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大钊政党思想探析

2022-02-13马洪建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摘要]李大钊是中国早期宣传政党思想的革命先驱,他对中国政党问题进行了反复探索。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布尔什维克党的执政,使李大钊对政党有了新认识。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三个层面:道路层面,主张走俄国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主义层面,主张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依靠力量层面,强调工农大众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分析、研究李大钊政党思想对充分理解和认识中国近现代政党政治的历史演进和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政党思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工农大众

[作者简介]马洪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学部教师,天津 300000。

[中图分类号] D0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1-0011-03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进行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辛亥革命后,国内形势异常复杂,引发了当时的宋教仁案、国民党人“二次革命”失败以及袁世凯称帝后制定的有违民主和共和的政策,完全使得民主与共和形式与内容消失殆尽,由此充分证明了中国决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政党政治。因此,李大钊对当时民国初年政党政治进行了思考,提出走俄国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中国社会变革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的群众力量为主要内容的政党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前瞻性。

一、李大钊政党思想产生的背景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提出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都源自于当时的社会实践,并且是对社会实践的深刻总结、科学认识和理性把握。李大钊政党思想也不例外,其是对当时国内政党存在着的严重弊端,以及对中国政党建设和发展实践科学认识的产物。

(一)李大钊政党思想产生的国际背景

李大钊政党思想产生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是基于解决当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国际背景下提出的。17世纪,英国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纪元。此后,歐洲一些国家也相继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一些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行海外殖民掠夺。1840年,侵略者凭借着船坚炮利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厄运便相继而来。当时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军事、政治上相对落后。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由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或该阶级政党的软弱性,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当时,中国各个阶级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缺乏正确认识,因此不能够团结可团结的力量来消灭共同的敌人。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中国人民真正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①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与《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文中,对帝国主义侵华的本质有了重新的认识。他认为,“帝国主义是侵略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的斗争之下,帝国主义是可以被打败的”。同时,李大钊号召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坚强的政党进行坚决的斗争,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貌,李大钊政党思想正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李大钊政党思想产生的国内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各方面的危机:国家的大量黄金、白银外流,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程度大大增加,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军阀的残酷镇压,使得阶级矛盾激化。因此,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旋律。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国内反动势力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着人民,“在他们面前没有什么当不当亡国奴的问题,他们已经撤去了民族的界线,他们的利益同帝国主义的利益是不可分离的”。②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无数革命先烈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都没有使人民摆脱水深火热、山河破碎的情境。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勾结以及现实政治力量代表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促使李大钊提出了创造中心势力的设想,并明确指出这个政治组织“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③由此可以看出,李大钊政党思想正是基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国内背景下而提出来的。

二、李大钊政党思想的思想渊源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有其深厚的理论根基。马克思恩格斯政党思想和列宁无产阶级政党思想是李大钊政党思想的理论基础。

首先,李大钊政党思想传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政党思想中关于共产党阶级性和先进性的思想。《共产党宣言》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④,集中体现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立政党思想的一部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阐述了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一方面,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进的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⑤,强调无产阶级共同的而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整个斗争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同时他们是推动社会发展最坚决、最先进的部分。这就清楚说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致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力,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李大钊号召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充分发挥劳工大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社会革命,推翻旧中国封建腐朽的顽固势力,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新中国。与此同时,李大钊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社会阶级斗争的根源、社会新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广泛发动群众运动,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俄国革命为中国革命带来的重要政治组织经验。尤其在经历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为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相对于其他主义而言得到中国更多知识分子的关注与研究,并认为社会主义是现时和将来人类共同的思想。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俄国布尔什维克政党的影响下,这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着手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宣传。

由此可见,李大钊运用马克思恩格斯政党思想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并且把改变中国当时国情寄希望于发动群众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上,这都为李大钊政党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政党思想是李大钊政党思想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是李大钊政党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对于作为阶级的政治组织,政党无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列宁明确强调党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而不是所谓普通劳动群众的性质,“我们始终是先进阶级的党”。⑥是否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是检验一个政党是否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政党要能够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带领群众不断发展进步。另外,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部分,是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时刻维护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消灭剥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离开了这一最高纲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党的最高纲领的前提下,还必须正确制定和实施党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近期奋斗目标,即党的最低纲领。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关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才能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与进俱进,不断发展。列宁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中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任务、作用、性质等内容都是李大钊政党思想的理论源泉。

三、李大钊政党思想的主要内容

李大钊政党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主要表现在道路、主义和依靠力量三个层面。

第一,在道路层面,李大钊主张走俄国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和建立社会民主党。“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⑦李大钊对民国初期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软柔性感到绝望。但是李大钊仍然重视建立政党的重要性,他强调:“我们虽然厌弃政党,究竟也要另有种团体以为替代,否则不能实行改革事业。”⑧尤其是强调建立无产阶级性质政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李大钊看到了布尔什維克政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布尔什维克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就是废除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由此显示出了该政党的强大作用。可以看出李大钊把改变中国国情、实现社会变革完全寄托在这个新型道路和政党上了,从而加深了李大钊对政党的认识,标志着李大钊思想不断成熟。

第二,在主义层面,李大钊不仅强调了政党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主义的重要性,主张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新型政党行动的指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趋势,指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布尔什维克政党的领导下,俄国广大人民群众翻了身,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由于李大钊在十月革命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俄国实现了解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其高度重视政党指导思想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另外,李大钊强调,主义问题不仅仅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其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主义应与组织相结合,从而发挥对组织的指导作用。李大钊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机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大批青年的政治觉悟,充实了建党的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

第三,在依靠力量方面,李大钊强调工农大众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从来不抱有这样的幻想:似乎它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随心所欲地进行那种必须在实践中实现它的思想的革命”。⑨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对社会的变革就必须联合社会上最有力量的阶级,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李大钊用唯物史观分析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批判了唯心史观和英雄史观抹杀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而只强调个别人物的作用。这种重视民意的思想就使得他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在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清楚地认识到了工人阶级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力量,并进一步坚信无产阶级就是潜伏在资产阶级内部的有生力量,他们也将最终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李大钊不仅对工人阶级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同时对农民阶级也有更深入地了解,认为中国农民是最受压迫的群体,农民那里蕴藏着巨大的革命力量,广大农民群众也是社会变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有机部分。因此,要实现民族的复兴,人民解放,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团结广大工农群众。

小结

李大钊政党思想对于当时中国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以及解决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上,李大钊政党思想中强调的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以及依靠广大工农群众才能实现对社会的变革等一系列内容,都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规律,丰富和扩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贡献。实践上,李大钊政党思想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仍然具有指导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应该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另外,中国共产党要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真正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李大钊政党思想也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有效规范,确保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6.

②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00-101.

③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1.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⑥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7.

⑦李大钊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9-271.

⑧李大钊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0.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0.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