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走 助推小古文教学走向精彩

2022-02-14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古文文言文内涵

郭 红

(雄安新区雄县龙湾总校龙南小学,河北 雄安新区 071801)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小古文以人物故事居多,具有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等特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古文的阅读学习主要应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等方面展开教学,为学生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把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结合部编教材中文言文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

一、加强诵读,读出韵味

在小古文教学中,首要的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准、读出停顿、读出小古文的韵味来。何谓读通呢?读通就是要求学生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朗读实践活动中达到读准字音,读好节奏、停顿,在读中形成对小古文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的诵读显得更加有滋有味。

以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教学为例,课文篇幅非常短小,仅35 字,几乎与一首诗的字数相当。教学这篇小古文时,由于学生已经具有了朗读小古文的学习经验,教师就让学生先结合课文注音自由朗读,至少把课文读三遍以上,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教师通过个人读来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接着教师范读给学生听,尤其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教师要有意识重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古文朗读停顿的节奏,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古文的味道来。

反复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引领学生读出小古文韵味的有效方式。小古文的朗读形式有许多,教师依据小古文特点,采取多样化诵读的方法,引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对小古文的整体感知,在熟读成诵中感受到小古文的语言魅力。

二、品词析句,感受内涵

学习小古文不仅要求学生会读,读出韵味,还要求学生能够读出文言文的内涵来。在学生通读对文本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小古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析,并通过结合课文注释、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情境讲述等方式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感受。

以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为例,教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尝、走、唯”三个字,让学生说说它们在小古文中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把小古文中这些词的意思与现代文中的意思进行对比,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小古文与现代文在语言上的差异,帮助学生积累小古文阅读经验,为学生今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注释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可以促进学生对王戎善于观察、冷静思考、独立判断等美好品质的感悟。

小古文与现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教师引领学生关注小古文中的关键词句,引领学生比较、品味、赏析、讲述等,可以促进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读出小古文的内涵韵味来。

三、内化于心,迁移运用

在学生读通、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可依据小古文特点采取知人论世、切记体察、适度拓展、读写联动等形式来引领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以帮助学生实现小古文阅读学习的迁移运用,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语言运用与建构,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为例,在学生学完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学了这一课以后自己有什么收获,在交流中学生们明白了术业有专攻,做事要善于向专家请教的道理。当学生明白这点以后,教师针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引领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画牛当问(),画鸟当问(),作诗当问(),()当问(),()当问()……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在教师表达支架的搭建下,学生们写出了许多做事需要向专家请教的例子来,这样的读写训练,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而且在迁移运用中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小古文教学不光要注重对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注重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及内涵的把握,还要善于以小古文为载体,引领学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以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促进学生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四、挖掘价值,传承文化

小古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刻的教学价值。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小古文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的挖掘,可以传承我国古典文化,把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两篇课文中蕴含着勤学文化。学习《囊萤夜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胤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读书的精神,再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学习条件说说学习这样的课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学生们把自己的学习情况与胤囊萤夜读的精神进行对比,感受到了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了要向胤学习的决心,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习《铁杵成针》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精神,对于自己的学习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学习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课时,课文中蕴含着知音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课后资料袋中呈现的关于知音的句子,以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知音的名言警句来学习,可以深化学生对知音文化的理解认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部编教材中的每一篇小古文都是编写者精心选编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注重对课文中蕴含的文化因素的挖掘,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无形的文化渗透,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更好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部编教材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小古文的文体特征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读好课文,真正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古文中传递出的内涵与价值,引领学生自觉地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古文文言文内涵
文言文阅读专练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挖掘习题的内涵
会背与会默写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