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思政元素与“无机化学”教学融合初探

2022-02-12顾焰波夏昊云

化工时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无机化学中华民族思政

顾焰波 江 冰 夏昊云

(南京理工大学 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各民族各地方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文化认同感。特别是作为国家未来的大学生们,在大学教育的课堂上,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领略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先辈们的智慧结晶与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与“无机化学”能够有效结合的思政元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知识理解以及提升文化认同是十分必要的。

1 传统文化思政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学科分支,课程科学性较强。目前传统文化和“无机化学”教学联系不紧密,其原因众多。如:教师本身对传统文化了解掌握欠缺,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渗透教学;学生对传统文化更是缺乏认知。这些导致了传统文化里的思政元素与无机化学教学难以融合。

2 在“无机化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思政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现今的“快餐文化”导致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较少,传承文化缺乏系统性。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国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能使“无机化学”这门学科基础课焕发出新的生机,让学生们能从一个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门课程。从传统文化的成语典故、习俗、俗语俚语里筛选出与“无机化学”相对应的思政元素,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化学智慧,实现传统文化与“无机化学”的融合。

3 如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思政元素

3.1 教师是传统文化思政元素的提炼者

“无机化学”的授课者首先自己要博学广记,从故事典籍、陶瓷文化、古代医药和炼丹术等中寻找与自己教学相对应的思政元素。其次,教师要清楚意识到自己承担着传统文化传播者的责任,传统文化思政元素对于立德树人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教师将思政元素进行有序归纳。

3.2 提炼与“无机化学”相关的传统文化思政元素

3.2.1 从古本典籍中提炼

中国早期的制陶、冶炼工艺里包含了很多的化学知识,后来的炼丹术、药学,也都有着化学思想雏形。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录了三百多种无机药物,其中的“强水”指的是腐蚀性较强的硝酸,化学式为HNO3,是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一元无机强酸,文中记载“五金八石比皆穿第,惟玻璃可盛”总结了HNO3的特性。又如晋代葛洪《抱朴子·金丹》云:“丹砂烧之成水银,积久又还成丹砂。”其中丹砂为朱砂,化学式为HgS,通过加热,可以提炼水银,冷却后重新结晶,又还成原来的朱砂[1]。

这些文献典籍里涉及的无机化学知识的记载,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典故,既能学好无机化学知识,又能体会知识贴合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2.2 从成语故事、民间故事里提炼

一些口口相传,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表现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白蛇传》中白娘子在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原形的经典桥段。其中的雄黄是砷的化合物,雄黄硫化物矿物之一,化学式为As4S4,雄黄广泛应用于医疗中,可以治疗诸多疾病,但其成分里包含砒霜,食用不当可造成中毒。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有饮雄黄酒的习俗,也有人把雄黄撒在房前屋后,用来杀菌、驱虫、还有人用雄黄涂在脸上,用来辟邪。另外还有与这相关的成语:信口雌黄,雌黄可以作为颜料用于绘画[2]。将这些有趣故事里的思政元素提炼出来,运用于“无机化学”课堂,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也让生硬死板的化学方程式活络起来,学生也隐性学习了传统文化,接触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3.2.3 从诗词歌赋里提炼

许多诗人将一些化学知识写进了诗里[3],如《石灰吟》中“千锤万凿出深山”(烧制石灰的过程要将石灰石敲碎);“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需要高温煅烧才能制造出生石灰CaO),生石灰与水作用生成白色粉状的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现为:CaCO3=CaO+CO2↑;CaO+H2O=Ca(OH)2。

诸多诗词都有无机化学的身影,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奠定了现代文明,通过这些思政元素的融入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 传统文化思政元素实施过程的反思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灵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自然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4.1 正面引导,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以学生为主体,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课前传统文化思政寻探、课后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2 传统文化思政元素紧贴教学需求

教学过程中,一是要紧依教学大纲,挖掘出适合教学需求的传统文化思政元素。将课程教学中“点”的课程元素有机地串联到一起,形成思政教学“片”的应用,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二是贴近时代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今发展中有共性的思政元素进行溯源贯通,结合从古到今的由来或发展,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4]。

4.3 学科课程+思政元素共谱育人成长交响曲

“无机化学”是典型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对后期学习专业课程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所选用的传统文化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知识要点、典型案例,让课堂知识更生动,帮助学生消化应用,也让“无机化学”这门课在传统文化认识、认可以及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5]。

5 结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更好地进行传承。通过提炼出其中与“无机化学”相关的思政元素,进行有效结合,让“无机化学”这门课焕发新的魅力。同时也可以让大学生们也以全新的视觉接触传统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底蕴,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无机化学中华民族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分析大学无机化学新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实践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