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谋定新局求发展

2022-02-13王煊沈洪艳范军

新长征·党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思政

王煊 沈洪艳 范军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为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科学布局、精准谋划、多措并举,开启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新局面。

明发展方向,担研究使命。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提高政治站位。主动谋划思政课改革创新,校领导带头上好思政课,为办好思政课营造良好氛围,构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有利于思政课教师发展、有利于思政课改革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良好生态。马克思主义学院担负着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研究和教学的职责,重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和阐释,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角度讲清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渊源、内在逻辑、科学内涵和独特价值,引导学生增强对新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聚内涵发展,重学科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其列入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培育,重点扶持。对学科建设全过程实施科学监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和党的建设、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等二级学科内涵和规范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建设。结合学校特色和学院特点,引导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相应二级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形成与所教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方向,用学科建设成果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搭建学科建设新平台,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引领大学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自觉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筑牢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

创模式机制,提育人质量。积极开展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纲多本”“一纲多辅”的立体化教材体系。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鼓励教师开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类通识课程,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有机融合。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重视教学方法创新,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问题链式教学、分众式教学,建设智慧课堂,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造思政“金课”。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推进制度建设。增设学院院长助理等岗位,完善教学组织结构。坚持和完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公开观摩课、特聘教授、新教师带培、辅导员兼思政课教师等制度,促进思政课教学规范化,形成有效的教学保障体系。实施思政导师工程,实现思政导师与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衔接和贯通,提高思政课的整体实效。设立优秀思政导师荣誉称号,定期对思政导师工作进行业绩考核,考核结果与“三全育人”先进评选和进修、评职挂钩。凝练培育教学成果,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组织集体攻关。支持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现实问题,开展理论研究,申报省级以上课题。组织力量对学校行之有效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教学模式、“五有三带两延伸”教学做法予以总结,争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标志的高水平教学成果。

抓队伍建设,练过硬本领。严格落实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比例1:350的要求,积极引进优质青年教师,构建校内选聘与校外引进、提升与培育相结合的格局,合理设置专兼职比例,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政治较强、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统筹规划对全体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类各层级的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实践研修、学习考察等活动,鼓励支持专职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学位。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通过培训、访学、教学比赛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队伍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选聘优秀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聘高水平专家担任特聘教授,指导建设好专家团队和教学、科研骨干团队。统筹地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八支队伍走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提升思政课的理论说服力、政治引导力和实践凝聚力。落实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制度,建立适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评激励机制,激发思政课教师“教”的积極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思政课教师发展长效机制,在职务晋升、考核考评、评选评优等方面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让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树服务意识,赢社会影响。支持鼓励教师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学校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理论政策咨询。研究回答改革发展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文件、报告、法规、决策的起草、论证或修订工作,参与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咨询,努力发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理论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智库作用。鼓励和支持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讲师团,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形势政策的宣讲。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社团、街道社区社团的组织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鼓励和支持教师在主流媒体发表有影响的理论文章,创作通俗理论读物、音像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鼓励支持教师依托地域历史文化、红色教育资源、现代经济发展成就,确定与地方各级党委宣传部、党史办等机构相对接的研究方向,推出富有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强统筹协调,上条件保障。学校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领导,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政课;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扶持思政课教师。保证思政课改革建设项目和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经费投入,并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津贴。逐步改善思政课教师学习和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思政教师专修室、图书资料室和现代化办公设施,增加必要的教学科研图书资料、报刊、影视资料等。

古语有云:“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建设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需要有深谋远虑的眼光、真抓实干的行动和自我警醒的意识,才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作者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责任编辑/姜    姝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