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高压区块钻完井井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2-02-14孙超
孙 超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二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13)
D 油田G 区块具有典型的压力高、降压缓慢的特征,同时,储层裂缝发育,钻井液密度设计窗口较窄,甚至为负窗口。这些因素将对调整井钻井安全和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近年该区块平均使用钻井液密度在1.70g/cm3以上,油气侵发生率25.86%,固井质量优质率仅为50%左右,管外冒发生率超过7%,钻完井施工过程中井控风险极大。因此,针对该区块进行钻完井井控技术研究,对指导该区块钻完井的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1 低渗高压区块钻完井施工难点
(1)目的层压力高。该区钻探目的层葡萄花油层已注水开发,渗透率低,连通性较差,注水井自然降压速度慢,截止到钻井前,最高注水井井口剩余压力达到17.1MPa,钻井中易发生油气侵,井控风险极大;
(2)H 和P 油层气层发育。该区H 油层埋深505~810m,P 油层顶平均埋深为1260m,特别是P 油层位于断层顶部位置,气体发育且压力较高,钻井中易发生气侵和井喷复杂;
(3)钻井液密度窗口为负。根据采压力预测结果和实钻情况,该井区需要使用的钻井液密度范围为1.65~1.75g/cm3,而该区破裂压力梯度实测最低为1.35,无钻井液密度设计窗口,井漏的风险大,井漏诱发井控复杂风险高;
(4)设计井组井斜大、位移大,易发生工程复杂事故。该区块设计井组为大平台井组设计,设计最大井底位移超过1500m,最大井斜68.62°,水垂比1.32,防卡难度大,一旦发生井下复杂处理难度较大,井控风险也随之升高。
(5)井控复杂发生率高。2018 年在该区块共钻井24 口,其中12 口井发生不同程度的油气侵、井涌和井漏复杂,复杂发生率极高,且一口井多种复杂并存。
2 低渗高压区块井控技术研究
为了降低低渗高压区块井控风险,通过钻井液密度设计、密度监控技术、安全钻井液技术、井控安全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实现了低渗高压区块安全钻井,达到提高钻完井施工时效的目的,
2.1 钻井液密度设计方法研究
根据该钻井区块的历史钻井资料和采油厂提供的压裂数据,确定本区块地层破裂压力系数为1.72,即钻井液密度超过1.72g/cm3时,钻井井漏的风险较大。因此该区块钻井液密度设计的原则是在不发生严重油气侵的前提下,优化压差,降低钻井液密度,最大程度地减少井漏复杂的发生。由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区块内压力系数超过1.72的井共计14口,按常规钻井液密度设计方法,钻井液密度大于地层破裂压力,面临较大的井漏风险,导致无法钻井。
钻井液密度设计时要统筹地层压力系数与安全负压差,同时兼顾地层破裂压力,该钻井区块密度设计公式为:
式中:ρm——钻井液密度;
ρr——可忍受地层压力系数;
Δρa——环空压耗系数;
ρλ——启动压力系数。
设计钻井液密度时,如果预测地层压力小于地层破裂压力,则钻井液密度低于预测密度0.02~0.05为合适的钻井液密度。如果预测地层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要精确计算启动压力梯度,环空压耗系数,确定可以忍受的最大侵入量来综合确定钻井液密度。
2.2 密度监控技术及快速加重装置
由于采用负窗口钻井液密度,在钻井过程中面临较高的复杂发生危险,对钻井液密度的监控和及时快速反应是保证钻井安全的必要措施。
(1)为此安装了钻井液密度监控仪,实现了对钻井液密度的全过程监控。发现密度异常,自动报警,能够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避免出现后续复杂。
(2)为了应对突发情况配备了重晶石粉罐,在钻进过程中,井场备40t以上的重晶石粉。该设备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加重钻井液,具有快速加重的能力,可以在40min 内 将 60m3钻 井 液 密 度 由1.30g/cm3提 高 到1.70g/cm3,效率是人工加重的三倍以上。在发生严重油气水侵时,能够快速提高钻井液密度,实现井口有效控制。
通过密度监控技术,保持了较低的钻井液密度,即没有发生严重油气侵,也有效降低了井漏发生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 区块井控安全保障措施
(1)本区块原设计安装7MPa 防喷器,因本井井斜较大、地理位置特殊原因按水平井升级管理,本井安装21MPa防喷器,并安装压井管汇、节流管汇及回收管线。
(2)防喷器中心与井口中心对齐,减少钻进中井架摆动。井口两侧预留放喷通道,主放喷管线接出井口30m。远控台距井口不小于15m。
(3)做好一次井控工作,防止因井内压力失衡诱发井喷。备用旋塞阀,防喷单根灵活好用。本井储备重晶石粉不少于30t。
(4)从钻开油气层前100m 开始坐岗,坐岗至完井固井候凝结束为止。非油层每小时填写一次坐岗记录。进入油层前50m开始,每30min记录一次,起下钻杆每3 柱或1 柱钻铤(最长不超过30min)记录一次,异常情况加密测量。
(5)钻井班组应按钻进、起下钻杆、起下钻铤和空井四种工况进行防喷演习。每个班组必须熟练掌握,确保关井“黄金三分钟”。
(6)钻井施工期间,钻井队干部24h井场值班,检查岗位井控职责履行和制度落实情况,发现井控问题隐患督促立即整改。井控装备试压、防喷演习、处理溢流及井漏等井下复杂情况时,值班干部在现场进行组织指导。
(7)班组每班检查各部位螺栓是否紧固,工程技术员对井控设备负全面责任。
(8)起钻前短起15柱钻具测后效,计算油气上窜速度。起钻前充分循环井内钻井液,使其性能均匀,符合设计要求。起钻杆时每3柱、起钻铤时每1柱向环空灌满钻井液,若钻具水眼堵塞,起钻中应每柱灌满钻井液一次或连续灌注,做好校核、记录,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9)若静止或下钻时间过长,应分段循环钻井液。钻井队落实好起下钻“双盯”工作。
(10)测井前井内情况应正常、稳定,若电测时间将要大于安全作业时间时,应中途通井循环。
2.4 安全钻井液技术
良好的钻井液不仅能实现快速优质钻井施工,还能有效预防各种井下复杂事故,尤其是对井控风险的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G 区块地层复杂,井型施工难度大,易诱发井控复杂事故。
应用钻井液逐级防漏技术,有效预防了井漏复杂的发生,杜绝了井漏诱发井控事故的发生。
该区块Y 二三段地层微裂缝发育,高密度条件下裂缝张开易形成漏失通道,导致井漏。葡萄花油层由于注水开采,孔隙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钻进时在高密度条件下易发生渗漏。针对该区块漏失的不同情况,优选不同粒径和尺寸的封堵材料,应用逐级封堵技术,从上到下逐级封堵不同的漏失层位,通过提高各漏层的井壁承压能力,堵塞漏失通道达到预防井漏的目的。
(1)Y 二三段地层微裂缝优选多功能高效复合封堵材料进行封堵。优选多功能复合封堵材料对Y二三段地层微裂缝进行封堵,封堵材料包括改进的封堵剂和改性沥青。改进的封堵剂粒径尺寸范围更广,封堵性更强,对孔隙和裂缝均有高效封堵作用。改性沥青可以在岩石表面形成一层“致密沥青质膜”,有效封堵微小裂缝。
(2)P油层应用封孔成膜封堵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成膜聚合物在地层孔隙吸水分散成胶束,依靠聚合物胶束吸附力及其可变形性,协同惰性固体颗粒填充作用及纤维架桥作用,在井壁岩石孔隙处形成致韧的膜,达到了封孔的效果。此外钻进时加入0.5%的多功能石墨颗粒,既可以封堵小的地层孔隙,又可以起到润滑效果。
3 典型井井控风险预防
3.1 施工井概况及复杂情况
该区块内X28-56井,井斜65.8°,井底位移1460m,施工中随钻存储式测井下测到底,上测2柱(3根每柱)后循环(排净后效,钻井液最低密度1.35g/cm3);继续上测,起3柱钻杆后副司钻汇报井口未能灌入钻井液,决定接方钻杆循环,接好方钻杆后,上提钻具遇卡,循环正常(钻井液密度1.71g/cm3,粘度56s)。
3.2 复杂处理及井控风险预防
7月8日经过多次处理后未能解卡,决定采取泡油解卡。由于该井多次发生油气侵,井控风险大,考虑到井控安全的需要,20:00~21:05 分段注入混合油,浸泡井段:1534~1434m和900~700m;21:00~7月9日8:00浸泡、活动钻具未解卡。7 月9 日14:00~15:15 注入混合油35t,卡点以下全段泡油(浸泡井段:700~1534m);15:15~17:00浸泡、活动钻具,17:00解卡。二次泡油过程中,由于全段泡油,井筒内平均密度仅为1.14g/cm3,替完油浸泡30min 后,出水口开始少量返浆并持续不断,30min后返浆量增大,关井观察套压,30min后套压升至5MPa,为保证井控安全,决定提前循环将井筒内剩余油替掉,打开封井器后活动钻具尝试解卡,17:00成功解卡,循环替油过程中,钻井液密度最低0.8g/cm3,泥浆分配器有明显气侵显示。钻井液密度循环正常后,继续上测,后续测井正常。
4 结论
(1)低渗高压区块井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钻完井施工过程中的井控风险,实现安全钻井的目的。
(2)钻井液密度设计方法及密度监控技术,实现钻井液密度精确设计和监控,能够及时有效预防井控复杂的发生。
(3)安全钻井液技术有效预防了油层井漏复杂的发生,避免了井漏诱导井控事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