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绘本,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绘本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02-13唐晓文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年段小兔绘本

唐晓文

(广大附中高新区实验学校 广东广州 510530)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是语言文字交汇、思维火花碰撞的阵地。语言文字除了以符号本身呈现以外,还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维度来传递信息,表情达意。在语文课堂上,特别是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梳理文章、进行表达训练等,所以在备课中,除了课本的插图,教师有时候需要挑选其他合适的图片作为补充,帮助学生开展语文课堂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发现所找到的图片有的不尽如人意。

绘本是图文结合的艺术创作,给孩子讲读绘本,对孩子来说,既是听觉的输入,也是视觉的审美体验。优秀绘本中的图画能够用绘画的艺术传递故事的内容,绘本的文字是凝练的文学语言,这些为儿童的语言、思维、情感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如何在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中运用绘本,促进教学实效,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得到语文能力的发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二、把绘本融入语文教学的原因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语文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语言文字的传递,也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一个交流工具。朱自强教授在他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中提出了“建构论语文观”,在他的《绘本为什么这么好?》中也归纳了“建构论语文观”的观点,认为语言有三大功能:第一,传达信息;第二,认识世界;第三,表现心灵。[1]从这个角度来看,语言就不仅仅只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在发展儿童心智,促进儿童建构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表达自己内心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学习语言的规律来说,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孩子用学习的语言建构自己的心智世界,并且再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语言—图像—语言”的转换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孩子能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低年段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后期、具体运算的前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借助图片帮助孩子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再用言语把图像的内容进行表达。在低年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培养。

从绘本本身的角度来说,绘本是融合了文字和图画两种媒介的艺术,符合低年段孩子的思维特征,对发展孩子的语言、思维、想象力、价值观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绘本来说,最关键、最具决定性、最具有价值的是——文字的长处是图画的短处,而图画的长处又恰恰是文字的短处。两种媒介结合在一起,就能取长补短,绘本就成了最具有艺术可能性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艺术。”[1]无论是前面提到的“建构论语文观”,还是孩子学习语言的规律,绘本都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优秀的语言资源,也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所以,许多一线教师把绘本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借助绘本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挥绘本文本的表达训练作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绘本与低年段语文教学结合的实践思考

发挥绘本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要找准绘本与教学过程的切入口,让绘本在恰当的教学时机中,打开学生学习的思路,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这里从丰富教学内容、增进教学实效、建立情感联结、拓展阅读资源四个方面对绘本如何有效切入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实践和思考的探究。

(一)巧用绘本,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选编的课文有对应的绘本,比如低年段中,一年级上册的《拔萝卜》,一年级下册的《狐狸和乌鸦》《小壁虎借尾巴》,二年级上册的《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二年级下册的《蜘蛛开店》《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高年级的课文,也有很多被创作成精美的绘本,如五年级上册的《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五年级下册的《祖父的园子》,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绘本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资源,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们讲读,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借助优秀的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能够增进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也可以在优秀的绘本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和大人一起读”中编排了《拔萝卜》的故事,教材中节选了这个故事一部分的内容,还配有四幅插图,并在泡泡提示中提问“后来怎么样了”。从故事的语言角度来说,每一段的句式结构都是相似的——“……喊……来帮忙”“……拉着……”,同一个句式重复出现,构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非常适合低年段的孩子进行阅读和学习,能够帮助孩子积累规范的语言。学生结合教材中节选的故事内容以及插图,就能够仿照前面的语言,续编后面的故事。那么,萝卜最后拔出来了吗?孩子们可以发挥想象去说,也许成功地拔出来了,也许小老鼠后面还喊了其他小动物继续帮忙拔萝卜。

这个俄罗斯经典民间故事被改编成各种绘本、儿歌、动画片等,其中最出色的要数日本福音图书店出版的绘本《拔萝卜》([日]佐藤忠良/图)。这个绘本中用“拽”来描写人物的动作,学生在阅读绘本时,自然会结合图画理解“拽”这个动作,也会知道“拽”就是教材中“拉”的意思。从图画的角度分析,相比教材中的插图,日本佐藤忠良绘制《拔萝卜》的图画用更加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大萝卜埋在地里,但萝卜的叶子犹如一株参天大树远远高过了老爷爷他们的头,在等候小孙女援助的过程中,老爷爷老奶奶还能倚靠在萝卜的叶子边休息。在封面连着封底构成的画面里,老爷爷把萝卜扛在肩上,但萝卜本身只占画面右上角的一小部分,后面的老奶奶、小孙女帮忙扶着的是大片的萝卜叶子。在复述故事的环节,把绘本的图片呈现出来,让孩子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一边看图,一边讲述这个故事,孩子会觉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巧用绘本,增进教学实效

根据教材的题材选择同类绘本,把绘本与教学相融合,这是很多老师会使用的方法。选择同类题材的绘本作为课堂教学的资源,可以从课前的铺垫作为切入口,在教授新课前,先给孩子讲读相关绘本的故事,再导入课文教学中,学生在一定的基础上去学习和理解课文内,会更加高效。这里还需要强调,要把绘本与课堂教学融合,在确定同类题材的绘本时,无论是文本还是图画上,都应该考虑与教材内容的关联性。

在进行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的教学前,笔者先给孩子们分享了美国艾瑞·卡尔的绘本作品《小种子》。这本绘本讲述的是一颗小种子乘风出发,一路经历各种艰险,终于落地萌芽、开花、孕育出下一代的故事。当孩子们回到课文中读到“植物旅行用什么办法”时,孩子们就会联想到《小种子》的故事,把课文中植物妈妈用不同办法传播种子的内容与小种子乘风出发,最后开出花朵的经历相结合。在理解“四海为家”时,有孩子告诉老师:“就像《小种子》里的种子一样,乘着风到处飞,去到很多地方。”在讲到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式时,孩子们也能结合这个绘本来理解这部分内容。

这一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科学童话,了解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变化规律,产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大自然是一个生命系统,人类作为这个生命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对孩子进行自然环境教育,其实也是建立孩子对自然生命的认知与情感联结,是生命教育的过程,帮助孩子感受生命成长的可贵与不易。《小种子》绘本中,小种子随风旅行,要经历酷暑严寒,要面临被太阳灼烧、被雪山覆盖等危险,即便落地生根,但困境和挫折并没有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减少,如果得不到阳光和雨水它会死去,一只大脚丫可能夺走它的生命,即便开出美丽的花朵,也可能难逃被采摘的命运。当小种子长成巨人花时,展现出了生命的丰姿,它不再面临被摧毁的危险,人们从四面八方跑来欣赏,小鸟、蜜蜂和蝴蝶不停地来拜访,并在四季更迭中孕育了新一代的生命,新的小种子又乘风出发,去寻找远方的家。所以,选择《小种子》这个绘本作为教学前的铺垫,不仅是从题材的角度实现了共通,也用浅显的故事深化了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对生命传承、生生不息的认识。

(三)巧用绘本,建立情感联结

绘本的教育功能历来被学者和一线教师们所重视。绘本除了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语文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外,对孩子的情感、态度、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心理学上,“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定义为“情绪情感”。[2]情感的体验源于生活经验。如何更好地搭建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主题的沟通桥梁?笔者认为,绘本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

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封信》,通过露西写给爸爸的前后两封信,表达了露西对远在国外的爸爸的思念之情。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多孩子比较难体会这种思念之情。怎样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与文本的情感沟通?笔者选择马丁·韦德尔的《小猫头鹰》,故事描述的是三只小猫头鹰在黑夜中等待妈妈回家,表现出孩子在等待妈妈回家时的彷徨与忧心。在普遍的双职工家庭里,很多孩子都有类似等待父母下班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来理解《一封信》中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之情,就会产生更多的共鸣。

或许直接帮助孩子点出这种生活体验会更方便快捷,但这样学生就缺乏了把阅读文本与生活经验对接的探索过程。阿甲老师在《图画书与儿童想象》一文中提出:“图画书作为一种为孩子而诞生的艺术形式,从一开始就是讲故事的,而故事是唤起情感的最佳通道。”[3]给出更贴切学生生活的绘本,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领悟文章主题,也许花的时间会多一些,但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有层次,更加真切,也会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四)巧用绘本,拓展阅读资源

拓展阅读是在同类主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相关的阅读。如果把课内的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把课内的教材作为一个阅读指导的材料,并以此为索引,指导学生寻找要阅读的绘本,乃至其他书籍,课外阅读的指向性会更加明确,而课内课文的学习理解也能得到更好的延伸和拓展。

二年级上册中,《妈妈睡了》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我”仔细观察睡梦中妈妈的样子,表达了妈妈对“我”的付出和“我”对妈妈的爱。关于父母之爱、亲情主题的绘本有很多。最经典的《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都是在表达亲子之情,读起来让人觉得心中温暖。既是主题延伸阅读,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之爱。此外还可以由父母之爱拓展到亲情,《我依然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绘本,正是表现了祖孙之间质朴的情感。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分钟》涉及的是关于好习惯培养和珍惜时间的问题。“迟到”是与孩子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这其中包括孩子怎样合理安排上学的时间避免迟到,如何面对迟到的问题,以及老师、家长面对孩子迟到现象需要做出的反应和采取的措施。“迟到”这个话题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迟到的理由》,学会诚实地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和孩子共读《迟到大王》,思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

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童话故事《雪孩子》讲述了雪孩子陪伴小白兔,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云。这既是一个讲述同伴之间美好友谊的童话,也是一个把水的变化常识融入故事的科普童话。而由英国绘本作家凯瑟琳·沃尔特斯和爱尔兰插画师艾莉森·艾奇森创作的同名绘本《雪孩子》则讲述了雪孩子和小兔不一样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兔相信雪孩子是有生命的,可是爸爸不相信。小兔在摘浆果的路上迷了路,在小兔慌张失措时,雪孩子出现了,它安慰小兔,带给小兔勇气,带小兔在雪中玩耍,并送小兔回家。这个单元以“想象”为主题,把两个同名但情节不同的故事放在一起阅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在充满诗意的想象世界中去感受故事人物的心理。

以课内的教材为索引,开展课后的绘本阅读,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从多个角度引申出对同个话题的不同探讨,从不同的角度拓宽对同个题材的理解,都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

结语

语文课堂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块阵地,在低年段发展语言和积累语言的时期,把绘本运用于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中,更有效地让语文课堂发挥自身的价值。从教材中挖掘语言发展的训练点,帮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去建构内心对世界的认知,把自己的经验与文本对接,创建自己的意义体系,并且能够用语言把自己的内心表达出来,才是真正语文课堂要达到的效果。彭懿先生把绘本的图文关系称为“图文合奏”,他认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通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4]这种“图文合奏”的艺术形式使得绘本能够契合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成为老师们的首选资源。

猜你喜欢

年段小兔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对农村小学高年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农村低年段童话体写话教学探究
把握年段特点 做好班级管理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小兔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