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2022-02-12刘苏亮
摘 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环境中,地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地域文化是具有本土性特征的文化类型,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将其合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基于此,本文简要叙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价值,并从开发校本特色资源、实施个性教学模式、引入特色经典案例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策略进行分析,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域文化;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5-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66
对地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策略进行研究,是为了构建以地域文化为素材和内容的特色语文课堂,使学生能够利用本土文化素材展开语文学习,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能力和修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价值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域广阔的国家,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元素,将这些文化合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体现了重要的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学校和教师会致力于开发和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确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核心素养成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小学生在自主参与和探究活动中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地域文化修养等综合素质,以此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
(二)有助于构建特色教学体系
应试制度影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其实践和文化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过度关注文化成绩使语文教学局限于固定的套路中。而在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会融入更多特色资源和文化素材,在这种背景下,学校会将重心放在建设校本课程资源上,教师也会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地域文化思想,如此,语文教学就能构建特色的教学体系[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策略
(一)开发校本特色资源,扩展学生的特色文化与资源储备
校本特色资源是渗透和融入地域文化的主要途径,如果学校和教师能够合理开发校本特色资源,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学生文化资源储备等都能得到明显扩展。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地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本特色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的价值无法充分体现。为了扩展学生的特色文化与资源储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增强核心素养,学校和教师可以致力于开发校本特色资源,让学生在包罗万象的资源形式中感知地域文化与语文教学内涵,从而达到学习和吸纳特色文化的目的[2]。开发校本特色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流程出发:首先,学校作为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领导者,可以在开发特色校本资源前召集和组织语文教师,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建立特色资源开发小组,选取优秀的语文教师作为开发校本课程和教材的组长;其次,在建立开发小组后,由组内进行探讨和分析,秉承“社会即学校”和核心素养的理念、原则展开资源搜集活动,不断丰富校本特色资源体系的内容;最后,资源开发小组整理和归纳搜集来的资源,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及本校学生的地域文化储备实情,建立和制定校本特色语文课程体系和教材,将特色资源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通过开发校本特色资源的方式,学生的特色文化与资源储备能得到明显扩展和增加。
(二)实施个性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
小学生之间具有较强的思维和个性差异,如果教师能够尊重这些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地域文化渗透方式,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发展与提升。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常会采取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及个人的思维能力都无法得到明显提高。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教师可以实施个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能力的地域文化教学中不断增强文化储备、提升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地域文化渗透教学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流程:首先,教师要考查和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语文素养、知识储备、思维发展情况等元素,并以此为基础和依据,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其次,根据对学生的实际分类和分层,选取与之相对应的地域文化渗透方式,让学生在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中展开自主思考和探究,针对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情境创设法,将抽象转化为具象,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增强他们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最后,在课堂教学后期,引导不同思维类型和水平的学生展开总结和探讨,让他们在个性化模式中展示自己的思维和对地域文化理解的成果。实施个性教育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还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不同个性类型和层次水平学生的地域文化储备。
(三)引入特色经典案例,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经典案例指的是地域文化中具有传承性和代表性的文化素材,对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文化融入教学时,对特色经典案例的关注度不够,其效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为了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入特色经典案例,选取地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素材、生活案例等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言能力[3]。引入特色经典案例展开文化融入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备课阶段,教师可以整体分析和解读语文教学内容,找寻其中蕴含的地域特色文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比如特色文化故事;其次,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特色经典案例,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素材,掌握本土文化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和归纳特色文化经典案例,以口头叙述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示和讲解,以此达到锻炼学生语言运用的目的。引入特色经典案例不仅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四)展开主题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交流活动指的是在语文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就地域文化展开分享和沟通的一种特色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控制课堂秩序、节省语文教学时间,通常会在课堂中省略交流活动这一环节,因此学生对特色文化的鉴赏和审美能力不强。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融入地域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教师可以展开主题交流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他们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文化资源共享、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展开主题交流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教师针对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提炼具有审美价值的主题,寻求其与地域特色文化的连接点,初步规划主题交流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引入交流活动主题,借助语言引导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搜集和分析具备审美元素的地域文化资源,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交流活动的内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分析和解读搜集来的地域文化资源,找寻其中存在的语言美、情感美、意象美等审美元素,以此完成地域文化审美教学任务。通过展开主题交流活动,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五)举办文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修养
文化实践活动指的是学生亲自搜集和整理地域文化资源,并以语文视角看待地域文化的一种语文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往语文课堂中,为了完成繁杂的教学任务,教师忽视了文化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地域文化的教育价值自然无法得到体现。为了将地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修养,教师可以举办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基础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家乡本土文化的历史文化底蕴[4]。举办文化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流程出发:首先,学校和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文化修养情况,经多方探讨和分析后制定文化实践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其次,按照活动的目标和主题,教师提前与社会组织、地域文化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以此为依据优化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地域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等进行文化实践和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语文学习的眼光看待地域文化资源,让他们自主搜寻特色文化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结合点,从而获得文化元素的熏陶。通过举办文化实践活动,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修养能得到强化。
三、结语
地域文化是一个区域内的文化代表和储备,不仅包含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蕴含该地区人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基于地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深厚价值,教师可以合理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指导思想,不断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创新语文教学形式,构建高效独特的特色文化语文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正海.地域文化资源如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J].文教资料,2018(32):43.
[2] 李艾蓉.地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18(32):45.
[3] 李玺贤.有关地域文化资源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浅思考[J].文教资料,2018(27):60.
[4] 沈美琼.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本土文化的教学探讨[J].教师,2019(15):48.
[责任编辑 康兰明]
作者简介:刘苏亮(1981.9— ),男,汉族,湖南祁阳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挖掘特色地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060)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