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组织力建设的历史进程、经验启示及提升路径*
2022-02-13贾淑品阳银银
贾淑品 阳银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1页。。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组织力提升”这一重要论断。不过,关于党的“组织力”的概念,早在1929年4月《红军第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毛泽东就提出:“我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然弱到如中央所言,但在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形势之下,恢复一定很快。”(2)《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4页。为什么我们党的组织力会恢复很快?毛泽东将其原因归结于我们党善于争取群众、领导群众。在后来的《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政治组织力”强弱是决定中日两国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凸显党的组织力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那么,究竟何为组织力?中国共产党组织力如何提升?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需要厘清的重要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力的基本内涵及主要表现
顾名思义,组织力就是“组织高效协作以实现目标的一种能力或力量”(3)王久高:《组织力、政党组织力与中国共产党组织力内涵考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2期。。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组织力是指以中国共产党为组织核心,领导、动员、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党的政治主张和价值目标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所具有的动员力与号召力。这集中反映为:党围绕其自身的价值目标、政治理想和社会愿景,对人民群众进行有效宣传、组织和教育,动员并激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携手共同实现社会目标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党既要明确自身的价值追求与历史使命,又要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动员群众、整合群众利益诉求、积极回应群众需要,只有将党的使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机统一,才能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人心,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最终上下齐心,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页。这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列宁在批判孟什维克在工人政党上的机会主义倾向时,指出“不组织群众,无产阶级就一事无成”(5)《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41页。,并坚信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是无所不能的,是具有革命性力量的。列宁所说“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6)《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09页。,实际上指出了重视并加强对人民群众的组织和动员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特征。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大众的生存和发展视为自身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由此赢得了各社会阶层群体的广泛拥护。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设和发展的路径探索,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经验表明,动员和号召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拓历史伟业的力量源泉。
第二,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各阶层群体所具有的领导力和凝聚力。这既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利益进行整合和凝聚的能力,“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1页。,又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先进性和政治决策的正确性,领导人民群众围绕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的一种能力。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大众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斗争,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聚焦农民的土地问题,有效整合农村的阶层利益关系,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利益大旗,凝聚全社会力量,为克敌制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解放战争时期,党整合协调社会各阶层和民众的利益,在广泛凝聚共识的基础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夺取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雄辩地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649页。
第三,中国共产党对组织内部所具有的自我纠错与革新的能力。自我纠错与革新的能力是指党组织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勇于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改革创新的精神,着力解决问题,以此推动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勇于直面问题、修正错误,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的显著特征和优势,是我们党坚定革命理想、保持革命斗志、焕发生机活力的动力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破藩篱、去顽疾、立新规、建制度、正风气,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自我革新者。只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对改革的领导才能坚强有力,人民对党的领导才能心悦诚服,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才能真正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力建设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重视组织力建设并积极发挥组织力量的基本经验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建党百余年来,党的组织力建设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中心工作,在凝聚社会群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推进自我革命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积累了众多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价值启迪。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能否有效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关乎中国革命成功与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团结动员群众争取革命胜利。
重视组织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向来注重组织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形成独立的政党,是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实现人类解放的首要条件。在《怎么办》中,列宁套用阿基米德的话说:“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9)《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06页。后来在批判孟什维克机会主义的组织路线时,列宁又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10)《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26页。,以此凸显组织对革命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高度重视组织的发展壮大。一方面,明确指出组织工作的意义。由于党刚创立不久,组织与支部工作尚处于幼稚状态,党对群众的指导力量略显薄弱,从整体上影响了革命运动的推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赵世炎指出:“组织的本身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础。”(11)《赵世炎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62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只有在组织工作中下功夫,努力成为中国工人、农民和一切被压迫民众的政治核心,才能真正拥有革命的力量,所谓“革命的力量问题并不是别的,就是组织的力量”(12)《赵世炎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65页。。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党员,增强组织力量。“在工人群众中吸收党员”(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32页。,“吸收无产阶级及先进的智识阶级中最革命的分子”(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22页。,扩大党组织在广大工农群众队伍中的影响力,成为革命刻不容缓的任务。
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为导向,开展政治动员工作。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革命需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而中国最广大的民众是农民,要争取民众就必须争取农民。要争取农民就必须解决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问题。针对当时农村地区的土地所有权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摧毁了土豪劣绅长期以来对农民的沉重剥削,既有效改善了广大农民阶级在政治、经济和生活上的生存境遇,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也激发出他们积极参与革命事业的热忱,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既增进了农民阶级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也借此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动员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既能减少地主在地租和高利贷方面的封建剥削,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又能通过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到地主的利益,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正因有效协调整合了不同群体的利益,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抗战胜利成果紧密结合,才能把所有的力量组织与动员起来,才能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大党,但党内仍然存在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正之风,严重削弱了党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对此,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论述。陈云指出:“党的支部应该成为领导群众斗争的核心”(15)《陈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4页。,强调在开展群众革命斗争的同时,要加强党组织的集中领导。针对广大新党员身上仍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陈云郑重提出“党员质量重于数量”的问题,要求加强党内教育,特别是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和培养,明确了干部在党组织中的骨干地位,制定了干部队伍的组织原则、选用标准和奖惩机制,为有效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强化党的组织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组织力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如何组织群众进行生产建设、巩固和提升执政地位,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组织力建设的迫切问题。
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纪律监察和作风整顿,不断提高党组织自我纠错与革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革命的胜利,部分党内干部出现居功自傲、贪图享受的不良风气,党政机关内部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逐渐滋长,党的组织力弱化问题突出。1949年底,中共中央决定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专门负责检查和审理中央直属各部门及各级党的组织、领导干部及党员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从制度上加强了对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作风的监督管理。1951年春,中共中央发出“整党及建党”的部署和动员,在组织上对党的基层组织进行普遍整顿。同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对整理党的基层组织、发展新党员、建立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党的各级组织机构等问题作了详细论述,进一步从组织体系和队伍质量上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广泛建立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为“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数据统计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员数量已发展到580万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25万个基层组织,广泛分布在“各种工厂中、矿山中、农村中、机关和学校中、部队的连队中密切地联系着广大的人民群众”(1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966)》第6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4页。。通过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956年,新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极大促进了社会变革和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度和经济基础,也让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情感认同与政治认同。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17)《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3页。。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四个服从”(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20页。)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政治纪律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环节。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深刻阐明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认为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是坚持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没有民主不行”“没有集中更不行”(19)《毛泽东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93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表现为既维护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政治权威,也能最大限度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需求,在统一意见的基础上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纳入党的决策制定和执行。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组织力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组织力建设的重心体现在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凝聚社会群众,增强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力。
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领导力。1978年12月1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邓小平在讲话中不仅提出和回答了在历史转折关头,党面临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更明确了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与前进方向。主要包括:第一,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提出解放思想的指导方针。第二,正确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在重大历史问题上澄清是非,准确定位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为全党正确对待党和国家的历史指明了方向。第三,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奠定了党内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广泛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与领导力。
明确选用干部的“四化”标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队伍是党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干部队伍建设是提升组织力的关键因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人才是关键。党员质量、干部队伍的建设,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事关“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必须严格入党程序与党员选用标准,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20)《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0页。。1995年底,党中央决定把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整个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工作,需求在全党范围内开展党性党风教育、优化领导干部的队伍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在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积极推动下,党的干部队伍的结构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提升,为党的事业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人才支撑。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组织力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面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从政治、思想和组织上将党的组织力建设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形势,针对党在一定时期一定领域内领导弱化、组织涣散问题,从根本上阐明了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核心要义;在方向性和原则性问题上,严格遵循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强调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胜利前进。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组织自我革命的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精神密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坚定决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覆盖范围之广、贯彻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党不仅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内涵,明确理想信念、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且在实践中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加强党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的坚强领导,确保组织肌体的健康纯洁,组织优势充分发挥。
以开展党内主题教育为契机,坚定理想信念,激活党的组织力。开展党内主题教育是党员干部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为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发展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作风建设等主题,全党上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专题教育。这些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多样,理论学习、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问题、落实整改等环节紧密关联,不仅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而且铸牢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三、中国共产党组织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加强党的组织力建设,强化党的政治引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来的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力提升仍然要以此为根本遵循。
(一)增进政治认同,强化党的政治引领,为提升组织力提供坚强的政治领导
建立高度的政治认同,是执政党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只有当城邦中各阶级人民都能热衷参与政治生活,并有意让现存政权存在和延续,这种政治统治才能实现长治久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信任,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不懈奋斗。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8页。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政党本质上是无产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政治核心,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用“一个桃子剖开来只有一个核心”形象描述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重要场合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6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领路人,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唯有全国上下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政治纲领、立场、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实现思想统一、政治团结、行动高效,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目标。
以自我革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引领和组织社会成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强调只有勇于直面并善于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厚植党的执政之基,不断将伟大的社会革命继续推向前进。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共产党仍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纠错与自我革新,从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学习,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学习反思历史经验,学习总结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严管厚爱并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提升组织力提供人才支撑
雁行千里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手。毛泽东则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23)《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6页。由此可见领导干部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肩负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作为党的政策、主张、方针、决定的宣传者、贯彻者与落实者,干部队伍是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主要战斗力量。有鉴于此,党的组织力提升,必须要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头雁”领飞带动“群雁”齐随。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选贤举能,兼顾政治标准与能力素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增强“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衡量党员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尺,能够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与各种错误思潮划清界限、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意志是每位党员的政治责任与义务。除考察党员的政治素养外,强化专业能力也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指出建立本领过强、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必须“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注重在困难艰苦的一线工作中锻造年轻干部的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要求“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打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0页。。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靠理想,二靠纪律”(2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1页。,一手抓思想引领,一手抓纪律规矩。我们既要在干部队伍中加强理论宣传教育力度,把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根本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指导思想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也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遵守政治规矩,以更强的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要求自己”(2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340页。,严格遵守党纪党规,严格按党性原则、政策法规和制度程序办事,传承并发扬中国共产党纪律严明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加强党的组织力建设,既要注重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首先,要在全党范围内建立健全干部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突出实践标准在选聘任用工作中的重要性。对于那些政治坚定、敢于担当、踏实做事、奋发有为的干部,要选聘好、任用好、保护好,充分发挥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那些理想信念不牢固、工作作风不扎实、知识结构落后、专业能力不强的干部,要坚持从严管理,充分发挥监督的约束力和惩治的威慑力。其次,完善干部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立体式考察了解。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综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进行分析考核,以真抓实干为导向,努力建设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队伍。最后,改革完善监督体制机制。不断聚焦管党治党的突出问题,改革创新党的巡视巡察制度,深化政治巡视,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力量,为有效发挥“头雁”效应、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三)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提升组织力汇聚群众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26页。只有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导向,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最大程度地凝聚民心、汇集民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线”(28)习近平:《在纪念万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1页。。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组织力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更应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汇聚民心民力,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提供力量之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站稳人民立场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严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与宗旨,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力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矛盾问题,努力学懂弄通群众路线的内涵实质,在工作实践中转化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理论自觉与行动自觉。二是要注重群众的宣传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与价值理想,以便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提升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三是要把群众路线在基层工作中落实做细,把人民群众的认可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基层工作是党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纽带,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基,只有把基层做好,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才能拥有不竭动力。这就要求党的基层工作者立足地区的发展实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善于在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善于用群众的方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