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懂中国”为目标的课程思政教育研究
——以《国际贸易》课程为例
2022-02-13刘丽萍杜杰慧
郭 琛,余 奥,刘丽萍,杜杰慧
(1.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哈尔滨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国际贸易》课程建设以“开放”为主题,以“读懂中国”为目标,实施“指明中国道路、聚焦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通过精心设计思政教学内容、思政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组织教学,发挥课堂的专业性及德育育人功能,培养诚实守信的外贸职业人才。以此为目标的《国际贸易》课程建设不仅符合高校专业课程培养的素质目标,而且有助于培养职业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读懂中国”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定位
伴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自贸区等贸易试点的逐步扩大、增多,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我国对国际贸易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作为一名合格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与良好的职业素养。新文科与课程思政皆以人才培养为研究核心,“读懂中国”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通,是强调人文精神时代性的教学定位。
1.重新定位课程的专业属性
《国际贸易》课程具有涉外的特点,对外贸易的问题已经从经济的范畴延伸到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以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因此,《国际贸易》课程需要具有多维度的视角,打破传统教学侧重于从经济学角度理解国际贸易专业内容的局限性,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多元化的思政元素,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实现《国际贸易》课程与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内容的交融。教师应将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治理功能讲全、讲深、讲透,并训练学生运用融通、交叉、综合性思维看待国际贸易问题维,培养学生站在学科融通、交叉创新、知识结构优化的角度认识和分析国际贸易问题。教师应该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科学精神、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
2.重新定位课程的培养目标
育人首先是人格的塑造和道德的养成,所以《国际贸易》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更加重视学生价值层面的培养,而不是知识层面的灌输。我们可以认为《国际贸易》是在党的理论全方位指导下的对外贸易实践课程。课程应该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寓道于教与寓德于教,培养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了解我国对外贸易运行状况,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读懂中国”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我们将以“读懂中国”的思政元素为切入点,与《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合,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造有情有义、有爱的新文科课堂。《国际贸易》课程以“中国对外开放”为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围绕中国对外开放与文化传播、中国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与国际贸易、中国对外开放与中国化“走出去”五个教学模块展开。就课程的授课内容而言,我们在每个教学模块中都设置与“读懂中国”密切相关的时事政治、经济案例,以案例专题讨论的形式挖掘思政元素。除了知识技能点之外,我们还需融入先进人物事迹、国际国内时事政策、党史校史、社会热点、法律法规、世情国情、民生民情等内容。
表1 “读懂中国”和思政元素的融合点
1.指明中国道路
课程包括“What is China:Look from the Epidemic 疫情看中国”“What is China:Look from the Olympics 奥运看中国”“Retail industry in China 中国零售业”“This is China-The Night Market 中国夜市经济”“This is China-5G 中国5G科技”等思政知识点。课程以中外比较为视角,对各国贸易政策、措施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正确看待外部世界。课程借助案例教学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担当再教育。教师以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将学生普遍关心的典型、热点问题充实到教学案例中,悉心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对社会现象有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情感,借此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各类危机事件治理的难点所在,提高学生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此我们应该自信。中国道路的成功关键在于形成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理论底色来自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性巨变进行阐述,证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取得我国外贸事业成功的关键。
2.聚焦中国经验
课程以“Beautiful China大美中国”“Red China红色中国”“Multi-ethnic China多民族国家”作为融入点,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修养,培养大学生客观、理性的社会心态。课程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由表及里的渐进规律,理解国际贸易活动从酝酿到发展的演化过程,进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头脑和科学的知识对国际贸易活动事件进行真伪判断和归因分析,还原事物本貌和真实性。课程以学生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关注,同时广泛运用团体辅导、话剧表演等情景模拟形式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主动参与。课程思政以全新的打开方式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课程思政接地气、入人心,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才能提升其亲和力与针对性,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讲好中国故事
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中国古建筑”“Chinese Tea Culture中国茶文化”“Chinese Wine Culture中国酒文化”“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国学文化”“Chinese Opera中国戏曲”“Chinese Embroidery中国刺绣”“Chinese Paper Cutting中国剪纸”“Chinese Ceramics中国陶瓷”“Chinese Shadow Play中国皮影”“Chinese Festival中国节日”“The 24 Solar Terms 24节气”“The Chinese Civilization中华文明”“Dietary changes in China in the past 70 years中国70年餐饮变化”“Chinese Poetry中华诗词”“The Chinese Dress中华服饰”作为融入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配合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汇编体现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中华优秀文化节选以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经典文化回顾,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活动的思想精髓,奠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课程将中华优秀文化做为专业课的补充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使学生能够用辩证思维看待中国社会发展的得与失,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三、“读懂中国”融入教学角色的翻转
思政教学部分,教师让每一个学生以“This is China”为题目进行演讲。课程通过这种翻转课堂与思政教学融合的教学实践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同时,课程通过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制作PPT,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在和平时期祖国强大带来的安全感,也明确了时代赋予他们的民族使命,以此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担当意识及爱国情怀,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知识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案例的择取等。比如,演讲题目“The Chinese Dress中华服饰”“你知道中山装是如何设计的吗”是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教学“从百姓衣食住行体会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的系列内容之一。课程择取由孙中山先生本人设计并倡导的“中山装”作为本节课程思政的主题,通过“为何要创制中山装”“中山装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它的象征意义何以体现”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价值有感性的认知,对辛亥革命政治主张有具体的把握,课程设计让学生从对百姓衣食住行的感悟过渡到对辛亥革命深远影响的思考,进而上升到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认识。
2.课中研讨
课程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教学、寓教于研,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例如:演讲题目“This is China:the Belt and Road复兴丝绸之路,开启筑梦空间”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教学“中国提升国际地位的挑战与机遇”的系列内容之一,学生通过课前整合资料学习,对“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和历史沿革有了初步认知。课堂教学则从导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开始,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课后拓展
课程整合并创新线上讨论与线下交流,针对有兴趣、有能力或课堂活动得分低的学生采取区域实践调研等手段来总结和升华课堂所学,进而完善和拓展课程思政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使生涩的、理论化的教材体系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侧重价值引领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What is China:Look from the Olympics奥运看中国”思政映射点,它反映出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们以精湛的技术、强大的意志力、团结的行动力向全世界展示了千年古国的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的时代风采。奥运会是体育运动的竞技,更是奥运精神的碰撞。比赛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以不懈的努力、团结的意志、永不言败的坚持,勇攀事业“最高峰”,在人生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