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砥砺前行
2022-02-14王晗雪
王晗雪
爷爷家的村口有一棵系了红绳的大树。
听老人们说,只有年龄很大的树才会被系上红绳。
我走到树下,接住一片飘落的树叶。
这是一棵老树,据说它已有一百多岁了。“老树,一百多年前,这儿是什么样的啊?”我好奇地问。“一百多年前……”它思索着,半晌才从久远的记忆中翻找出些结果来,“一百多年前,咱们这儿可不安定。”说到这儿,它树干上的树皮都皱了皱,似是皱眉,“那会儿啊,祖国不是被外欺凌就是内斗,别提我们这种小村子了,更是乱得很。”话音刚落,我就抢着说:“我知道!后来有了中国共产党,咱们祖国的境遇才转好!”老树的声音带上了笑意:“过上好日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里面的艰险可多着呢!”我陷入了沉思。老树见我说不出话来,笑着问:“《七律·长征》背过没有?”“嗯,背过。”我下意识答道,而后在脑中想了想那首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背着背着,我又陷入了沉思。
“起床了,闺女!”伴随着妈妈的“河东狮吼”,我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从被窝里爬了出来。一出房间,便看到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坐在饭桌前。
妈妈做了一桌好菜,什么番茄炒蛋、炖豆角、牛肉丸子……人多,菜式也多。“这么丰盛!”我边两眼放光边高兴地说。“自从有了共产党,老百姓这伙食也改善了不少哇!”外公笑笑说。“可不是。”他话音刚落,外婆就接上,“我小时候还吃过树皮呢!”我一脸震惊:“那么可怜!”要知道,我们这代孩子,一周没吃上肉就称得上可怜了,什么时候吃过这苦。“爸妈,那你们呢?”“我们没吃过像你外公外婆那样的苦,但小时候也只吃得上一些粗粮,虽然不会饿肚子,但想要顿顿吃好的,也根本没那个条件。”我望着餐桌上的美味,再次陷入了沉思。
从1921年建党,到如今建党百年,这其中的岁月有心酸,有磨难,有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有人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前进的过程漫长而艰难,但在百年后的今天,前辈们的牺牲与辛苦换来的是新一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激与欢声笑语。
梦中,爷爷家村口的老树不再说话,我觉得它是在遥望远方的山。我跟着它抬头望去,看到了随着太阳升起,一面鲜红的党旗也缓缓升了起来。在青山的映衬下,党旗格外显眼,舞动着鲜艳的红色,正与金色的阳光嬉戏……
我的眼睛湿润了,转头看向了老树,轻轻抚着它的树干。
我想,它见证了党旗升起的全过程,心中一定有无限的感慨吧,它如果有眼睛,此刻是否也像我一样蓄满了泪水呢?
(指导教师:李莉)
点评
本文能在海量征文中脱颖而出,成为评委老师眼中的“第一眼美文”,得益于它开篇的不落俗套、与众不同。作者眼光独到、角度新颖,以村口的一棵百年老树引出话题,通过构思自己在睡梦中与老树的一段对话,巧妙地引入正题。从二者对话的灵活形式足见作者的写作智慧。作者在行文中安排了两次“沉思”,一次是“我”与老树对话后的沉思,一次是“我”在饭桌上的沉思。每一次沉思都指向不同的话题,体现着作者对历史、对当下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引起读者思考。结尾几段更是文采斐然、寓意深远,作者梦回村口老树下,与开篇不同的是,这次二者没有对话,而是纷纷沉默着望向远方。红色的党旗在作者的“特写镜头”下正迎着阳光招展,此处色彩鲜明的环境描写精妙绝伦,是点睛之笔。最后以问句作结,既调动读者思绪,让读者随着文章思考,又彰显文学韵味。本文是一篇值得反复阅读与借鉴学习的美文。(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