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达洛维夫人》中的女性形象
2022-02-13刘元晨
刘元晨
《达洛维夫人》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创作的长篇意识流小说。小说展现了克拉丽莎·达洛维夫人准备晚宴的一天的心路历程,这天克拉丽莎与往日情人彼得重逢,勾起她对青春过往的回忆和内心的不安,宴会上一众亲朋旧友的到来也引发了她对人生的回顾和思考。另一条线索是卢克雷齐娅和她身患弹震症的丈夫塞普蒂莫斯的故事。小说用细腻的意识流叙述方式走进每一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采用女性主义立场和视角刻画了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下文用女性主义的评论方法对小说中的克拉丽莎、卢克雷齐娅和莎利三位经典女性形象作出浅析。
一、女性形象梳理
小说主人公克拉丽莎·达洛维是位热爱生活的女性。她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敏锐而细腻,她会调动所有的感官去体验生活。比如,清早的空气在她的感受中是“多么清新,多么宁静;像海浪的轻拍,像海浪的轻吻;清凉袭人,然而十分肃穆”。克拉丽莎并不会对生活中的事物刻意地加以区分,她热爱的是生活本身,这是对生活和生命最纯粹的热爱。小说的第一句话“达洛维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这看似平常的一句在这部小说的语境中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克拉丽莎·达洛维作为中产阶级贵妇,理应在家中养尊处优,买花这样的小事并不需要亲自去做,这样一个带有反差的举动一方面说明克拉丽莎并不是为了去买花而专门跑一趟,她是在享受买花的过程,享受在伦敦街头闲逛的悠然自在,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另一方面“自己”一词象征着克拉丽莎对自我的关注和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她拥有自己的好恶,不会因为身份而随波逐流;她追求独立的自我,花应该自己去买,而不是攀附依赖于他人。克拉丽莎对生活无限的热情体现出女性开始产生对自身生活的关注意识,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充实而并非物质的满足,并积极探寻生命的意义。
克拉丽莎是位热爱自由的女性。这也是克拉丽莎在年轻时离开彼得,转而爱上理查德并和他结婚的原因。小说中提到彼得和克拉丽莎在一起“什么都得知晓,什么都得仔细探究”,这让克拉丽莎感到很疲惫,而理查德则不会过问这些细节,这恰恰给予了克拉丽莎想要的自由感和轻松感。克拉丽莎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对方给予她很大的压力,她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她不希望其他人过多地介入到她和别人的友谊,例如克拉丽莎年少时和同性好友莎利独处,老约瑟夫和彼得却突然闯入,这样的打搅也让她感到十分失望。克拉丽莎对自由和自我空间的需要体现出女性逐渐摆脱对他人、他物的依赖,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破除传统和封建的束缚走向独立,这无疑是进步性的。
克拉丽莎是位敏感细腻的女性。她对身边的人很敏锐,小说提到她“几乎能凭直觉了解人”。克拉丽莎对自身也十分敏锐,一方面她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十分敏感,比如她在皮姆小姐的花店挑选鲜花时,她感受到“这美、这芳香、这色彩,以及皮姆小姐的好感和信任,是一股波浪,她听任它涌过她的全身”。另一方面她恐惧衰老和死亡,对自己青春的逝去感到惶恐和不安,在听到窗外传来的热闹声响时,她忽然感到自己“突然萎缩了,老了”。这种细腻入微的主观感受被克拉丽莎无限放大。当她面对昔日情人彼得时内心产生了波动,她甚至构想起了当初如若嫁给彼得之后的种种画面。这种矛盾和纠结的心理似乎暴露出克拉丽莎对现状的不满和对当初选择的怀疑。同时,这也使她思考现在安稳的贵妇生活是否是她的初衷,是否应该追寻属于自己的理想,实现更大的价值。克拉丽莎波动的内心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同时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以及无奈之下的妥协。
卢克雷齐娅是对爱情和婚姻有高度的责任感、勇敢而坚强的女性。她的丈夫塞普蒂莫斯在战争后得了精神疾病,但她丝毫没有抛弃他的念头。她努力地尝试通过身边的小事唤醒丈夫对生活的兴趣,不懈地引导丈夫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希望他早日走出战争带给他的阴影。她在英国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痛苦无人诉说,但她坚强、勇敢,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卢克雷齐娅不惜花费高额的医疗费,坚持为丈夫治疗。她已经把丈夫视作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丈夫的喜怒哀樂无一不牵动着卢克雷齐娅的心。卢克雷齐娅和塞普蒂莫斯同甘苦、共患难,展现出一个成熟而独立的女性非凡的责任感。中国有句俗语,“妇女能顶半边天”,卢克雷齐娅坚毅勇敢的形象正在向男权中心主义发起挑战,反映出女性开始觉醒的无限潜力。
莎利·西顿是克拉丽莎的同性好友,她和克拉丽莎的性格反差很大。莎利热情开朗,奔放不羁,无拘无束。她潇洒的性格甚至让少女克拉丽莎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爱慕。小说提到莎利一次忘记拿洗澡的海绵,竟然光着身子去取,这在保守的克拉丽莎看来是对传统界限的突破。莎利有自己鲜明而强烈的个性,她会把各种各样的花剪下来,让它们漂浮在放着水的大碗里;她会绕着平台的低矮护墙骑自行车;她对言谈毫不忌讳,敢于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莎利叛逆和与众不同的形象体现出女性的自我表达意识开始活跃起来,她们不再压抑自己的思想,希望登上时代的舞台中央,展示自己鲜活的个性和卓越的能力。
莎利无拘无束的个性恰恰是克拉丽莎所缺乏的,她们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她们也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小说提到“她们坐在顶层她的卧室里,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聊着,谈生活,谈她们将如何改造世界”。作者将二人的感情形容为“完全没有私心的,并且有一种只可能存在于女性之间、存在于刚刚成年的女性之间的特性”,并且这种感情具有“保护性”,产生于一种“同盟感”,导致了“这种骑士精神和保护对方的感情”。可以看出,克拉丽莎和莎利这一特殊情感来源于独属于女性和女性之间的默契和理解,只有她们懂得对方的敏感和脆弱,由此催生出一种并肩作战的同盟关系和互相保护的欲望。克拉丽莎和莎利的关系也展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立场。这类似于现在出现的一句口号“Girls Help Girls”,背后的意思是,由于性别导致的生活经历的差异性,只有女性才能对女性群体感同身受,产生共情。由此,呼吁女性群体互相帮助,联合起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克拉丽莎的形象表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追求自己的生活和自由。人类自从进入父系社会之后,男子被视为家庭和社会中的核心,往往能够通过经济或身份地位上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所在。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繁荣进步,人们开始关注到女性群体的弱势地位和受到的歧视、偏见,呼吁男女平等成了社会议题的重要内容。小说讲述克拉丽莎筹备晚宴的一天,表面上克拉丽莎是这场盛大宴会上光彩照人的女主人,但事实上这场晚宴只是克拉丽莎为自己的丈夫理查德准备的应酬。理查德身为国会议员,位居社会上层,克拉丽莎无法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独立,她在丈夫背后只能作为陪衬,并渐渐在其中迷失真正的自我。克拉丽莎不甘于这种现状,她享受独处的时光和自由安排的生活。克拉丽莎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她意识到现在的她是在为别人而活,自己的生命似乎也附属于他人;她意识到应该像“自己去买花”那样拥有完整独立的人格,活出独属于自己的精彩。虽然在一番短暂的抗争之后,克拉丽莎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妥协,但这并不是终点,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主义继续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唯有观念上的突破和进步,我们追求的男女平等才有可能照进现实。克拉丽莎的形象可以说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它强调了女性主义追求的自由和独立,激励和指引女性主义的不断成长。
克拉丽莎在爱情和婚姻上的选择是对传统男性经典叙事模式的改变。所谓男性叙事模式,可以概括为男性人物在叙事中占据主导地位,女性人物的选择都依附于男性的权势而作出。比如,在《格林童话》里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中,灰姑娘是身份地位低下的底层人物,王子是王宫贵族的上层人物,灰姑娘理所应当地仰慕王子,但灰姑娘最终嫁给王子也合乎情理,这体现出了作者对女性依附于男性权势的肯定。《达洛维夫人》中的克拉丽莎和灰姑娘的角色性质有所不同,它摆脱了这种男性地位自始至终高于女性的叙事模式。一方面,克拉丽莎和彼得、理查德在青年时期的身份地位相同,都出身于中产阶级,女性的阶级地位并没有低于男性;另一方面,这三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并非由男性主导,而是由克拉丽莎在作出抉择。她自身即出身于中产阶级,不必强行依附高高在上的男性权势,而是有权遵从自己的内心。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她离开爱慕者彼得,选择和理查德结婚,象征着女性不再永远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而是开始占据主动地位,对他人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对传统男性叙事模式的改变。需要强调的是,在克拉丽莎自由地作出自己在婚恋上的选择之后,克拉丽莎还是过着依附于丈夫理查德的生活,这样的人物设定并没有完全摆脱女性依附男性的结构,但是小说表现了克拉丽莎在这种处境中的挣扎和抗争,这种在思想认识层面的反抗精神和以往完全的男性叙事模式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卢克雷齐娅的形象表现女性非凡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有些人认为,女性主义就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全然不顧男性的感受,这是一种误解,也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表现。女性主义所声讨的是一种“平等”,女性主义的理智之处在于它在追求和男性同等的权益的同时也主动承担自身能力范围内和男性相同的责任和义务。《达洛维夫人》中的卢克雷齐娅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女性,小说中尽管她承受着痛苦和折磨,但她从没有想过抛弃自己的丈夫,始终独自承担照顾患病丈夫的责任。小说中的卢克雷齐娅用行动证明女性的能力并不比男性差,女性并不一定就要和“柔弱”一类词汇挂钩,“坚毅”“勇敢”也可以形容女性。女性也能够承担家庭和社会的重任,也可以完全独立生活,并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卢克雷齐娅的形象彻底否认了某些人的误解,强有力地证明了女性主义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表现了鲜明的“平等”思想。
莎利的形象表现了女性鲜活的个性和对传统观念的破除。一方面,欧洲长期以来受男权中心主义影响很大,女性很难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导致女性的个性特征和表达诉求被始终压制着。女性主义追求表达权利上的男女平等,《达洛维夫人》中的莎利是无拘无束的,莎利在众人聚餐时毫不顾忌地谈论传统意义上十分冒失的话题,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莎利还打算建立废除私有财产的社团,并为此写信。小说中的这些事例象征女性开始希望公开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希望能真正对社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社会一直以来似乎形成了许多约束女性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譬如中国封建礼教中的“三从四德”,行为举止要端庄、要淑女等。莎利叛逆而充满力量感的举动就是在挑战一直以来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就是在挑战传统观念所谓的正确性和权威性。莎利的形象表现了女性旺盛的生机活力,展现对女性表达权利的强烈诉求,也是对传统格局的反叛和挑战。
克拉丽莎的形象是热爱生活和自由,心绪细腻而敏感,表现出女性的自我关注意识开始觉醒,开始作出自己的选择,追求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卢克雷齐娅的形象是有高度的责任感,勇敢而坚毅,表现出女性能够承担相应的家庭和社会责任,独立地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莎利的形象是热情开朗,无拘无束,表现出女性拥有表达和展现的权利,传统观念的桎梏应该被打破。虽然小说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但都普遍呈现出女性独立自主、追求自由、呼吁平等、挑战传统的一面,这对女性主义运动和男女平等平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她们的形象是千万女性的缩影,她们为女性解放而斗争,而反抗,她们会在时代的洪流中不停奔跑,追寻的是那片更广阔的湛蓝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