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城派诗文的内部研究

2022-02-13叶当前

关键词:桐城派文学理论诗文

叶当前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将文学研究区分为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外部研究侧重于“文学的背景、文学的环境、文学的外因”的研究,包括从传记、心理学、社会、思想、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等维度开展的研究;内部研究是对文学自身的研究,像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谐音、节奏、格律、文体和文体学、意象、隐喻、象征、神话、叙述性小说的性质和模式、文学的类型、文学的评价、文学史等均属于内部研究的要素。文学的外部研究“有助于理解文学作品”,并具备“作品释义上的价值”,但容易走向“因果式的”研究,“只是从作品产生的原因去评价和诠释作品,最后把它完全归结于它的起因(此即‘起因谬说’)”,“但是,研究起因显然决不可能解决对文学艺术作品这一对象的描述、分析和评价等问题”,故而外部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学研究需要回归文本本身,因为“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文学理论》(修订版),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译本出版,即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段时期以来,桐城派的外部研究非常热,桐城家族研究、桐城派名家年谱整理与新撰、桐城派与乾嘉社会、桐城派与晚清文化、桐城派与近代社会、桐城派心理学思想、桐城派学术、桐城派文人治生、桐城地域文化等领域专著不断付梓;桐城派诗文的内部研究虽较冷落却不绝如缕,钱基博《中国文学史·附录:读清人集别录》、叶龙《桐城派文学史》、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桐城派古文及其他》《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古文的演变与新文体的发生》、新近出版江小角等撰《桐城文派史》等勾勒出史的线索,宏观判断离不开诗文作品的文本细读;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虽从批判的角度写古文的末运史,却往往能从作品出发展开分析,算是桐城派诗文内部研究的较早范例。当代学界时有桐城派诗文研究的论文发表,但系统的内部研究仍有很大空间。

桐城派诗文的内部研究有其独特的价值意义。首先,开展内部研究,能够以诗证史,从一个新角度证实桐城派外部研究成果。章学诚《韩柳二先生年谱书后》指出:“文集者,一人之史也;家史、国史与一代之史,亦将取以证焉,不可不致慎也。”(清·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确实如此,桐城派诗文经常透露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具备极强的叙事性,既可供年谱、评传、家族、地域等外部研究参考,又可充实某些重大时事史料。其次,内部研究可以推进桐城派诗文的经典化。桐城派虽然确立了派系传承的代表人物,亦编纂大量古诗文选本,但其自身的诗文作品至今仍处于大浪淘沙阶段,亟待桐城派诗文选本、桐城派诗文鉴赏类著述从具体作品着手,在推出经典作家的同时塑造经典作品。最后,内部研究可以印证桐城派文学理论。桐城派文学理论从其诗话、文论、评点中彰显出来,但理论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仍值得挖掘,内部研究将文学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可全面呈现桐城派文学面貌。

本期刊出杨化坤《桐城派诗人许所望和他的诗歌》一文,在介绍许所望生平交游与助军行动后,概述其《蔬园诗集》的诗学特点。论述许氏生平个性时,以诗为证;分析诗歌特色时,以时人评论为证。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相结合,以桐城派“中小作家”诗歌研究推动桐城派文学研究的新发展,在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性。桐城派诗文中有很多优秀作品,若能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开展文本细读,揭示作品的写作规律与审美意义,将有助于推动桐城派诗文经典化进程。在此意义上,桐城派诗文的内部研究值得倡导。

猜你喜欢

桐城派文学理论诗文
桐城派的山水书写与文脉传衍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融通诸体的桐城派文学理论
桐城派文化的创新与现代传承研究
《中国文论通史》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论《西洋杂志》的延与革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