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2022-02-12曾文璧麦淑妍盘庆东李文纯
曾文璧 麦淑妍 盘庆东 李文纯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康复科,广东顺德 528300
[关键字]刃针;桃红四物汤;气滞血瘀;混合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骨质增生、 小关节紊乱、颈椎间盘变性或突出等变化,刺激或压迫颈部周围神经血管、 脊髓等组织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中医可归其为“项痹”“痹病”“眩晕”等范畴。目前,颈椎病的临床分型主要包括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在临床上最为多见[1]。混合型颈椎病兼顾了两种或以上的组织同时受累,可出现颈痛、头晕、恶心、上肢麻木、行走踩棉花感等复杂症状,治疗相对困难[2]。目前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方法繁多,但尚无混合型颈椎病的特效疗法。其中,出于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考察,中医在保守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优势[3],近年来也被众多医者青睐。本研究选取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就诊的55 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刃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就诊的55 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7 例)和对照组(28 例)。对照组中,男10 例,女18 例;年龄35~73 岁,平均(51.82±7.89)岁;病程0.2~5年,平均(1.53±1.11)年。实验组中,男8 例,女19 例;年龄29~76 岁,平均(52.26±12.12)岁;病 程0.3~6年,平均(1.79±1.3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参考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及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及分类,具体包括如下。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如长期伏案工作或低头使用电子产品等;②颈肩部疼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行走不稳等症状同时出现两项或以上者;③可伴有颈部活动受限、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等阳性体征;④颈椎X 线可见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 寰枢关节不对称等,CT 或MRI 可进一步发现神经或血管、脊髓等受到压迫的征象;⑤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颈椎病气滞血瘀的证候:颈项强痛,痛处固定不移,常伴眩晕、肢麻等,夜间疼痛更甚,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或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混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及气滞血瘀的中医证型;②患者精神正常,知情同意;③患者依从性好,能坚持治疗;④患者年龄20~76 岁。排除标准:①单一证型的颈椎病者;②近3 个月使用过非甾体抗炎药;③合并严重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身体状况不耐受颈椎病相关治疗者;④合并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皮肤创口难以愈合者;⑤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严重,有手术指征者;⑥合并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⑦出血倾向者;⑧合并颈肩部皮肤感染,脊柱炎症或结核、骨折者等;⑨妊娠、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物理因子及手法松解治疗,具体如下:①物理因子。选择FK988-A 型中频脉冲电治疗仪(北京祥云佳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及DB-1 型超短波治疗仪(上海医用电子仪皿厂)。中频电治疗时,患者采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将两片电极片贴于颈肩部,若疼痛面积较大者可加至四片电极片,输出频率选择处方1(适用于颈椎病、肌肉劳损等),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强度,以患者可耐受、舒适为度,每天1 次,每次20 min。超短波治疗时患者采取仰卧位,电极板置于颈肩部并采用并排式放置,强度选择微热量,每天1 次,每次20 min。两种物理因子治疗均为每周6 次,1 周为1 个疗程,共2 个疗程。②手法松解。在患者颈肩部疼痛部位及肌肉、筋膜等紧张、痉挛处进行推拿,采用按揉法、拨伸法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力度以患者可接受为宜,每天1 次,每次10~20 min,每周治疗6 次,共2 周。
实验组患者采用刃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具体如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刃针治疗及中药桃红四物汤口服,共治疗2 周。①刃针。在头颈夹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大小圆肌、三角肌等有明显压痛点或结节点进行定位,先用碘伏消毒,以穴位为中心进行涂擦,直径为5 cm 左右。然后用0.5×50 mm(乐灸牌刃针)的一次性刃针刺入所定部位,行纵向及横向切割,每个部位切割3~5 下,入针深度及方向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针刺时注意避开肺尖及相关神经、大血管等。间隔3~5 d 治疗1 次,治疗3 次后统计疗效。②桃红四物汤加减。实验组患者均口服桃红四物汤水煎剂,包括桃仁10 g、红花10 g、熟地黄15 g、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l0 g,并根据患者情况予适当加减,如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20 g,疼痛较剧者加延胡索10 g、两面针10 g 等。水煎服,每日1 剂,早晚分服,7 剂为1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①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进行考察,在纸上画一条10 cm 长的直线,直线的两端分别代表无痛(0 分)和无法忍受的剧痛(10 分),患者在其中标记分值,以表示患者自身的疼痛程度。分数范围为0~10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越重。②颈椎功能障碍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7]进行考察,NDI 共10 个项目,包括:颈痛及相关的症状(疼痛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和睡眠)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个人护理、提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两部分,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 分,最高得分为5 分,总分为50 分。NDI 分数范围为0~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越重。③临床治疗效果,标准包括以下几项:治愈——颈椎疼痛、活动受限、头晕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VAS 评分≤2 分,体征明显好转,NDI 评分≤15 分,功能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前减轻,但仍有部分功能障碍(VAS 及ND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VAS>3分,NDI>15 分);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经过变量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对照组实验组t 值P 值28 27 5.71±1.15 5.59±1.28 0.371 0.712 2.96±1.32 1.78±1.37 3.564 0.001 11.000 12.940<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 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 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对照组实验组t 值P 值28 27 28.86±9.43 29.41±10.58 0.204 0.839 20.32±7.93 13.11±8.31 3.359 0.001 6.022 9.432<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3 讨论
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观点认为与年龄导致的自身结构的退行性变、急慢性劳损等密切相关,如年龄增长所致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甚者破裂、突出压迫周围组织,肌肉肌腱反复牵拉椎体和关节突所致的骨质增生,急慢性劳损所致椎体节段间失稳、纤维环松弛、小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等,压迫刺激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脊髓等组织[8],并诱发白介素-1α(interleukin 1α,IL-1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 干扰素、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等炎症介质参与[8],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从而出现颈肩疼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麻、行走不稳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混合型颈椎病兼顾了两种及以上组织同时受累,症状更复杂,治疗难度更大。西医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有其优缺点。其中,保守治疗有药物治疗(消炎镇痛、营养神经、脱水等)、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等,药物治疗起效快,但易复发,副作用较大;运动疗法及物理因子治疗较安全,但疗程较长;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例保守治疗无效者,损伤较大。总体来看,西医在保守治疗方面,疗效及安全性均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而中医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因的安全有效等优势逐步受到医者们的肯定,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如中药口服外敷、普通针刺、电针、火针、针刀、耳针、推拿等[3],种类繁多,疗效较佳,但也存在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疗效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仍需继续探索更多的中医疗法。
祖国医学认为,颈椎病归于“痹病”范畴,故可从“痹”论之。《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杂病源流犀烛》曰“凡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受风寒湿邪”[11]。古代医家大多认为项痹病总属本虚标实,即患者多有肝肾亏虚,又遇风寒湿邪等侵袭经脉,致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瘀血入络,痹阻经络,可产生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瘀阻清窍,清窍失养,又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不适。由此可见,气血瘀滞既是外邪所致的病理结果,又为项痹的致病因素,若不能改善气血瘀滞,则病难治愈。因此,气滞血瘀是颈椎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12-13]。不少医者亦从理气活血方面治疗颈椎病,如活血化瘀类方药、针刺、穴位贴敷等,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14-15]。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刃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混合型颈椎病,先用刃针调节颈肩部的肌肉、筋膜等局部实质性的痹阻,又联合桃红四物汤改善全身的气滞血瘀状态,以期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刃针是在针刀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而来,结合“针”和“刃”的特点,除了针刺的作用还有切开筋膜、结节等功能。与小针刀相比,刃针的针体更细,疼痛较轻,可多点治疗不需要局部注射麻药,并且安全性高,极少出现离断神经、肌腱等不良反应。刃针可以切割松解痉挛或粘连的肌肉、 神经等组织的异常附着[16],恢复肌力与神经、血管间的平衡,又可刺激人体穴位,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改善大脑供血,加速炎症消退等[17],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18]。
桃红四物汤始见于《医宗金鉴》,由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六味药组成,具有活血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方中桃仁、红花入血分,可活血化瘀,为破血之品;熟地黄甘温,可补血滋阴,补益肝肾以治本,合当归以补血活血,养血滋阴;白芍养血和营,又可濡养经脉,缓急止痛;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可调畅气机,行气活血。全方配伍得当,既能活血,又能养血,攻补兼施,化瘀生新[19]。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扩张血管、抗炎、镇痛、抗氧化损伤、提高免疫力、保护神经、抗疲劳及耐缺氧等作用,其中,桃仁能扩张外周血管,抗凝血、抗血栓、抗炎; 红花具有改善微循环、消炎、镇痛、镇静等作用,使桃红四物汤在活血镇痛方面较之四物汤更胜一筹[20]。在临床应用中,桃红四物汤既往认为多应用于妇科血瘀诸症,随着医者们对桃红四物汤的不断研究和使用,目前被广泛用于各种血瘀、血虚之证,如骨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中,骨科疾病中证属气滞血瘀者较多,桃红四物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更多的向治疗骨科疾病方向发展[21]。因此,本研究采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的混合型颈椎病,则取其活血化瘀止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消炎镇痛之功,可有效缓解混合型颈椎病疼痛、肢麻、头晕等症状。
近年来,刃针单独治疗或联合治疗各型颈椎病的报道屡见不鲜,认为刃针在止痛、消炎等方面疗效较好,但鲜有刃针联合中药口服的报道,并且尚无刃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相关研究[22]。因此,本研究采用刃针联合桃红四物汤疗法,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 和ND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VAS、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均能减轻患者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障碍,而刃针联合桃红四物汤较之单用物理因子及手法松解治疗更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总体临床疗效更佳。并且,刃针操作较简单,医者严格按规范进行治疗者极少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的临床观察中亦未发现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高。
综上所述,刃针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混合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体现了中医治疗的优势。此外,本研究尚存在样本量偏少,欠缺长期的疗效观察等问题,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解决,更好的为临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