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与太行精神在新时代的比较研究
2022-02-13宋雪敏
宋雪敏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胜利闭幕,并在此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湖红船开辟出的伟大革命精神,即为红船精神。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首次提出并科学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内涵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民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根据200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讲话,将太行精神的内涵概括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2]
一、红船精神与太行精神的共性
(一) 坚定理想、矢志不移的革命信念
辛亥革命过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旧道德、旧礼教的思想禁锢使得一些新兴思想在中国的大地上寸步难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启迪,初步形成了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巨大力量在中国被发掘。成长于中国危难之际的知识分子在这些先进思想的武装下,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之上,这些马克思主义勇士们秉持坚定的革命理想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周密部署下,朱德总司令带领八路军主力一二九师强渡黄河,挺进太行,创建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面对日军暴行,太行儿女以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保障了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粉碎了日军侵略计划。在抗击日寇的战争中,太行儿女始终以爱国主义为信念基础,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太行军民历经磨难仍坚定投身于革命,用矢志不移的革命信念孕育出了流传万代的太行精神。
(二) 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
中共一大的召开可谓波澜起伏,反动势力的干扰致使会议由上海最终转移到了嘉兴南湖的游船上。随着一大胜利闭幕,中国人民才有了正确的信仰和思想指导。国民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爆发、革命党人惨遭屠杀,是中国共产党人举起革命大旗,开展武装起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又创下了红军万里长征的奇迹。我党历经磨难仍不忘初心,正是凭借着一以贯之的奋斗精神,带领华夏子民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今,中国共产党早已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党。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太行根据地推行“三光政策”“囚笼政策”以蚕食华北,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的同时还不断制造与我党的摩擦,再加上太行山区频发自然灾害,生存环境异常艰难。在党的领导下,太行军民边战斗边生产,采取游击战、地道战等多样的防御斗争,大力开展生产互助和减租减息运动,不论官兵、不论军民自救互济,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太行山成为了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强堡垒。
(三) 勇于牺牲、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是我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这个宗旨同红船精神所强调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相契合,也通过无数共产党人的奉献牺牲得到了反复检验。中共二大审议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我们党是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运动的先行者,党一切拼搏奋斗都是为了广大无产阶级群体的利益。[3]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党执政兴国最关键的根基是人民,必须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同人民群众休戚与共。
抗战期间,太行革命根据地遭受到了日军惨无人道的烧杀掳掠,八路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开展游击战争,太行人民不仅积极参军作战,更在军队后方为前线作战提供了牢靠的保障。党之模范左权、狼牙山五壮士、子弟兵的母亲胡春花,这些英勇将士和群众共同铸造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军民并肩作战,凝聚起了全民团结抗战的坚强力量,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在巍巍太行山上谱写下了铿锵的英雄华章。
二、红船精神与太行精神的差异性
(一) 实践基础的差异
红船精神是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全民族解放,在一次又一次革命探索中形成的。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与守旧分子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早期共产党人深刻剖析俄国革命道路的历史经验,积极努力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踊跃传播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并将其实践于工人运动。红船精神就是在这样深刻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区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即太行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当地民众共抗日寇,守卫家园。诞生于抗日救亡时期的太行精神,其形成并非巧合,而是漫长的历史进程与长期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太行精神源于太行人民的辛勤劳作,源于太行军民对敌作战的英勇奋斗,源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的优良作风。
(二) 内涵重点的差异
红船精神产生于建党之际,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其核心内涵和最显著特征。小小红船如沧海一粟,却承载千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了中国大地上。一颗革命的火种在中华民族的大地上徐徐点燃,这些有志之士敢为人先的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信仰,敢为人先的认识到了群众力量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的重要性,敢为人先的以具有革命性的工人阶级作为他们的领导阶级,为当时前路迷茫的中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太行精神的精神实质。曾经的太行封闭落后,山高崖险,没有可以自给自足的土地和外界的物资接济,也没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有的只是太行儿女齐心协力对抗外敌的决心。在长乐、百团、沁源等战役以及根据地的建设中,太行军民始终万众一心、不屈不挠,积极参与对敌作战和后备给养运输,努力配合八路军部队的主力作战。在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和对日作战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支撑太行军民前行的不竭动力。
(三) 精神地位的差异
在党的革命精神链条中,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也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在整个革命精神谱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习近平就表示红船是见证中国历史的革命圣地,是中国革命的源头。[1]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远赴嘉兴,瞻仰南湖红船时表示,我们党伟大梦想的起航点,是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根脉之所在。[4]这再次强调了红船精神的先锋者、排头兵地位,它伴随着党的发展进一步扩散到全国,红船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母亲船。
太行精神是于特定历史时期孕育而成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它在中国共产党人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得到积累并不断发展。这一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所形成的诸多革命精神的集中反映,是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红色精神的踵事增华。
三、红船精神与太行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 有助于加强党的领导的伟大实践
精神源于实践,同时又推动着实践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孕育诞生,从红船出发征战,从红船迈出成为全国执政党的重要一步。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思想根基的中国特色革命精神,红船精神为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了历史经验和范本。太行精神产生于坚强勇敢的中国共产党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实践,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并传承而来的,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我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新形势下,国内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党的领导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考验,因此,弘扬红船精神与太行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还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为加强党的领导构筑牢固的基石。
(二) 有助于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提出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人民至上”。这就要求党和国家始终贯彻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作为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红船精神中所蕴含的“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恰恰是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的体现;太行精神中所传达的团结抗战的政治立场,也正是群众路线在抗战中的具体实践成果。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红船精神与太行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群众实践碰撞出的结晶,集中体现且有助于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
(三) 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红船精神和“中国梦”,二者一脉相承、相互影响。其首创、奋斗和奉献精神与时俱进,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凝聚民族力量,支撑和助推着“中国梦”的实现。太行精神也以实现“中国梦”为最高价值取向,太行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是中国梦的巨大精神推动力。
任何一个伟大民族和国家在崛起和振兴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不伴随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进一步弘扬红船精神与太行精神,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把伟大崇高的中国精神发扬光大,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与道德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