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隐喻识别与解读*
——以“法润江淮 共筑美好安徽”法治漫画为例

2022-02-13郜丽娜宋彬彬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隐喻语篇模态

郜丽娜,宋彬彬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语言学界普遍认同Lakoff和Johnson[1]8-11的隐喻观,把隐喻看成是“人们借助一个事物理解另一个事物的认知过程”,认为隐喻的生成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概念化过程。所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像也成为隐喻概念化的重要媒介。俗话说“一图顶千言”,可见图像意义十分丰富,但其意义又通常非常模糊,难以用语言文字加以清晰地解释。尽管近年来非语言隐喻研究尤其是图像隐喻研究已悄然兴起,然而,国内有关图像隐喻的研究并不丰富,因而对漫画中的图像隐喻研究,只有少数研究者撰文探讨。例如,程瑾涛[2]37-41分析社论漫画中图像隐喻的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图像隐喻的解读方式。蓝纯和刘娟[3]61-66研究中国漫画《梦中人》有关“愤怒”的图像隐喻及其背后的“愤怒”认知模型。郜丽娜和赵莺[4]112-116探讨廉政漫画中图像隐喻的图文关系,即图像和文字在表达隐喻性意义过程中的作用。对于任何模态中的隐喻研究而言,隐喻识别都是第一步,也是隐喻研究的关键步骤。所以,加强图像隐喻识别方法和程序等方面的探索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图像隐喻研究的迫切需要,也能为其他符号资源中的隐喻识别和解读提供启发。

一、图像隐喻及其识别研究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不只是普遍存在于语言中,同样存在于图像中,图像是广告语篇的主要资源符号,因此,广告语篇包含大量丰富的隐喻。1996年,多模态隐喻研究的领军人物Forceville教授的扛鼎之作《广告中的图像隐喻》在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问世[5]109-145。该书把隐喻研究拓展到非语言模态层面,为图像隐喻以及多模态隐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图像隐喻涉及隐喻关系而非类比关系的两个认知域,即一个始源域和一个目的域。Forceville[6]1-29指出:图像隐喻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呈现,使受众通过其他概念(不论这些概念是否以视觉形式存在于图像中)来理解目标概念,而目标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并没有先存的或规约的关系。图像符号激活受众头脑中关于某一具体对象的概念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另一种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图像隐喻形成的过程。图像隐喻的隐喻性意义完全以图像模态呈现,或者在文字的辅助下,依赖图像模态呈现。图像隐喻和语言隐喻的本质是一样的,一些学者也把图像隐喻称之为“视觉隐喻”(例如:Forceville[7]1-14,Alousque[8]365-384)。本文认为,“图像隐喻”等同于“视觉隐喻”,两者属于同一概念。

制定一个在最大程度上能保证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可解释性和重复验证性的图像隐喻识别方法是图像隐喻研究的前提基础,否则,很难保证图像隐喻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图像隐喻研究并没有详细介绍所采用的隐喻识别标准及方法,只是直接提取图像隐喻甚至解读图像隐喻所在的多模态语篇。事实上,只有正确理解视觉资料的语篇整体意义,才能准确地识别出其中的图像隐喻。描写视觉资料(图像语篇)的整体意义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识别其中的隐喻更是复杂困难。对于图像隐喻研究而言,需要解决如何识别隐喻的视觉形式,如何界定所涉及的两个认知域以及如何准确描述其中的概念结构等具体问题。一些国外学者以广告语篇为例,讨论如何识别分析视觉隐喻和准确描述概念结构(Forceville[7]1-14[9]462-482,Andriessen等[10]405-415),试图通过开拓性的研究制定视觉隐喻识别的程序性步骤。Negro等[11]113-131试图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构建一套科学性、应用性和可靠性都相对较强的图像隐喻识别方法。其认为,从整体上理解图像语篇意义是图像隐喻识别的第一步,其需要完成以下两个步骤:一是描写图像的表征意义,二是明确图像的象征意义。其中,描写图像的表征意义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识别图像单位、选取图像要素、明确图像物体之间的关系、阐释图像、描写图像。从整体上理解图像意义对于图像隐喻识别至关重要,属于宏观层面的问题。其中,明确图像的象征意义的过程也是具体识别图像隐喻的过程,在这个层面必须首先明确构成隐喻的两个认知域(始源域和目的域)和两个认知域之间的跨域映射过程,尤其是从始源域映射到目的域的部分概念特征。对于任何模态符号中的隐喻而言,其本质都是人们通过一类事物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前人的探索为图像隐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方法论。

二、法治漫画中的图像隐喻识别与解读

安徽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决策部署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和推进新时代本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省法宣办连续组织开展了六届“法润江淮 共筑美好安徽”法治漫画作品征集大赛。“漫画”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感的绘画,其通常采用夸张、变形、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法治漫画就是把法治题材融入到漫画创作构思之中,把法治思想通过漫画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呈现于画面中,其可视性较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已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教育形式。法治漫画属于典型的图像语篇,漫画创作者运用隐喻思维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以期更好地达到认知、教育和审美等社会功能。历届的“法润江淮 共筑美好安徽”法治漫画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众多,本文借鉴Negro等[11]113-131提出的图像隐喻识别方法和图像语篇意义理解步骤,以其中的三幅法治漫画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展示图像隐喻的识别过程和漫画语篇意义的解读过程,同时分析图像隐喻识别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漫画1

识别漫画中的图像隐喻的第一步是描写图像的表征意义。首先,识别出漫画1中的图像单位:一只正在充电的白炽灯和一块标语牌。一般而言,漫画中包含两种符号资源(文字和图像),而且文字模态意义和视觉模态意义之间存在双向传递和交互关系,可共同构建的图像语篇整体意义。图像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离不开非图像资源(文字),文字可以为检测图像语篇中的语义冲突提供额外的意义线索。漫画1中出现四处文字信息,分别是电源线绕成的“法”字、白炽灯内的“中国梦”、标语牌上的“法治”和“点亮中国梦”,这些文字的排印、形状、颜色和布局等方面的特征,在构建漫画语篇意义的过程中也是发挥作用的。其次,选取图像要素:一个白色电源插座、一根黑色电源线、一个白炽灯泡和一块白色标语牌。再次,明确图像中物体之间的关系。图像中物体之间的分离或组合关系可以为阐释图像提供重要依据。各个单独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类比关系,组合在一起的物体可能会在语篇意义构建中发挥整体作用。漫画1中的电源插座、电源线和白炽灯泡是一个组合,标语牌是一个单独的物体。物体组合占据漫画图像的中心,也是语篇意义构建的主体。作为图像的一部分,标语牌本身并不突出,但是上面的文字却起到标题性的作用。最后,阐释图像,如何阐释图像取决于受众如何对漫画上的视觉物体进行概念化处理。有些图像中的物体显而易见,清晰透明,如漫画1所示;有些图像中的物体的种类范畴比较模糊,受众可能会对其进行不同的界定,但这并不足以影响确立图像的隐喻性。

虽然从漫画1中可以清晰地判断出认知域,但是认知域在图像中的可见度高低并不是判断始源域和目的域的标准,即图像模态中的信息和线索并不足以区分始源域和目的域。漫画1中的文字模态作为关键性要素,不仅锚定了图像意义,而且能为受众区分始源域和目的域以及正确解读图像隐喻提供重要线索。事实上,在图像语境和锚定文字语境之外,还有一个更高层面的语境——百科知识。漫画的解读不仅依赖语用交际目的,也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例如,对相关人、物、事件的识别能力和对法治百科知识的了解。漫画1中涉及的“百科知识”主要是“法治”和“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可以说,了解中国法治精神实质和中国梦内涵的受众基本能够具备以下认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法治内在统一,中国梦蕴含着对法治中国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并提供制度保障。综合漫画1中的图像语境、文字模态信息和百科知识,可以明确其中的认知域,即“照明系统”“法治”“中国梦”协同作用下构建了图像隐喻“法治点亮中国梦”。同时,该图像隐喻蕴含两个次隐喻“法治是电能”和“中国梦是灯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实现中国梦需要依法治国的“加持”,即用法治保障中国梦的实现。

虽然很多图像隐喻中的始源域和目的域之间已经事先存在某种物理相似性,但是也有一些图像隐喻(例如,漫画1中的图像隐喻)的始源域和目的域之间基本不存在物理相似性,识别其中的认知域和映射关系完全依赖于语境特征。受众在解读图像隐喻时,应当充分考虑图像隐喻中的图文关系、文体特征、布局谋篇。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图像可能具有多重意义,图像阐释会受到受众的个体差异的影响。例如,受众解读图像时不仅会融入个人对图像出现的语境和媒介的理解,而且也会结合进个人的文化知识和社会意识背景。

需要强调的是,漫画中也有一些用一个事物表达另一个事物的现象,它们不能直接被界定为隐喻,因为也许这些现象只是图像修辞或语言图像双关,而不是图像隐喻。例如,漫画2和漫画3并没有图像隐喻,而是分别包含了图像修辞和语言图像双关。“图像修辞”概念最初是由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12]32-51在研究广告图像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他看来,广告图像修辞是指“说服技巧”,重在说服。图像修辞不仅包括直接的由图像建构的修辞行为,还包括以图像符号为主、语言文字为辅,即两者共同构成的综合性符号修辞行为。以漫画2为例,图像要素(张开的双手、仙人球、花盆)和文字模态信息(“挪用”“扶贫资金”)构建的则是一个具有比喻性的图像修辞(“扶贫资金”犹如“仙人球”)。结合“百科知识”(仙人球的刺扎手、挪用资金违法),受众通常会按照如下方式解读该漫画的语篇意义:仙人掌是带刺的,手碰触了会流血;挪用扶贫资金就触犯了法律的红线,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语言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语言图像双关的内涵类似于语言双关,其区别在于两者使用的符号资源以及编码解码方式的不同,前者借助语言和图像两种符号资源,后者只借助语言符号。以漫画3为例,图像要素是一把雨伞,文字模态包括“守法”和“法如伞”,“守法”中的“守”字是由图像要素和文字要素(笔画)共同构成的。“守”字共六笔画,第四笔画“横”和第五笔画“竖钩”不是常规的汉字笔画,而是借助图像要素(雨伞的伞面和伞柄),属于语言图像双关现象。图像要素的最佳视觉组合, 有助于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雨伞的形状(撑开的雨伞像温馨的避风港,为人们遮风挡雨,给人安全感)和文字模态信息“法如伞”遥相呼应,构成漫画图像组合, 实现了较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漫画2

漫画3

本文在梳理前人提出的图像隐喻识别方法和程序的基础上,以三幅法治漫画为例,积极探索图像隐喻的识别方法,同时辨析图像修辞和语言图像双关现象,以期为未来的图像隐喻研究提供有益启发。辨析图像修辞和语言图像双关现象是为了突显图像隐喻的本质特征,从而帮助研究者更加准确地识别图像隐喻并掌握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避免在图像语篇分析的过程中混淆概念。本文发现,正确解读图像语篇的表征意义和象征意义是图像隐喻识别的关键,感知、认知和语言层面等要素共同影响表征意义的构建,图像模态、文字模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均有可能激活象征意义。本文在图像语篇的描写和阐释方面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是未来研究需要克服的。与文字的简单直述相比较而言,图像隐喻更能促进受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图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未来,学界不仅需要继续重视图像隐喻(尤其是有声图像隐喻)识别方面的研究,而且需要加强图像隐喻的认知加工、心理识解等方面的探索。

猜你喜欢

隐喻语篇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