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社团促进智能采矿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及价值

2022-02-13阮顺领卢才武聂兴信

科教导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采矿工程创新型研学

阮顺领,卢才武,江 松,聂兴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矿产资源开采是人类获得能源的主要方式。随着全球矿产资源开采领域持续扩展、开采难度不断加大、安全保障意识进一步加强,各国都十分重视采矿业与科技的融合。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未来5年要大力推进矿业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矿山,采矿业的智慧化建设开始进入新阶段,采矿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进行改革和创新[1]。随着智慧矿山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建设,我国矿山企业对数字矿山和智慧矿山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在信息技术新常态下,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推动采矿工程专业教育变革和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首先予以思考的问题。因此,亟需对传统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创新和改革,为国家培养出适应行业未来发展的高层次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研学社团是大学生交流活动的一种组织方式和互动平台,组建专业型研学社团可以促进产教高度融合,将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创新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社团成员引入企业创新实践资源、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并进一步推动矿业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因此探索以研学社团为背景的智能采矿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 研学社团助力人才培养现状

高校社团是在高等学校由兴趣爱好相同自愿组织的一种活动组织,社团成员一般不受学院、年级等限制,具有宽松和开放的组织特征。团内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托社团平台资源自主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探索,并发挥创造力,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活动策划、活动产物或实践经验[2]。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社团主要以体育、艺术或媒体等活动形式,社团成员结构不合理,其活动方式更偏向于娱乐性,缺乏实质性内容和意义,社员的专业知识得不到发挥,并导致大部分社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步丧失和退团,也无法发挥人才培养的作用。

专业型大学生社团是以专业学科为背景,旨在吸纳志趣相投的师生开展专业创新活动,以培养成员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活动组织。目前很多高校已组建了专业型学生社团,但总体数量还是偏少[3]。通过对专业型学生社团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极少有社团开展校企交流合作活动,更缺乏邀请企业专家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缺乏社团成员与企业专家间的交流、缺乏将企业培训实践资源引入到高校教育活动。同时,社团组织活动大多缺乏有力的师资和资金支持,必要的专业实践场地,不具备专业实践必需的实验仪器和平台,从而导致其社团活动主要以专题讲座为主,专业性、高质量、实践性活动不足[4]。由于缺少学校专业性的指导和支持,使得研学社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尚不能真正带动专业知识的提升,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也比较有限。

采矿工程是一个传统且艰苦的专业,一直面临着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且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随着矿业智能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采矿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亟需组建一种创新型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升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为促进智能采矿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2 研学社团促进智能采矿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

2.1 构建多元化师资协同育人新模式

构建由矿山企业专家、创业导师和教授团队等组成的师资队伍,从产学研各方面提供专业性指导,使社团组织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其中,矿山企业专家从工程实践角度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授团队从行业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角度指导学生探索未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导师从商业化运作角度指导学生成果输出的能力。通过产教融合导师的联合指导,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矿业智能化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矿业向前发展的创造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与革新能力。同时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纳入社团师资队伍,通过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分享,带动本科生的专业创新,激发本科生创新思想意识。通过构建专家、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梯队形育人新模式,对促进采矿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图1)。

图1 多元化师资协同育人结构

2.2 创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活动模式

基于矿山智能化建设知识体系的内在关系和特征,构建由采矿工程、大数据科学、安全工程和管理科学等专业学生构成的研学社团,打破传统以“专业”划定知识范围和学生群体的限制,加强成员专业融合和梯度性成员建设,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智能矿山建设前沿知识和技术。以采矿工程智能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依托,融合多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探讨科技创新型解决方案,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让研学社团成为智能采矿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平台。在社团创新项目开展过程中,由矿山企业专家提出生产中的问题和建设目标,再由教师讲授创新设计可用的理论、方法和新技术,然后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和目标进入专业实验室,探索完成创新实践的任务最佳技术方案。通过行业项目驱动“做中学”和“按需教”的创新活动模式,将不同层次且具有关联性的创新思想结合到一起,激发学生将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的创造力[5]。做与学形成一种迭代式的螺旋上升过程,互为发展,让学生通过这种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工程素质和管理能力。

2.3 建立产教融合的创新型实践平台

综合矿山企业产业资源和学校实验资源,建立产教融合的创新型实践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形成由校企协同共建专业创新班、共建实验室实践基地,以及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由企业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学和学科项目竞赛,组建“企业导师创新小组”,让学生在课外参加研究生或老师的科研项目或实验室项目。企业导师还可按照兴趣小组的方式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去申报一些科研项目,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竞赛项目,通过这些实训项目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借助于研学社团将企业资源和高校资源相融合,让研学社团成为人才培养的创新型实践平台。

图2 校企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2.4 建立研学社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方位保障

研学社团是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相关保障[6],主要包括:

一是制度保障。学校出台一系列关于社团创新活动及人才培养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包括《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实验中心和双创平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等。

二是经费保障。通过矿山企业校友设立专项活动基金、教师科研项目专项资金、社团参赛奖金和学校团委管理部门等渠道谋求资金支持,为研学社团的日常活动提供一定经费保障。

三是场所保障。在矿山校友企业设立大学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学校团委管理部门统一策划活动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搭建平台,如大学生创客中心、科创园大学生活动基地、图书馆双创活动室等大学生创新活动场所。

3 智能采矿研学社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价值分析

3.1 推动学科交叉,培养综合创新型人才

任何学科都不会孤立存在,矿山智能化建设也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并在矿山系统工程中融会贯通。智能采矿专业社团将推动信息学科与采矿工程学科交叉融合,系统推进传统采矿工程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教学组织模式变革与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以适应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对综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3.2 增强校企联合,激发专业实践创新能力

矿山企业具备专业的基础设施、培训资源和生产实践环境等,研学社团可以作为校企之间的媒介,把企业生产中的科学难题引入社团创新活动中,让社团成员利用企业平台开展面向实际生产的科研探索,形成校企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从而弥补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3 促进学生专业认知,提早进行职业规划

通过产教融合将企业专家和名师资源与社团创新活动进行对接,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和技术创新需求的对接,社团成员在开展创新活动的同时了解更多行业发展状况,并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自我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学生与企业的互动交流还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和择业提供渠道,提升学生对口就业率。

4 结语

以采矿工程学科为背景的研学社团是将理论知识、生产实践和科技创新相融合的重要平台,能够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连通企业资源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和科技创新潜力,为智能采矿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同时,研学社团的发展还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政策支撑,为研学社团配备专业的师资团队,以及在规章制度、活动经费和场地等方面提供保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已开始积极探索研学社团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希望学校的智慧矿山创新社的案例能让读者对于研学社团的功能有新思考。

猜你喜欢

采矿工程创新型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应用
采矿工程项目成本超概预算原因和控制策略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采矿工程中采矿技术和施工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