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及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研究
2022-02-13霍泳帆
霍泳帆
(烟台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5600)
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及职业道德素质,是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普通全日制高校一样,是指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成为符合党、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规范、乐于奉献的职业服务精神、平等竞争的职业竞争意识、顾全大局的职业合作观念、遵纪守法的职业纪律、勇于创新的职业理念等。明确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的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路径,对于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使其成为对党、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极其重要。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是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
(一)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升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题中之义
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新人,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当将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作为突出内容来抓,摆上重要位置,认真地解决好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思想价值观相统一的问题。民办高校究其根本是在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为此,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当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努力做好这项分内的事,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确立离不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大学生由于尚未进入社会,涉世未深,更需要用思政教育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一个人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人生、怎样明辨是非曲直往往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人生道路走向。鉴于社会不断变化带来的社会价值多元,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对立、冲突,特别处于网络时代,这些问题在社交媒体上大量显现,或正面或负面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为此,民办高校更应当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担负起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三观”的责任。
(三) 确保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方向决定前途命运。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方向是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未来的岗位需要,从业者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何胜任各种各样的岗位,帮助大学生“不打无准备的仗”,提前摆正心态,避免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太大,解决当今社会一些大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适应社会、融入集体、为社会服务的问题。为确保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应当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尤其是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师,必须做到毫不动摇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履行好思政教师的职责,确保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四) 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民办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之一。为了提高就业率,必须重视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脱离不开实践,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需要劳动实践的经验。高校的思政教育应当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经验的能力。比如,创设一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引导开发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开展一些实践项目活动,让学生分析项目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提高大学生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及其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几乎每天都接触大量信息,铺天盖地的信息往往是鱼龙混杂,令人良莠难辨,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现实生活中也反映出了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利己主义严重,不能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缺乏奉献精神,诚信敬业意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由于尚未真正进入社会,融入职业生活,有的对于未来过于理想主义,艰苦奋斗思想准备不足;有的缺乏自信,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感到难以适应;有的缺乏上进心,对未来职业如何认为无所谓,不必想得那么多,车到山前必有路;有的过分自信,眼高手低,对于职业的认知不够充分,职业心理意识薄弱,竞争意识缺乏,专业素质不高。
(二) 大学生职业道德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民办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创新创业课程,许多民办高校在结合自身特色办校的基础上,尤其是在产学研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对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认识不到位,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充分重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往往是形式主义的应付。其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机制不健全,对于如何评价学生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情况不能做到科学严谨,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真正做到结合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最后,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内容不丰富等,教育方法手段落后,很难让学生产生共情心理,加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使得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教学学生收获不大。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路径
(一) 提高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思政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特别注重主流价值观的教育,政治性很强,此门课程极其重要,但由于教学方式方法不当,有些内容不能完全被大学生接受并理解。有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内容太过空洞,导致一些学生仅把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当成混学分的课程,不能真正从中受益。为了让学生们真正提高对于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课程的认识能力,学校应当将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真正摆上重要位置,并与其他专业课有机结合,特别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课,既要培养学生的务实心理,树立起正确对待职业的态度,又要通过思政教育建构起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争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建立健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教育工作是由内而外、渗透进灵魂以塑造健全人格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教育工作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要求必须有一系列的制度作为教育工作的有效保障,保证教育发展并不断完善。因此,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也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作保障,建立起健全的能够真正做到保证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有效开展的机制。首先,必须确立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明确目标,要有总目标,还要有分目标,每个目标下都要有切实可行的明确要求。其次,要有权威的课程和课时规定,规定的课程不能被挤掉,设定的课时不能被占用。再次,要处理好思政课和实践等课的关系,思政课要引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学生奠定未来走入社会坚定的思想基础。最后,要有一套完整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考核评价机制,减少或杜绝职业道德素质课“混分数”的现象。
(三) 丰富和强化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
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当适应社会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因此,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应当立足现实,注重教育内容的时效性。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要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合,教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经济社会面临很多挑战的今天,大学生作为一批新生力量要尽快融入社会大潮中,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应有更高的思想境界以及相当程度的社会责任感;还要有能力和水平,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以胜任岗位所需要的技术要求,还要具备个人专长、与人交往协作的沟通能力。基于这些要求,思政教育要有针对性地丰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主流价值观,尤其是针对许多大学生精神力量薄弱、自控能力差的问题,通过思政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进而使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 改进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民办高校应当改进传统单一落后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灵活运用各种手段,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要在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实用性至关重要,强调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理论性的同时,更要在创新教学方式中加强实用性,将创新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在增加实用性的同时加强创新性,用创新性增添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实用性,做到用实招求实效,而不是应付检查的“面子工程”。
(五)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水平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教师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民办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尤其是思政教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及专业建设。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影响深刻,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了适应发展,学校就必需担负起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水平的重大责任,而要如此,就必需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担负起这一时代的重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