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演进规律与优化对策—基于福建省的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2022-02-12张良强郗基成马梦颖
□张良强 郗基成 马梦颖
[福州大学 福州 350108]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和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为了占领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基本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商标注册576.1万件,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然而,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不断产生,我国当前的知识产权战略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这就需要对我国当前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找出不足和薄弱环节,提出优化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知识产权治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近年来,福建省在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成效显著,所颁布与实施的知识产权政策能够从总体上反映出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的指导、监督与规范。因此,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的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其演进规律和存在问题,提出完善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建议,从而为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提供重要参考。
一、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集中于概念与内涵、政策文体系构建、中外知识产权政策差异对比、我国知识产权政策的发展历程描述以及知识产权政策评价等方面。
(一)知识产权政策
知识产权政策是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为实现知识产权发展目标而制定一系列办法、意见、规定、实施细则等,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主要以管理、运用、保护、创造等方面为基础,并包括了不同的政策工具[1]。我国知识产权政策工具的选择较为科学合理,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政策目标实现的需要,但是总体上倾向于强制性较强的政策工具,亟需进行调整与优化[2]。甘绍宁认为,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发达国家始终重视知识产权发展,并阐述了我国通过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促进创新发展[3]。
(二)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加。吴汉东等认为,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建设应该以法治观和发展观为基础,提出了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应该包括相关法律、政策措施,并形成中国特色知识产权文化意识[4~5]。张鹏认为,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构建应该紧密结合创新、产业、贸易等政策[6]。一些学者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政策文本,分析不同的政策工具所具备的特点与优势[7]。盛亚等学者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政策量化标准对我国1985年以来的知识产权政策进行分析,并总结了政策的演变规律[8]。林德明等运用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将我国知识产权政策演进历程划分为立法、服务科技、国际竞争、战略化、强国建设五大阶段[9]。
(三)知识产权政策分析与评价
一些学者指出,早期我国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源于外部压力,工作重点在于引进先进技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这一状况才逐渐得到改变[3]。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政策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不完整,缺乏知识产权与自主技术标准相结合的实质性政策等[10]。同时,国内知识产权相关研究的重心较多停留在国家层面,对于地方性知识产权的相关研究较为不足,特别是针对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的联动性研究较少[7]。另外,我国在制定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时要清晰认识到知识产权政策是把双刃剑,政策出现偏差会严重影响科技强国目标的实现[11]。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较少有人对于地方性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进行全面回顾和系统分析,进而深入探讨我国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着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工具运用灵活性不强、不同主体出台政策的关联性不强、符合各省市、地区实际发展需要的政策较少等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在对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进行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政策文本关键词法对福建省相关政策的演进历程进行客观审视,利用PMC指数模型对选取的七项代表性政策内容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总结出制定实施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基本经验,探讨影响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发挥作用的障碍因素和存在问题,为优化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总体概况
(一)政策文本数量情况
本文在查阅2000~2019年《福建省科技年鉴》相关政策文本的基础上,通过福建省科技厅档案馆、各政府部门网站以及其他途径搜集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文本,并加以系统整理后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共出台有关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文本59件,各年份颁布的文本数如图1所示。
图 1 1978~2018年福建省各年份出台的有关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数量
从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每年颁布的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数量呈现缓慢的波动式增长态势。2006年以前,各年份颁布的政策数量相对较少,除1987年颁布实施了3项外,其余年份颁布的政策数量都为0~2项。2006年,福建省政府为了积极配合中央推出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而出台了《福建省贯彻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年)实施意见》,随后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颁布的政策数量有所增加,其中,2015年达到5项。
(二)政策文本类型分析
政策文本类型是指政策颁布的形式,主要包括通知、意见、办法等[12]。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颁布的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文本类型统计如表1所示。政策文本类型共有9种,以规范性为主的通知、意见、规划等最多,共有41项,占69.5%,其中,通知类政策占32.2%,主要通过转发国家相关政策,体现福建省对国家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而结合本省实际所出台的对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性和灵活性的办法、方案、实施细则等类型的政策相对较少,共18项,占30.5%。由此可见,福建省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总体上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较强等特点。
表 1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有关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文本类型统计
(三)政策发文机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颁布的有关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主要发文机构情况如表2所示。省政府颁布了16项相关政策,占政策总数的28.1%,说明省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很多政策是通过多个部门联合制定的,体现出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度,有利于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本省政策的制定,但是多部门的参与也容易导致部门间的资源竞争,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脱节、推诿等现象。
表 2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发布的有关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主要发文机构情况
(四)政策目标类型分析
政策目标可以体现政策的目的和主旨。通过对福建省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目标类型进行分类和剖析,可以梳理出政策重点、成效和薄弱环节。本文将福建省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分为促进知识产权贸易和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培育知识产权成果以及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四大类,如表3所示。
表 3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知识产权政策的政策目标类型统计(项)
根据表3可以得出:培育知识产权成果是福建省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很多政策对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2006年颁布的《福建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通过重视应用基础科学研究,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生,支持形成重大发明专利项目,加快建设知识创新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提高本省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政策总量和典型政策的内容来看,福建省通过政策指导,积极开展成果培育,以增加知识产权的成果总量,提升本省知识产权的工作成效。另外,保护知识产权也逐渐成为工作重点,改革开放以来该目标类型的政策高达38项;而且政策内容重点逐渐转向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与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贸易和成果转化、完善知识产权服务的政策相对较少,分别为19项和20项。2010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福建省提出支持企业通过设立专利运用与产业化资金等方式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知识产权,将应用前景好并能促进产业发展的专利技术进行产业化。该政策通过完善知识产权配套机构、资金补贴、相关规定等促进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时间层面分析可以看出:1978~1994年,福建省颁布了10项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1995~2001年与2002~2011年两个时期偏向重视知识产权成果培育;2012~2018年,对各方面工作关注程度较为均衡,在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培育知识产权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颁布了数量大致相同的相关政策。
(五)政策层级类型力度的演进分析
本文参考彭纪生等学者的做法[13],对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出台的59项知识产权政策按表4的评分标准进行量化分析,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
表 4 知识产权政策的政策层级类型力度评分标准
根据图2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出台的知识产权政策的层级类型力度评价值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1997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颁布,使政策力度出现了阶段性高点;随着2004年《福建省专利保护条例》的颁布,知识产权政策的力度迅速提升到一个新高点;其后直到2018年,政策力度虽时有波动,但都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
图 2 1978~2018年福建省每年颁布的知识产权政策的层级类型力度情况
不同时期颁布的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力度的年均评价值如表5所示。表中数据清楚地表明,各个时期颁布的政策力度的均值是逐渐上升的,由1978~1994年的1.24上升到2016~2018年的7.33。在这一过程中,年颁布的政策力度的最大值也在逐步提高,由1978~1994年的3上升到2006~2018年的9。
表 5 不同时期颁布的知识产权政策的层级类型力度评价值比较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知识产权政策在促进福建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福建省对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所出台的政策也在不断完善,更趋向全面和科学,对福建省知识产权强省战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针对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所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大部分是在贯彻国家相关法规开展工作的。本文借鉴林德明等学者将我国知识产权政策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福建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历程、制度框架、环境治理情况,将福建省知识产权政策的发展过程[14]划分为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制度的建设时期(1978~1994年)、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创新时期(1995~2007年)、知识产权战略化发展时期(2008~2015年)、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时期(2016至今)四个阶段[9]。
(一)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制度的建设时期(1978~1994年)
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为了促进对外贸易,我国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关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系统的知识产权工作制度。福建省以1984年出台《关于全省专利机构设置的意见》为标志,随后相继制定、转发了若干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的政策。该时期福建省共发布17项政策文本,提取10个高频关键词(见表6),专利、科技企业、创新是该阶段排名靠前的高频词;从图3可以看出,科技企业、专利、创新是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体现了福建省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开始着手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并建立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图 3 1978~1994年福建省知识产权政策关键词网络图谱
表 6 1978~1994年福建省知识产权政策的高频词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 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建设
随着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推进,专利、科技企业、创新、保护成为高频词,说明福建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机构的建设。1984年福建省出台《关于全省专利管理机构设置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引进技术的政策;198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专利管理工作,平衡全省专利代理的分布的要求;1987年省科委发布《关于省专利管理局内部机构设置和中层干部配备限额的通知》,对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的配备进行规定,通过内部机构设置更好地完成相关行政职务。
2. 建立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制度
企业是知识产权政策的重要作用对象,加强企业专利工作是企业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87年福建省转发《关于加强企业专利工作的规定》,指出企业的技术进步依托于产品的专利技术创新性和实用性,应该通过申请专利得到法律保护,以便占领市场优势,并对保护专利权管理工作做出了一系列规定;1993年省专利管理局颁布了关于福建省科研系统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积极协调企业间的利益,激励企业进行发明创造。1994年福建省转发《企业专利工作办法》,通过宣传普及专利相关知识,激励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专利工作完善,使企业更加适应新形势。
(二)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创新时期(1995~2007年)
1995年,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15]。这一阶段福建省知识产权制度逐步完善,政策侧重于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并开始服务于科技与创新发展。同时,福建省提出重点培育创新能力强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带动本省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该阶段出台政策11份,提取15个关键词(见表7),知识产权、科技创新、保护、战略性等是排名靠前的高频词;从图4中可以看出,保护、资助扶持、新兴产业等词的中心度值不断提高。由此表明:这一时期知识产权开始受到社会各界重视,知识产权服务于科技创新,政府工作重点在于通过保护知识产权以鼓励自主创新。
表 7 1995~2007年福建省知识产权政策的高频词
图 4 1995~2007年福建省知识产权政策关键词网络图谱
1. 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于科技创新
福建省在知识产权的激励与保护过程中,紧密围绕创新型省份建设这一目标,将科技发展事业作为核心,兼顾基本科技投入和专项科技投入,积极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逐步建立高新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企业规范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强化知识产权管理能力。2002年福建省发布《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通过抓紧实施专利和技术标准战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引导科技持续性发展,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海西经济区建设。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为了鼓励自主创新,福建省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出台并完善了多项相关的政策法规,对知识产权的研发创造与保护范围进行拓展,提出制定符合本省发展实际、有效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实施方案,通过加强专利保护以提高全省各领域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科技创新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并协调企业与社会公众利益关系,激励企业创造发明的积极性,促进全省科技进步与创新。
(三)知识产权战略化发展时期(2008~2015年)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走向战略主动”。该时期为积极配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福建省共出台22项政策文本,提取10个关键词(表8),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等都是排名靠前的高频词。根据图5可以看出,与前两个阶段相比,科技、项目、专利、制度、战略性等词成为中心度较高的词汇。由此表明,这一时期福建省开始统筹部署和总体推进各项知识产权工作,明确知识产权战略计划落实的内容,进一步制定对专利的奖励以及运用行动计划,并开始注重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制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不断增强,通过知识产权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福建省社会治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表 8 2008~2015年福建省知识产权政策的高频词
图 5 2008~2015年福建省知识产权政策关键词网络图谱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激励知识产权创造
从高频词来看,专利、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都是排名靠前的关键词,这一阶段福建省开始重点关注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对象、范围、额度等做出规定,提升专利申请的质量。同时,通过财政手段激励知识产权发展,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相关工作,鼓励发明创造,促进专利技术成果的落地,并对一批重大的专利成果实施奖励。
2. 提高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优势
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要求福建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同时培育众多能在知识产权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与实力的企业。企业、主体、培育、优势等关键词反映了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增强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相关能力的重要性显著提升。2008年福建省出台《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管理办法》,要求全省进一步加强优势企业培育的工作,随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评定、申报、管理和扶持做出规定,引导和鼓励企业落实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加强知识产权成果运用转化
福建省不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知识产权市场化开辟了新道路,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和产业化,提高科技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完善知识产权的市场流通机制,促进一些前景良好、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专利技术落地并实现产业化。同时,进一步完善高校、科研单位的管理机制,激发科技人员投身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16]。
(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时期(2016—2018年)
2016年,《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标志着福建省开启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新阶段。该时期共出台9项政策,提取10个高频词(表9);根据图6可以看出,企业、专利、技术创新、科研人才是排名在前的高频关键词。该阶段时间较短,发布的政策数量较少,与前一阶段的差异不大,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平稳,体现出福建省在积极探索向知识产权强省跨越过程中,着力解决核心知识产权不足、专利价值低、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
表 9 2016~2018年福建省知识产权政策的高频词
1. 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步伐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国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基本国情发生了重要变化,经济发展方式亟需优化升级。为了更好顺应时代的进步与经济发展,福建省加快本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2016年福建省颁布《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进一步引导和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产业,深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2. 均衡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工作
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福建省“十三五”专利事业发展规划》对专利创造水平、转化运用能力以及专利保护、管理工作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与优化,统筹知识产权事业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通过充分发挥专利信息资源优势,引导技术创新发展,强化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同时,结合福建省知识产权重点工作决策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议服务机构,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进行分析,为各部门、单位的工作开展提供借鉴,进一步健全我省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建设。
四、代表性知识产权政策的PMC指数模型分析
前文对福建省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宏观分析,可以准确把握福建省相关政策的特点以及各个阶段的主要政策目标,但对福建省所出台的相关政策的细节分析仍然不够,无法具体体现出政策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本文借鉴PMC指数模型,对政策文本进行更加具体的内容分析。
PMC指数模型以Ruiz Estradaetal的Omnia Mobilis假说为指导[17],其主要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运动并联系的。该方法通过计算PMC指数和绘制PMC曲面图,能从政策的多维度、均衡性视角,分析政策的一致性以及政策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总体评价,从而为政策的实施、调整、修正及延续提供决策支持[18]。该方法的运用可以划分为“设置变量与识别参数→建立多投入产出表→计算PMC指数和二级变量参数→绘制PMC曲面图”四个步骤。
图 6 2016~2018年福建省知识产权政策关键词网络图谱
(一)代表性知识产权政策的选取
通过文本挖掘选取1978~2018年福建省出台的七项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表10),利用PMC指数模型多方面分析政策的优劣和完善程度。
表 10 七项代表性的知识产权政策
(二)变量的分类和参数的识别
本文参照张永安等对政策评价指标的设定方法[19],结合福建省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特点,在建立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PMC模型中设立9个一级变量和31个二级变量。该模型除了变量设置,还需要进行参数设置,当政策符合二级变量,则设定为1,否则设定为0(表11)[20]。
表 11 变量及评分标准
(三)建立多投入产出表
本文在数据处理时沿用上文提取的高频词提取七项代表性政策的重点。依据表11中设定好的变量及参数,构建了七项政策的多投入产出表(表12)。
表 12 七项代表性的知识产权政策多投入产出表(以P1为例)
(四)PMC 指数模型计算
首先,将二级变量放进表12的多投入产出表中;然后通过文本挖掘以及根据公式(1)(2)确定二级变量取值;再根据公式(3)确定主要变量数值;最后由公式(4)得出PMC指数。
(五)代表性知识产权政策的PMC分析
运用ROSTCM6文本挖掘软件对表10各项政策文本进行文档分词处理,根据设定好的变量及表11的二级变量评分标准参数,构建七项代表性政策的多投入产出表[21]。根据代表性政策评价标准(表13)和七项政策的PMC指数(表14)得出各项政策的评价等级(表15),然后绘制七项政策的PMC曲面图(图7)。PMC 曲面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PMC指数结果。构建PMC 曲面首先需要构建 PMC 矩阵,本研究涉及九个主要变量,形成3阶矩阵。PMC 曲面的计算可以参见以下公式。
表 13 代表性政策评价标准
表 14 各项代表性知识产权政策的PMC评价值
表 15 各项代表性知识产权政策的评价等级
(六)评价结果分析
据分析结果得出,七项政策均较为合理,各项政策的每个主要变量情况可根据PMC曲面图清晰反映。通过PMC指数和PMC曲面方法可以较快找出政策评分较低的原因,从而有效针对某一政策的某一项进行完善[20]。
图 7 各项代表性知识产权政策的PMC曲面
知识产权政策P1的PMC指数为5.483,排名第七。该政策作为早期福建省出台的规定类政策,在X2(政策重点)、X4(政策领域)、X5(激励环节)等方面得分相对较低,其中政策重点与平均水平差异最大,该政策重点在于单一地开展专利工作的规定,对于其他的相关内容涉及不多。该政策可从政策重点先进行完善,补充企业的作用,完善激励措施,使得由下而上积极推进专利相关工作的开展。
知识产权政策P2的PMC指数为6.483,排名第五。该政策是福建省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开展初期所出台的暂行规定,在X3(政策时效)、X4(政策领域)、X5(激励环节)几个方面略低于平均水平,但在规定的一些细节上比较科学合理,受用范围也比较大,如果进一步补充一些激励措施,可以使该政策更加完善。
知识产权政策P3的PMC指数为6.667,排名第四。该政策比较系统和全面,其关注的重点在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指导,没有涉及太多关于企业的内容,在X5(激励环节)方面没有提及,导致PMC指数相对不高。因此,要完善该政策应从激励措施出发,对相关部门乃至企业开展专利工作会得到合理的鼓励等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知识产权政策P4的PMC指数为7.583,排名第三。该项政策和P3比较相似,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指导,在各方面比较科学、完整,但在X5(激励环节)方面低于平均值,因此在样本中排名较靠前。
知识产权政策P5的PMC指数为7.584,排名第二。该政策属于福建省专利工作的总条例,既提出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安排,也结合本土企业积极配合工作开展。因此,排名相对靠前,各项变量得分都较高,政策整体系统而全面。涉及科研院所的内容相对较少,导致X6(受用范围)评分稍低,因此排在第二。
知识产权政策P6的PMC指数为6.384,排名第六。该政策是根据福建省实际发展情况而出台的专利运用工作方案,仅在X2(政策重点)略低于平均水平。政策重点在培育知识产权成果方面涉及较少,缺乏进一步强调培育知识产权成果相关的工作及奖励措施。该政策可以从政策重点进行完善,使得该政策可以长期为福建省专利运用工作服务。
知识产权政策P7的PMC指数为8.167,排名第一。该项政策是近几年出台的知识产权相关综合性很强的政策,在各个方面得分相对较高。由此表明,福建省从改革开放以来,开展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不断吸取经验,各部门、各领域都已经趋于完善,进入成熟阶段。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前文的宏观审视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通过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引导保护与促进知识产权的工作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但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1. 政策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通常,对于政策效果的评估需要注重官方评估与非官方评估的结合,但根据前文对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文本挖掘的过程中,尚未发现关于政策评估的文本。对福建省知识产权相关政策进行总体分析可知,福建省工作的中心始终围绕着政策制定与执行环节,对于政策评估的内容相对较少;同时,梳理政策发展历程时,各个阶段的关键词中也没有体现出对政策效果评估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福建省对于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至今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省情的政策效果评估体系,也没有对政策的评估原则、程序和方法做出明确规定。容易导致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于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出现较大分歧,也较难使政策做到公平性、权威性、服务质量、经济效应的协调统一。
2. 政策工具运用灵活性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始终注重通过转发国家一系列通知、办法和规定等政策文件,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规范,使得政策整体上约束性较强。这体现出福建省对传统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的青睐。知识产权政策的主要作用对象是市场,而政府包揽一切的工作模式制约了其对市场作用的认识,较少运用公共服务、金融支持等有利于市场发展的需求型政策工具,易于导致政府政策失灵,不利于市场主体地位的建立,甚至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3. 不同主体出台政策的关联性不强
根据前文对政策发文机构分析表明,福建省对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投入机制主要是通过各厅局的科技计划来实现的,联合发文已大势所趋,然而多元化的政策制定部门必然导致多部门间的利益博弈的过程,使得不同主体出台政策的关联性不强。在现行投入体制下,各部门可以根据各自工作需求,相对独立地制定符合部门管理需要的规划或政策措施,各相关部门独立编制科技预算,导致各部门以追求自身利益为主,如果获得的收益大于自身付出成本,能得到较好的政绩显示,政策就会得到较好执行;反之,则会出现推诿,从而使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资源紧张与竞争,且各部门之间信息难以流通,容易加剧利益冲突。同时,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从战略决策到过程管理的职能均由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存在行政意图主导科研方向的问题,容易对政策的民主性和专业性产生冲击。
4. 符合本省实际发展需要的政策较少
福建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所制定的政策相对较少,在政策文本挖掘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政策都是直接将国家政策在内容上进行简单的删除添加之后作为暂行政策直接发布,后续的配套完善政策相对较少,导致政策连贯性较弱,这一点从前文PMC评价值中的政策时效评分0.5排名最低也可以直观反映出来。这不利于福建省保护与促进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
1. 健全政策效果评估体系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保护与促进知识产权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合作协商、具有地方特色的促进与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效果评估体系,评估体系需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的内容。在进行政府政策效果评估时,不仅要重视政策的产出与结果,也要重视政府提供服务的质量以及企业、群众对于政策的满意度。通过制定地方性法律、规章、制度,以立法的形式将评价标准固定下来并形成权威。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进行多级的政策效果评价,在政府层面推动政府进行周期性自我评价;而在非官方层面,在对相关民间组织进行有效培训,确保非政府组织有评价能力的基础上,完善信息发布机制,鼓励有能力且具备相对独立性的非政府机构对科技创新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提升评估的客观性与有效性。
2. 灵活运用政策工具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政策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政策主要集中在环境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上,很多政策基本上是通过大量的财政手段、行政命令手段或者激励性手段进行管理和引导,政府不仅是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更是直接参与人[22]。要进一步优化现有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的新政策,就应该根据各地区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均衡使用各种政策工具,多元化运用政策工具,减少直接行政命令,增加金融与税收工具的运用,并辅之以必要的政策法规约束。同时,更加重视需求侧政策工具的运用。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从投资拉动转变为由需求拉动,而企业科技创新的最终价值也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因而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服务外包、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行为方式产生需求,以知识产权服务政策的需求侧推动与供给侧的精准对接。
3. 协调各部门紧密配合开展工作
在保护与促进知识产权政策的运作过程中,要注重协调各政府部门,以及政府与非政府主体紧密配合,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系统化、协同化、网络化特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促进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和民主化,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首先,为避免各部门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划和预算而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各地区可借鉴国务院设立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做法,设立一个具有全局统筹职能的组织,协调各相关利益部门之间关系,以实现各相关部门管理职能的有效协同。其次,通过保障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知识产权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的全过程中有足够的参与及表达意见的机会,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政策的民主化与科学性,实现政府与非政府之间的协调。最后,建立各部门、各主体之间的网络连接通道与交互平台,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及其管理技术的优势,实现项目的申报、招标、评审、评估、计划编制、跟踪管理、结题与验收相关信息共享,为区域科技管理提供信息与数据支撑。
4.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
各省市、地区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促进知识产权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的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积极调动基层力量,以高新区、高校、科技孵化基地为载体,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广告、讲座等方式宣传政府指导意见、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及其意义,重视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宣传推广的相关政策制定,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提升社会整体科学文化素养,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理念。
5. 推进我国各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发展
我国各地区、各省市应积极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进本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发展,制定知识产权相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同时,在对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方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作经验,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大力开展区域科技交流合作,将相关企业逐步培育成为优秀的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