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分析

2022-02-1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德育素养内容

胡 驰

(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 广东湛江 524000)

音乐教育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以及音乐文化的教育,给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感受与体验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德育是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以及行为品质,这些都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关于德育的整合还存在一些问题,音乐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深度整合。

一、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意义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由于美育与德育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因此为德育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合提供了可行性。再加上素质教育的发展明确提出了各学科教学中都要实施渗透德育,构建全程、全人、全方位的德育格局,为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从现实角度来看,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整合德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可实现丰富音乐教育的内涵。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初中音乐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以音乐知识、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音乐教育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初中生学习与发展的要求,丰富音乐教育的内涵,强化音乐教学与学生素质、能力、品质、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作用,是初中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1]。通过在初中音乐教育中不断地渗透德育,可以将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元素挖掘出来并进行放大,以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元素为切入点,引入更多的有关德育的内容,既实现了对初中音乐教育内容的丰富,也实现了对初中音乐教育内涵的丰富。让初中音乐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保障。

其二,可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扎实的音乐基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但是传统的初中音乐教育中只关注学生对基础的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关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这与现阶段素质教育发展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的要求不相符。通过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同时在感受优秀音乐作品内涵以及表达的情感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教育,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可见,通过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可让学生的素质修养、道德品质等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三,可推动素质教育深入落实。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实施素质教育至今已多年,虽然在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也在不断强调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和理论上,在实践教学中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通过尝试在音乐教育中整合与渗透德育,让素质教育得以在实践教学中得到落实,因德育的渗透与整合,使得中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可以得到综合素养的发展,让素质教育可以在实践中收获成效。

二、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发展中,相关的音乐教师已经认识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价值,而且也认识到音乐教育中整合德育的意义,部分音乐教师也在大力研究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融合策略,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德育整合方法,但是,目前来看,初中音乐教育中德育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其一,德育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度不深。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整合主要就是指将德育的内容融合到音乐教育内容中,也就是以音乐教育的方式来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能够将德育内容与音乐教育内容充分整合,找准二者整合的切入点,才能发挥好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但是,现实情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音乐教师未能找到德育与音乐教育二者整合的切入点,虽然音乐教师也在音乐教育中实施与开展了德育工作,但是德育工作与音乐教育是分开的,学生也感觉到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显得如此突兀,与整体的音乐教育格格不入,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反而还会降低学生整体的学习体验[2]。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整合德育时,要注重挖掘音乐教育内容中的德育元素,使二者之间的整合更加自然而深入。

其二,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教学形式单一。音乐教育和德育整合后仍然是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将相关的音乐内容与德育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德育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科学的教学形式是指能够迎合现阶段教育发展要求,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形式,但是,目前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后采用的仍然是以教师说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形式。无论是音乐教育还是德育最终的教育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主要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及精神品质,这就需要学生在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中来实现,灌输式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和体验效果,因此,在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改进。

其三,缺少音乐实践活动。初中阶段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学科知识的教学以及大大小小的考试上,学生除了上课几乎没有额外的校园活动,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主要是通过音乐课程教学的形式进行,并没有注重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没有根据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求,给学生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事实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德育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和整合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该联合学校管理者根据学生的德育发展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

三、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具体实践方法

(一)挖掘音乐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

音乐教育中整合德育的关键是要在音乐教育内容中找到德育整合的切入点,使音乐教育的内容与德育的内容能够充分地融合,让德育在音乐教育中自然地渗透,才能真正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实施与开展德育,达到应有的德育效果。因此,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对音乐教育的内容有全面而深入的掌握,分析音乐教学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并结合这些德育元素对德育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较强的德育素养,准确地挖掘出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音乐教师可以与专业的德育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保障德育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红色歌曲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以及所传递的精神等方面进行德育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在学习与了解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同时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红色歌曲内涵的深入了解,对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也有帮助。音乐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歌曲创作时代、时代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视频资料。音乐教师也可以将这部分内容的整理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前通过互联网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初步了解与掌握有关红色歌曲的历史背景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课上学生再通过分享与交流进一步接受优秀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充分整合[3]。

(二)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整合德育

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优秀的音乐作品的赏析来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及音乐作品中的丰富内涵,使学生能够通过情感的感知与体验来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音乐演唱水平以及音乐鉴赏水平。在音乐鉴赏中整合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让音乐作品更好地发挥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对音乐鉴赏教学中德育整合策略的研究。例如,音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优秀民族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等对学生实施渗透德育。民族音乐中多数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无论是在音乐的节奏上、曲式风格上,还是在音乐的内容与情感表达上,都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佳素材,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民族文化,让学生感受我国文化的魅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对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创新教学形式促进德育整合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主要是采用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点的灌输、音乐演唱技巧的灌输,所有的内容都是音乐教师准备好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无须个人努力研究、思考与探索,学生只需要努力记忆与强加练习即可。而在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教学中,教师仍然沿用了这种教学形式,这就使得教育流于形式、流于理论,很难对学生产生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效果。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和改进,例如,在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教学中,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游戏教学,比如让学生分组练习歌曲的演唱,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比拼。通过这种形式的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同时在组内训练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合作能力,而在组间比拼的过程中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教育,让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德育,也在德育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再例如,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情境表演教学,比如组织学生设计并表演舞台歌剧,让学生在实际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可以更准确地感知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和内涵,并将这些内容通过生动的表演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同时通过情感的体验与情感的共鸣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效果。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科学地选择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德育素养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初中音乐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全面开展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艺术审美能力,学校领导以及音乐教师要加大对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并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中整合与渗透德育。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余活动形式,但是在以往的中学音乐教育中,由于学校对于音乐教育不重视,不能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也对现阶段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整合形成了一定阻碍。因此,音乐教师要加大对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视,并在活动开展中有效地渗透德育。例如,在中秋节和端午节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和爱好准备歌曲演唱、歌舞表演、配乐诗朗诵、乐器演奏等节目,但是不能偏离主题,在这些节目表演之前要进行有关主题方面的简短的节目介绍。这就会促进学生了解相关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以及对应的传统音乐艺术等,实现对学生的德育。另外在国庆节、建军节等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歌比赛,传播优秀的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有效的融合德育,使学生能够在享受校园音乐文化的娱乐性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断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初中音乐教育发展中,相关的音乐教师已经认识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价值,而且也认识到音乐教育中整合德育的意义,部分音乐教师也在大力研究德育在音乐教育中的融合策略,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德育整合方法,但是,目前来看,初中音乐教育中德育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还存在德育与音乐教育整合程度不深、教学形式单一以及缺少音乐实践活动等问题。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活动等方式来进一步强化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整合。

猜你喜欢

德育素养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