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形成机理研究
2022-02-13许忠明李子薇
许忠明 李子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入会议主题之中,从理论创新的高度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1]党的二十大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2]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上提出:“要紧密联系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战略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来。”[3]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紧紧抓住“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这一关键环节,多思多想、学深悟透,深入理解并全面贯彻落实到位。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十年最重要的政治成果。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4]之后,学术界聚焦“两个确立”,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观点。如:曲青山认为,“两个确立”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结论”,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判断”[5];辛鸣认为,“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体现,领导核心与科学理论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要件[6];赵庆寺认为,“两个确立”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的规律体现[7];李海青认为,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完整准确理解“两个确立”的重要视角[8];韩庆祥提出,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三个层面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9]。学术界主要从“两个确立”的深刻内涵、理论基础、历史前提、重大意义、时代价值、实践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尚未系统深入挖掘“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内生机理。下文以“结构-功能”为分析框架,揭示“两个确立”的结构,阐释“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提出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践行“两个确立”的实践方案。
一、“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历史维度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保持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始终是我们党的政治原则和显著优势。党的百年奋斗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客观规律,也体现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主动。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展示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两个确立”凝结着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经验,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政治原则。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遵义会议与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认识密切相关。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实现这个转折的关键就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抗日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最基本的条件”,在这个“如何团结自己的许多方法”中,最为根本的就是“形成一个坚强的核心”[10]。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肯定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全会鲜明提出了“两个空前”,即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11]。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统一了全党的行动,形成了全党的高度政治自觉。有了领导核心的建立和巩固,有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我们党紧密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周围,形成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统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接下来的大变化面前未雨绸缪,在三四年内迅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夺取全国政权。历史证明,“两个空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巨大力量和坚强保证。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领导核心的重要性,“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领导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2]。正是因为始终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始终有科学理论的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国际地位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才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惊涛骇浪,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处变不惊,坚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顶住了资本主义势力分化和西化社会主义的逆流,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成功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党中央核心,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就难以穿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历史悲剧带来的社会主义低谷,就不会有今天如此成功的中国式现代化,更不会有今天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理论维度
马克思主义是“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从这一理论维度入手,能更深入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指明了获得自由和解放的方向和路径,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资本统治之下,谋求人类解放必然通过共产主义革命,而共产主义革命必然需要组织武器和思想武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时候,不断强调权威的重要性。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刻总结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的教训时,引用爱尔维修的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13]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明确要求设法建立一个秘密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成为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14]革命活动只有在集中的条件下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力量,实行最严格的中央集权制是真正革命党的任务[15]。在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决反对巴枯宁的“支部自治”和“反权威主义”,认为权威是一个“伟大的杠杆”,只有通过权威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团结,这才是战胜资产阶级的政治秘诀。马克思后来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提出,维护领导核心与权威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准则,党作为工人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必须确立“权威原则”,“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16]。
列宁从多个角度论述权威的重要性。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针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出现的严重分歧,列宁于1904年写成《进一步,退两步》一文,提出了“思想权威”与“组织权威”的重大命题。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两个确立”的列宁版本。列宁从理论上阐述了“我们党内的危机”,阐明了社会民主工党的“原则基础”和“组织基础”这样两个根本问题,这两大根本问题的解决趋向于完成一项主要任务:只有先成为一个有“原则基础”和“组织基础”的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党”[17]。“原则基础”的本质是建立党的“思想威信”;“组织基础”的本质是建立党的“权力威信”。“思想威信”与“权力威信”合二为一才是一个真正的党。[18]列宁最后总结说:“无产阶级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19]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列宁于1920年写成《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犀利批驳德国共产党内关于“领袖的党”与“群众的党”之间的对立关系,鲜明指出了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整体关系。“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20]领袖权威生长在群众中间,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领袖和政党负有“教育和训练阶级”“教育和训练群众”的责任和义务[21]。只有这样的权威才是有生命力的。
在社会主义高歌猛进的历史进程中,苏联解体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教训。苏联解体的原因固然很多,但苏共自动放弃党的集中统一原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赫鲁晓夫抛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提出了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和“全民党”“全民国家”的“两全”理论。在这种路线和理论指导下,苏联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新时期,国家的某些职能逐渐移交给社会团体。不仅如此,赫鲁晓夫还将苏共划分为工业党和农业党两个党组织,直接促成了苏共组织涣散和各自为政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破坏了党的团结统一。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在思想上继续蜕化变质,对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软弱无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在社会蔓延开来,官方宣传出现心口不一的“双重面孔”,“夜间人”活跃在群众生活中,社会问题丛生,“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和民族分裂活动持续升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直接扛起了“非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鼓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将“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视为改革的三大“革命性倡议”,这些一旦引入党内,必然会严重削弱党的领导权。在戈尔巴乔夫的“革新”努力下,苏共倡导“人民自治”,实行各级党组织自治,苏共进一步沦为“障碍机制”,成为改革对象。[22]苏共这个国际共运的先进队伍很快蜕化为软弱涣散的社会民主党组织。随着苏共在总统制和多党制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失去领导权,苏联轰然倒塌。我们要汲取这一深刻历史教训。
确立和维护党的领袖权威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的根本原则。没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没有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没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没有列宁作为俄国共产党的领袖,就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就没有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
三、“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实践维度
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巨大政治勇气、强烈责任担当,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其复杂性、严峻性和尖锐性从未消减。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选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应对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凝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磅礴伟力的组织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之所以能够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之所以能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归根结底在于有“两个确立”。“两个确立”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的正确回答,是历史选择、时代选择、人民选择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唯物史观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两个确立”不仅凝结着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而且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战略,表明了96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态度和集体认同,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政治保证、组织依靠和思想武器。
“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品质的忠实继承和创新发展。
四、“两个确立”从决定性结构到决定性意义
“两个确定”的内部结构是指自身的构成、特征、动力等的有机结合及互动关系。结构决定功能,功能会反作用于结构。“两个确立”的内部结构决定着其功能、作用和意义。“两个确立”的内部结构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理论依据,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成熟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两个确立”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其能够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两个确立”是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
“两个确立”是真理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批评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能对世界作出实践的辩证理解;唯心主义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可以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却无法真正理解实践的意义。[23]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不能从实践的角度对世界作出辩证统一的解释,更不能自觉地将人的认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从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维度解释并建构人的社会活动。
“两个确立”作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始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融为一体。在党的历史上,党的团结行动,只有依靠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指导思想才能做到。这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的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领袖权威及其指导思想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死存亡的“命门”[24]。历史经验一再说明,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共同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
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一再表明,一个成熟的领导集体必须有核心人物,但只有人不行,关键是要有独立的东西,比如路线图、战略目标、新思想、新理念,以获得人民信任。这就是“两个确立”的真理逻辑。十年砥砺奋进和踔厉奋发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风雨来袭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坚实可靠的主心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华号’航船劈波斩浪的指南针”[25]。“两个确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双向结合,实现了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的有机融合。
(二)“两个确立”有浑然一体的系统构成
“两个确立”与党的领导是一个有机整体。“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只有立足党的领导维度才能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规律特点和时代价值,才能衷心拥护“两个确立”。“‘两个确立’贯穿着坚持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在理论上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本质特征,在政治上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在实践上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规矩。”[26]“两个确立”与党的领导内核同质、精神同源、逻辑同步、目标同向,突出强调党的领导核心在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推动作用,是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最根本所在。
如果说党的领导有纵向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与横向的“全面领导”联结而成的网络,那么,“两个确立”就是这个联系的节点和枢纽[27]。“两个确立”既提供了上下的垂直组织联系,也提供了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党的领导。“两个确立”可以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把党的领导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整合,使党的政治力量从中央一直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党具有强大领导力和凝聚力,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形成最大同心圆,产生最大向心力。
(三)“两个确立”有鲜明突出的问题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形势,深刻把握“两个大局”,深入回答了时代之问。十年前,一系列长期积累以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的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日益显现。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严重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28]面对这些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义无反顾地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两个确立”是我们继往开来的政治保证。“两个确立”直面时代突出问题,回答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时代重大课题,取得了三个历史性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深入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我国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解决时代问题,只有“两个确立”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
(四)“两个确立”具有强大的力量组合
“核心就是灵魂、就是力量,理论就是旗帜、就是方向。”[29]“两个确立”本质上是现代国家对于统筹国家力量的政治主体的必然需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思想优势,必然体现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力量。首先,“两个确立”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承接着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具有理论创新的巨大力量。其次,“两个确立”蕴含着实践的力量。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遇到的风险挑战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伟大历史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再次,“两个确立”蕴含着全党的组织力量。“两个确立”有党中央、地方组织、基层党组织之间的上下互动关系,有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组织优势,有上下一心、万众一心的思想优势,保证了全党在思想上的统一、行动上的一致、力量上的同向,保证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后,“两个确立”蕴含着人民群众的力量。“两个确立”坚守人民立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与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融通起来,转化为人民群众改变世界和创造历史的磅礴力量。“两个确立”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普遍共识,不是从上到下“造”出来的,而是自下而上“生”出来的,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现实基础,连接着汪洋大海般的亿万党心军心民心。“两个确立”通过自我革命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磁场,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
五、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推进“两个确立”
“两个确立”内涵丰富、要素齐全、思想深刻、功能互补,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是我们党十八大以来作出的重大政治抉择。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两个确立”以立党立国、兴党兴国、强党强国的整个进程为历史根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中国特色,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两个确立”在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紧密互动中处于关键位置,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在党的建设中全面落实。
“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根本政治原则。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必须深刻认识“两个确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定位。党的领导核心的确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分别对应着三大目标。毛泽东同志核心地位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救国救民的伟大目标;邓小平同志核心地位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中华民族推进了富国富民的伟大目标;习近平同志核心地位的确立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华民族追求强国强民的伟大目标。
“两个确立”的特定内在结构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必须在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中始终遵循、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先进政党,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松散的精英俱乐部,更不是个人的偶然凑合,而是一个用民主作为基础、用集中作为原则、用组织作为保障、用先进思想凝心铸魂的先锋队。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属于党的组织路线范畴;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属于党的政治路线范畴。在党的百年奋斗中,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一直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六大正式提出的“组织路线”,党的七大提出的“政治路线”脍炙人口。在党的历史上,政治路线是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的核心,统领组织、军事等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30],邓小平同志提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31]。与此相对应,“两个确立”不仅有明确的政治路线,集中体现在“四个全面”“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上,而且有明确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32],二者相辅相成,完整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把“两个确立”的高度政治自觉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坚定政治行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两个维护”是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必须始终坚守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同质同源,与“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紧密相连。“两个确立”是“两个维护”的理论化形态,“两个维护”是“两个确立”的实践化表达[33]。要把“两个确立”中凝聚的巨大能量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转化为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的信心力量,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这就必然要求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坚决维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