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PEST-SWOT矩阵分析
2022-02-12蔡蒙蒙赵正通讯作者
蔡蒙蒙 赵正(通讯作者)
(1.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会展与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1418;2.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上海 20023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展业在我国取得了长足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会展业在展示中国实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上海市会展业在近年来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领跑国内主要会展城市,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规划目标基本完成。基于此,本文在PEST-SWOT矩阵分析框架下,综合考虑了上海市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政策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以及上海市会展业发展的环境,包括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旨在对上海市会展业内在发展逻辑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分析,为推动上海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宏观决策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 上海市会展业发展情况
1.1 政策条件
基于2016年5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本市展览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6〕34号)文件关于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目标,以及《上海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的四方面目标和八项重点工作,上海市会展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展览能级、国际化程度、品牌效应保持同步提高的发展态势,重点领域、重要任务进展顺利,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规划目标基本完成。特别是上海已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持续放大贸易投资、开放和消费溢出带动效应,提升会展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此外,上海还加快推进会展业立法,作为全国各省、直辖市层面第一部专门的会展业法律法规,《上海市会展业条例》已经于2020年5月1日正式施行,该条例以“促进发展”立法理念贯穿立法全过程、各条款,对发挥立法在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管理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1.2 经济条件
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的中心城市,由于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年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服务业在GDP中占据半壁江山。其中,上海市会展业有力地促进了中外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多年来上海的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始终居国内各城市首位。其中,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全国展览规模最大的展会,展会面积为36万平方米。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发展会展总部经济优势明显,会展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这是上海独有的经济优势。
1.3 社会条件
上海市会展业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迅速崛起[1]。截至2020年,上海共有13个专业展览场馆,可供展览面积达97.7万平方米,上海已经形成了两大超级展馆、七大中型专业展馆及若干专业特色展览场所构成的展馆格局。同时,以进博会、上海车展等为代表的上海市展会品牌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此外,数量众多、各具特色的购物中心、酒店商场、办公楼宇等展馆配套设施也不断发展和完善,满足了各类专业特色展会的需求。可见,凭借多方面的优势,上海市的展馆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且在近年来呈现持续蓬勃发展的态势。
1.4 技术条件
上海市会展业全面向“互联网+会展”着重发力,拥抱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和数字展会[2]。数字会展的发展构思是牢抓互联网主要发展项目,构建高度数字信息集成化的展示空间,即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为基础,与线下各行业展览进行融合发展创新[3]。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为例,该场馆在起到引领作用的同时,还不断努力推进智慧会展的发展与建设,不仅在17个展馆中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还实现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开通制证中心线上支付、智能导航、旅游及餐饮服务线上查询预订等增值服务,有效地提高了会展、旅游、商务的核心竞争力。
2 上海市会展业发展环境
2.1 内部优势
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会展业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全产业链业态。作为一个以与其他产业加强联系合作而得以发展的行业,国外政府主导型会展业发展模式的代表国家有德国、新加坡和韩国,发展特点如下:会展市场秩序管理有序、政府服务导向功能突出,同时会展目的地整体形象与良好专业品牌的塑造得到充分重视[4]。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上海市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与产业实现紧密结合,会展业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开拓市场、促进消费、扩大产品出口、加强合作交流、推动国际化产业沟通都具有重要作用。
2.2 内部劣势
上海市会展业在当前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行业协会及其他组织所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提升,并且存在多头管理、多头审批的客观情况。因此,上海市会展业无法形成有效管理和约束办展主体的合力,也不能形成一种科学的分工、协作和利益分享机制[5]。另外,展会策划的重点关注方向长期以来集中于商业营销,而不是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将本地的文化、科技和生态等元素融入展会中。构思如何更好地融入展会主题和传达展会的核心思想,是上海市会展业发展的重点。因此,在关注展商、观众组织和策划管理之余,还需要重视会展业从业人员专业化知识的提高,包括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6]。此外,上海现有的大中型展览公司多由某一经济管理部门演化而来,这类公司机制不够灵活,责、权、利划分也不够明晰[7]。
2.3 外部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发展,会展行业逐步由政府主导格局向市场化发展方向过渡发展。同时,从会展行业主体来看,与国内其他城市类似,上海会展业已经形成了由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行业协会构成的以相互协作共赢为目标的五大办展主体[8]。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媒体、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发展也为会展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内部驱动力。纵观目前会展行业的市场表现,重点着眼于展览业的发展表现,借助科技的力量可实现更加前沿、高科技的展出方式,如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展览现场为参展观众营造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但是,绝大部分新技术同样存在覆盖面不够广、应用程度不够深等问题。
2.4 外部威胁
上海虽为国际性大都市,但在举办国际性展览和国际性会议方面,从数量和规模上来看,都与一些国际展会城市存在一定差距,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都有待提高。目前,上海举办的国际展览与国际会议从整体规模、展会质量和溢出效益层面上看,仍然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在行业管理体制、会展场馆、办展设施和规模等方面尚未形成行业自律和约束管理机制,相应的规范化体系也亟待建立。此外,上海市会展业在资源配置与管理运作上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相应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根据国家规定,我国对于国际性的展览、会议实行审批制度,对于国内展览则实行工商登记制。总体上,上海市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政府部门应当在未来强化展览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适度地给予会展行业自由发展的空间,把较多的注意力着眼于展览场馆建设规划、城市会展专业教育及服务协调展商与服务商的关系等方面[9]。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上海市会展业实现了健康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展览能级、国际化程度等都保持了同步提高的发展态势,展览数量和面积等指标均居国内首位,并且跻身世界前列,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规划目标基本完成。但是,上海市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本文基于PEST-SWOT矩阵分析法,对上海市会展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探讨,核心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上海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的PEST-SWOT矩阵分析
主要结论如下:(1)上海市展会、展馆的数量与规模保持了常年领先态势,会展产业化不断发展,逐步形成全产业链业态,且互联网和数字展会不断涌现,会展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上海市会展业的行业管理有待规范,存在多头管理、多头审批的客观情况,需要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来协调各方面工作。同时,展会主题不够明确,需要在展会举办中更好地融入展会主题和传达展会的核心思想。(3)近年来,上海市会展业发展格局发生了变化,市场潜力不断挖掘,新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的运用定将为会展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巨大动能。(4)上海举办的国际展览与国际会议在整体规模、展会质量和溢出效应等方面仍然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整体竞争力不足。总体上,充分考虑上海市会展业发展的条件及特点,统筹考虑会展业发展的各方因素及所处环境,将是上海市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相关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