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融合研究

2022-02-13董春雨李守伟教授张瑞彬教授

财会月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链区块供应链

董春雨,李守伟(教授),张瑞彬(教授)

一、引言

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公布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是继2020年9月八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后,国家首次单独提及供应链金融模式,这意味着供应链金融在我国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供应链金融是围绕核心企业,以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三种融资模式为基础的一种新兴金融服务,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16.4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15.1%;产成品存货为4.6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了7.5%。这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供应链金融在落地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信息不对称等所产生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和出资方监管成本较高等问题,一直是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痛点。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赋能金融创新的模式日益火爆,以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恰好可以应对传统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窘境。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利器,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弥补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不足,与供应链金融有着天然的耦合性。由区块链赋能的传统供应链金融,不少学者称其为“双链金融”,逐渐成为供应链金融的一种新发展趋势。作为两种新兴技术的结合,双链金融成为近几年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以往的可视化文献中,作者大多对“供应链金融”或“区块链”单个领域进行研究,对主题词交叉领域的文献对比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的两组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首先对国内供应链金融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进行梳理,分析和对比区块链中可以赋能供应链金融的研究热点,然后进一步总结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缺陷和双链金融的优势,最后从挑战和对策两个方面对双链金融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数据采集于2021年3月26日,采用CNKI期刊高级检索方式,期刊来源类别设置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和“CSCD”(统称“核心期刊”)。以“区块链”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得到“区块链组”共2853条数据。随后以同样的检索条件,以“供应链金融”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得到“供应链金融组”共1090条数据。

从汇总数据表1可知,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兴的基础科学技术,所涉及学科领域跨度较宽,即使区块链研究领域的时间跨度小于供应链金融研究领域,但在短短几年的研究中核心期刊在区块链领域的发文量远超供应链金融领域。进一步可以说明,近几年国内学者对金融科技领域的相关研究比较重视。

表1 数据组分类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计量法,该方法是一种通过对文献进行科学计量来反映当前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景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陈超美教授团队基于Java平台开发的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7.R5W),分别对区块链组和供应链金融组论文数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

三、基于可视化知识图谱的研究热点分析

(一)供应链金融研究热点分析

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供应链金融组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由于在2010年以前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发文数量较少,因此本文从2010年开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供应链金融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1所示。国内关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是以中小企业、供应链、农业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和线上供应链金融等为中心进行研究的,此外还进一步以信用风险、物流金融、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融资、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等为中心进行研究。共现图中存在区块链、区块链技术、金融创新、金融科技、智能合约等研究中心,虽然中心性程度不高,但可以明显地看出,供应链金融研究与区块链存在一定的联系,由此可以表明,现阶段我国已经存在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技术进行交叉研究的相关论文。

图1 供应链金融关键词共现图谱

使用Citespace的关键词突现功能(Burstness),生成供应链金融关键词突现图(由于版面有限,图片未列示),据此可以将供应链金融研究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2012年)是研究探索阶段,此阶段主要是以“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和“风险”等关键词为研究中心,可以看出该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上述较为分散的关键词的理论背景等,对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理论上的初步探索。第二阶段(2013~2017年)是传统供应链金融阶段,主要是以“存货质押融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线上供应链金融”等关键词为中心进行研究的,此阶段传统供应链金融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此外,从2014年开始,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飞速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研究逐渐从线下转向线上,而且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金融概念大热,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供应链金融研究也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是金融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阶段,主要以“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区块链”“智能合约”等关键词为研究中心。此阶段中传统供应链金融在实际运用中暴露出了不少缺陷,随着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大热,金融科技赋能成为弥补传统供应链金融不足的有力抓手,也逐渐成为国内学者的重点研究方向。

使用Citespace的timeline功能,生成供应链金融关键词时间线图谱(由于版面有限,图片未列示),对国内区块链的科研演进趋势和前沿热点的迁移进行可视化分析。从2010年开始,国内开始重视供应链金融方面的研究,主要以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大数据等八大聚类为时间线进行演进。至今为止,研究的主要中心点依然是以信用风险、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物流金融等为热点进行研究。此后,在2011年出现了农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等新的研究热点;在2014年出现了线上供应链金融,打破了线下供应链金融的传统格局;在2017年左右,基于区块链等大数据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开始被大家关注。最近几年,还出现了人工智能、供应链经济等新的研究中心,对于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方面的研究则逐渐减少。此外,从2011年开始,国内学者把农业供应链金融当作重点领域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业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农业信贷供给,助力解决“三农”问题;另一方面,农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动产,其真实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本身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从聚类“#1信用风险”和聚类“#2大数据”两大聚类中可以看出,信用风险和大数据技术应用是国内学者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并且从始至今,热度从未消退。而解决信用风险问题正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区块链技术问世的最大价值。

(二)区块链研究热点分析

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区块链组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由于在2015年以前区块链领域发文量较少,所以本文从2015年开始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区块链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当前我国关于区块链的研究主要围绕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比特币四个中心展开,此外“数字货币”“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金融科技”“隐私保护”“供应链金融”和“联盟链”等关键词也是国内学者进一步研究的重点。由此可以得出,双链金融在国内已经有学者开始研究,但是规模较小。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物联网、联盟链信息安全等技术的研究对供应链金融的改进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图2 区块链关键词共现图谱

使用Citespace的timeline功能,生成区块链关键词时间线图谱(由于版面有限,图片未列示),对国内区块链的科研演进趋势和前沿热点的迁移进行可视化分析。国内区块链的研究主要以七条聚类时间线进行演进,基本是从2015年开始逐渐演进。并且研究热点变化不大,从2015年起就一直是以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共识机制、供应链金融等为中心进行研究。在2016年出现了数字货币、金融科技、大数据等研究中心,随后在2017年和2019年出现了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与普惠金融等概念。从“#4大数据”聚类和“#5供应链”聚类中可看出,供应链金融概念从2015年开始便与区块链技术有一定的结合,存在天然的耦合性。此外,区块链对小微企业融资创新模式有一定的影响,在近几年,基于区块链在农产品和食品供应链方面的研究更丰富一些。

(三)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关键词聚类对比分析

把区块链组和供应链金融组的数据进行合并,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图谱(由于版面有限,图片未列示)。两组数据共聚类出13个关键词,其中“#5供应链”和其他聚类有较多的重合部分,从关键词聚类角度来看,供应链、区块链技术、金融科技之间的聚类有着较高的耦合性,国内对基于金融科技的供应链的研究比较丰富。从“#0供应链金融”与其他聚类的重合程度来看,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耦合部分较少,表明国内关于双链金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通过Citespace软件,分别对区块链组(左)和供应链金融组(右)词频排名前20的关键词信息进行汇总,得到表2。中心性即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该值越大证明节点在网络中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越大。由表2可以看出,区块链的研究中心主要偏向于技术层面,例如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而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中心主要偏向于应用方面,例如中小企业、供应链、互联网金融等,并且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相互耦合的现象。

表2 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关键词信息汇总

四、传统供应链金融和双链金融对比

本文基于上述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中提取到的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和高被引文献,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缺陷和双链金融的优势两个方面进行观点梳理。

(一)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缺陷

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力工具,同时还能拓展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但传统供应链金融由于链上信息不完全、不透明,参与主体间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现象,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很多问题[2]。从资金的供给端和需求端来看,传统供应链金融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缺陷。

1.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效率低下。供应链末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效率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核心企业掌握授信额度的分配。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供应链上末端中小企业与银行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银行通常无法直接授信末端中小企业,往往只授信于信用评级较高的核心企业,之后由核心企业来为链上其他中小企业分配授信额度,流程复杂且效率低下,增加了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心化程度较高。二是传统供应链金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等方式的审核流程通常比较复杂,再加上需要进行贸易真实性核实和企业确权等流程,经常出现融资周期与企业账期无法匹配的情况,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核心企业信用无法多层级流通。在传统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无法渗透到产业全链条,只有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一级供应商和经销商能够利用核心企业较高的信用进行融资,对于二级以上供应商信用传递不足,导致供应链末端中小企业无法融资或融资量少等问题。

2.金融机构监管成本高。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监管成本高,供应链金融的金融风险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传统供应链上信息数据庞大,种类繁多,各部门间信息流通较为困难,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信息处理部门的审核成本较高,严重限制了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增加了银行对链上企业的资质审核成本和监管成本。二是银行信用风险较高。由于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大多缺乏透明的财务信息等硬信息,导致银行对链上融资企业的背景和经营情况了解相对有限,很难对其信用或抵押货物的真实价值进行有效评估。此外,由于银行搜集中小企业软信息的成本较高,同时银行内部相关激励不足,无法第一时间获知贷款企业有关风险的重要情况,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出现虚假抵押、一货多押等现象,使银行的信用风险大大增加。三是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能力有限。传统供应链金融的风控能力较差,尤其是被广泛应用的“N+1”模式,存在风险过于集中且易于传染的弊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一旦核心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偿债水平出现问题,与之相关的整条供应链的债务风险也极易随之蔓延,这对于金融机构的危害巨大且不易控制。

(二)双链金融的优势

传统供应链金融的缺陷主要归因于链上信息不完全不透明,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些问题刚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得到解决。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账本,由于其自身有共识机制、哈希函数、时间戳、智能合约等技术加持,可以很好地解决主体间的信任问题。区块链技术赋能的双链金融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供应链金融的金融风险,其主要有以下优势:

1.数据流通优势。双链金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的一个分布式存储融资账本,可以把传统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时整合上链到各个节点,实现“四流合一”,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中信息孤岛问题,减少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及零售商等各主体间的信息交流成本,提高协作效率,降低链上各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双链金融还可以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可用来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与定价的数字信用,通过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画像的统计,进而形成立体化的风控体系,解决了风控难题,降低了银行的监督成本。例如,在存货融资中,对于特殊质押物(价值随时间变动而发生巨大变动的质押物)的实时市场价值,监管方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并且双链金融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可以摆脱中小企业只能由核心企业进行授信的窘境,降低核心企业为单一记账人时的道德风险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2.数据安全优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双链金融具有哈希函数和时间戳等技术,链上的每一个区块的区块头的哈希值都不同,并且都会随时间的变化添加不同的时间戳,这使得双链金融上的数据具有了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便于银行对融资企业的监管,可以有效避免一货多押、一押多贷等乱象,降低银行信用风险。此外,相比其他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安全性和真实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运用非对称加密技术,每个链上的节点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公钥和私钥,可以提高数据在供应链上传递的安全性,避免企业核心数据遭到泄露。

3.信用流通优势。双链金融能够采用Token模式拆解核心企业的信用,并沿供应链逐级传递,使得信用可以穿透整个链条,覆盖到一层层的全链供应商,解决多主体的信任关系问题。例如,在对一级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进行登记和确权时,用Token方式进行拆解流通,不管是第几级的供应商,只要能够拿到Token,就等同于拿到了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能够证明其与核心企业有合作,并且能够通过Token进行融资。信用可拆分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大了信用传递半径,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链上末端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4.风险管理优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双链金融,通过哈希函数、时间戳、非对称加密等技术,使得上链数据不可篡改并且可追溯,降低了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贷款企业的作恶成本,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3]。此外,双链金融运用智能合约技术对供应链上的交易和票据确权等进行确认,按照提前设定好的智能合约,资金等可以转载多个主体之间迅速得到结算,降低人工操作风险和人工成本,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满意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交易过程中道德风险的出现。

五、挑战与对策

(一)双链金融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1.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挑战。区块链技术源于比特币,由中本聪于2008年提出,问世时间只有十多年,自身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所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双链金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是数据存储问题。供应链上非结构化数据繁多,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信用数据会呈爆炸式增长,对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技术有一定的挑战。二是数据安全问题。区块链技术自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若黑客获得超过51%的算力,便可篡改链上企业的贷款数据,或随着量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区块链的加密技术存在被破解的风险。三是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传统供应链金融体系内部信息分割严重,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以整合供应链“四流”信息,打通信息屏障,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区块链在跨链技术上存在技术壁垒,导致双链金融容易形成新的信息孤岛,不同的双链金融由于基于不同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会造成供应链之间信息无法互通,使企业业务割裂,融资成本增加。四是区块链增加信任而不提供信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促进供应链上各层级企业的信用流通,但是不能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信用依然由核心企业提供,可以通过区块链的Token技术进行传递。此外,区块链无法保证上链数据的真实性,仅仅能保证在数据传递过程中不被篡改,所以无法从源头解决企业造假和诈骗问题。五是物流信息无法实时上链。供应链的核心是物流,但是双链金融无法将动产的物流信息实时采集上链,导致目前的动产融资形式较为单一[4],在途货物质押等多样化的融资形式受限。

2.搭建双链金融平台所面临的挑战。除区块链技术本身带来的挑战外,双链金融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小的挑战。一是人才缺口较大。目前我国区块链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很大缺口,不少区块链企业在缺乏核心技术和专业人才的情况下,为了抢占市场、追求区块链声誉价值等强行推出不太成熟的产品,导致相关市场混乱。二是中小企业存在上链困难。双链金融需要企业把在供应链中的交易信息整合上链,然而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整合较为困难,全面信息化的环境和技术相对欠缺,信息化成本较高,上链门槛较高,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5]。此外,不少中小企业不愿意把自己的营运信息上链公开,他们会担心区块链存在技术风险,担心企业的营运数据和商业机密等发生泄露。三是我国缺乏标准化的相关监管制度。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区块链技术赋能的金融创新存在管理观念滞后、技术门槛高、监管主体单一等问题,并且,我国目前的双链金融平台缺乏统一的平台标准和健全的法律法规,导致在双链金融交易链上交易主体会面临较高的法律风险。

(二)对策建议

1.建立标准化双链金融平台。由于双链金融会产生新的信息孤岛,并且不同产业的供应链在信息系统、交易方式、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设计一个标准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可以增强产业平台的服务扩容能力,有助于双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设计由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为主要节点的联盟链来赋能供应链金融,建立标准化的双链金融平台。与公链相比,联盟链有着基础的企业间信任环境,可以降低平台建设成本,并且联盟链有更高的交易处理能力和更好的商业环境适应性,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其次,政府等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设立节点的方式参与双链金融,有利于提高对双链金融的监管效率,降低双链金融的金融风险,并且可以选择银行或政府来做记账人,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双链金融的稳定,更好地促进供应链发展。最后,建立标准化的Token生态。联盟链中的Token区别于比特币等,比特币产生于公链,具有炒作的性质,而联盟链中的Token是证券的电子化,在双链金融中可将现实经济中的“责、权、利”借助Token进行固化,增强链上经济主体间的信任度,可拆分的Token可以更好地实现供应链中信用的流通,增大信用传递半径,解决末端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2.帮助中小企业完成上链。在双链金融平台搭建的过程中,降低中小企业上链成本,帮助中小企完成上链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当上链企业的数量足够多时,区块链技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才能够充分显现出来。就我国目前而言,中小企业尤其是供应链末端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上链成本较高,因此可由双链金融技术开发团队,设立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数据模板,由核心企业、银行或平台开发团队对中小企业数据信息化和数据上链进行帮扶与培训,指导中小企业完成上链,降低中小企业上链成本,提高上链信息质量。

3.加强双链金融科技化监管。防范平台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科技监管。首先,可以设置企业准入门槛,要求企业将历史交易数据上链,并提前与企业签订数据真实性条款,对提供虚假数据上链的企业进行相应的惩罚,历史数据上链有助于金融机构等对企业融资资质的评估,增加企业上链数据造假成本,从数据源头对企业诈骗等行为进行监管。其次,在联盟链中引入监管节点,使政府等公共部门参与供应链金融监管,并使供应链金融信息处理中心接入官方征信平台,建立官民结合的征信平台,以弥补官方征信平台征信深度和广度不足等缺点,合理地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最后,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对供应链上的交易数据、质押物、仓单等真实性和实际价值进行评估与检测,从而降低人工监管成本和操作风险。

4.健全双链金融相关法律制度。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相关领域的法律体系面临着较大挑战,为了更好地运用科技提升生产力,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防范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在智能合约的规范以及相应技术的规范过程中,可以在初期代码编写时就把行业的准入标准、资金限制等一级基础的法律法规理念规范到区块链程序中,降低双链金融的技术风险。其次,对产业区分度较大的双链金融应该进行分类监管,设立准入门槛或引入“监管沙盒”理念,使得行业自律能更好地与法律监管结合,避免“一刀切”的监管局面。最后,我国相关法律部门应尽快针对双链金融等金融科技创新领域,制定完善详细的法律法规,为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双链区块供应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昆虫共生细菌活体制造双链RNA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高职思政课“双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思政课“双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区块链将给媒体业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