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交互设计视角下民间刺绣的传播

2022-02-13黄永胜

民族艺林 2022年4期
关键词:刺绣民间受众

黄永胜,廖 璇

(贵州民族大学 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纵观时代发展,各行各业顺应现代消费发展规律,充分考虑用户体验。人们在适应这个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中,实现了人与环境交互。交互设计是以人感知行为、情感共识与认知逻辑为设计对象,处理人事物关系中的主客体感知与认知方式,从而形成意义共同体的互动。

沉浸式的交互设计是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而快速兴起的传播形式,以其特有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好的体验,通过数字化手段为体验者构建一个虚实结合的空间。沉浸式交互设计传播是对虚拟交互设计的发展和推动,其技术呈现直接升级了大众审美体验,为大众带去一种审美沉浸,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做到了在虚拟场景中进行交互。沉浸式交互设计不仅考虑科学技术的成熟度以及用户的真实体验,更多在意设计本身的趣味性。沉浸式交互之所以受观众喜爱,最重要的原因是充分结合观众思维感受方式,获得信息的充实感。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沉浸式交互设计致力于贴近用户,只有让沉浸式的发展融入其中,民间刺绣的交互设计传播才会更加具有群众性和社会性。

一、民间刺绣交互设计发展进程

民间刺绣又称“针绣”,刺绣的工艺主要以针工为主,根据画好的图案和样式,用针绣出图形。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刺绣贯穿其中,给人们的穿着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甚至还依据各地的文化特色,形成了马尾绣、苗绣、顾绣、京绣等刺绣手艺。“古老的艺术,千百年来未被淘汰,显示了它的生命力。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怎样更好地保护、发展它。”[1]

据文献记载,刺绣作为传统手工艺在远古时代就已出现(《尚书·益稷》中说“舜始为绣也”)。在商、周刺绣已成为贵族服饰不可或缺的组成,纵观那时的将相朝服均着图案刺绣;至汉以后,民间刺绣技艺大幅提升,各式手工刺绣粉墨登场;时至唐宋,刺绣不再局限于衣服装饰,而向日常生活用品过渡;明清时期,民间刺绣趋向成熟,刺绣市场稳定发展。伴随机械时代的来临,民间刺绣不再受人追捧,传统的民间手工刺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民间刺绣的传播历程

民间刺绣在近代的传承与发展道路上,面临着“传统技艺衰落,传承主体凋零,传统刺绣工艺陷入传承危机”[2]的境况。要克服民间刺绣的传承危机,需要政府宣传部门、企业、媒体以及民间刺绣传承人一起行动。当然,民间刺绣传承人是最有话语权的体验者,对民间刺绣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据调查显示,从事民间刺绣的人多为五六十岁的妇女。而年轻一代对刺绣并不是很熟悉,民间刺绣传承人甚至出现了断层现象,传统民间刺绣一时无人继承。随着时间推移,这一传统文化面临的不仅是传播困难,还有失传困境,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民族刺绣传播渠道非常狭窄,而传播渠道又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政府、企业、人民,只有依靠传播工具才能将刺绣传播出去。以高坡苗绣为例,它的传播渠道包括政府组织的“四月八”活动,民间刺绣博览会等。虽然有政府大力支持,但缺乏相对专业性的传播主体,就使得高坡苗绣失去了传播优势,进而也难以更好地传播。民间传统刺绣面临人员缺失、传播范围狭窄的困境,必须借助新兴媒体和科学技术拉近民间刺绣与现代人生活的距离。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单一的传播渠道已经不能顺应当代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新媒体以一种互动和沟通的方式打开了传播渠道。比如“互联网”“VR 虚拟体验”等,他们为新数字技术助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关注民族文化,树立强烈的文化意识。现代传统传播模式中,如果单靠政府组织和宣传,很难达到宣传的目的。依靠短视频、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现代化传播,它所传达出来的效果是多种多样的。同时,观众在这些新媒体平台转发过程中,又会增加互动和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既增加了传播渠道,拓宽了传播范围,又构建了新兴的话语传播空间。

(二)现代传播助力民间刺绣保护与传承

现代传播助力民间刺绣保护与传承几经波折。第一个阶段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影像留存民间刺绣图样及技法,并结合人工采访记录对民间刺绣进行宣传。这一方式传播范围窄,内容形式少,传播媒介单一,传播效果不够理想。随着时间流逝,大量民间刺绣作品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褪色、发霉、老化等等。第二阶段是21 世纪初,伴随数字化与信息化普及,民间刺绣保护技术得以提升。全息拍摄、图文扫描、数字摄影、文化数据库等技术的全面运用,不仅在记录、存储濒临失传的刺绣技法方面效果显著,而且在内容传播方面,从量变到质变实现了飞跃。第三阶段是2010 年前后,借助三维设计、VR 技术、多媒体数字影像等数字虚拟现实技术,民间刺绣得以全方位保护,通过文字、图案、视频对刺绣图样及技法进行整合保存,进而达到最佳收藏效果。受众通过数字化影像欣赏刺绣名品,在此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又能够感受到现代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的新生命,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实践者。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数字化时代,人们利用这一技术,将传统的民间刺绣最大限度地进行“展示”和最为广泛的“传播”。第四阶段是2020 年以后,交互设计技术趋于成熟,民间刺绣凭借虚拟技术,使受众从欣赏名品一跃实现技法体验。通过上述理解分析,数字技术对于民间刺绣的传承和保护作用甚大。

交互设计下的民间刺绣,地方政府与移动平台给予了很多宣传渠道,拉动了一批年轻人去关注传统文化发展所依靠的一些手工传统,也给了年轻人重回故土的希望。“民间刺绣是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3]在政府支持下,众多商业化城市中出现了刺绣、编织、泥人等手工艺体验馆。如北京王府井的工美大厦,它是以商业为基础建造的文化广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最终以销售产品为中心转型为以技艺展演、传播为中心,增加了消费者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互动的机会。李子柒短视频的成功案例,给民间刺绣传播开了一个好头,在她的很多作品中,衣服上面的刺绣图案,很好地呈现出传统文化。虽然其作品并没有刻意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但以轻松娱乐的方式展现了东方工艺的独特美,让人观看后留下深刻印象。这些精美的图案吸引了众多网友留言评论,让很多感兴趣的人纷纷开始了解并学习图案的刺绣方法。民间刺绣的传播可以借鉴这些例子,一方面将民间刺绣本身做好,同时也能以民间刺绣为方向,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让众多旅游者能够参与到刺绣手艺当中。另一方面民间刺绣借助自身特点,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示作品,增强其交互性,从而提升人们对民间刺绣的认知,顺利地推广民间刺绣,实现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三)民间刺绣元素融入交互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2021 年2 月3 日至5 日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中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4]传统文化的发展,一直是我国长期所重视的一个传承,不管是从政策还是技术支持上,都给予了重要的扶持力度。随着“新兴媒体人工智能”与“5G 终端”等新技术的兴起,传统民间手艺的阵地正逐步从手工生产和传统媒体向机器制造和网络新媒体转移。在这个信息化传播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与技术环境变得相互交织,加之以视觉文化为导向的新媒体所呈现的信息越来越趋向多样化,这给民间刺绣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契机。最终在数字化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加快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交互设计在目前的发展中更多的是一种数字化设计,而民间刺绣利用自身的图案、配色、针法等元素在现代的交互设计作品中一一呈现。如2015 年春晚李宇春献唱的《蜀绣》热极一时。作为一首音乐作品,它最成功的传播并不是音乐本身的传播,而是在春晚过后李宇春与各个电视台合作时,每一次舞台呈现,她都会以一种民间刺绣的服饰进行全息投影的舞美装扮,这是民间刺绣数字化交互的呈现。直到2022 年,《蜀绣》这首音乐的热度还能够达到每小时4238 次的播放量。由此可见,如果《蜀绣》这首歌的舞台不是去结合刺绣的数字交互设计展示,那它的传播量也不会达到目前这个水平。一方面,传统的民间刺绣如果不依靠交互设计传播的推动和宣传,将继续走向没落;另一方面,交互设计在不断的技术发展中,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各个平台应运而生,导致信息越来越碎片化。为提高交互设计传播中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在交互设计中融入民间刺绣,把新的刺绣工艺、刺绣手法融入交互设计中,不仅会提高民间刺绣的传播,还丰富了交互设计的文化内容。

总而言之,民间刺绣元素融入交互设计是一次新的机遇,对民间刺绣的传播以及在社会上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交互设计新的探索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交互设计传播中民间刺绣的呈现方式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又称为互动设计(英文:Interaction Design,缩写IxD)。交互设计传播是互联网时代衍生出来的新概念,其传播通常聚焦于人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所谓交互设计,并不是直接的交互设计,而是交互设计师利用民间刺绣的元素进行它所在数字设计范畴内的设计制作。如虚拟数字博物馆的建造者、游戏软件的开发者,他们作为交互设计的艺术家将民间刺绣作为文化符号进行二次传播。同时,让受众沉浸其中。因为这些参与交互设计的设计者,他们不是在创造符号,而是利用已有的符号和当下受众需求的传播链进行沉浸传播。

可以看出,沉浸式交互设计因新技术而生。“沉浸传播(immersive communication),即以人为中心,以连接所有媒介形态的人类大环境为媒介而实现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传播,是使人完全专注于个人的动态定制的传播过程。”[5]所谓沉浸式是指项目设计者,不仅让项目作用于受众的视觉,甚至可以激发受众所有的感官刺激,让受众不受外界其他因素干扰,更加沉浸于设计者设计的项目中,以此产生更深的交互体验。

(一)互联网传播平台沉浸式交互的呈现方式

传承和发展民间刺绣,已经探索了新生产方式,构建了多形式传播途径,又以立体式进行交互传播的渠道,大大拓宽了传播范围。纵观其发展脉络,先是搭建了网站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将资源进行上传,让人在平台上能够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源,以这个平台为出发点建立起来大众传播平台。科学技术手段推动下,智能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将声音、图像、影像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技术相互融合在一起。移动互联网快速传播,使得人们可以不受空间约束,可以在自由环境下享受信息带来的快捷便利服务。随着智能时代移动端互联网普及和推广,移动互联网成了新媒体发展的主力军。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在不是随意改变传统刺绣的图案样式,而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结合当下的新风气去创造出人们喜欢的作品,这样才能不断去发展和传承民间刺绣。

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国利用新兴技术的发展开始建立全面保护机制。大量信息资源能够通过文字、图画等方式,对民间刺绣进行全面记录,并建立数据库和档案,给民间刺绣的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以贵州省建立数字博物馆为例,裸眼3D 技术以展现实物为主要功能,利用裸眼3D 技术将民间刺绣进行数字化展现。在馆内,大众能在多感官的环境中扩展最新视野。虚拟的空间设计将不仅在视觉上充满吸引力,甚至可以运用所有的感官刺激,帮助体验者更加沉浸于其中,以此产生更深入的传播受众体验。首先,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展现、复原传统民间刺绣手艺。其次,通过数据广泛收集信息来源,对珍贵的民间刺绣手艺进行资源汇集。再次,人们通过移动端去参观民间艺术,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随地共享开放式的民间特色,同时,在移动端人们还可以参与其中进行交流并发表见解。最后,在共享的基础上,以政府为保护主体,以传承者为传承主体,以大众为传播主体,三者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使得贵州省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

纵观未来大众感知需求,每个人都离不开智能移动。那么,智能移动就为民间刺绣宣传和互动提供了一个更加广泛更加高效的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如抖音、微视、快手、微博等,这些App 的功能可以让人们随时进行评论留言以及互动,而网络直播更像是锦上添花,它真正做到了人机对话,建立起来了一个自我与社会融合的自媒体网络。在这个快节奏和信息化涌流的社会,人们需要在闲暇时间内,以便捷合理的方式获取信息资源。在快捷获得信息的同时,人们将更加便利地使用移动端进行人机之间的沉浸式交互。一是人通过机器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二是人通过技术进行沉浸式参与;三是技术传达给机器更好的为人们服务的信息。

(二)互联网游戏沉浸式交互的呈现方式

民间刺绣是作为一种艺术元素,被游戏运用。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刺绣艺术与游戏这样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相融合,两者可以将自己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刺绣是一种自由度较高的艺术形式,在织物上绣出什么样的图案,完全取决于作者的想象,而游戏作为一种交互性强、自由度高的艺术形式,可以很好地还原民间刺绣的特点。刺绣没落的原因之一是入门门槛较高,需要一定的技法才能上手。但是加入到游戏之中,这样的缺陷就会被游戏的高交互性所弥补,通过游戏,受众可以体验到刺绣的创作过程,降低了刺绣的门槛,对吸引受众有很大的帮助。

民间刺绣艺术与游戏艺术是一种融合共生的关系。首先,游戏创造了民间刺绣艺术新的表现形式。以往民间刺绣艺术只是单纯的视觉艺术供给受众观看,而游戏则可以通过构建和设计将单线性、单感官、单维度的传播方式转化为多线性、多感官、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将二维平面艺术与其他艺术相结合,为受众搭建一个三维立体的世界。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能够自己参与到游戏中,来增加自己的交互感和参与感。在游戏中有着这样的艺术形式,既可以丰富游戏内容,也可以起到宣传中国传统民间刺绣艺术的作用。受众可以参与到刺绣过程中,这种趣味的体验可以拉近民间刺绣与受众距离,使得民间刺绣变得不再曲高和寡。如传统中国神话背景下的2D 冒险解谜游戏《山海旅人》,在游戏宣传民间刺绣的同时,民间刺绣作为一种优秀的艺术形式也为游戏带来了审美意识上的提升。作为一款中国传统神话背景下的游戏,民间刺绣在游戏人物的衣着和背景中体现。如Flash 制作的“找不同游戏”,可以让大众进行刺绣图案找不同,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图案的自由组接,形成一幅刺绣作品。民间刺绣不仅给受众带来有关民间艺术的知识,更可以通过建立环境使得受众拥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民间刺绣与游戏的融合,既是民间艺术主动的转变,又是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创新,充分体现了民间刺绣这个艺术形式的可持续发展性。与此同时,借助游戏这个受众非常庞大的艺术形式,民间刺绣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影响力与再传播。游戏拉近了民间刺绣与人们的距离,将其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着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度。

纵观未来大众认知逻辑,传统的民间刺绣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大众。那么游戏中设计刺绣元素,是基于中国用户的情感需求。交互设计是以人们的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期望、需求,解读商业、技术以及业内的发展与机制。对于以上的理解,创造出在形式、内容和行为上的简易方式,从而使用户达到满意,使技术得以顺利开展。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以人为本,实现人机交互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改变大众从投射式观看到沉浸式参与的有效传播途径。

三、交互设计传播中民间刺绣的发展机制

所谓机制,是由拉丁文意译而来的,它本身的含义指的是机器和机械之间的架构和动作原理,其中也包括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但是它运用到现在的交互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在整个结构中发挥作用,促进事物的发展。民间刺绣的发展机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还体现在文化、环境等方面。发展机制所体现的功能包括三点:牵引力,内驱力、整合力。在这三点上,机制就是整合资源给民间刺绣的发展提供优越的运行环境和方式。

(一)交互设计传播中民间刺绣数字转型平台机制

民间刺绣的发展,逐渐趋向产业化。但在产业化发展下,民间刺绣所遇到的瓶颈就是资金匮乏、融资困难。在当下,资本进入是必然的选择,显然资本进入或多或少会影响艺术品的生产,会产生一系列的因生产而生产的现象,导致出现大量的高仿品,影响市场的发展。在传统的民间刺绣传承和发展中,很多的民间手艺人对进入市场这一观念,意识很淡薄。针对此类状况,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此外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大对这些手工艺人的重视和关注,同时给予大力的扶持。另外一方面要打通手工艺人和市场的壁垒,为传统的发展注入市场的资源,引导民间刺绣行业的发展。

数字化时代下多元化的参与平台,给大众沉浸式参与其中提供了更丰富的渠道。首先,各种规范化的艺术品交易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都有关于民间刺绣的艺术品,供人们去选择,其中DIY 半成品:如“戳戳乐”又称为墩绣、掇花绣,它是刺绣中最简单,也最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刺绣形式,是受众参与民间刺绣的良好表达,这种新形式的呈现可以让受众直接参与进去,从而间接地促进了民间刺绣的传播与发展。其次,各式各样的虚拟博物馆展览,如2021 年北京外国语学子举办的马尾绣云展览,创造出了首个马尾绣虚拟沉浸式博物馆,通过设计者这一装置的设置,有计划、有目的、合逻辑地将内容展示给观众,并让观众产生体验式的信息互动。由此可见,云展示也是交互设计的一种方式,这个案例说明受众对民间刺绣的认知可以通过云空间获取,脱离了刺绣博物馆的空间限制,这一新形式给受众展现了不同的民间传统文化。最后,通过机器进行机绣,科技的推动使得机绣成为民间刺绣的重要工具,传统手工的民间刺绣已经随着时代发展淡化,人们的刺绣方式从针绣开始向机绣转变,机绣可以让人们自主在绘图配色等方面设计绣品的模板,这一新的形式适用的人群更为广泛。数字化技术作为内驱力,给民间刺绣注入新动能。

(二)交互设计视域下民间刺绣艺术设计机制

民间刺绣也是一种艺术的展现,在艺术本质论中所提到的艺术是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物质的体现,还是精神的寄托,这些都是艺术可以表现的领域。艺术他体现的是一种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

近几年的汉服不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大提高了中国文化艺术美的传播。而汉服的流行得益于各大博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输出,与此相关的短视频与网文,点击率可达亿次。同时,被汉服征服的网友不仅开始关注汉服的年代秀,更是对汉服上的刺绣产生个人审美,刺绣图案的符号解读不再是专家、学者的特技,大众网民的喜好成为汉服刺绣图案的取决因素。植物图案历史逆袭,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超过动物图案、抽象图案,被广泛运用于网购服装,这一切都可以在大数据运算中找到答案。市场上的刺绣作品图案、配色的设计不再简单复述文化记忆,更多的是根据数据分析下,跨界符号的再呈现。比如因一部《延禧攻略》火了的莫兰迪色,各大移动末端App 不厌其烦地鼓吹已在中国存在上千年的莫兰迪配色,市面上当年的莫兰迪配色刺绣商品交易呈上升趋势。于此观之,民间刺绣的艺术设计机制从古代到现代发生了一个质变。过去它服务于封建上层,而现在则是依靠互联网服务于大众。新的艺术美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鉴赏的美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艺术本身,它将会融合更多的艺术元素和人的认知。

“大众的文化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技术进步、社会发展、价值观念等因素不断变化。”[6]在此过程中,大众在接收到鱼龙混杂的信息后,会有一部分人记住别国的文化符号与民俗风情,这就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不仅是凝聚中华儿女的情感纽带,而且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促进民间刺绣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形成鲜明强烈的民族特色。民间刺绣的发展应不断以创新性去挖掘传统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进而形成符合当代受众的文化认同性需求。

为使艺术能更好地呈现,首先,要培育艺术人才,重视对艺术的教育和培养,因为现在的艺术探究缺乏人才,只有大幅度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未来的艺术呈现才会有好的拓展。其次,挖掘艺术的价值,就像民间刺绣的手艺和技术是由小及大一步步地传承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再次,拓展发展的空间,不再局限于衣服和装饰,也可以向精神寄托上拓展。最后,建立文化与市场的良性循环,在文化的传承和市场的推广上,不断去磨合,才能真正地呈现出艺术化的现代美。艺术作为整合力,将民间刺绣与数字化技术进行艺术化的活态传承,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主动传播。

四、“元宇宙”接轨民间刺绣非实质性交互

“元宇宙”这一概念是1992 年在一本名为《Snow Crash》的科幻小说中被提出的,这本书所讲述的是一个现实人类通过VR 技术与虚拟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虚拟空间的未来设定中。元宇宙是融宇宙,融合现实与虚拟;元宇宙是超宇宙,超越于现实宇宙;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7]。纵观“元宇宙”发展之前,1979 年所提出的文字界面的开放世界,1986年所开发的多人游戏环境,他们都是一种实质性的交互方式,但元宇宙下的传播形态是非实质性的传播形态,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中,它还在等待一步步被证实。

(一)“元宇宙”初识民间刺绣

“元宇宙”时代的发展,虚拟和现实成为必不可少的话题,人们在现实世界所缺失的,将尽可能地在虚拟的世界中给补偿回来。古时候的绘画、文学、戏剧等都是绘声绘色的;近代的电影、电视等是视听造梦;现代的VR 是身临其境;而未来的“元宇宙”将会是生活在其中,更多地体现出沉浸感、参与感、补偿感。“伴随VR、AR、3D 和脑机接口技术不断进步,‘元宇宙’的市场空间广阔。”[8]如2021 年抖音火爆的虚拟人物美妆博主柳夜熙的一条短视频,可谓是交互界的天花板。它爆红的原因并不仅仅在片子本身,还与现在虚拟人的势头、“元宇宙”的热潮密切相关。并且,这条短视频成功打破了虚拟人过往的一些局限。因为和之前的相比有了重大空前的突破:这是第一条有故事的、真正让高仿真虚拟人活过来的短片,既有丰富细腻的表情,又有强故事性和世界观设计。这条短视频的爆火基于以上分析得出,首先是技术方面渴望呈现中国传统文化新产品,其次是资本想要寻求新出口,最后就是用户需要新的体验。

在“元宇宙”概念大热的当下,柳夜熙的现象级走红值得关注。一身古风穿着的女子,仔细观看刺绣的身影就呈现出来了,领口刺绣的简化仙鹤与结尾呈现出来的仙鹤形成呼应。中国民间刺绣一般来说不会大面积单一图案刺绣,一般都是图案的象征符号刺绣,这件衣服领口的刺绣就是仙鹤翅膀的简化,呼应着仙鹤。这条短视频的火爆是民间刺绣初识“元宇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种新形式下的交互,使得民间刺绣又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不管是以前的发展,还是未来的发展,考虑到对受众的服务,文化层面的审核也将会有更严格的机制。对中国传统刺绣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未来必须由交互去做。短视频的火爆,使得以“短视频+网络直播”为主的线上直播内容,以及运用5G、AR、VR、远程服务等新技术,可放大民间刺绣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创造性和不可复制性,增强消费者的沉浸式体验感,使消费者更好地领略其中的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之美。

支撑元宇宙发展的底层技术正在逐步地走向完善和成熟。从互联网发展历史看,计算与存储设施、通信网络以及交互媒介为代表的底层技术的每一次迭代都会引发一轮互联网革命。元宇宙的发展,它不等同于电子游戏的多人互动,也不等同于虚拟世界,它的发展是新时代必然的一个趋势。随着元宇宙的发展,沉浸式的交互也是应运而生。谈及现在的传播,“算法传播、人体传播”等都是一些新观点。但是,未来互联网新技术的更新迭代将会引发新变革。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化的内容创作智能化的水平将大幅度提升。那么,它的传播形式将在新时代越来越重视人们的体验。

(二)民间刺绣摄入“元宇宙”路径

2021 年12 月22 日,贵州高校首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传播推广类新媒体项目。这一项目是贵州民族大学的课题“贵州世居少数民族艺术大数据可视化网络传播平台”[9]。该课题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课题攻关,以“科技连接民族艺术,让世界看见贵州”为主旨,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通过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呈现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服装、银饰、建筑和戏曲等),用科技实现数字化民族艺术的维度感官体验。同时,还将“元宇宙”概念引入数字化民族艺术可视化领域,旨在探索更为前沿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范式与新路径。由此可见,未来民间刺绣的发展将会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参与到科学技术当中。现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刺绣传播方式上呈现双向交互特点,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与信息发布者一道共享和使用信息,自身也成为信息发布者。未来受众可以通过重构的世界进行想象,受众参与到民间刺绣当中,所接收的信息是一些数字化的资源信息。人类经历了约25 万年的进化与传承,现代社会人们已经形成了相对一致的文化价值观。而“元宇宙”是虚实交互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受众更多考虑的是所处当下世界的一个镜像,通过不同空间拓展多元化传播模式。科学领域在技术推动下,不断有重大突破。技术不断地更新迭代给了传承者一个大的创作空间,传承者通过新技术转化为艺术创作,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与作品内容呈现给受众。从受众层面看:技术的不断推动,一方面让受众对艺术有了更多的选择,从地方性的民间刺绣到现代虚实空间的民间刺绣,使得受众有了个人化的选择。另一方面,技术也让艺术更加大众化,技术使得艺术传播更加迅速。

虚实交互互联网是人机社会交互构建模式下的元宇宙,它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社会形态。在此社会形态下,沉浸式交互对于民间刺绣的传播与发展将会是一种全新的重构。当虚拟空间构建好,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受众的使用,也会应用于传承者。互联网思维深入影响民间刺绣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并促使传承人增强自己的文化服务意识。上文所提及,科学技术发展下,大量的资料库、数据库进行了修复与重建。由此可见,大量的传统民间刺绣手艺都被进行了数据归纳。当虚拟人物的模拟形状出现,给虚拟人物输入民间刺绣数据资源,它就能够重新再现民间所失传的记忆。新形势下,传承者可以在虚拟空间内进行学习,比如某一针法想要学习,就能够置身于其中,向虚拟人物进行学习。虚拟人物就会根据数据传输内容进行手把手真实教学,这一形式又极大地拓宽了传播途径。纵观现在短视频行业,沉浸式化妆、沉浸式交友、沉浸式吃饭等一些沉浸式的体验,随着虚实交互式时代的到来,受众可以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一个精巧的民间刺绣作品需要完成,受众可以通过技术感受到视觉、听觉。在技术的不断推动下,受众将在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上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体验,并且每一种感官都有自己独特的交互式体验。这是沉浸式交互设计与交互设计最大的区别:由观看交流式到参与式的一个改变,将大大促进民间刺绣的传播与发展。

五、结语

“2021 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充分肯定了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成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10]在新时代科技和文化的助推下,交互设计传播的民间刺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阶段,而新的媒体大大拓宽了传播的主体和渠道,传播的空间呈现出广阔自由的态势,沉浸式交互设计传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之大势。那么在元宇宙时代的交互设计下,民间刺绣的发展又将以一种怎样的形式去呈现,这个问题值得人们去思考。未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要依附于科学技术的交互设计,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传播。

猜你喜欢

刺绣民间受众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清新唯美的刺绣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刺绣新生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