中的美丽画面,进一步理解诗歌含义。

2.结合景物想象,试背《溪边》。根据答案的提示,出示诗中景物:垂柳、溪水、人影、钓竿、红蜻蜓、草地、鱼儿,学生能想象出一幅美丽的溪边钓鱼图。接着老师适时让学生抓住景物来试试背诗歌。为了照顾学困生,教师还可让学生结合图画提示进行背诵。老师的提示如下:

师:还有谁能背?会背的,咱们自信地站起来背一背。有困难的,老师给大家一幅溪边钓鱼图,同学们可以结合画面来背。

这里运用了不同于平常的死记硬背方式,而是选择了景物想象和图画想象的方式,增强了背诵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落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实施要求“注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真正达到了“减负”的效果。

这是“美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三环节“美的成果,互动巩固”。本环节的设计为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还为学生的课后复习、实践做好了铺垫和延续,从而有效地巩固了教学效果。适当的课堂巩固与延伸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第四环节,分层练习提能力,学生创造美。

课堂练习是优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查学生当堂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当堂测验的训练习题应选择比较经典的内容。除此之外,检测题应按照由易到难、由基础到拓展的原则进行设计。通过分层科学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创造美。

首先,总结全文,领悟写法。学习了《溪边》这首诗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写法:前两句主要是抓住景物来写,最后一句则主要写了孩子们的活动,表达了孩子们的欢乐。

其次,分层练习,创造美。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设计两道练习题。不同的练习题难度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情况等实际情况选一道来完成:

作业(1):看画作诗。根据屏幕上看到的美丽画面,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小路

树木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秋天,

落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光挤过树梢洒落下来,

小路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下一串长长的影子。

老师先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画面的地点(小路或树林),找出画中的景物(树木、落叶、小路、阳光),再鼓励学生运用刚刚总结的写法来当小诗人。

这里的练习设计让学生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了其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完成题目的时候,可以结合练习题目的具体内容,回顾以往学习的各种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一过程也是一种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学习过程,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作业(2):读诗作画。读了《溪边》,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它画下来。

这类练习设计适合学困生或喜欢画画的学生作答,充分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本环节的课堂小测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落实因材施教,创设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设计差异化课堂练习,加强个别化指导,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增强了课程适宜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接受思维能力的训练,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创造出另一种独特的美,实现自身的创造价值。

这是“美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第四环节“美的检验,课堂小测”。本环节主要通过课堂小检测的方式,灵活设计不同层次的难易题,不同题型的必做题和选做题等形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美,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效课堂的综合素养培育需求。同时借助课堂奖励机制,能够完全体现高效课堂的互动测验效果,学生会更关注教师的授课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三、凝炼“美的课堂”教学成果,辐射其影响

“美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获得多种效果,产生多方面的良好影响。

“美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陆川县温泉镇中心学校试行以来,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学校围绕“美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多次讲课、说课、微课比赛,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参加区市县的教学比赛获得4个一等奖,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也获得大幅提升,一大批老师的论文获得发表和奖励,十多位教师获评副高级教师。

同时,“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开展“美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健全人格得到塑造,学习成绩取得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们普遍对“美的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表示认可,参与相关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配合密切,学习气氛浓厚,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但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肯定。家长们大多认为,自从学校开展“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日常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同时,在完成作业的时候,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较强。同时,在“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各种作业的时候更加精准、科学,在巩固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可以显著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家长再也不用为辅导孩子的作业而烦恼,和孩子的相处也更加和谐了。家长们都强烈要求,一定要把“美的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继续开展下去。

“美的课堂”教学模式社会效益越来越大,有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果。在两次陆川县教育改革现场会上,“美的课堂”教学模式被推广至全县,使全县教师和学生受益,让广大师生们都能享受“美的课堂”带来的成果,让学校真正成为美的乐园。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能磨炼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感受到美的教育,那么对世界的感悟就越深刻,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总之,“美的课堂”的四个环节搭建了一个让学生感受美、探究美、收获美、创造美的平台。这样的课堂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美的环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