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融入策略

2022-02-1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情怀生物生命

夏 菲

(西安高新区第九初级中学 陕西西安 710000)

进入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青春期后,初中生们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表现出了更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更是充满了求知欲和探索欲。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好奇很大一部分只停留在了生物世界的诸多表层现象层面,而没有对“生命”这一核心话题形成应有的认知诉求,这就难免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应用僵化和“功利化”的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恶化,广大初中生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机渗透,引导学生从生命角度去看待、组织生物课程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教学成果的实质性优化。

一、通过对课内资源的深入挖掘开展生命教育渗透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而言,教材都是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绝对核心,初中生物中对生命教育的渗透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初中生物教师首先要对课内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做出目的性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对生命知识和情怀自然而然地接触、理解和认同,从而达成扩大单位课程教学成果的理想目标。同时也要求生物教师对课内资源进行深入挖掘,这对开展生命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生物教师不断探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逐步提升对学生的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借助课内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

“生命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一个被无数科学家研究了数十年乃至一生而未能得出统一答案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生命的诞生确实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而生命的发展也同样充满了令人着迷的玄妙。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解课内知识时,要借助课本中关于不同生物繁衍、生长、生理构造和独特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做定向引导,带领学生在获取有关知识的同时体会生命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并感受诸多生物巧妙的构造和别具一格的生存智慧,以此来使学生切实领悟到生命的神奇。当然,在进行这一方面内容的渗透时,初中生物教师也要切实结合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方向,这样才能够让这项工作的开展更具综合执行效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一课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各个器官在这个过程中所担负的主要责任用循环图的方式在黑板或课件中做具体展示,还可以用影像资料直观表现上述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进行是需要一株植物的多个器官和无数细胞之间的密切配合方能实现的,从这种生命体之间近乎完美的合作角度入手展现生命活动的神奇之处。

(二)借助课内知识教学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

在人们的脑海中,“生命”一词往往和“生机”“灵性”“活泼”等美好的字眼相联系,这从客观上也反映出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以及生命所能带给人类和整个世界的美好。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解课内知识时,要从生物的多样性以及诸多生物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重要意义等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所具有的无穷魅力,从而以具体、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以此来表现出生命的精彩与美好。此外,初中生物教师还要将这些多元素材利用起来作为开展不同方面课程知识讲解的有机载体,以便在完善生命教育质量的同时对常规课程教学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进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这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并将学生给出的答案都写在黑板上;而后可以通过插图或课件向学生依次展示这些动物的外貌和生活习性;最后还可以将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以及对生态环境维系和人类生活改善所具有的意义做一番具体介绍,并可结合诸如“鳄鱼的眼泪”“农夫与蛇”“月中寒蟾”等故事来形象地揭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让学生感受这一生物群体的灵动之美。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生物课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达到学习生物课程的真正目的。

二、通过对生活元素的多元引入开展生命教育渗透

初中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还存在着很强烈的感性色彩,这就意味着相对于以“二维化”方式呈现的书本知识而言,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元素对学生的认知影响无疑是更大的。据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渗透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让学生在生活当中体会生命的多彩和可贵,进而使生命教育的渗透成果更有真实感和长效性。

(一)借助生活现象来激发学生了解生命的兴趣

生命是广泛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的,生活中有很多日常现象是和诸多生物的生理特性有着紧密联系的,其中不乏让学生们好奇和疑惑的内容,它们均可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宝贵素材。初中生物教师要进一步加大对这些素材的引入和利用力度,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们的生活经历、兴趣,从一些有意思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对与之相关的生物特性产生浓厚的认知兴趣,从而进一步表现出不同的生命为适应自然、保护自我而进化出的诸多本领,以此培养学生的生命认知趣味并彰显生命的奥妙。

例如,在讲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问一问有哪些学生的家中饲养了宠物;在得到学生们的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家中宠物都有哪些“看家本领”,如有些学生养的小狗会“作揖”,有些学生家中的鹦鹉会向客人“问好”,还有些学生的小仓鼠会“装死”等;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对这些动物行为进行归类,并点明动物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也会通过伪装的办法来自保,进而让学生形成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的热情。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中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学生感受快乐,接触到更多与生物有关联的事物,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自主思考的习惯。

(二)借助生活环境来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的情怀

生命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也同样点缀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从这一角度出发,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着眼,发现各种各样蕴含其中的生命,并深入体会这些生命带给日常生活的美的享受,使学生从更深层面感知生命赋予身边环境的朴素、多彩、灵动之美,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欣赏生命、呵护生命的情怀。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以这一主题来开展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以更为灵动的方式去深度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

比如,对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小区或学校中的花园,让大家说一说花园中都有哪些颜色的花、自己又最喜欢什么颜色的花;而后再问一问学生,自己都曾在花园中发现过哪些小生命,它们又为何要栖身在花园中;最后则可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提出一个假设:“如果这些小生命消失了,花园中的花会怎样?如果没有了这些美丽的花朵,我们的环境又会变得如何?”以此来引发学生对生命之价值的反向体会。

三、通过对实践活动的积极组织开展生命教育渗透

“实践出真知”是教育界所公认的至理名言,一切知识和情怀只有以实践教育为依托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基于这一客观道理,初中生物教师的生命教育渗透也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要有意识地设计、组织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具体应用学习成果并获得更多的、更具体的主观感知,让生命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最大。

(一)利用环境代入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怀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生命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的身边都从不缺乏能够发现、领略生命之美丽和神奇的环境,而这恰恰给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丰富、良好的条件。基于这一事实,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余,还要充分利用周围具有生命教育效力的环境来组织一些环境代入性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园,来到真正的自然环境中,亲身体会自然界中丰富多彩、形态万千的生命,直接观察、感知它们的活动,让学生们的生命情怀得到更为真实的塑造。

例如,在完成“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绿化带或附近的公园、近郊地区,让学生看一看高大的杨树、玲珑的灌木和色彩斑斓的花朵,听一听悦耳的鸟啼、清脆的虫鸣,闻一闻浓郁的花香和清新的泥土气息,观察一下翻飞的蝴蝶、采蜜的蜜蜂、“行军”的蚂蚁和钻行于泥土间的蚯蚓,还可以让学生采摘一些树叶制作标本等。

(二)利用社会学习活动增长学生的生命知识

针对中小学生全面的人文素养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其中的生命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课题,很多机构也纷纷为这一课题的研究而做出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初中生物教师的生命教育渗透要积极对这些社会资源进行引导和开发,为学生生命知识系统的有机构建引入更多的“活水”,借助更为专业的人力和更加丰富的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生命知识,让学生们对生命形成立体性、综合化的了解。

比如,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完成课本教学之后,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来到当地的自然博物馆或生物科学活动中心,让学生通过聆听讲解、参观展品和资料等方式,对人类的诞生和进化过程形成更为准确的认知,并借助一些高度还原的模型和场景来将这种认知转化为深刻而具体的知识记忆,同时也让学生的一些个性化问题得到专业解答。

四、通过对学生日常情怀的长效培养开展生命教育渗透

正所谓“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最大保障”,必须承认的是,课堂所能起到的是“指明方向”的作用,而真正的成果取得离不开学生们良好的习惯和融入日常行为中的内在情怀,生命教育成果的取得自然也不会例外。从这一方面来讲,初中生物教师还要在执行生命教育渗透时将目光集中到对学生日常情怀的长效培养上来,借助一些长效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平日里和细节中践行对生命的了解和珍视,使有关教学成果在点滴而长期的积累、发展中实现质的升华。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带来一些自己喜欢吃的粮食作物、蔬菜或水果的种子,让学生将它们种在贴有自己名字的花盆中并将花盆摆放在教室的阳台上,要求学生每天给自己的植物浇水。看着种子萌发、嫩芽生长,一直到最后植物成功地开花、结果,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孕育生命、呵护生命的喜悦和最后见证生命茁壮成长的成就感,自然也会对生命的宝贵和神奇形成更深刻的感触。

除了以上几方面主要策略外,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将家校合作引入到生命教育渗透中,鼓励家长利用业余时间多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一些自然景区,并向学生普及一些关于生命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可以从更多角度来认识生命、欣赏生命,使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获得更加丰富的素材和助力。

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它所蕴含的不仅是大自然的伟力,更是人类最原始的美好情怀和憧憬。初中生物教师要深刻认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完成对上述真理的灵活渗透,借助课内资源挖掘、生活元素引入、实践活动组织以及日常情怀培养等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对“生命”这一概念的科学认知和正确情怀,塑造起他们科学的生命知识体系与呵护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鲜明意识,使学生在更高层级上实现学好生物、用好生物、爱上生物的发展目标,并为他们日后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和综合生物核心素养的成长指明正确的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情怀生物生命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第12话 完美生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