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年集
2022-02-13厉彦林
厉彦林:山东人,当代作家。已出版《享受春雨》《春天住在我的村庄》《赤脚走在田野上》等作品集十余部。纪实文学姊妹篇《延安答卷》和《沂蒙壮歌》,引起很大反响。已有130余篇文章入选各类教材、教辅,许多被选为中考试题或高考模拟题。
《意林》:春节、新年是一个热门题材,如何将这一话题写出新意?
厉彦林:春节、新年大家都非常熟悉,从古至今写春节的美文很多。但大都是反映团聚、热闹和饮食等。尤其是在贫穷的年代,大人愁年,最盼年的是孩子们。所以,我就选择了孩子“赶年集”的情景,一来是我亲身经历的,二来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勾起对年集的美好回忆。
《意林》:看您的作品散文居多,散文写作是中学生写作的一大难点,如何做到既情感丰富,又文笔优美?
厉彦林: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必须是亲身经历或参与过的。要做到情感丰富,就要善于抓细节。譬如,我在文中选择了“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钱”等几个细节,父母对我的疼爱跃然纸上。要做到文笔优美,就必须调动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感觉,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下来,譬如“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非常热闹”。并把沿途所见作为铺垫,更好烘托我赶年集的快乐心情。平时要注意词汇的积累和修辞训练。好文章很难一蹴而就,都是反复斟酌打磨修改出来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下来的钱,花在最后一个年集上。
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跑出村口,只见赶年集的人很多。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非常热闹。
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我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線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本文入选2017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语文试卷,文章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