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电动车怎么选?四款热门车测评
2022-02-14
外观设计没有绝对的好坏,大众ID.4 X出自大众MEB平台,也是上汽大众MEB工厂的首款车型,品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而且价格还比较亲民,造型也是简洁耐看型,符合大众品牌低调务实的调性。
相比以往我们印象中的大众传统燃油车,ID.4X的中控台采用了简洁的设计风格,整个中控台造型平直简练,配色看起来不乏味,比较符合纯电动车的调性。主要的亮点配置表现可圈可点,包括全景天窗、并线辅助、道路交通标识识别、疲劳驾驶提示、电动/感应后备厢、方向盘加热以及前排座椅加热/按摩功能等都出現在这款ID.4 X上,安全性、舒适性都是有保障的。当然,它也有一些配置逊色于对手,例如胎压监测为间接式,而不是更直观的胎压显示;巡航系统仅为最基本的定速巡航。
作为传统车企的大众,对新能源产品有着独到的见解,哪些方面应该创新,哪些方面应该保留传统,它比绝大多数的车企都要清楚,这就是ID.4 X的驾驶感受是4款车里最接近于燃油车的主要原因。不能否认,它的动力水平确实不是最强的,但起步及中途加速足够爽快,更重要的是“跟脚”的动力让你更容易去掌控提速的量,而且动力输出线性自然、稳定,行驶平顺性自然也会有相对出色的表现。
广汽埃安AION V出自广汽自主研发的GEP 2.0纯电专属平台,突出大空间,支持5G和长续航的特点,设计上同样很有个性,采用机甲造型的设计理念,加上20英寸的大轮圈,看起来确实像个机甲兽,比较适合年轻小伙子。
AION V的内饰跟外观有比较大的反差,“机甲兽”前脸很有想象力,而来到车内,它的内饰则是家族式的简约科技风格,双辐式方向盘和双12.3英寸联屏都没有缺席。事实上这样也合理,以我为例,我就不喜欢设计太复杂的内饰,看起来舒服就好。AION V配备了广汽埃安最新的ADiGO智能网联系统,并且集成了多项ADiGO驾驶辅助套装,其他功能配置表现也足够全面。有意思的是,它配备了中药香氛系统,必要时可以打开用来提神醒脑,此外该香氛系统支持独立运行,并不需要开启空调才能工作。AION V就像我们以前读书时班级里的三好学生,各科成绩都比较均衡,不偏科。它的配置功能可以说面面俱到,无论是舒适性、安全性,还是彰显高级感的科技配置,AION V都表现得比较到位,完全能胜任日常家用。人脸识别系统FACE ID、AR导航、特别的香氛系统以及ADiGO 3.0驾驶辅助套装都能在AION V上看到。
AION V的驾驶感受是最“规矩”的一位,虽没有鲜明或让人眼前一亮的特点,但也很难挑得出毛病。它的动力数据并不出彩,主观上的加速感受也相对另外两位逊色一些,但起步或中途加速的步伐比较轻快,动力对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是足够有余的水平,只是相对缺少点畅快感而已。与大众ID.4 X相比,它的加速踏板前段更轻快、更灵敏,在低速行驶时有种跃跃欲试之感,但动力输出的控制没有大众ID.4 X做得那么精准、自然,从而导致动力输出没有大众ID.4X那么顺滑、细腻。
特斯拉Model 3奉行极简实用主义,外观设计上没有花哨的装饰和多余的线条,强调空间实用性和减低风阻提升续航能力,圆润的造型算不上惊艳,但也是比较耐看的。
要说把极简内饰风格做得最彻底的车型,那当属特斯拉Model 3。进入车内,除了方向盘以及中控屏,似乎就没有别的东西了,非常简约,色彩和材质搭配同样属于清新淡雅的风格。不可否认,特斯拉Model 3的内饰设计相对比较超前,这样虽然带来了不错的新鲜感,可也需要一定的学习上手时间。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它没有仪表盘,信息均集成中控屏上;多媒体、巡航控制、方向盘甚至后视镜调节,Model 3都只是用两个滚轮解决了,跟我们常见的车型操作很不一样。所以这些都是要用时间去习惯。
虽然特斯拉Model 3近段时间处于风口浪尖,但不能否认它在动态方面的综合表现确实是4款车里面最为出色的那位。它的加速性能毋庸置疑,不仅动力充沛、爆发力强,而且动力输出线性、持续感强,提速特别生猛。更重要的是,它的动力输出同样很“跟脚”,提速的量易于掌控。显然,它同时也是4这几款车里最具运动特性的那位。
比亚迪汉可以算是高颜值的代表,出自业界设计大师艾格之手,比亚迪Dragon Face家族脸谱简约不失气势,还有着0.233Cd的低风阻,兼顾了美观和实用特性。
汉的内饰辨识度很高,让人一眼分辨出这就是比亚迪的车,可是它跟家族兄弟又有一些不同,环抱感更强。作为旗舰车型,它的内饰用料讲究,官方描述为:真皮真木真铝。另外,汉的内饰借鉴了诸多中国古典元素,比如空调出风口就仿照了大雁塔的造型。作为比亚迪当前的旗舰车型,汉自然在配置功能这个环节做到应有尽有,AEB-VRU行人保护系统和膝部气囊就体现出它的差异化。另外,我认为汉是此次横评里最具商务气息的车型,它配备了副驾位绅士调节键和后排独立空调,对后排“老板”的照顾相当体贴。
日常驾驶,起步时稍微深踩一点加速踏板,它的动力输出甚至能给人一种比较暴躁的感觉,中段提速时动力输出线性自然且爆发力较强,而后段的提速能力则只是中规中矩的表现。转向系统的调校很符合家用车的调性,低速行驶转向力度轻盈,高速行驶转向力度足够扎实沉稳,在大幅度转向时手感也比较顺滑、细腻。不过方向盘的指向稍显模糊,车头的跟进也略显迟缓,应对激烈的变线或过弯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总结:这几台30万左右的电动车,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它们都有着突出的个性,有自己突出的卖点,就像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一样,很吸引眼球。更“恐怖”的是,电动车的发展实在是迅速,前几年的电动车,你能轻易找出一大堆不满意的点,但今天这几个选手的综合实力都能让大家满意,走上主流舞台,它们确实是靠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