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的文体形态及其文学史意义探讨

2022-02-13秦文平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2期
关键词:语录体裁孟子

秦文平

《孟子》的体裁相对丰富,不仅包含格言式的语录,还囊括了专题文章为代表的长篇。《孟子》包含了很多发问回答内容,而且有着丰富精彩的戏剧化元素。从整体来看,《孟子》不仅有辩论性质,同时也有阐述特征。《孟子》经历了从语录向对话演变的历史过程,同时也开启了由对话向专题文章过渡的新时期,可以说《孟子》对先秦时期的文学发展起到传承和演变作用。

文学领域普遍认为,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能够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以《论语》《老子》为代表的语录阶段;其次,是以《孟子》《庄子》为代表的对话阶段;最后,是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的专题研究阶段。从文体演变过程和视角来看,这种理解和看法比较符合先秦时期的文学特征,与当时的文学作品不谋而合,如果从文学体裁和具体形式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先秦时期的文学形式是相当复杂的,具体表现在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和内容含义的深刻性,先秦文学并非表象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众所周知,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其文体形式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孟子》,它就包含了语录、问答、对话等多种形式,有的篇章还带有文章的形式与特点,这就不能单纯地以文字记录或对话形式来总结。所以,要想准确理解并掌握先秦时期的文学特征与价值含义,我们不仅要详细客观地了解文学发展历程,还要从文本斟酌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先秦文学所蕴藏的文体形式和内容特征,进而找出先秦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和价值,准确地描绘先秦文学所具有的魅力和感染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孟子》的体裁形式展开深入分析,并对其文学史意义进行研究,旨在明确《孟子》等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文学领域对《孟子》的体裁分析

实际上,文学领域对《孟子》的体裁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認为,《孟子》是一种语录性质的散文,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中国文学史》当中把《孟子》看作“语录体”,并且其主要形态尚不完备。在游国恩看来,《孟子》的主要形式仍是语录,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对话性的辩论。章培恒教授也把《孟子》定义成一种语录,在他看来《孟子》的篇幅有所增加,论述也更加完善,很多内容都有明确的论述核心,整篇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分明,如果加上单独的题目,那么文章主旨会更加鲜明,也就是说在《孟子》的语录当中,已经包含了专题性质的内容。有人把《孟子》看作对话体裁,比较关注对话体的实际价值和延伸作用。谭家健在《先秦散文艺术新探》中指出:“孟子文法比较特殊,问答式的叙述更是整部著作的亮点。”通过提问和回答,《孟子》中的文学作品更具艺术影响力和感染效果。章沧授先生在《先秦诸子散文艺术论》中明确提出,《孟子》中的文学作品已经从单调的提问、回答发展到对话性的描写和辩论,这也是《孟子》这部著作的一大亮点。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提出,传统说理文体在完善充实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变化,也就是《论语》所创造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延伸,而《孟子》属于上述两部著作的深度发展。上述观点虽然千差万别,但都能说明《孟子》的体裁并非单一或者固定的几种形式,它高度融合了语录和对话两种不同的体系。

调查数据显示,《孟子》共有二百六十章,其中语录和对话体裁分别占到二分之一,语录体裁要比对话体裁多出二十章。从实际数量来看,尽管语录篇幅要高于对话体裁,但从整体来看基本上没有太大偏差。因此,很多人把《孟子》看作是一部语录性作品,部分人认为《孟子》是一种对话性文学,部分学者保持中立态度,认为《孟子》既有语录成分又有对话特征,尽管各方学者的立场和角度不同,但基本上与《孟子》的实际情况非常接近。如果就《孟子》语体形态进行深入研讨,我们不难发现《孟子》中的语录和《论语》《老子》等大不相同,具体表现在语录形式和作用价值方面;在提问回答内容篇幅当中,反复问答的对话体裁要高于其他形式。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并看待《孟子》中的语录和对话体裁已经成为文学领域不得不关注的话题,与此同时对《孟子》在文学史中的作用价值探索也刻不容缓。很多人认为,《孟子》经历了从语录到对话体演变的漫长过程,并且《孟子》中的语录和《论语》《老子》等大不相同,它能体现出深刻的文学功底。《孟子》中的对话体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表现形式上就体现出很强的多元化和丰富性特征,按照实际情况能够把整部作品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也就是语录和对话形态。《孟子》是先秦文学的象征和标志。它对先秦文学和后世作品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是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标志。

二、《孟子》文学体裁研究

与《论语》《老子》相比,《孟子》的文体形式和结构特征更倾向于《论语》。具体表现在《孟子》极大地保留了“某子曰”的形式,这与传统语录颇为相似。其次,《孟子》也记载了大量的师徒对话,很多语录也是在对话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仅如此,《孟子》与《论语》的语录内容基本相同,大多围绕家国情怀和政治经济有序展开。

但《孟子》中的语录与《论语》相比,在表达形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比较突出的特征就是,《孟子》的语录已由单纯的格言、短句变成篇幅较长的论述,唯一相同的是都注重以理服人的论述原则,这些作品已经包含了论述文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如果把部分篇章的“孟子曰”去掉,很多内容就变成具有论述意义的议论文。换句话来说,《孟子》语录继承和发扬了《论语》的优势,同时对《论语》的部分内容进行创新和超越,使传统文学作品焕发新的光彩和活力,这也为先秦文学艺术的发展打下深厚基础。

《孟子》语录的专题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孟子》在语录表达过程中运用的比喻手法比较充足,很多比喻都比较真实、形象。在《孟子·尽心上》一文中,孟子指出:饥肠辘辘的人会觉得所有食物都比较美好,而极度干渴的人也不会去挑剔饮品是否足够甘甜畅爽,对普通事物和饮品的理解认识会更加模糊,这与极度饥饿及口渴密切相关。这种危害和影响能够上升至心灵或者精神层面,如果一个人的灵魂和思想处于极度饥渴的状态,那么就很难达到常人的境界或者层级,长此以往会造成内心苦闷甚至焦虑,距离圣贤的水平和状态会越来越远。孟子用人的饮食作比喻,表面上由生理状况向精神境界转变,实际上在告诫后人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需求和文化内涵。

其次,孟子还经常用寓言故事来揭示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构思精巧、意味深长。在《孟子·告子上》一文中,孟子指出:君王的不明智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暴晒一天然后再置于寒冷的地方十天左右,那么它的生长能力也会消失殆尽,正如我和大王不能频繁相见,在我离开之后奸邪之徒就会蒙蔽大王心智,大王的善心很容易动摇,这与下棋是一个道理,如果不能专心学习势必达不到绝世高手的境界,这也说明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足够的专注和坚持。孟子通过下棋比喻处世学习的态度,这比直接向弟子讲述哲理要正确的多。

另外,《孟子》语录中也常常以《诗》《书》为例证,从而使其话语具有浓厚的书香气息。孟子大量引经据典,把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作品结合在一起,进而增强自身观点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这种相得益彰的表现手法值得后世学习。不仅如此,由于《孟子》结构分明、条理清晰,因此后世文学著作的论证极大地沿用了这种形式。《孟子》为后世文学艺术发展留下了不可忽视的财富,就连思想观念与孟子存在一定出入的荀子,也不得不参考他引经据典的写作方法。

三、《孟子》的文学价值

在《孟子》中,反复问答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它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文学结构也相对完整或者丰富,在论述具体事件的基础上,对人的动作、行为和思想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绘,这也构成《孟子》的核心价值与文化体系。详细论述《孟子》的文学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情景描绘生动形象。例如,《齐桓晋文之事》一章,孟子和齐宣王谈话,通过一问一答、循序渐进的方式把人物详细谈话和周围环境状态准确地描绘出来,体现出较强的叙事和拟剧化特征。这种描绘方式让《孟子》这种说理性的文学作品同时呈现出记叙化特征,更加丰富了《孟子》的文学体裁,也是《孟子》意象化的重要表现。

第二,把人物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王顾左右而言他》一章,孟子先是提出了两个问题,让齐宣王按照自己的想法,得出了两个很明显的结论,然后进行深层推理,让齐宣王在疑惑否定当中哑口无言。在反复问答过程中,孟子的机智勇敢、心思缜密、逻辑科学得以体现,让齐宣王无法辩驳也不能迁怒于他,同时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思考余地,让读者能够真切体会故事当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状态。

第三,善于运用叙事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例如,《孟子将朝王》一章,不但生动形象,语言表达清楚明晰,而且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孟子朝君”到“明日”“迫于无奈,景丑氏”三个情景的演化,逐步体现出孟子以历史为参考、推崇道德、乐施仁政的思想。在这一点上,《齐人有一妻一妾》一章表现得最为突出,文章意思大致为:齐国有个人和妻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是吃饱喝足才回家。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丈夫就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妻子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酒醉饭饱才回家,妾问是谁跟他在一起吃喝,妻子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可是,妻子从来也不曾见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妻子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第二天清早起來,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又四下查看,看到别的扫墓者站在那里。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妻子回去,就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妾,说丈夫是她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于是,两人一起在院子里大骂,哭成一团。丈夫却一点儿也不知道,还得意扬扬地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风。从君子的观点来看,世上的某些人用来寻求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在院中哭泣的人几乎是少见的。这则故事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表现出家族成员的言谈举止,以此来嘲讽那些贪图财富的无耻之徒。它既具有小说的形态,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同时具有典型的拟剧性特征。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家庭生活的情景,他的妻子为人正直、明辨是非、不为荣华富贵所动,反衬出齐国男子性格鲜明、口无遮拦、自命不凡、只求富贵利达、满嘴谎话的性格。

《孟子》中的对话体不但具有其独特的叙述风格,而且还带有明显的拟剧化特征,这使得《孟子》的文学体裁丰富多样,在先秦时期乃至后世都有独特的魅力与感染效果。与此同时,《孟子》独特的写作手法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依据,在彰显其写作个性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文学史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准确掌握《孟子》的文体形态,并对其文学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同时将其渗透到文学创作过程当中,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总而言之,《孟子》的文学体裁具有很强的多元化和丰富化特征,其中包括语录和对话两种形式;在一问一答中把故事的哲理和深意表达出来,同时增加了故事情节的精彩性和生动性。《孟子》传承并发扬了先秦文化特征,同时把先秦文学作品进行了很好的延伸。引经据典的写作方法使孟子的观点更具说服力,这也为后世议论体裁的文章写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孟子》从语录向对话体裁的转变,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沉淀时期,这也为先秦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同时对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语录体裁孟子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磨刀不误砍柴工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语录
语录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语录
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