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肺康复中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研究
2022-02-13王国玉石文达王璐王浩宇
王国玉 石文达 王璐 王浩宇
COPD是一种持续气流受限导致的慢性肺气肿或支气管炎症,可进一步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心病,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1-2]。COPD病人急性发作期常由于支气管黏膜炎症水肿、痰液堵塞支气管腔等造成病人呼吸衰竭。目前,无创正压通气是COPD伴呼吸衰竭病人的常用治疗手段,疗效确切,但病人耐受性差、并发症较多[3]。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是一种新型的氧疗方式,气体湿化效果良好,可有效维持气道正压,且病人舒适度高、耐受性好[4]。本研究以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为观察对象,分析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此类病人血气指标、肺功能、COPD治疗效果、并发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65~83岁,平均(69.48±2.71)岁,APACHEⅡ评分为(15.03±1.58)分。根据医生及病人意愿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病人给予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组病人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COPD诊断标准且处于稳定期[5];(2)病人或病人家属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年龄65~83岁;(4)Ⅱ型呼吸衰竭病人;(5)鼻咽部正常者;(6)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神志不清或有精神疾病史者;(2)有创治疗者;(3)治疗过程中死亡者;(4)合并重症感染者;(5)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6)伴有恶性肿瘤者;(7)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8)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9)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Philips TRILOGY100,飞利浦投资有限公司),将呼吸机模式调节为S/T,初始氧浓度为30%,呼气压力5~8 cmH2O,吸气压力7~10 cmH2O,设置频率为10~16次/min。病人白天氧疗6 h,晚上氧疗6 h,治疗3 d。后续根据病人血气指标调整呼吸机参数,保持SpO2≥90%。出院后病人根据需要居家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观察组病人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仪治疗(Airvo,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采用双腔鼻导管吸氧,初始温度为37 ℃,吸氧浓度为35%,流量调整为30~50 L/min,治疗时间>6 h。根据病人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调整湿化氧疗参数,保持SpO2≥90%。治疗3 d,若病人出现病情恶化及时进行导管插管治疗。出院后病人根据需要居家使用高流量湿化氧疗仪。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肺部功能、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2组病人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记录2组病人的末期随访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抽取病人动脉血,使用血气分析仪(GEM3500,美国GEM公司)检测SpO2、PaO2、动脉血pH值、PaCO2。采用肺功能检测仪(MasterScreen PFT Systerm,德国耶格公司)检测FVC、FVC占预测值百分比(FVC% pred)、FEV1及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 pred)。
治疗有效为呼吸频率及症状明显改善,意识逐渐恢复;无效为病人病情加重,或症状未改善。有效率=有效例数/病人总数×100%。末期随访指标包括6 min步行距离(6MWD)、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 CAT)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MRC)、博格呼吸困难量表评分(Borg score)与BODE指数。其中BODE指数包含BMI、气流受阻程度、呼吸困难程度与运动能力。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病人PaCO2、SpO2、PaO2、动脉血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病人SpO2和PaO2升高(P<0.05),PaCO2降低(P<0.05),且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病人FEV1、FEV1% pred、FVC% pred与FEV1/FVC均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2.3 2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2.85%(39/42),对照组为57.50%(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89,P<0.001)。
2.4 2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口干、鼻出血、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05%(8/42),对照组为37.50%(1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P=0.241)。
2.5 2组病人末期随访比较 治疗前,2组6MWD、CAT评分、mMRC评分、Borg评分、BODE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发现,2组病人6MWD升高,CAT评分降低;观察组mMRC评分明显升高,Borg评分与BODE指数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末期随访6MWD与mMRC评分高于对照组,CAT评分、Borg评分与BODE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末期随访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可诱发肺性脑病,若干预不及时则可影响病人预后,增加病死率[6]。无创氧疗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无创正压通气有助于气体交换,改善氧合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病死率[7]。采用无创通气治疗COPD的疗效显著优于低流量吸氧,但该方法易导致不良反应,耐受性较差,恶化临床结局[8]。COPD病人肺功能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下降,是COPD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
经鼻高流量氧疗具有可调节的高流量氧气、精准的氧浓度、适合的加温等特点,能够明显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和依从性,在减少呼吸做功的同时能够保护气道的纤毛清除功能。在临床应用中,经鼻高流量氧疗无需密封的鼻塞导管即可将高浓度、高通量的气体精准化地运输至肺部,其中还配备空氧气体混合器、加温呼吸管路等设备,使通气更契合逐渐萎缩的肺泡,进一步挽救病人的肺功能[9],目前已成为一种高效、舒适的呼吸道管理方式,并形成专家共识[10]。
本研究中,2组SpO2、PaO2、PaCO2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提示经鼻高流量氧疗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PaO2、PaCO2水平。而在肺功能的改善方面,观察组FEV1、FEV1% pred、FVC% pred与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可见经鼻高流量氧疗通过加流量的给氧,有效地增加了功能性残气量,能够复张肺泡、清洁黏膜纤毛,产生稳定的气道内正压,稀释痰液,促进二氧化碳和痰液的排出[11-12],并逐渐实现肺康复,逆转病人肺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较少,提示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良好,与张京臣等[13]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在末期随访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末期随访6MWD与mMRC评分高于对照组,CAT评分、Borg评分与BODE指数低于对照组,提示在COPD伴呼吸衰竭过程中,通过高效的通气可使病人肺功能得到恢复,同时不影响正常生理活动,增加舒适度及治疗依从性,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有利于病人预后。
综上所述,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改善远期预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