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2-02-14张靖扬

英语教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专业课程育人

刘 宝 张靖扬

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几年,课程思政已在我国教育领域引起广泛的认同和热烈的反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开始迈向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融合的道路,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其理论和方法日趋成熟。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要求

近年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已成为我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关于教育的各项政策和重要论述,特别是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8月印发并实施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以上两个重要文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高等院校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方案,以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凝练课程思政建设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般来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教师角度来说,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应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强调价值引领,善于挖掘教材和教学对象周围的各类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与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有效融合,撰写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教学改革经验。

第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与人才培养情况和课程教学情况等相结合,撰写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思政与教学融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健全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学生测评与评价方法及检测标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积极总结经验,建立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融合案例库,编写典型教学案例和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

第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应因课制宜,积极探索“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模式,推行小班研讨、全过程考核、非标准答案考试等改革,科学提高学生学习强度和学业挑战度。教师应主动尝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法、TBL、PBL等,努力将传统课堂教学的输入式讲授转变为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的多维度结合,消除强行思政的弊端,让学生主动走近并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和内涵。

二、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

《纲要》要求高等学校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其中主要涉及三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实践类课程。对于设置英语专业的高等学校来说,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大学英语相比,英语专业教育具有受众面小、教材种类多、思政元素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课程思政背景下英语专业教师所处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大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英语专业课程的育人本质认识不足

英语课程具有天然的育人属性。教师可基于不同的单元和主题促进学生基于中国文化立场和主流价值观念对外国语言文化及相关知识进行认知、判断与吸收(罗良功 2021)。大多时候,英语教学方法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上,以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通过率为导向,忽视了英语专业教材内容的时代性与文化的鲜活性,忽略了课程和课堂对学生德育、美育、思政教育的重要功能,因而无法充分发挥英语专业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作用。

(二)对英语专业教材的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由于语言本身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学生在英语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不同国家尤其是英语世界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观念。教师要帮助学生客观、思辨地审视英语教材中的思想文化内涵(肖琼、黄国文 2020)。英语专业涉及课程较多,其中理论性课程内容相对固定,如“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翻译理论”等;基础性课程内容更新不断加快,如“综合英语”“英语写作”等;还有一些实践性课程,内容非常鲜活,极具时效性与时代性,如“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演讲”等。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方面,对具有文化价值、比较价值、当代价值的新材料思政元素挖掘不足;另一方面,对传统性、固定性教学内容强行挖掘思政元素,出现所谓“贴标签”“两张皮”的现象。

(三)对英语专业教学的思政融合应用不足

将课程思政融入传统教学过程并非一日之功,只有潜移默化,才能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课程为实现思政的快速融入,教师弄巧成拙,适得其反,造成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脱钩,无法实现真正“融合”的效果。思政融合更需要教师主动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四)对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科学研究不足

有学者指出,课程思政能力应与教学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和科研能力同向而行,并成为勾连这几个能力向度的核心(王卓 2021)。相较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大学英语,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基本上会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科学研究。在相对普遍的繁重教学压力下,教师更愿意将有限的时间投入自己熟知的学术研究领域,而非不擅长的思政教学研究。这种现象短期内似乎并未有不妥,但所谓教学与科研两者本为一体,相互促进、相辅相生,如果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持续研究,就会导致课程与思政融合的道路崎岖难行,无法长远。

三、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实践

鉴于以上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与要求、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与不足,下面以《综合英语4》为例,探索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

(一)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必须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该目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学生语言基本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基本的思辨能力,以及培养其基本的学术能力;二是思政育人目标,包括引导学生形成比较的方法与视野,使其坚定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以及提高语言与学术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等。

(二)课程建设思路与举措

首先,确定课程的专业知识内容与其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

《综合教程4》是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何兆熊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共十二个单元,内容分别为(1)《绝不放弃》(Never Give In,Never,Never,Never);(2)《空间与距离》(Space Invaders);(3)《网络与距离》(Alienation and the Internet);(4)《唯见群山》(A View of Mountains);(5)《织锦般的友谊》(The Tapestry of Friendship);(6)《在法国的国庆日》(A French Fourth);(7)《怪物》(The Monster);(8)《掷铁饼者》(A Discus Thrower);(9)《我是如何找回了我的声音》(How I Found My Voice);(10)《愚蠢的城市生活》(The Idiocy of Urban Life);(11)《一名目击者的讲述》(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12)《一个“严重偏见”的例子》(A Case of“Severe Bias”)。

从课文标题便可看出,教材选编的内容非常具有时代特征,并蕴含思政元素。经反复阅读与仔细思考,可发现教材蕴含以下三类思政育人素材:

第一类,勇气与信心。主要体现在《决不放弃》《怪物》《织锦般的友谊》《我是如何找回了我的声音》四个单元。

第二类,文化与差异。主要体现在《空间与距离》《网络与距离》《在法国的国庆日》《愚蠢的城市生活》四个单元。

第三类,灾难与人性。主要体现在《唯见群山》《掷铁饼者》《一名目击者的讲述》《一个“严重偏见”的例子》四个单元。

其次,寻找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确定思政映射与融入点。

经仔细阅读研判,该教材内容所涉及上述三类思政育人素材并不是孤立存在于某个单元中,而是交替、交错出现。教材思政元素较为丰富,因此思政教育内容在专业知识上的映射点和融入点很多。例如:在体现“勇气与信心”的四个单元,通过四个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让他们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拓宽他们对就业、职场、社会等的认识;在体现“文化与差异”的四个单元,通过四个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文化视野和思考方式,使他们在比较中发现差异,客观认识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特点,在文明互鉴的视域下坚定文化自信;在体现“灾难与人性”的四个单元,通过四个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思辨能力,使其结合当下世界局势的热点,正确理解《唯见群山》中战争对人类与自然的戕害及其隐含的人性本质。

再次,确定合适的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

因各学校教学资源和设施有所差异,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也会出现巨大差异。以《综合教程4》为例,本课程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第一,内容讲授与信息媒介结合,从教材内容的专业教育出发,通过使用信息媒介展示相关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思考和主动融合;第二,课堂讨论与开放辩论结合,教师认真选择思政教育切入点,从第一堂课“导论”开始进行主题讨论,引入课堂内容,在单元学习结束并丰富了学生的思政理解后,以开放性辩论结束。通过以上两种形式,将思政元素从导论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作业,贯穿始终。

最后,明确与课程育人目标对应的具体预期成效。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需要明确与育人目标对应的预期成效,以做到整个建设过程方向稳定。通过上述对教材思政元素的分类与选择、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全融入,《综合英语4》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预期取得以下效果:第一,让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比较的视野分析中外文化,在文明互鉴的视域中坚定文化自信,同时激发学习动力和上进心;第二,让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能够主动发掘课堂内外的红色基因,不忘本、不忘初心,让他们对学校的红色校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红色基因有更多的了解;第三,让英语专业学生在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英语传承中国文化、红色故事、中国精神。

(三)最终成果形式

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依然处于前进和探索的阶段。就《综合英语4》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来说,最终成果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影像资料片段。本课程计划完成以“文化自信”“发掘红色基因”“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三个辩论赛视频,以及单个学生制作的PPT和展示视频10份。

第二,教学大纲修订。本课程结束后,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完善,修订《基础英语IV》的教学大纲,将思政元素合理化融入,使思政教学具有延续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教师指导课堂讨论过程资料。本课程结束后,以文字记录形式留存学生课堂讨论的主题、内容、过程和结果,以及教师对该讨论的整体设计与引导思路、对最终效果的评价。

第四,学生作业。根据教材蕴含的三个思政主题,布置至少三次相关主题书面作业或课堂汇报。

第五,教学经验总结。在授课过程中,至少召集团队成员进行三次集中讨论,分享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经验,留存记录;在课程结束后,撰写一份完整的教学经验总结。

总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是当下与未来几年一项既重要又亟须解决的任务。以上简单罗列了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三个维度: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思路与举措及最终可复制的经验化成果形式。希望此次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能引起同行对课程思政更多的思考和完善。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专业课程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