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舟将过万重山
2022-02-13李克
李克
站在大的拐点上,抱着过分悲观的态度,将会错过接下来的“投资盛宴”。刻舟求剑者看到的是“资产荒”,现实主义者看到的却是遍地的机遇。
目前经济阶段性增长压力较大,但展望前景,不宜过度悲观。我们的宏观经济周期模型显示,2022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速仍面临一定压力,但环比增速将在上半年某个时点触底,从下半年开始,将进入到一轮中期意义上的稳定增长阶段。
GDP单季度4%的增速已经较大幅度偏离了经济潜在增速,更偏离了2035年远景纲要目标内含的4.7%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以占比最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例,基建投资增速已降至零附近,意味着即便正常的折旧更新都已经接近停止;制造业两年复合投资增速在4.8%左右,增速仍偏低。考虑厂房设备的正常购置翻新,5%的增速是一个接近底线的数值。而近几年,制造业投资结构已经明显优化,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1%,两年复合增速13.8%,需求旺盛,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传统制造行业的投资其实是不充分的。
市场更加关注的焦点在于房地产。目前,房地产月度的销售、投资、新开工、施工面积都已经全面转负,市场的悲观情绪正在积累。但我们需要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
首先,这一轮房地产增速的下行是政策主动调控所致,并非行业需求饱和,这与当年日本等国家的房地产危机背景是完全不同的。近年,“高杠杆、高周转”模式成为行业发展主流,在繁荣表象的同时,积累了相当金融风险。仅经历几个月的调控整顿,不少行业巨头便已出现流动性危机,即是明证。在这种情形下,越早调控,代价越小,行业未来健康发展的空间越大。
其次,中长期房地产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为64%,距离75%的成熟城镇化国家的下限也还有10个百分点以上的距离。以人均42平米居住面积计算,城镇化率未来每年将提供6亿平米以上的刚性需求。同時,改善需求正越来越成为住房需求的主力来源。目前中国城镇存量住房面积已达到330亿平米,按照30年置换房屋的保守假设估算,每年也将提供10亿平米以上的改善住房需求。在 “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投机性“炒房”行为已经被严格限制。从几个维度看,18亿平米左右的住房销售面积都是比较扎实的。
市场关注的另一个焦点在于稳增长背景下,社融增速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宽信用是否能够真正见效。笔者毫不怀疑稳增长与宽信用的前景。中国目前并没有经历过资产负债表危机,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居民,虽有一定债务压力,但资产负债表是健康的,只要政策稍加放松,加杠杆的能力是始终存在的。这是历次逆周期调节能够成功的最大原因,这一次也将没有例外。同时,2021年以来,中国宏观杠杆率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下行,也给政策调节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而随着碳中和绿色能源、基建、保障房等政策支持领域一批项目的落地,以及对居民正常住房需求的满足,后续社融增速企稳回升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从更长周期的视角来看,经过2016年以来供给侧改革、隐性债务治理以及资管新规全面落地,中国经济的发展结构正变得越来越优化,制约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正得到有效全面治理。随着这一次房地产调控的软着陆,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与金融体系将不再存在显著短板,中国经济在中长期意义上将进入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将过万重山。站在大的拐点上,无论对于宏观经济,还是人民币资产,继续线性外推,抱着过分悲观的态度,将会错过接下来的“投资盛宴”。对于估值仍在底部的许多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其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已经得到根本改变,刻舟求剑者看到的是“资产荒”,现实主义者看到的却是遍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