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2-13高洁
高 洁
(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 江苏苏州 215012)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提出的多个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工作中,为现代教育工作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大思想,为现代语文教学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切实加强了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为培育优质人才发挥着积极作用。文章集中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展开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解读
(一)“生活即教育”思想分析
1.生活具备教育价值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里的教育是由矛盾引出的,其表示经过教育的生活与没有经过教育的生活,在摩擦中会激发出教育的火花,而生活产生的变化就是教育的变化。因而,在生活中因矛盾而出现火花时,就发挥了教育的作用。摩擦的双方会同时受到影响,也就代表同时接受了教育。且生活中的摩擦与矛盾无法避免,其无时无刻不发挥着教育功能[1]。例如,工作过程是劳动教育,艺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社会革命也是教育的一种。在和谐生活中接受积极教育,在苦难生活中接受磨难教育。真正的生活就是在磨难中开始,又在他人磨难中结束。陶行知倡导大众在生活的纠纷与摩擦中积极面对生活,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生活。现实生活是开展教育的核心,陶行知一直将教育和社会生活进行密切联系,表示生活与教育是同属性的过程。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教材与文字教育无法被当成教育本身,其只是生活教育的辅助要素。
2.通过新技术让学生亲身体会
多媒体技术对于语文教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在分析文章《观看天气》时,通过文字不能有效描绘云的形象,学生脑海中没有具体形象概念,就学生知识积累与经验而言,其不能精准分辨云朵的类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云朵的图片,帮助学生顺利了解云朵特征和其与天气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方法是连接学生与教师的桥梁。但是,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盲目依赖课件教学,PPT制作非常用心,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教师在教学中几乎避开了教材解读和板书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出现和教材分离的情况,长时间下来不知道知识点属于教材中的哪部分内容。师生需要明确一点,中华文字内涵丰富,每一个笔画都可以拓展出多种含义,需要通过长期积累才可以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特别是我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不同时期诗词的意境均存在差异,不是图片和视频就可以完全解读的。对中华文字表达的深度与广度的剖析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以此推动自身情感体验,强化审美能力。
(二)“社会即学校”思想解读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开放性语言课程的实践来强化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体验中锻炼自身素质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学习素材。比如,在教学文章《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对应片段,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同时加深学习印象。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小游戏,引导学生扮演书中角色来演绎文章中剧情,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情境再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且加深自己对角色形象的理解,使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发展,实现多方面素养指导的目标[2]。另外,进行课堂延伸,促使学生走进生活,强化学生语言学习质量。比如,在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时,教师可以指导其在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诸如不同季节展现出的美感、花鸟鱼虫的发展变化、不同天气状态下云朵的变化、丰收季节稻田的变化等。借助上述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观察更加细致,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思想解读
“教学做合一”思想充分否定了嵌入式教学模式,嵌入式教学是文本教学与教师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学习与社交能力培养。结合教学原则,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水平开展合理适度的教学,或是实践的教育方式要契合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契合做事原则[3]。教学与学习需求相对性,教学与学习均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这就是“教学做合一”思想内涵。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对策
(一)在课堂中落实平等教育,关注学生学习意识的有效激发
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需要注意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平等教育思想合理渗透其中,关注对学生高水准知识教学的目标实现,可以借助课堂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思维与情感意识。陶行知表示教育工作没有阶级属性,也不存在贫富贵贱的区分,需要关注平民和乡村教育的有效性[4]。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平等教育思想,关注学生学习意识的良好激发。以此可以将大爱与平等思想落实于课堂教学活动中,以自身为榜样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语文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保持平等态度,不可以因为学生家庭因素或是经济水平的差距就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需要平等看待每位学生。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认知水平与实际问题,教师需要注意把握教育公平性,根据班级学生具体情况落实多元丰富的知识教学,关注公平性教育。另外,教师还需要着眼于课堂教学对学生实施精神品质的教育引导,根据文章主旨对学生落实目的性知识教学与情感培养。比如,在学习《苏州园林》内容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的教育引导,确保课堂教学质效达到标准。
(二)在课堂中落实时事教育,关注学生爱国精神培养
相对于以笔试成绩论天下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关注综合能力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不光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要素的整合发展,还致力于学生紧跟时代发展与家国情怀的塑造。陶行知先生曾表示,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生活在不断变化,即表示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教育作用[5]。初中语文教师为了使自身教育工作具有时代性和有效性,必须在时代发展变化中牢牢抓住时代变化具体内容,从而及时扭转自身思想与教学策略,将时代性、创新性教育内容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好比在语文知识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会将教学内容和社会时事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对经典知识学习的同时不忘和新时期发展进行结合,从而促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收获经典研判能力以及时事分析能力。
比如,在对文章《春》进行学习和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文章写作背景和相关信息向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通过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旅欧回国,与妻子结婚后生下儿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文章主旨产生更加深入、全面的剖析与理解。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景点异常空旷的场景,让学生详细、具体地体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初春时节,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众多防疫战士奋斗在抗疫第一线,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大众打造健康的壁垒,用个人生命谱写着人间大爱。让学生切身体会“春”背后的意义:若是没有这些战士的付出,我们又怎么能安安稳稳地感受灿烂春光?教师还可以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分享社会上流传的抗疫小故事、动人心弦的真人真事等,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时事,以此强化自身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感受民族危难面前人人有责、众志成城的精神,实现语文教学工作具有的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一点,教师在分享社会时事期间需要注意分寸的把控,不要在讲述过程中本末倒置,对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技巧的培养产生不良影响。
(三)在课堂中落实生活教育,关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解读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陶行知对于生活教育思想的解读,关注生活现实组织多样化的知识内容教学,也可以根据生活现实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生活是教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可以通过生活素材组织设计多样性的知识内容教学,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的了解。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将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课程教学当中,着眼于现实生活强化学生对文章知识的了解。语文教师需要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关注多元资源结合以落实多样化内容传递,集中于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知识教学,贯彻生活中语文知识无处不在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对文章知识点进行多角度探究,借助自主体会手段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6]。例如,在对文章《济南的冬天》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关注与现实情况的结合来体会作者对景色的描写所用到的具体手法与文字应用技巧,如此可以确保学生对文章内涵进行充分掌握,也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家乡更加了解和热爱。
(四)在课堂中落实“教学做合一”引导,关注学生健康心理教育
当前社会进入后疫情阶段,因为长时间居家上课的影响,多数学生在生活方式、学习习惯上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些改变直接导致其在返回学校上课后出现不适应情况,还使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一定隐患,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在此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将“教学做合一”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主动为学生化解生活与学业上的不良情绪,以此让其可以主动加入语文知识学习活动中[7]。语文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助力学生养成健康心态,需要在教学中多与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既可以在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受到积极心理的鼓舞,又可以在向上的生活态度指引下积极、阳光地面对难题与挑战。
例如,在进行教学期间,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勇敢地面对困难、找到可以解决困难的办法,可以让其脱离负面情绪,无所畏惧地直面难题,同时沉着、冷静地找出问题突破口。如此,借助真实问题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可以在自我挑战的过程中得到显著进步。并且,教师也要积极帮助学生化解生活中存在的社交能力薄弱、心理压力较大等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多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可以正确看待自身优势和弱势,并形成强大的心理自信心,以此突破自身的局限,以更加饱满、健康的心态参与未来生活与学习活动。
(五)在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关注优质知识探究平台的构建
语文教师在新时期教学中需要根据新课标开展多样化内容教学,着眼于课堂教学为学生传递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还需要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有效处理生活中的难题。基于此,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创新教育在课堂中的落实,为学生创建更加高水准的知识探究平台。首先,关注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学生知识讲解进行多样化调整,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了解程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开展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知识分析,也可以借助问题情境等手段强化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掌握,依托课堂教学强化班级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总体把握[8]。其次,关注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发展,着眼于课堂评价,为后续教学计划调整提供强有力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引导,其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标,可以切实加强语文教学质效和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此,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功能性,将其渗透在语文课堂中,借此充分推动学生素质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