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构式锚杆挡墙技术在边坡治理中的应用
2022-02-13刘亚军
刘亚军
(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1 工程概况
边坡位于东莞市某规划公园北侧,山体由于人工开挖裸露,局部边坡存在安全隐患,有冲沟痕迹,现状坡顶呈缓丘状,分布茂密灌木丛。边坡东西长157m,坡顶与坡脚水平距离15~20m,高度10~15m,坡比(1∶0.5)~(1∶0.8)。坡脚规划为商铺用地,为提升公园景观效果及保证商铺及行人安全,需对山体边坡采取护坡措施。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工程区属丘陵地区,公园山顶高程47m,山脚高程30m,公园北高南低,边坡位于公园北侧,接近山峰位置。坡体已分三级开挖,并设置宽约1.5m 马道,坡体基本裸露,坡比(1∶0.5)~(1∶0.8),局部有冲沟及小型滑落体。
2.2 地层岩性
场地地层按成因类型从上至下可分为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及侏罗系下统兰塘群粉砂岩(J1Lna)。各岩土层的特征分述如下:
(1)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粉砂:黄褐色,稍湿,稍密,由下伏基岩风化残积而成,含约1.5%~8.5%石英砂砾,土质较均匀,层厚0.4~0.5m,平均层厚0.45m。
(2)侏罗系下统兰塘群全风化粉砂岩(J1Lna)上带:褐红色、土黄色,岩石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岩芯呈土状,遇水易软化。层厚1.5~6.5m,平均层厚4.1m。
(3)侏罗系下统兰塘群全风化粉砂岩(J1Lna)下带:褐红色、土黄色,大部分岩石结构已风化破坏,局部可见原岩砂质结构,岩芯呈土状,遇水易软化,原岩不易崩解。厚度6.2~19.5m。
2.3 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地势向场地外排泄,勘探深度内未见地下水。可不考虑地下水对边坡影响,但需考虑大气降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
3 地质灾害特征
现状边坡体前缘无明显的剪出口和鼓胀裂缝,边坡后缘未见明显张拉周界,在自重及暴雨工况下有崩塌现象。持续降雨及暴雨时都会提供地表水径流使土体达到饱和条件,会增加滑坡体的重度,降低土体力学指标(粘聚力、内摩擦角),加剧滑坡活动的可能性,松散的残坡积层及全风化岩土体在饱和条件下可能发生下滑,形成浅层推移式滑坡,威胁坡脚建筑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4 方案设计
4.1 防治等级、设计参数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和《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该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综合防治工程等级为二级。确定天然自重工况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3,自重+暴雨校核工况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1。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中不考虑地震作用。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根据现场调查、钻探等成果,并参考有关规范及地区经验,所采用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设计值见表1。
表1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设计值
4.2 处理工程措施
经过对勘察报告的研读和详细的现场调查,受治理环境条件限制,滑坡体顶部植被茂盛,坡脚规划有商铺,治理工程应尽量避免破坏当地生态,减少对房屋的搬迁,减少边坡前缘及后缘占地面积。经方案对比后选择格构式锚杆挡墙方案。方案实施如下:①边坡削坡坡率1:0.8,边坡中部设置宽1.6m 的平台;②锚杆高程依次为32m、34m、36m、38m、40m、42m,采用128螺纹钢筋,杆长为9m,间距2m,锚杆成孔直径不小于110mm,入射角15°,水灰比为0.45~0.5 的纯水泥浆全长注浆,强度等级不低于30MPa;③锚杆节点间采用砼格构梁连接,格构梁截面为400mm×400mm的矩形,采用C30 砼浇筑,格构梁嵌入坡面300mm,格构梁配置8根12 纵向钢筋,箍筋为8@200,保护层厚度35mm。④地表水冲刷是引发山体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加强治理区排水是增加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分别在中间平台、坡顶、坡脚设置排水沟。边坡治理典型剖面见图1。
4.3 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
边坡属全风化土质边坡,破坏面属圆弧形滑面,分2 种工况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分别为天然自重工况,自重+暴雨校核工况。处理前,天然自重工况下稳定系数为0.914~1.069,处于不稳定—基本稳定状态;自重+暴雨校核工况下稳定系数为0.837~1.045,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处理后,自重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316~1.448,自重+暴雨校核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14~1.335,均处于稳定状态。
5 结语
本工程边坡较高、坡度较陡,处理前边坡处于不稳定—欠稳定状态,易发生滑坡和崩塌。采用格构式锚杆挡墙处理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既能保证深层加固又可兼顾浅层护坡,有效地控制或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今后类似边坡治理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