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察:从“四对关系”探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规律
2022-02-13郝鹏飞
郝鹏飞
2022年是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7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统战工作,要把握好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团结和斗争的关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对统一战线工作规律的深刻阐释,把党对统战工作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本文尝试将“四对关系”放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共党史中进行考察,在现实与历史结合中更好地学习领会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规律。
一、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理论源泉和实践经验
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统一战线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将其付诸工人运动和革命实践,成为团结无产阶级战胜强大敌人的有力武器。
(一)《共产党宣言》蕴含的基本思想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理论源泉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1]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即把“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不仅包含无产阶级的解放,还包括所有被压迫、被剥削阶级的解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无产阶级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联系其他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共同奋斗,才能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共产党宣言》还预测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宣言》蕴含的基本思想是无产阶级实行统一战线的理论源泉。
马克思还从无产阶级内部、无产阶级同农民、无产阶级同其他民主政党、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独立性等角度,系统阐述了统一战线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关于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问题,《共产党宣言》提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关于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合问题,马克思在1851年《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强调:“农民的利益已不像拿破仑统治时期那样同资产阶级的利益、同资本相协调,而是同它们相对立了。因此,农民就把负有推翻资产阶级制度使命的城市无产阶级看作自己的天然同盟者和领导者。”[3]关于无产阶级同其他民主政党的联合,《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4]关于保持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独立性问题,1889年12月18日恩格斯在给格尔松·特利尔的信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要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就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5]这些具体论述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内容。
列宁从理论上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本观点,并基于苏俄国情进行了理论创新。例如,他提出要争取使用大批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专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对文明资本家实行赎买等。1920年12月,列宁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发展了《共产党宣言》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思想。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革命实践为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提供了宝贵经验
1847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蕴含着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和目标要求。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将这个口号正式写入《共产党宣言》。
1864年9月,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成立。在协会成立前,马克思深刻认识到各国工人阶级发展条件和理论观点存在较大差异。为广泛团结各国工人阶级,马克思起草了一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即“不致把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拒之于门外的纲领”[6]。《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两个文件,体现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通过这种方式,国际工人协会将各种代表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实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为消除各种错误思潮带来的危害,马克思、恩格斯同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等进行了坚决斗争。正如1871年11月23日马克思给弗里德里希·波尔特的信中所指出的:“成立国际是为了用工人阶级的真正的战斗组织来代替那些社会主义的或半社会主义的宗派。”“国际的历史就是总委员会对那些力图在国际内部巩固起来以抗拒真正工人阶级运动的各个宗派和各种浅薄尝试所进行的不断的斗争。”[7]在一系列斗争中,马克思、恩格斯坚决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列宁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应用于俄国革命实践中。1901年至1902年,列宁同资产阶级自由派政治领袖司徒卢威结成反对民粹派的政治同盟,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为维护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稳定,列宁同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建立过短暂的政党联盟。
二、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弱小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在100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党对统一战线工作规律的认识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对关系”,是党在认识和把握统一战线工作规律方面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固守圆心”是前提,“扩大共识”是目标
“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的关系,本质上是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固守圆心”,要求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前提。“扩大共识”,要求对党外人士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最大程度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这是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对自身的性质宗旨、历史任务、依靠力量等重大问题缺乏科学认识,因此对“固守圆心”和“扩大共识”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有关统一战线的表述是:“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8]这表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尚未认识到同其他党派和社会阶层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提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9]“民主的联合战线”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和任务的认识有了很大进步,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不可回避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对统一战线的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好,有时“左”,有时右。大革命后期,党中央受到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对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一味迁就退让,放弃对国民革命尤其是革命军队的领导权,致使党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面前无力抵抗,大革命惨遭失败,革命进入低潮。随后,党内又出现“左”倾盲动错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也开启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局面。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将最广大抗日民众聚集在党的周围,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教材中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是针对小学生一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精心设计的,往往能紧扣文本内容,是文本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巧妙地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表象,训练他们用生动的语句,把所感知的表象准确连贯地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走进课文情境,感悟课文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执掌政权的党。1950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我们不要四面出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10]作为执政党,得到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的拥护,也就做到了“固守圆心”。同时,通过对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开展统战工作,让他们不反对党的领导,也就做到了“扩大共识”。1956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大开幕词中强调,要“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并称赞在座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是“是和我们一道工作的亲密的朋友”[11]。这是党中央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之际发出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伟大号召。1957年以后,由于党在指导方针上出现“左”的错误,导致出现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反右倾”斗争、“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受到严重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领导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统一战线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巩固和发展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重中之重。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固守圆心”的工作成效更加巩固。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党外人士对重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充分发扬民主,更好激发社会活力,形成致力于共同事业的强大合力。
(二)既要显绩,更要潜绩
“潜”是“显”的基础,“显”是“潜”的结果。正确处理潜绩和显绩的关系,要求在统一战线工作立足客观现实,具有长远思维,树立正确政绩观,摆正“功在当下”和“立在长远”两者之间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认真吸取经验教训,统一战线工作稳步前进,不急于求成。抗日战争时期,党坚持团结、抗战、进步的方针,积极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著名知识分子交朋友,经常就国内外局势交换意见,并同海外华侨建立联系,取得了长远的积极效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了不由国家付出大批赎金,而是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让资本家继续从企业分得一部分红利和股息的赎买办法,还创造了一系列由初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这些步骤虽然耗时较长,但是最大程度将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党的周围,成为党在统战工作领域的成功实践。在民族地区土地改革工作中,党坚持“慎重稳进”方针,条件不成熟的均推迟或暂不改革,及时纠正了新疆等地出现的急躁冒进做法。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明确指出在西藏民主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何时实行改革,“要待西藏大多数人民群众和领袖人物认为可行的时候,才能作出决定,不能性急”;“现在已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不进行改革。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内是否进行改革,要到那时看情况才能决定。”[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在统一战线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推动统战工作走上了正确轨道。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这一方针是对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愿意同党外人士推心置腹、坦诚相待的真诚态度和长期交往、持之以恒的坚定决心,也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不断创造“潜绩”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13]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在统战工作上树立正确政绩观,不能追求一时的政绩而影响统战工作的大局。
(三)原则性是立场,灵活性是方法
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首要的一条就是保持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此方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中国共产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一合作方式对国共双方来说都能够接受,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智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不乏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事例。1927年,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时,为争取袁文才、王佐,说服那些想采取包围缴械方式消灭这支农民武装的同志,强调对他们只能用文,不能用武,要积极地争取改造他们,使他们变成跟我们一道走的真正革命武装,并强调这是个政策问题。后来袁文才、王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很大贡献。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在两党谈判过程中,蒋介石不愿意承认共产党的平等地位,企图控制和吞并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队伍。中共中央对此坚决反对,但是为了维护国共合作大局,也作出必要让步,即在独立自主原则下不设政治委员、将政治部改为政训处等。同时对国民党挑起的反共高潮给予坚决回击,正确处理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共产党一再表明争取和平谈判的诚意。在谈判过程中,党既坚持根本原则,又以很大的灵活性来考虑问题。通过的政协协议虽然不同于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但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基本上符合全国人民的和平民主愿望。但是国民党反动派一意孤行,推翻抗战胜利以来各党派经过长期协商所得的成果,并发动了全面内战。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新环境、新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力量,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在政府机构人员组成等方面,妥善安排党外人士,确保他们有职有权。在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中国共产党没有照搬苏联模式,而是成功采取了对资本主义的“和平赎买”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为历史重任,为此进行不懈努力。邓小平同志创造性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科学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新途径。经过艰巨工作和斗争,我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出台《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不断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各领域工作在守正创新中取得新进展。
(四)团结是目的,斗争是手段
团结与斗争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团结是目的,也是前提。斗争的目的是团结。如果将斗争作为目的,那就失去了斗争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统一战线史就是一部团结和斗争交织的历史。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随着革命形势不断高涨,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不断激化,导致国民党内部在老右派以外还出现戴季陶等新右派,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危险性。中国共产党人开展了同戴季陶主义、西山会议派、国家会议派等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大革命后期,由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内占统治地位,不懂得掌握政权和武装的重要性,不善于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企图以妥协让步和束缚工农运动等消极措施来挽回叛变的同盟者,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斗争求团结”,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迅速扩大。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紧急动员力量,先后组织各种自卫反击作战,打退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中,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一真理,已经逐渐为党内同志们所了解。”[14]这告诉我们,一味妥协退让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须以坚决的斗争保证统一战线的稳定与团结。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前七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基本上正确地把握了团结与斗争的关系,党的统战工作局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从1957年开始,随着“左”的错误逐渐蔓延,党对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作出过于严重的判断,反右派斗争出现严重扩大化,忽视团结而片面强调斗争,破坏了经过不懈努力构建起来的良好统战局面,成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史上的严重教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逐步恢复起来。邓小平同志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出发,强调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些重要论述对团结和斗争的重要性和立场方法作出了深刻阐释。同时,他在2022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握好团结和斗争的关系,又要善于斗争、增强斗争本领,努力形成牢不可破的真团结。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指导我们科学把握团结和斗争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新时代认识和把握统一战线工作规律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统一战线工作“十二个必须”和“四对关系”,是对党的百年统战工作的科学总结和对新时代统战形势的最新判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的统战工作规律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党的领导下艰辛探索的结果,是经过多次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后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站在历史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准确认识和把握“四对关系”,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四点。
(一)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个必须”中,“必须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其中的关键一条。作为中国的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统一战线工作规律,也得益于党对一百年来统一战线工作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从党的百年统战史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是做好统战工作的根本前提。如果失去了这个根本前提,就要栽跟头,就要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首先,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其次,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再次,要大力培养统战干部,不断提高统战工作干部素质;最后,还要勇于自我革命,展现党的强大自我纠错能力。
(二)必须紧扣新时代党的使命任务
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具体任务也有所差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聚焦“解放”,领导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聚焦“建设”,依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经济文教各项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聚焦“发展”,领导建立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聚焦“复兴”,将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向纵深推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回顾历史,党的统一战线如果离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伟力。
(三)必须深刻吸取百年统战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纵观党的百年统战历史,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统战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就,呈现出更加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大好局面。同时,我们要深刻总结历史上的一些教训,比如大革命后期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关门主义错误、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反地方民族主义扩大化等。1987年5月12日,邓小平同志指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就要求我们以史为鉴,认真学好党的百年统战史,在深入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增加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增强对重大是非的辨别能力。
(四)必须把群众路线纳入统一战线全过程、各方面
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政治优势。把群众路线纳入统一战线全过程、各方面,就要首先从思想上摒弃那种“统一战线主要是团结党外人士,群众路线主要是团结人民群众,不是一码事”的错误观点。统战工作的对象是党外人士,重点是其中的代表人士,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只有通过群众路线来团结和争取他们,才能事半功倍。纵观党的历史,什么时候群众路线走得好、走得实,统一战线工作就能够健康发展,反之则受到阻碍。另一方面,同党外人士交往,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同他们既做工作中的好搭档,又做生活中的好朋友。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16]这就要求开展统战工作既要做好眼前事,更要做好长远事,尤其是对一些思想意识层面的工作,更不能一蹴而就。在统战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还要让党外人士敢讲话、讲真话,拓展民意渠道,主动接受党外人士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