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撕掉“社恐”标签,放下鼠标投入真正的生活

2022-02-12刘远举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社恐百态恐惧症

刘远举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来自255所高校的4854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22%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存在轻微“社恐”;6.90%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比较严重的“社恐”;0.64%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严重的“社恐”,被医学上确诊为社交恐惧症。

所谓社恐,指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属于焦虑症的一个亚类,表现在社交让患者感到痛苦,而且水平异常,让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以“社恐”为关键词在微博检索,相关话题达上百个之多,话题总阅读量突破亿次。以这个数据估算,参与话题讨论的人数达数十万。由此可见,社交恐惧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并不仅存在于大学生群体。

其实,能读到大学,都是经历过多年的校园生活,有比较全面的发展了,如果真有严重的“社恐”,会影响到学业,恐怕很难读到大学。所以,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是“社恐”,更多是一种“对号入座”的自我描述,而不是一个科学的医学结论。

龙生九子,人有百态,这都是正常的。人是群居动物,人的群体性是深嵌在基因中的,但即便经过千百年的进化,今天人的群体交往倾向仍然是多态的。有些人,和相对陌生的人在一起,搞社交,会很快乐,很放松,这时对他来说是充电;有些人,要和熟人在一起才放松;还有一些人,要一个人独处才觉得放松,和陌生人呆在一起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消耗。但无论哪种倾向都是正常的。

当然,如今人们的社交能力可能真的在下降。城市化带来的居住场景的变化或许是一个原因。以前人的居住条件不好,大杂院、四合院,人的隐私虽然少,但交往却很多。如今,城市多以高层为主,各进各门,邻里交往很少。这就使得人更容易形成社交上的障碍。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网络了。网络使得人足不出户就能交流,但同时会限制人面对面交往的能力。

而且,与此同时,社会评价也在改变。现代工业大分工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配合,这种需求就会对个体的群体交往倾向产生出价值判断。外向的、有领导力的、易于交往的,是好的、积极的;相反则是负面的、消极的。这一点在大学生们求职时接触的面试、特别是群体面试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这自然会影响到大学生对自己性格的判断。

此消彼长之下,年轻人的社恐就成为一个话题。

看到对面有不太熟悉的人走过来,就绕一段路;或者装作没看到,回避打招呼。这种社恐属于常见的行为模式,不必担心,接纳自己就好。当然,到了“戴好口罩,摘掉眼镜,换上墨镜,耳机声音调到耳朵能接受的最大音量”,然后再出门,那还是得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对于医学上确诊的社恐,一般可以采用系統脱敏和满灌疗法两种方式。系统脱敏是调整认知,一步一步慢慢将自己置于让自己恐惧的社交环境,逐步提高适应能力;满灌疗法也叫冲击疗法,是一下子把自己放在最恐惧的社交环境下,以后就会适应所有环境了。

其实,对于一般性的社恐也可以参照这些办法来改变。熟悉环境,事先准备,驱动自己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尝试结交新的朋友,都可以慢慢改变一个人的社恐症状。此外各种交往也是一种技能,不妨学习一下。总之,一方面,年轻人不用把一般性的社恐当成很大一回事,人有百态,这是自然的,要认同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不妨脸皮厚一点,不要太依赖网络空间的防护盾,多与人交往。

摘自《南方都市报》2021年11月24日

猜你喜欢

社恐百态恐惧症
校园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你有“社牛症”或“社交恐惧症”吗
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三十四)
相声:说学逗唱,人生百态
自称“社恐”的你,真的“社恐”吗?
百态树纹
我有开学恐惧症
被盯恐惧症
别笑,这些都是认证过的
诠释证件照心态度 从此克服“证件照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