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双元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2-02-12郭稳涛
郭稳涛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0 引言
新产业工人队伍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力军,其终身的技能生成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职院校作为育人的主体,企业作为用人的主体,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校企合作、双元育人、育训结合是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的必由之路。
1 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现状
1.1 终身技能生成的意识不强
一是产业工人自身的意愿不强。他们没有意识到产业的不断升级转型对工人的技能要求也是不断更新的,需要他们持续不断地学习,养成终身技能生成的习惯才能适应产业的需求。二是学校的意识不强。学校往往过多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一般不太注重毕业之后的技能培养。三是企业的意识也不强。企业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利益,裁员、招新人是一些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更新的主要手段,对员工的技能持续、长期培养往往不太注重[1]。
1.2 终身技能生成的路径不畅
一是沟通路径不通畅。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学校忙于教学、企业忙于生产,没有真正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很难建立有效持久的沟通机制。二是终身技能生成的参与面不够。学校和企业是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培养主体,此外,研究院、社区等都应该参与到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培养体系建设中。三是终身技能生成的供给不足。学校作为新产业工人培养的第一站和加油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重学历教育轻职业培训的现状导致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的供给不足[2]。
1.3 终身技能生成的保障不够
一是政策保障落实落地不充分。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多是宏观层面的,微观操作层面的政策亟待出台。二是资源保障不充分。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需要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线上和线下的,资源的建设还亟待完善。三是校企协同不充分。新产业工人的培养需要学校、企业一起共同谋划、共同出力,在平台搭建、资源共建共享、信息交互等方面形成合力,为新产业工人的终身技能生成提供充分的保障[3]。
2 发达国家的经验
2.1 终身教育的立法保障
纵观终身教育发展好的国家,无一不是通过立法作为巩固和发展终身教育的保障。这些国家通过法律规定了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等政策的落实,支持和发展国家公民的终身教育。比如美国《终身教育法》为美国公民的终身学习奠定了法律基础,日本也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法国颁布了《终身职业教育法》等。这些发达国家无不重视国民素质的提高,把国民终身教育作为强国的手段之一[4]。
2.2 终身教育机构的作用
虽然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是这些国家都有着专门的终身教育机构,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的终身教育机构比较健全,有国际性的、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教育协会组织,以社区大学的形式居多。英国则以成人教育网络资源为主,以开放大学的形式居多。日本则是政府出资帮企业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的终身技能。德国通过行业协会,统筹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企业等各方资源,为国民提供终身技能的服务[5]。
2.3 终身教育的内容丰富
发达国家将社会需求和国民的需要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终身教育。美国既有基础性教育,又有技能方面的培训,既满足学历需求,又满足技能需要。德国则是以各种职业方面的培训为终身教育的主流,比如水电工、木工、泥瓦工等,满足社会对各行各业工程师、工艺师等的需求。日本更加贴近社区日常工作,注重国民个人的需求,插花、茶艺、音乐等都是终身教育的内容[6]。
2.4 终身教育的形式多样
国外发达国家的国民终身教育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些形式一般可以归纳为线下培训、线上学习。其中线下培训包括学校的现场授课、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的面授培训等,线上的学习包括函授教育、网络培训等。发达国家终身教育的手段也是多样的,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介开展教育和培训,培训人员的数字化能力也普遍很高,都能熟练应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和软件开展培训。
3 “双元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1 创新机制建设,搭建“双元育人”平台
(1)构建专企一体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在政府牵线搭桥下以协议形式缔约建设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组建专企一体三级学院。三级学院以专业教研室为基础,企业选派的骨干人员加入,构成专业和企业一体化运作的公司。教师和企业职工均具以双身份参与公司项目和教学活动。首先,专任教师采用项目制参与公司运营,增强公司产能,同时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素质;其次,企业职工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到课堂指导学生实践,增强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员工教学能力,教师和员工双向互动,成功打造出一支稳定可靠、高水平的“专兼互通”“双师”素质结构教学团队,专业和企业之间建立人力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深层次合作机制。
(2)打造“三融合”运行模式。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和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在产教、科技和文化3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融合。引入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精益求精生产理念、6S管理理念等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素质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引入企业制造标准、质量标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培养“懂安装、能编程、善调试”的智造工匠。将公司真实的岗位、真实的生产任务涉及到的新标准、新工艺和新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增加专业学术领域的讲座,让师生了解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工艺等。
(3)创新学分银行机制,建立“云约式”教学运行制度和标准体系。建立课、证、岗转换机制,建设“X”证书与核心课程互换标准,企业典型岗位实践与核心课程互换标准,“X”项目发明与核心课程互换标准,“X”项目创新获奖与核心课程互换标准等,逐步推进以证换学、以岗换学。实施分段积分制,建立积分学分转换标准,通过积分制管理学生模块式学习、学生竞赛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各培养环节,学生须获得前一模块最低积分方可进行下一模块的学习。建立“云约式”教学评价反馈机制,教学过程和学生成长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机制,利用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为课程建设、教学改进和学习成长提供数据服务,有效推进课程迭代建设、智慧教学和智能促学。
3.2 深化“三教”改革,创新“双元育人”模式
(1)深化教师改革。为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功能,提高实践教学与管理质量,学校积极探索“双师工作站”实施实践教学新举措,即在企业设置“教师工作站”,在学校设置“技师工作站”。企业的“教师工作站”以企业的技师为主、学校的教师为辅,学校的“技师工作站”则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企业的技师为辅。选派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驻站锻炼,实践驻站“双师”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核心课程、实施实践教学、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和与学生联合攻关科技难题,全面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专业实践技能。
(2)深化教材改革。融合岗位,构建教材教学模块。分析智能装备操作工、安装工、技术员、应用开发工程师等四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服务一个技能或职业能力,对接一个教学模块,构建了64个教学模块,建立课岗随动机制,实现每年动态调整20%的活页式教材。融合“X证书”和企业课程,完善教材体系。建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生产线数字化仿真应用、智能制造生产管理与控制三个“X证书”、西门子PLC技术和ABB机器人技术2门企业课程与核心课程转换标准。融合学生专业创赛活动,拓展教材体系。建立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专业创新创意竞赛、专利证书等创赛活动成果与课程模块转换标准。形成以岗位能力为基础、X证书和行业企业课程为补充,学生专业创新竞赛活动为拓展的模块化教材体系。
(3)深化教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导学、约学的导师制教学范式。完善导师指导制,参照企业生产实际,设立带徒指标、项目完成率、学徒出师率等KPI,制定导师考核标准;建立小组工作制,设立团队制作目标、作品成功率、活动参与率等KPI,制定学徒出师标准。学生通过导师制完成模块化课程的学习,每个模块学习阶段均有学院和企业双导师指导,充分利用云端导学资源,课内外结合,创客工坊和实训室结合,学校实训与企业车间结合,实施项目创造制作;引导学生参加发明创新、三创竞赛和企业技术改造。通过“导师制”,结合信息化教学管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差异化的教学实施定制化模式。
3.3 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双元育人”保障
(1)开发虚实一体资源平台。建设能够联通学校企业,沟通线上线下,打通虚实界限的智能跨界教学资源平台。紧扣课程模块化项目,按照课堂实例、项目实战、云上实景、岗位虚拟,建设核心课程模块化资源。根据教学项目内容,理论教学围绕项目实例整合知识点;按照项目实战要求建设可视化实践资源,智能化改造实践条件支撑虚拟平台;按照项目的生产环境,通过5G通信技术与合作企业共建共享云上实景车间,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云端体验;建设虚拟实习岗,实现企业岗位智能化虚拟交互。通过三实一虚,构建理、虚、实一体化智能教学资源平台,实现专业核心课程线上微课、在线虚拟仿真与线下实践教学一体化设计。
(2)构建核心育训资源立交桥。专业核心育训资源建设可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开发一个仿真平台、出版一部规划教材、建设一门精品在线开发课程。仿真平台通过云上实景车间或虚拟实习岗,模拟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建设应用场景,打通企业生产与教学隔阂,建设智能跨界教学资源。规划教材按照模块设计,建设教学手册、习题库和案例库、课件视频等配套资源,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的新形态教材,打造为省级及以上的优秀或规划教材;课程网站根据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求,每门课程建设以知识点金讲的微课、技能示范操作的视频、技术难点释疑的动画资源。
(3)建设育训课程模块超市。打通“双元”跨界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约课约师、积分管理、学分制管理、课程评价、教与学行为管理为一体的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和APP终端,形成线上课程模块超市。模块超市提供模块浏览、购物车和订单等功能,帮助学生选模块组合课程;提供订单查看、结算等管理功能,帮助学生自主设计培养方案;提供模块学习进度查询、积分查阅功能,帮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进程。实时采集教学签到率、互动率、作业完成率等师生的教授和学习行为的关键数据,从知识、素质、技能3个维度设置标准、收集学习数据、提供预警信息,同时能有效管理教师教学计划、教案管理、教学日志、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的模块超市。
4 结语
创新机制、深化“三教”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实践为新产业工人终身技能生成提供了参考方案。期待业内人士更加深入展开研究和实践,为推进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