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及优化策略

2022-02-13冯皓玫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2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受众时代

◎冯皓玫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集团),河北 邯郸 056002)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从媒体独有逐渐演变成了大众传播,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对事件进行报道和传播。但是对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来讲,必须坚守作为媒体的根本。因此,在这样的要求之下,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需要合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做好融合,进而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媒体新闻的层面上继续发挥引导作用,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基于此,新闻采编需要注意明确时代对于这一工作的岗位需求,面对“互联网+”时代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产生的影响,探索采编工作的新特点,对工作进行优化,从而有效提升新闻质量,让广播电视媒体能够在“互联网+”时代下得到良好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下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和自媒体发展势头强劲,对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间形成了挤压,颠覆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但不能否认的是,互联网的出现弥补了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的许多不足[1]。总结来讲,“互联网+”时代对于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让新闻采编变得立体化与多媒体化

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互联网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实现了立体化和多媒体化的发展,相较于传统媒体,依托互联网而生的网络媒体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不足。比如,中央电视台在开发央视网之前,观众如果想要第一时间获取相应的信息,那么就需要通过电视在固定的时间来收看相关的节目,在时间与地点方面的限制较大。但是在央视网开发之后,受众能够通过点击网页版进行新闻信息接收,而且还能够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来获取新闻信息,新闻资源更加立体化和多媒体化,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对于新闻采编工作来讲,意味着在内容的采写和编排上也同样要注意立体化和多媒体化,以适应受众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需求。

(二)增强新闻采编工作的时效性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使采编的时效性难以得到真正的凸显和发挥。而且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和传播之间由于存在着远程距离,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于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而言是无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能够借助网络相关工具和新媒体技术来完成新闻采编,甚至可以采用直播的方式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传递给受众,显著提升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时效性,让新闻传播具有更高的价值[2]。

(三)扩充原有的传播载体

在互联网时代下,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可以有效扩充传统媒体的容量,进而让新闻采编工作的信息量极大提升。比如,CCTV以及其他地方新闻频道客户端的出现,能够有效地整合新闻信息,所以客户端的推出得到了受众的好评,从根本上使得信息的连续性和拓展性都得到了提升,而且新闻的内容能更加全面地呈现。对于新闻采编而言,信息传播的渠道变得更为广泛,这就让信息传播覆盖面更大,进而有效提升了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凸显媒体做好大众传媒、引导舆论的职责和功能。

二、“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新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即新闻内容认定具有群众性、新闻采集具有融合性、新闻采编具有丰富性。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实际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些新的特点,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创新,从而切实提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质量。

(一)新闻内容认定具有群众性的特点

由于受科学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教育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民众的思想意识水平和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其所能够接触到的人与事物都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电视媒体对于新闻信息具有垄断性,其播报的内容对于受众而言是新鲜的,其内容能够帮助受众增长见识,知晓国家大事[3]。由此可见,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属于单向传播,无论广播电视媒体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受众都只能被动接受。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尤其是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让人民群众可以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信息随时随地通过智能设备上传到网络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及舆论影响力更大。因此,这样的情况对于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冲击,传统新闻传播过程中对于内容选择、题材的主导以及内容传播认定被打破,内容认定的群体性特征变得突出且明显。另外,广大人民群众才是新闻受众的主体,更加关心身边的新闻,所以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要加大民生新闻的比例,满足老百姓的信息获取需求。

(二)新闻采集具有融合性的特点

从工作内容上来讲,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采编工作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新闻编辑与新闻采访。从传统广播电视的采编工作来讲,需要新闻工作者通过走街串巷的方式对新闻素材进行有效的收集,并且将收集来的素材进行编辑,比如剪辑、图片制作、声音调整,最终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的顺利播出。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新媒体发展迅速,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广播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慢节奏,因此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快速融合。另外,为了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顺利地进行融合,在新闻采集工作中,采编人员创新传统的线性操作,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对新闻素材进行有机整合,进而让新闻素材获取的渠道更加广泛,同时也提升了新闻编辑的实际工作效率与质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融合性特点十分明显。

(三)新闻采编具有丰富性的特点

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一般而言采用文字、图像和声音等编辑手段,所以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和单一,对于受众的吸引力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愈加衰减。如果长期以来广播电视媒体都采用这样的采编手段而不进行创新,那么就会导致受众对于新闻节目的兴趣降低。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让新闻采编的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元,采编的途径也更为广泛,不但有声音和图像,而且还有短视频、直播等各种方式,给广大受众带来了丰富翔实的新闻内容,进而更好地吸引受众的关注[4]。另外,在互联网时代,媒介载体从过去广播电视逐渐转变为互联网和手机,这就让新闻采编工作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也推进了新闻的传播与发展。比如,央视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开发了央视频APP,让手机也成为电视节目传播的载体,不但能够收看电视节目,同时还有丰富的新闻直播,而且受众还可以实时评论与互动,丰富了电视新闻内容。因此,新闻的采编方式也应当更加丰富,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

(四)新闻采编具有技术性的特点

正如上述所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对于广播电视新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不断涌现且迅速占领信息传播的市场,让新闻传播的速度不断提升,同时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方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下时代信息传播的要求。所以广播电视需要积极实现“互联网+”,充分掌握互联网相关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新闻传播平台,利用其时代特点和优势来保证新闻采编的质量,提升工作者的实际水平[5]。而这其中不但要求新闻采编工作者能够拥有专业的新闻采编水平,同时也需要对各种媒介与平台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深刻的认识,对于主流媒体的发展方向能够进行研究,了解受众的审美和实际需求。能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掌握各个不同平台的新闻采编技术,充分利用各个平台的优势,打造一种更加多元化且不可替代的新闻采编形式,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新闻采编的质量。

三、“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优化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表现出较多新的特点,使得传统采编方式在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进而影响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效果和质量。面对此种情况,当前结合“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新特点,在采编工作中采取一系列优化策略,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质量,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一)强化对“互联网+”平台的使用

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站位要高,从全局着眼审视新闻是否具备带来正面影响的能力和价值,同时利用专业性的技能与科学的视角,让新闻的传播效果最大化增强。这就需要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互联网平台收集各类型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做深入分析,了解不同层次的受众心理,进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而且新闻记者应当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影响力有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利用得出的结论来制定更加科学的传播方案。其次,在短视频和直播时代,新闻记者同样可以开设相应的账号,通过向骨干平台了解新闻线索,在互联网+的新闻传播模式之下,了解其具体的采编需求,进而总结出最实用的新闻传播内容[6]。最后,可开设对应的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通过这些自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文字版新闻信息,同时借助这些平台,也有助于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拉近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二)以受众思维为基础,保持亲民采访风格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早已走下神坛、走进大众当中。所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要更加亲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跟群众站在一起,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而且在新闻编排过程中也更加贴近人民的实际生活,切实为老百姓发声,借助新闻媒体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关注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新闻信息,才更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建立新闻受众思维。受众思维就是从新闻受众的实际需要和审美出发来制作新闻节目,进而实现新闻的灵活制作与生产,建立更有特点的逻辑思维方式。新媒体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在给受众提供更加多样的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也为受众提供符合自己需要的定制化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注意转变新闻创作的思维,建立受众思维,从受众的需求入手进行分析,进而制作出更接地气、更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另外,在新闻采编过程中,记者需要注意采编的内容和方式都应当贴近群众,从群众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化解采访对象的紧张和不安,进而实现采访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好新闻。

(三)保持思想的先进性,丰富采编方式

“互联网+”时代让新闻采编的手段与方式都变得更加多样化,面对此种环境,广播电视媒体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中,要保证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思想的先进性。互联网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人们的新闻信息获取渠道,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但是在面临转型与融合发展当口的广播电视媒体,要始终坚持做好优质内容,向全社会展现出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7]。而且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注意其新闻内容的思想性,对于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清楚的了解并进行报道,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的深度,引导受众更深入地进行思考。

“互联网+”时代,媒体传播十分先进,因此广播电视媒体新闻记者应当迅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新闻采编的模式进行创新,进而让新闻传播的效果更佳。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了解当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差异,找出共同之处,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而且还要通过对采编方式的创新,实现采编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结合时代的需求进行采编技能的革新,不断学习新媒体技术,比如,各种剪辑技术、各个平台的使用以及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等,将这些具备创新性的技术应用到新闻采编工作当中,进而获得更多的新闻素材,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推动我国媒体行业正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引领者,其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对当下的社会形势及行业发展的背景有正确的认识,进而更好地了解新闻采编的特点,通过合理利用互联网等策略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进而加强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拓宽新闻传播的渠道,更好地为群众做好新闻,体现媒体人应有的专业素质与责任,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受众时代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e时代
e时代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