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诗创作进校园的一点思考
2022-02-13徐小卷
摘要:因微诗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其创作走进校园成为可能,一方面能提升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对学习生活等产生诗意表达的欲望,另一方面,发展壮大微诗创作群体,对日渐式微的白话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微诗;校园;新时代;影响
微诗,又称微型诗,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诗作,一般数行以内。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兴起,微诗创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化名写作,把微诗直接放在自媒体上,迎合了现代社会生活效率快速等特点。自媒体的发达,使微诗进入了互联网平台。现代网络微诗主要以抒发个人情感、志向、理趣等为主,随时写,随时分享,也可以随时点评。
一、微诗创作起始
微诗的发展从“五四”运动诗歌界革命开始便已经出现,当时的文人力图打破近体诗的各种束缚,让诗歌亲近百姓,走向百姓,以达到思想启蒙的目的。于是,诗歌开始用现代口语、白话文进行创作。这一时期,泰戈尔的诗作经过翻译家的翻译,进入中国,文人们发现了有别于中国古代诗歌体制,但又与古代诗歌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新的诗体——语言采用的是现代白话文,诗歌的韵律比较自由,节奏也变化多端。大洋彼岸,美国惠特曼自由体式的诗歌《草叶集》同样风靡一时,诗歌界的改革有了可以进行模仿的形态,小诗便应时代潮流而生。国外诗歌的新的形式打开了中国诗歌界改革之门。实际上,中国古代诗歌在体式上不乏短小精悍的作品,比如佛家的偈子、唐绝句、词中小令等。“中国古代五绝20个字,七绝28字,都产生了极其伟大的作品”,“篇幅的大小,从来都不是好文学与坏文学的重要分野,这已经是文学的基本共识”。[1]“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是其中形体最小的一种——整首诗只有十七个音,句调是五、七、五”,[2]日本俳句因为句式短小,成为上至文学大师、下至普通民众都能够参与的文学形式。“从民国开始出现的小诗,中国新文化运动期间,发生了‘小诗的勃兴,当时用‘小诗‘短诗‘短歌‘杂诗等不同的说法来指代诗坛上即兴式的短诗创作,代表诗作有宗白华的《流云》、梁宗岱的《晚祷》、冰心的《繁星》和《春水》等”。随着时代发展的深入,加之生活节奏的加快,随之而来的精神疲劳,使人们产生紧张、压抑之感。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有瞬间的精神愉悦,必然会使人们的紧张和疲劳得到放松,焕发新的激情。小诗以其篇幅、语言短小精悍、意味隽永深长满足了这一需要,所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小诗中的微型诗创作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并逐渐独立。
二、微诗的特点
360百科曾概括:“写好微诗应该从‘短\快\美\空四字入手。”一短,自然是篇幅短小。“从诗作者的创作来看,微诗一般为100字以内,以三行为限的短体诗歌((微型散文诗则一般为三段,被除数不超过300字)”。二快,即时效性。这与整个时代追求快速、高效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三美,第一是“微诗的结构美。诗文的结构之美,包含对汉语文字的解析。这类作品不仅能让读者感觉到赏心悦目,体现现代人生活的需求,体现人类的本能之唯美心理,更能体现汉语言文字的那种精致完美的结构。”第二是微诗的音乐美,这也是诗歌区别于其他题材的重要标志。第三是想象美。虽然任何文学作品都需要发挥想象,但微诗由于受到体式的限制,对想象的要求更高,也更丰富多彩。
微诗的创作具有随意性。由于微诗没有了古诗许多的体制上的要求,而发表平台又以网络居多,减轻了创作者的许多压力,题材呈现更自由,多以刹那间的感悟、感伤或生活中的理趣为主。
三、微诗本质
微诗本质上还是诗歌的一种。“我们先给诗下一个定义:诗是一种文艺题材,它除借形象集中地反映生活外,还要有饱满的感情和鲜明的节奏。饱满的感情是诗歌内容的基本特征,具备鲜明的节奏则是诗区别与其他文体体裁,在形式上最根本的特点”。[3]
人们早就认识到诗歌抒情的特征。陆机《文赋》就说过“诗缘情而绮靡”,也就是说诗歌要抒发感情,而且是真情实感。
关于诗歌“诗言志”。《尚书·舜典》中有一段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志包含着理想、志向、思想、愿望等,但与情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在志向或愿望中,也会有情在其中。
诗的理趣。诗后来也有关于理的描述,主要包含着哲理等。但诗歌还有其他文体所没有的特征,那就是诗歌的節奏感。明人倪谦曾经说过:“诗者,言之有音节者也。”什么是节奏呢?节奏来源于音乐术语。我们将诗歌语言形式上的规律称之为诗歌的节奏。“有规律的使用语言主要表现在押韵,大致整齐的语言形式、有规律地使用声调,以及采用某些修辞手法。”[4]这些节奏感形成有:押韵、大体整齐的句式、声调的和谐、修辞方法的运用。其中的押韵,不必拘泥于古韵书,而要与时俱进根据现代语音的标准进行。
诗歌的语言讲究生动、鲜明、准确,由于表达的诗歌载体十分的短小,语言就要准确、生动、鲜明。[5]
微诗,是迎合现代生活节奏而出现的比小诗还要短小的诗歌。形式变短小了,诗歌的内核没有改变,都要缘情、言志,或写理趣,也要注重诗歌的特性:押韵、修辞,语言等都要有文体的特征。鹰潭微诗社创作对此形成了属于鹰潭人所独有的微诗的体制:“三行之内、除标题外三十个字之内、每行不超过十三个字。”[6]对于微诗创作而言,这些规定虽然有些刻板,但也不失为一种探索。
由此可以看出,微诗创作具有随意性、束缚较少、自由发挥的特点,这些特征都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诗歌创作的门槛。微诗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微诗创作进校园的可行性;中小学作文考试,对于诗歌的创作总被摒弃在一边,占据考卷60%的作文中,第一排除的便是诗歌——“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虽然课文中也有选编的诗歌,但只限于背诵,而不能创作。这对于我国几千年以来一直以诗歌尤其是以抒情诗歌创作为主流文学形式的诗歌大国而言,未免有些遗憾。
四、微诗进校园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生发并加以表达的能力
共情能力是思政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微诗创作应重点在情感抒发方面,与诗歌的“诗缘情”吻合,对学生实行思政课堂的教学,与诗歌的创作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更深地体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对于情的把握,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
(二)培养学生对于自然万物的观察能力与欣赏能力
如今的学生,拘囿于学校、家庭、培训机构等,只看见四角的天空。即便偶尔参加踏春、秋游等活动,但对于自然的变化也没有仔细的观察与感触。学习微诗创作时,立意要明了,写什么、怎么写,要对自然万物进行细微的观察之后再下笔。让学生跳出学校的范围,对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的关注点在写作中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如今的中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还有诸多的束缚。说到树,大家头脑中浮现的就是门前的那颗树。要进行怎样的描述却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样式。微诗创作能有效地唤醒学生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只要让他们尽情地去想,尽情地写,找到学写微诗的乐趣,他们的想象力就会得到提升。
五、结语
微诗创作进校园,从诗歌创作的内容到形式,以及微诗创作的影响和意义上,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让诗歌中的微诗走进校园,继承传统的诗歌创作手法和内容,培养新人,新时代诗歌创作将会出现新局面。
作者简介:徐小卷(1984—),女,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参考文献
〔1〕祝宏飞.全国微诗大赛精品选[M].宁夏: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尾芭蕉.日本古典俳句选[M].林林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徐双文.作家笔下的鹰潭[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
〔4〕李怡.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陈宛颐.从小诗到微诗——以熊国华微诗为例的考察[J].网络文学评论,2019,12(3):38-44.
〔6〕子衿.提倡谨炼 营造意境——鹰潭微诗群观察[N].江西日报,2017-3-1(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