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时代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路径优化研究*
2022-02-13陈浠泺
陈浠泺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珠海 519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以高职院校学生为中心的国际合作模式,成为现如今“双高”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趋势。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推动着高职院校走向国际,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内高职院校内部无法置身事外,只有不断地改善自己原有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今国际合作教育的发展浪潮中。在“双高”时代下,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的开展路径仍面临着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开展路径进行优化便显得至关重要。国际化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开展国际合作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自身综合实力,以便于在未来有关行业的竞争中崭露头角。
一、“双高”时代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相关概述
(一)“双高”时代内容
所谓“双高”时代,顾名思义,它具体便是指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以及专业的高水平建设。其是在新形势下,为了使我国的高校具有更高质量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计划,其根本目的便在于精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从教育理念出发,落实体制内的制度,并以学校的基础教育为基础,明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双高”时代的来临,无疑给高职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当下的高职院校教育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二)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
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在高职院校内,是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是衡量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是否构建完整的重要指标,在开展国际合作时,其主要目的便是面向全球的教学过程而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方法,以便于使自身的职业教育融入国际的教育中。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的核心内容便是培养具有高瞻远瞩的高素质人才,并能准确无误高效地开展国与国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在“双高”时代下,开展高职院校之间的国际合作,可促进不同国家高职院校的学习交流,也有助于高职院校内部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高职学生今后的发展添砖加瓦,指明就业的方向。
二、“双高”时代下开展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职院校充分进行高质量的国际合作
首先,由于“双高”时代的出发点便是进行高水平的专业建设与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建设,因此在开展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时,通过把握总体的思想,将专业化与素质化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中,便可以形成彼此促进,更好地去落实高素质学生的培养工作,使国际合作的开展路径更加完善,以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职院校,从而能够相互融合进行更高质量的国际合作。与此同时,通过对“双高”计划的结构进行调整,如将支撑发展与改革创新作为双高时代的主要任务,便可以使高职院校发挥出自己的特色“龙头”作用,带动更多的职业教育者去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这本身便是对国际合作的路径进行了优化,因此开展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必不可少。
(二)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实力
首先,由于在“双高”时代下高职院校以国家的宏观政策以及体制内容为指导思想,逐步确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教育,从而便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1]。当开展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时便可以将自身特色运用其中,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自身综合实力,在与同行的竞争中也能够一枝独秀,稳定地生存下来。其次,由于在双高计划下开展高职院校国际合作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教师,而高职院校能够以人为本,优化教师的管理能力,从而会形成一支高质量的教育队伍,如此便可在实行国际合作模式时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实力,对国际合作模式的开展路径形成优化,进而便带动了高职院校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因而,在“双高”时代下开展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符合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
(三)有助于实现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职业化
在“双高”计划下,当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时,由于对不同的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便可在整体上带动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形成职业化,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开展国与国之间的教育合作,如此既可使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的办学方式多种多样,又进一步推动了高职院校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双高”时代下开展国际合作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其次,在进行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时由于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国际化项目,因而便对不同国家的学生产生了一定鼓舞,从而为今后开展国际化的合作创造了一定的人才基础,有利于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的路径进一步优化。
三、“双高”时代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进行国际合作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在“双高”时代下开展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未能既准确又有针对性地选择国际合作的对象,因而进行国际合作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开展国际合作时,只是采用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以及培训模式,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影响,使学生们在进行国际合作前的培训时无法产生兴趣,因而在实际开展国际合作中,效率不强。其次,由于高职院校在进行国际合作时未能有效突出学科的重点内容,便导致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的形式较为单一,缺乏适合的路径,从而无法突出学科的重点内容,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效结合,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因而改善国际合作的方式,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二)在“双高”时代下开展国际合作未有效形成固定体系
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因而在开展国际合作时便会失去原有的活力。例如,在“双高”时代下开展国际合作未能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与监督机构,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造成在日常高职院校内的授课过程存在教师与学生懈怠的现象。与此同时,也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意见,在进行合作模式的开展时往往只限于个别的项目,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性意义,在开展国际合作时由于缺乏主动性,便无法形成双赢的状态,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对开展国际合作的路径也无法形成一定的良性保障,最终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落后于其他同种竞争的院校[2]。
(三)在“双高”时代下开展国际合作缺乏与之对应的高素质人才
“双高”时代的基本目标便是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及高素质的院校,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际合作时缺乏相应的高素质人才,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薄弱,并且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高效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实际的国际合作开展便带来了不利影响,并且使高职院校日常的管理难度也略有压力。其次,在“双高”时代下,普遍聚焦的便是对于人才的培养,而目前存在部分的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不足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教师自身的素质无法与时俱进,而不能够有效符合时代的发展变化,如此便无法培养出与之对应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目前的“双高”时代下,引进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尤为重要。
(四)在“双高”时代下开展国际合作的观念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
首先,在“双高”时代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取决于内部与外部环境,而在实际开展国际合作时无法将高职院校内部与国际的院校标准相结合,这便造成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困难,因而在双高时代下开展国际合作的观念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部分院校只注重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培养,而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从而也无法高效地开展国际合作[3]。其次,由于国际形势处于不断变化中,高职院校无法紧跟时代发展,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便不能够有效地开展国际合作,因而改变学校的观念层次是目前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在“双高”时代下开展国际合作路径优化的具体方法
(一)进行创新培养,改变传统方式
众所周知,“创新能力是时代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首先,高职院校为了使开展国际合作的路径得到优化,就要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采用灵活的办学方法,开展国际化的办学,从而能够吸收国际的经验,以便于及时地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还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构建国际化的教育体系,改变原有课程,不断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专业教学课程,如进行先进的网络教学,如此既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奠定稳定的基础[4]。最后,由于在“双高”时代下尤其注重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育,因此高职院校通过不断调整自己日常授课内容的专业,增加与实践类型相关的专业,便可充分地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合作模式的路径优化,因而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
(二)完善开展制度,形成专业体系
“制度是开展一切问题的关键性内容”,首先,在“双高”时代下,为了使开展国际合作的路径不断优化,就要建立校长负责制度,使学校一切正常的教学开展与管理开展能够在校长的监督管理下有序进行。从而有效调动教师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其次,通过落实教育责任制度,加强高校内的日常管理,便可充分使高职院校形成专业的体系,例如,明确教师分工,使其能够进行充分的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国际化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以国际化项目为载体”进行密切的相互配合,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耳濡目染学习到一些国际上先进的知识,进而便可进一步优化开展国际合作时的路径。
(三)广泛招贤纳士,提升合作水平
“人才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由于在“双高”时代下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在高职院校进行国际合作模式路径的探索时,就要紧密结合“双高”时代的基本要求。首先,高职院校应广泛地招贤纳士,吸引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在开展国际合作时能够发挥出自身潜力,使国际合作模式的路径进一步优化,例如,高职院校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争取到一些由政府部门支持举办的中外合作项目建设,与国外的一些企业建立相应的人才对接体系,进而使高职院校拓宽国际化的视野,从而保障人才的能力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既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竞争综合实力,也为国际合作模式路径的优化开拓了另一条完整的道路,因此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办法[5]。
(四)改变传统观念,实现与时俱进
若想在“双高”时代下使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的路径更为优化,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落后观念,与时俱进,强化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意识。“双高”时代下首要倡导的便是改变以往的认知观念,采取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由于对于高职院校的日常国际化教育意识培养是保障国际合作模式正常开展的有效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就需要认真地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政策以及理念,从而更好地探索出崭新的路径,例如,高职院校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开展有关国际交流内容的讲座,从而开阔全校师生的国际视野。其次,在教师层面要做好国际合作模式的宣传工作,进行教师之间的活动评比,从而不断增强教师的教育理念,使其与国际充分接轨,如此便可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的路径。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推动“双高”计划的稳步实施,绝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进行漫长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了能充分满足“双高”时代的要求,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国际合作前对不同种类的模式进行充分研究,从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路径,以便于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特色,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模式的路径更加优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