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凄苦到豪迈

2022-02-13章岿然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2期
关键词:八旗长白山诗作

章岿然

所谓豪放诗,其特点是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恢宏沉雄,气势豪纵,境界宏大,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多涉及军情、国事的重大题材。清初的流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因为多是以文字获罪,遭流放后大多噤若寒蝉,即使有诗作也多悲苦,但有风骨的流人总会按捺不住胸中郁结之气,不在乎自己的际遇甚至生死,不平则鸣,以豪迈的情绪蔑视困境并赋之吟咏;另有部分流人则是在流放地感叹东北的壮美山河景色,或是与当地的满族将领、平民生活融洽相处,受到当地人蓬勃向上的豪健精神的感染,精神世界和当地人融为一体,其诗作也由愁苦变得充满豪情。

一、胸中郁结,不平则鸣

清代流人被流放到东北,一般认为是从天聪七年(1633)开始,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结束,主要集中在清初时期。在清初,东北是荒寒不毛之地,未经历过东北严寒的江浙一带文人,在获罪流放于东北的途中,着实是历尽辛苦,甚至是死于非命。有的流人“衣絮单薄”(《清圣祖实录》卷三十二),未到目的地就“冻毙于路”(《清圣祖实录》卷三十二),有的半路就被虎狼吃掉,即使到达了沈阳、尚阳堡、宁古塔等地,他们往往也是“既无屋栖身,又无资力耕种,复重困于差徭”(《清圣祖实录》卷一〇二),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颠踣沟壑”(《清圣祖实录》卷一〇二)者经常出现。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被流放的函可依然是“到死不知非”(释函可《千山诗集校注》),面对冰天雪地,照旧发出豪迈心声,在诗作《自嘲》中,函可就道出了不服输的精神:

莫笑孤僧老更狂,

平生奇遇一天霜。

不因李白重遭谪,

那得题诗到夜郎。

诗作开篇就体现了作者倨傲的态度,岁月的沧桑并未磨损自己的棱角,反而是“老更狂”,第二句作者表现出豁达的心胸,一般人被流放到东北苦寒之地,都是吓得胆战心惊,自感凶多吉少,函可却表示被流放到关外不过是“奇遇”而已,眼前的困难不过是“一天霜”而已,并不挂怀。三、四句中,函可自比李白。李白自长安被赐金放还后一路向西南漫游一直到夜郎之地,李白到达夜郎后创作的诗作并没有过多地描写内心的苦闷,而是依然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诗情豪情未减,甚至在公元757年,时年五十七岁的李白,在永王军营里写下组诗《永王东巡歌》,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函可自比李白,也是一样的创作情怀,被流放到东北如同李白到夜郎一样,丝毫不影响自己的心情。全诗虽短,然追古思今,蔑视困境,乐观豪迈之情,跃然纸上。在另一首诗《寄江南诸同社四首》,函可同样用乐观的语气书写了豪迈情怀:

无罪还应出塞来,

石头旧社长蒿莱。

会稽禹穴饶探遍,

不到天山眼不开。

这首是函可寄给江南旧友的诗,首句阐明东北应是必游之地,不管是否被流放,都应到塞外、边陲之地去游览一番。第二句说当年石头城文社的旧友们久不相聚,已是人去室空,蒿莱满地。第三句写即使是把南方的各种名胜古迹都探寻过,终究是囿于一地,见识有限。第四句表明人应当到塞外一游,必须到天山才算是长见识,否则就是“眼不开”。可见函可即使是被流放,依然豪情不减,甚至能苦中作乐,认为被流放能够开阔眼界,增长人生阅历。函可甚至希望江南的旧友们也能到塞外,来欣赏迥异于江南的东北地域风光。纵观全诗,函可直抒胸臆,以苦为乐,丝毫不以流放而挂怀,彰显了其胸襟开阔,诗情豪迈。

二、睹大好山河,勃发豪情

有的流人来到东北后,壮丽的山河大地景象震撼了他们,相比于江南精致细腻的景色,东北的雪山、平原、森林、大河无不让流人们感叹不已,面对这样气象万千的壮大景象,他们的诗作也变得恢宏大气,意象也转向高山、飞瀑、莽原、白雪、苍云……代表作有吴兆骞的《长白山》: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迥临泛海曙,独峙大荒秋。

白雪横千嶂,青天瀉二流。

登封如可作,应待翠华游。

长白山是东北的重要山脉,横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山脉直抵中朝边境,包括穆棱窝集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等。长白山山脉绵远庞大,景色绚丽,天池、瀑布、雪雕、林海等景致美不胜收,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和圣山。这首诗歌热情地歌颂了长白山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象,意境雄阔壮大,诗情奔放豪迈。诗作首联中的“东北”“塞州”交代了长白山的地理位置,“雄”“俯”形容了长白山的山势巍峨,气势壮大,第二句中“嵯峨”一词,不仅写出山势的高峻,还表现了长白山的非凡气势。颔联侧重写长白山的精神品格,长白山远离大海,不能沐浴初升太阳的阳光,然而,它独自巍然屹立在漫天秋色的东北大地上,傲然不群。颈联描绘长白山的壮丽景色,“横千嶂”意为萦绕在山间的云层厚重且广大,“泻二流”意为瀑布从山上倾泻,像是从青天之上奔流而下,蔚为壮观,高山、白云、飞瀑、青天组成一幅雄伟壮阔的画面。尾联中的“登封”,即登山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翠华”意为皇帝仪仗上所用的翠羽,此处指代皇帝。尾联作者发出感慨,长白山如此雄伟壮丽,完全可以作为封禅之地,受人们的拜祭。这首诗在描绘长白山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丰富的生活感受和对东北这片新天地的喜爱之情。

三、赞英雄将领,颂军威军容

清代流人被发配到东北之际,尽管他们有各种辛酸痛苦的遭遇,但新的环境、新的经历丰富充实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对所在的戍所、边疆有了新的认识。边疆军队的军容之盛让他们动容,如陈之遴《出猎歌》其一:

旌麾八部蔽霜空,

万马奔腾喜逆风。

高雁数行惊不定,

半天霹雳起雕弓。

这首诗以热情的笔触描绘了清初八旗军队威武雄壮的军威,也是东北民族长于骑射的充满豪迈风俗的体现。首句写正值天寒时节,冷意逼人,八旗军队却精神抖擞,整装待发,“蔽霜空”表现了八旗军气势盛大,军队严整的八旗旗帜几乎遮蔽了天空。第二句写在这样天寒地冻的环境里行猎,八旗军队却并不在意,甚至喜欢在逆风中奔腾,表现出一种挑战大自然、无所畏惧的豪迈气概。第三句写高空中的大雁也被这锐不可当的军威震撼,以至于飞行都受到影响。第四句写八旗军突然引弓射箭,“半天霹雳”意为弓弦声宛若霹雳一样,说明八旗军用的弓弩为强弓硬弩,拉力极大,箭矢破风,故而声音震响。面对如此强悍的军队,流人们为其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情怀所打动,由衷地赞美其军威军容。

流人们的境遇是不同的,有的流人不但没有受到虐待,而且受到当地军民的礼遇和照顾,如吴兆骞,宁古塔将军巴海、副都统安珠瑚、萨布素等人都敬重他的学问,与他结交为友,这使得流人们对当地的好感迅速上升。曾经对流放地无比绝望,描述宁古塔“宁古寒苦天下所无……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的吴兆骞等流人,也改变了观念,其诗作开始赞美清军军威严整,以及清军将领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代表诗作有吴兆骞的《九月十二日晚观回猎赋赠萨君》:

山晚初回猎,江寒早渡冰。

风旗收万马,雪帐散千灯。

拂剑君何壮,鸣弦我未能。

莫言孤兔尽,侧目有饥鹰。

这首诗赞美了将领萨布素的英雄形象和八旗军的雄壮军容。暮秋初冬时节,萨布素入山射猎,收获颇丰,吴兆骞冒雪在军帐外迎接。面对带领大队人马满载而归的将军兼朋友,吴兆骞有感而发。诗作首联描写清军出猎时间,环境天寒地冻,出猎队伍一早就渡过冰河前行,到晚上才归来。颔联中的“万马”形容军队的规模大,在凛冽的风中,千军万马井然有序,入夜,营帐燃起的“千灯”星罗棋布,宏伟壮丽。颈联作者用感叹的语气,表达出对将领萨布素拂剑雄起的英雄气概的崇敬。萨布素是一代名将,在治理地方、抗击沙俄等方面建树颇多。作者遗憾自己文弱,不能开弓放箭,和英雄相比自惭形秽。尾联作者警示清将领要警惕沙俄的觊觎,勿掉以轻心。流人们流放东北之时,也正是东北边疆各族人民与驻军一起奋起抵抗沙俄入侵之时。这首诗热情讴歌了萨布素将军率领的八旗军的盛大气势,把赞美萨布素扬军威与诚恳告诫不忘侵略者的野心交织在一起,把守边将士对国家的赤诚热爱,写得气势磅礴而亲切感人。作者以热烈、敬仰之情写出了萨布素等抗俄将领的英雄风貌,全诗敬仰与期待之情跃然纸上,可见作者已从感慨个人不幸转到发出豪迈之音。这种思想的飞跃有着很强的积极意义,反映了流人文士思想层次的提高,抛却了个人愁苦,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家国一体的情感之中。

四、体会质朴之风,感受刚健精神

很多流人们在到达东北时,在流放地得到了当地人真诚的照顾。有的流人在诗里写“燕人素扶义,爱我假一廛”(郝浴《屋漏》),“野人勤给米”“邻媪代炊薪”(季开《尚阳堡纪事口号》其二),由此看出当地人对流人可谓关怀备至。流人在同东北人民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时间越久,流人们也逐渐适应这里的生活,开始学习当地人的生活习俗,“漫道射雕多健卒,只今文士习弓刀”(吳兆骞《秋日杂述》其四),流人的诗作也逐渐变得豪放,如李呈祥诗云:“不远冰雪神龙蛰,那得春花万象初。”方拱乾诗云:“却笑龙门才纵老,不过踪迹版图中。”流人在苦难中迎接新的生活,认为来到东北不虚此行,甚至写“相逢乐事夸边土,翻笑书生苦忆家”(张玉兴《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把东北看作充满了生机的乐土。同时,东北苍莽辽阔的土地,边疆的雄壮军队和刚健质朴的当地各族人民,对流人们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尤其是当地人民半农半武的生活,也令他们感受颇深。流人们用自己的笔触,描述并赞扬满洲民族战天斗地的刚健精神,代表诗作有张贲的《宁古台杂诗》:

射猎冲寒雪,冬狩极北溟。

驰镳昏白日,鸣镝乱流星。

鹿尾连车载,雕翎带血腥。

今年膺上赏,生获海东青。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清代八旗军民雪地出猎的盛况,气势宏大。诗中可见清初八旗军民不忘武备、勤于骑射的生动场面。

首联首句写在寒冬时节,八旗部民冲开寒雪,不顾严寒奔驰射猎,第二句表明打猎的地域远到极北。颔联写奔驰的骏马溅起的尘土使得白日变得昏暗,射出的箭矢宛若流星雨般划破天空。颈联表明打猎的收获极大,装载鹿尾的车前后相接,而拔下来的箭矢雕翎上还带着猎物的血腥气,意为打猎刚刚结束。尾联阐明表现突出的勇士获得上级的奖赏,一种凶猛的猎鹰—海东青,海东青是满族的图腾,也是猎人的助手,象征着忠诚和勇敢,能获得海东青,是对八旗勇士的极高奖励。

全诗生动地表现了八旗将士生气勃勃、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面对天寒地冻的环境,他们毫不在乎严寒,反而锻炼出勇武刚强的精神气质,让作者赞叹不已。

不仅是八旗将士气势雄浑,普通的满族群众也是习武成风,男女老幼皆娴熟骑射,让江南来的流人大开眼界,如杨宾的《老边道中》:

老边墙外草萧萧,千里风烟合大辽。

保障人犹看旧制,提封谁复记前朝。

经过妇女多骑马,游戏儿童解射雕。

自笑书生行未惯,黄沙扑面己魂销。

诗作首联描写关外景色草木凄清,一片萧条寂静,当年辽国的广大地域经过战火洗礼,如今合为一统。颔联说明守护者还在看守前朝留下来的防卫设施,但谁还能记得以前王朝的版图疆域呢。颈联从历史转到现实,在作者的眼中,当地人的风俗与关内殊异,连妇女都能骑马,而儿童以习武射雕为乐,可见当地人崇尚勇武,精神上蓬勃向上。尾联表明连作者都受到了当地民风的感染,虽然没有完全习惯当地的生活,但心情已变得乐观,面对严酷的环境,作者不以为苦,反而觉得景象壮观、迷人,以乐观的心态去欣赏这塞外的景致。

该诗描写自然,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清初边疆少数民族的英武形象,还自然流露了流人文士对当地生活的熟悉,对东北人民产生的深厚感情。

流人们的到来,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发展,也促进了该地区的文化建设。随着民族的融合,流人们的心情也由愁苦逐渐转向豪迈,他们和当地人一起为东北的文化发展书写了新的篇章。

猜你喜欢

八旗长白山诗作
梁潮诗作《水里边》·源清书法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
八旗察哈尔的编立及其与清朝可汗间的关系
八旗之殇
岚雾情吻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