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食品专业英语教学改进探索

2022-02-12陈思谦陈旭刘宇佳朱杰刘晓珍李琳

中国食品 2022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专业课程食品

陈思谦 陈旭 刘宇佳 朱杰 刘晓珍 李琳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成为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门基础语言。目前,虽然食品专业的本科生都设置了英语课程,但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课时量不足。在东莞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基础英语课程学时为128个学时,占课内总学时的5.3%,而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学时为24个学时,仅占课内总学时的1%,在所有英语相关课时里仅占15.8%。因此,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仅能覆盖部分专业课程内容。(2)教学方式机械、呆板。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经常被简单定位为对食品类专业课程的英语翻译工具类课程,使用灌输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学习大量专业词汇并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方式,但却忽略了英语作为语言的实用性和交流性。(3)内容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很多讲授的内容还停留在课本本身,并没有增加关于目前国际贸易萎缩、食品供应链要求提升等内容。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和从业能力,最终达到为社会、国家输出优秀人才的目的。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作为大部分食品专业本科最后一门英语类课程,其定位应该与基础英语形成差异化,更强化它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交流能力。同时,此课程一般被安排在本科三年级第6学期进行讲授,原因除了考虑此课程需要绝大部分专业课程作为前置课程外,也因为学生在大四会有较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其中对标外资企业的实习机会需要学生既有较好的专业素质,也需要有良好的专业英语沟通能力。因此,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重要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笔者根据目前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中存在的上述主要问题,结合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与就业的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的食品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总结,希望为此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教学目的

有一部分高校教师认为,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应该定位为一门服务于食品类相关专业的专业类课程(如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等)的“工具”课程,主要目标是学生增加专业英语词汇量、能正确使用英语语法、掌握英文科研论文检索相关知识、提升英文论文阅读写作能力等。实际上,除了使用语言上的差异,专业英语在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并没有太多差别。因此,学生除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词汇和写作技巧外,并没有在知识储备上有所进步。而在英语学习中,困扰很多本科生的一大问题就是学了英语后不能“学以致用”,这也是导致学生不愿意学英语的最主要原因。

东莞是我国著名的制造业城市,食品加工制造及进出口贸易在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校培养的主要是服务于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也应该拥有非常强的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基于此,我校为本科生开设的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定下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能够就复杂食品工程问题及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可见,对这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是落在“沟通和交流”上,这也是所有语言类课程学习的本质。因此,笔者认为食品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重点、教学和考核方式都应该紧密結合“沟通和交流”这一基本教学目的进行展开。

二、课程内容和重点

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基本与食品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内容相似,存在较高的重复性。比如在食品化学这一门课中,对于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质这些物质的结构、功能和化学性质等内容都有很详细的描述,而在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中,对于Carbohydrates、Proteins、Lipids的同样内容又进行了一次英文讲述。尽管反复讲述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巩固专业知识,但内容上的重复降低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食品专业英语课程应该从一定程度上跳出食品学科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范畴,结合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汇集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材料,提高知识的有用性。同时,不应把“服务于其他专业课知识的英文翻译工作”作为此课程的重点目标,而应突出“服务于国际食品行业英语交流”这一重点。

为此,笔者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一是在专业词汇部分,首先删减了部分与专业课知识重复的内容,仅根据单词的使用频率,保留了部分对最常用词汇的讲授。其次,因为在英语句式中谓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熟练掌握谓语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领会整个句子的含义,因此笔者强调了对动词的学习。尤其是在食品加工中常用的如stir、blend、homogenize等词汇,这些动词在基础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很少被提及,同时它们又有很强烈的专业性和动作属性,因此是专业课程中学习的重点。

二是加强对构词法和词根的讲述。由于课时较少,无法做到对每个单词进行详细讲述,因此对构词法的教学尤为重要,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食品专业英语课程中,许多专业名词存在普适性的构词法。如Carbohydrate一词,是由Carbon(碳)和hydrate(水合物)两个词根连接形成,因此学会了这两个词根就能掌握许多相关词汇。笔者在课程中准备了大量词根的相关内容和例子,同时推荐了部分专门针对英语词根的相关书籍,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

三是在提升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方面,充分结合现在因疫情影响而发生改变的新的交流形式,比如互联网视频会议、邮件等,对邮件、视频电话会议中的英语用词和基本礼仪进行讲授。例如,对于大部分熟练使用电子邮件的英语使用者而言,邮件是一种总量大、体量小、通过快速阅读获取信息并回复信息的工具,因此应减少复合句的使用、缩短句子长度、使用易理解的词汇等,这些特点和科研论文的特点完全不同。此外,学生往往对于邮件的基本格式、礼仪用语、回复时间等细节没有概念,因此笔者重点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讲授。

四是随着时代发展,本科学生的深造意愿日益增强,许多学生有出国出境深造的想法,但对申请流程、语言要求、高校及专业选择的认识不太清晰,缺乏经验。因此,笔者也在课程中探索着增加对相关内容的讲授:介绍了国外境外一些著名大学的研究生院网站,教授学生如何在研究生院网站上获取申请基本信息;IELTS和TOEFL等语言能力测试的内容和解题技巧;申请信、简历、推荐信、研究方案的撰写和准备工作等。同时,考虑到新国际形势下网络授课的比例加大,因此也增加了对海外网络授课、作业撰写、小组讨论环节的介绍。

三、教学方式

目前国内各高校针对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并结合了学生自学、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其他辅助方式。课堂讲授主要介绍的是语法、词汇等基础内容,自学和课后作业的作用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小组讨论是常规英语教学手段中为数不多能增强学生交流能力的方法之一。因此,适当减少“被动性”教学环節,增加“主动性”教学环节一直是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主要探索方向。主动性学习发掘的难度主要在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程度会极大影响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兴趣度:

一是在“翻转课堂”环节,以项目化的形式提前布置对某个存在争议的食品产业或食品安全问题(如“我们是否该接纳转基因食品”“糖对肥胖症的贡献比脂肪更大”)的讨论,然后将学生分成正反两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老师、走访调查等手段准备英语发言材料,在课堂上以辩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比起常规形式的课题讨论和PPT汇报,这种方式引入了更多更直接的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讨论欲、展现欲和参与感。

二是以情景模拟的方式,锻炼学生在需要随机应变的情况下的英语表述能力。教师可以扮演成与食品相关的外资企业的面试官,或者海外著名高校教授等,对学生进行英语模拟面试或问答。内容可以从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让学生谈谈对食品行业发展现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某个感兴趣的科研课题等的想法。对于本科生而言,这样的英文互动形式较为新颖,也会在讨论过程中带来一些有益的紧张情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三是新食品产品的英语工艺设计和广告宣传。通过查阅海外英语网站,寻找新类型食品产品的种类,并分析其制作工艺,以英语流程图的形式展示给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同时,对新产品进行英语的广告宣传,形式可以是海报、网上直播、公众号推广等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融合了新生产工艺和新媒体技术,是适应当下年轻人最喜爱的文化传播方式。同时,要求学生以英语的形式进行呈现,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向海外国家和地区展现我国当代青年的风采,践行文化自信。

总之,新形势下的食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进,包括教学目标上以突出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为目的;教学内容上应该有针对性地控制对专业知识的机械性翻译,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和学生意愿,增加实用性强的有利于提升学生交流能力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上在坚持传统课堂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有的放矢地增加一些更为新颖的、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同时以实践为目的设计小组辩论和互动环节。相信这些改进能帮助学生真正意识到此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就业机会。

作者简介:陈思谦(1986-),男,讲师,主要从事食品物性学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专业课程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食品造假必严惩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