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常市太平沟地区钨多金属矿矿体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2-02-14董立嵬

西部探矿工程 2022年2期
关键词:北西闪长岩花岗岩

董立嵬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黑龙江总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1 区域成矿背景

1.1 地层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新元古界固安屯组;古生界杨木岗组、土门岭组、五道岭组;中生界冷山组、帽儿山组、更新统顾乡屯组、新生界全新统。

1.2 侵入岩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为中深成花岗岩类。岩性以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碱长花岗岩为主,呈岩基状和岩株状产出;其次为闪长岩、花岗斑岩,呈小侵入体产出。脉岩类有闪长玢岩脉、花岗闪长斑岩脉、花岗斑岩脉、细晶花岗岩脉。三叠世、早侏罗世岩浆活动最强烈,侵入岩分布面积最广,形成东西向复式花岗岩带,岩浆演化彻底,分异明显,是区内主要成矿期,尤其是第一期花岗闪长岩类,是区内成矿条件较好的岩体,并且与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

1.2.1 晚二叠世侵入岩

该期侵入岩分布区域的北西部,呈小侵入体产出。根据岩石特征划分主要为二长花岗岩。

1.2.2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侵入岩

该期侵入岩多呈岩基或岩株状产出。根据岩石特征可划分为五个岩性:碱长花岗岩、中粒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

1.2.3 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区域上的北东向伊通—依兰断裂、北西向新安—额穆断裂、八道岭—上营断裂在矿区北西、南西侧通过,其与区内的北东向柳树河断裂构成了本区的主要构造格架。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有少量的第四系地层出露,在沟谷、河流处及地表分布有第四系腐植土及砂砾石、粘土等,沟谷处厚度较深,一般在4~5m。

2.2 侵入岩

2.2.1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

分布工区的南部,出露面积约1.5km2。岩石呈灰白色、略显肉红色,细粒、中粗粒花岗岩,块状构造,矿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组成。石英呈烟灰色,粒径一般2~5mm,个别达6~8mm,含量约15%~25%;钾长石为浅褐色、肉红色,粒径一般2~5mm,含量40%;斜长石为灰白色,粒状、板状,粒径一般2~5mm,含量30%。暗色矿物以黑云母、角闪石为主,局部黑云母绿泥石化,岩体内局部穿插有闪长质析离体。

2.2.2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

分布工区的北部,出露面积约4.7km2。岩石特征,灰白色,细粒、中粗粒花岗结构,局部为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不等粒状,粒径一般在1~3mm,含量在15%~20%;钾长石,浅肉红色,板状,个别粒径在7~8mm,含量在10%;斜长石,粒状,板状,含量40%~50%。角闪石,呈粒状、长柱状,长柱可达4mm,含量40%~50%,黑云母,呈黄褐色,片状,部分已绿泥石化。

2.2.3 脉岩

工区脉岩不发育,仅在工区的中部发现大量的石英细脉,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含有大量的白钨矿集合体,规模较大,北西—南东走向,倾角近于直立。

2.3 构造

区内未见构造。

2.4 地球物理特征

1∶2万激电中梯测量圈出视极化率3处异常(ηs-1、2、3);视电阻率2 处异常(ρs-1、2)。

2.4.1 视电阻率

区内视电阻率幅值变换范围很大,ρs值一般在3000~30000Ω·m,呈现高阻特征。矿区西北部为高阻异常区,ρs值一般在8000~30000Ω·m,东南部ρs值一般在3000~6000Ω·m;全区视电阻率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以ρs大于10000Ω·m等值线圈定异常。

ρs-1 异常:位于矿区的西北部,范围较大,异常整体呈“凹”字形,北西向展布,长约900m,平均宽约900m,西侧与ρs-2 号异常局部相连。异常峰值一般在14000~16000Ω·m。

ρs-2 异常:位于矿区的西部,范围较ρs-1 号异常小,西侧局部未封闭。异常整体呈不规则的方形展布,异常中心呈条带状,北西向展布。异常控制长度约550m,宽约500m。异常东侧与ρs-1 号异常局部相连,推测两处异常由同一地质体引起。

结合地质情况分析,上述高阻异常推断由花岗岩硅化引起,多与成矿有关。而且ρs-1 和ρs-2 号异常与ηs-1、ηs-2号异常位置吻合,属于高阻高极化异常,并且与化探组合异常13Ht02和13Ht03号异常对应。

2.4.2 视极化率

区内视极化率值普遍较低,变化范围不大,ηs一般在1%~2.5%之间波动。结合化探异常,以1.75%的视极化率等值线圈定三处激电异常区域,异常位于矿区西北部和东部,整体呈北西走向。

ηs-1异常:位于矿区中西北部,异常整体呈拉长的“S“形,北西向展布,西侧未封闭,长度约1600m,东西控制宽度约400~800m,各剖面基本连续,异常峰值一般在1.75%~2%。该异常与化探组合异常13Ht02 和13Ht03号异常相吻合。

ηs-2 异常:位于矿区的中北部,异常整体呈“鸭梨形”,北西部宽南东端窄,北西向展布,长度约450m,平均宽约300m。异常中心位于110 号线122 号点处,极大值为2.5%。该异常南部与化探组合异常13Ht02 号异常相吻合。

ηs-3异常:位于矿区的东侧,异常整体呈不规则的条带状,北西向展布,东侧未封闭,长度约900m,平均宽约200m。该异常与化探组合异常13Ht02 异常相吻合。

异常均处于高阻区域内,视电阻率值均高于3000Ω·m,尤其ηs-1 和ηs-2 号异常范围内的视电阻率值高达10000~30000Ω·m,具有高阻高极化异常特征,推断可能与硅化、矿化有关。

2.5 1∶2万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区内共圈定单元素异常190 处,其中Au29 处、Ag22 处、Cu8 处、Pb16 处、Zn10 处、As29 处、Sb15 处、Bi15 处、W14 处、Sn15、Mo17 处。多元素组合异常 5处。其中13Ht-03异常为矿致异常。

组合异常特征:13Ht-03 组合异常位于寒葱Ⅰ工区中部,该异常带以W、Mo、Bi为主,呈带状或面状,主要元素异常长轴方向为北西—南东向,面积约0.99km2。该组合异常套合分散,其中W、Mo、Bi 套合程度较好,异常浓度集中,其他元素分布分散,异常浓度不集中,异常元素有Cu、Pb、Zn、W、Sn、Mo、As、Au、Ag、Bi。其中W、Mo、Bi 异常发育,W、Mo、Bi 具内带。呈面状沿北西—南东向展布,W含量最高350.00×10-6;Mo 含量最高 16.24×10-6;Bi 含量最高 6.27×10-6。Mo、Bi 异常较比W 异常略小,与W 异常相对套合较好,异常连续分布,规模较大,局部在W异常的内侧和边部,具内带。其他元素异常一般规模较小,多分布在异常带边部。

异常区出露岩性主要为晚三叠系—早侏罗系中粗粒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碱长花岗岩,W、Mo、Bi等元素异常的浓集区均呈近北西南东向有规律地分布在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通过探槽查证发现白钨矿矿化体,推断区内异常为钨矿引起的。

13Ht-03 异常面积大,元素组合复杂分散,W、Mo、Bi 异常发育,浓度分带明显,其他元素异常强度高,浓度分带不明显,高温元素异常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为白钨矿引起的矿致异常,矿体受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产于硅化花岗岩中,以石英脉为含钨载体,矿体形态为脉状,白钨矿呈集合体状分布,矿体与花岗岩呈渐变过渡关系,表现为面积性矿化(如图1所示),是寻找以W、Mo 等为主,以As、Bi 矿种为辅的最有利地段。

3 矿体特征

图1 13Ht-03钨、钼、铋多金属异常

(1)Kt(W)-1 钨矿体。矿体位于寒葱普查区中部,地表由预查探槽TC0001控制,未发现矿体,深部由ZK1201 控制,矿体赋存于石英细脉带中,走向45°,倾角80°。脉宽3~10mm,可见白钨矿,颜色呈浅粉色,荧光灯照射下,显示淡蓝色至浅黄色。该地段劈样法采取化学样品。矿体斜厚度2m,品位含量最高0.139%,最低0.135%,平均品位0.137%,推断矿体长度115m。矿体走向上两侧均封闭。

(2)Kt(W)-2 钨矿体。矿体位于寒葱普查区中部,地表由预查探槽TC0001控制,未发现矿体,深部由ZK1201 控制,矿体赋存于石英细脉带中,走向45°,倾角75°,脉宽2~8mm,可见白钨矿,颜色呈浅粉色,荧光灯照射下,显示淡蓝色至浅黄色。该地段劈样法采取化学样品。矿体斜厚度4m,品位含量最高0.443%,最低0.068%,平均品位0.190%,推断矿体长度125m。矿体走向上两侧均封闭。

(3)Kt(W)-3 钨矿体。矿体位于普查区中部,地表由预查探槽TC0001 控制,未发现矿体,深部由ZK1201 控制,矿体赋存于石英细脉带中,走向45°,倾角75°,脉宽3~10mm,可见白钨矿,颜色呈浅粉色,荧光灯照射下,显示淡蓝色至浅黄色。该地段劈样法采取化学样品。矿体斜厚度2m,品位含量最高0.289%,最低0.112%,平均品位0.201%,推断矿体长度135m。矿体走向上两侧均封闭。

(4)Kt(W)-4 钨矿体。矿体位于普查区中部,地表由预查探槽TC0004 控制,未发现矿体,深部由ZK1201 控制,矿体赋存于石英细脉带中,走向45°,倾角75°,脉宽2~8mm,可见白钨矿,颜色呈浅粉色,荧光灯照射下,显示淡蓝色至浅黄色。该地段劈样法采取化学样品。矿体斜厚度2m,品位含量最高0.254%,最低0.081%,平均品位0.168%,推断矿体长度185m。矿体走向上两侧均封闭。

(5)Kt(W)-5 低品位钨矿体。矿体位于普查区中部,地表由预查探槽TC0001控制,未发现矿体,深部由ZK1201 控制,矿体赋存于石英细脉带中,走向45°,倾角75°,脉宽2~5mm,可见白钨矿,颜色呈浅粉色,荧光灯照射下,显示淡蓝—浅黄色。该地段劈样法采取化学样品。矿体斜厚度2m,品位含量最高0.086%,最低0.075%,平均品位0.081%,推断矿体长度115m。矿体走向上两侧均封闭。

(6)Kt(W)-6 低品位钨矿体。矿体位于普查区中部,地表由预查探槽TC0001控制,未发现矿体,深部由ZK1201 控制,矿体赋存于石英细脉带中,走向45°,倾角75°,脉宽2~5mm,可见白钨矿,颜色呈浅粉色,荧光灯照射下,显示淡蓝色至浅黄色。该地段劈样法采取化学样品。矿体斜厚度3m,品位含量最高0.133%,最低0.070%,平均品位0.096%,推断矿体长度160m。矿体走向上两侧均封闭。

3.1 矿石质量特征

3.1.1 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是石英脉型白钨矿石,具体有白钨矿石、黑钨矿石,伴生钼矿石,少量的浸染状钨矿石。

3.1.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有半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主要有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

3.1.3 矿物成分

矿石中主要矿石矿物有白钨矿、辉钼矿、黑钨矿等,白钨矿颗粒呈星点状浸染分布于石英脉中及花岗岩中。辉钼矿呈叶片状集合体星点状、斑块状充填于石英脉中及花岗岩中。

在10 件钨物相分析结果中(表1),随着总量W 的增高,钨华的含量很稳定,在0.001~0.020之间;且分布率减少,从36.36%到1.75%左右。白钨矿和黑钨矿接近2∶1 很稳定。对525 件样品进行测试分析,Mo 最高0.011%,未达到可开采厚度。4件光谱全分析结果表明(表2),矿石以钨为主,其它元素含量偏低。综上所述:矿石以钨为主,未发现其它可供工业利用的共(伴)生矿产。

表2 原岩光谱分析结果表

3.2 矿床成因探讨

(1)矿体赋存在二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体中。成矿前期大量的岩体侵入提供了足够的成矿物质来源,多期次、多旋回的岩浆活动为本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条件,尤其是岩体侵入后期形成大量的硅质、碱质残余岩浆,使本区成矿物质进一步活化、迁移、聚集,在本区成矿有利部位就位,形成矿床。

(2)矿体富集与硅化关系密切。石英脉及其附近石英细脉、石英网脉矿化较好,矿石品位明显偏高。

(3)成矿上反映多期、多阶段的特征。围岩蚀变既有典型的高温蚀变—云英岩化,也有中—低温蚀变硅化、钾化、绢云母化、萤石化等,但总体中温蚀变较强。反映主成矿期应以中温为主。

4 找矿标志

根据区内白钨矿特点,结合本区的工作实际情况,将本区找矿标志归纳如下:

(1)含矿主体岩石。含矿岩石为细粒似斑状碎裂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硅化较强、石英细脉发育。岩石破碎,呈碎块状,熔蚀孔空发育,可见有白钨矿集合体,为直接找矿标志。

(2)构造标志。构造破碎带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是间接找矿标志。

(3)地球化学标志。化探异常带以W、Mo、Bi 为主,呈带状或面状,异常浓度集中。其中W、Mo、Bi具内带,W 含量最高 350.00×10-6;Mo 含量最高16.24×10-6;Bi含量最高6.27×10-6,是矿致异常。

猜你喜欢

北西闪长岩花岗岩
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地区高镁闪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双护盾TBM掘进参数和控制要点分析
柴北缘查查香卡铀-铌-稀土矿区闪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我早有准备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金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草店-小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新疆花岗岩地貌地质遗迹分布及其特征概述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