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信息供给体系构建
2022-02-11莫祖英贺雅文
莫祖英 贺雅文
摘要: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体现其社会价值,而档案信息价值的发挥取决于档案信息的有效供给。在社会治理视角下构建档案信息供给体系,有助于将档案信息融入社会治理服务中,为社会发展提供新思路。本文通过厘清社会治理与档案信息供给的关系,明确供给主、客体,并根据社会治理需求构建包含需求层、资源层、管理层、保障层和反馈层的档案信息供给体系。该体系各层面之间逐步递进,从需求识别到反馈优化形成良好的供给循环,有利于发挥档案信息价值、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社会治理 档案信息 供给体系
档案信息价值的发挥取决于档案信息的有效供给。目前,我国档案馆多采取“供给导向”的发展模式及以馆藏内容为定位的档案信息供给方式,导致供给主体单一、供需不匹配的尷尬现象。[1]很多学者以提升档案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展开研究,但对于档案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成客体——档案信息的研究还存在空白。目前档案信息的供给是零散的且供给有些滞后于需求,亟须建立“需求在前”的档案信息供给体系。
社会治理强调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基于此,在社会治理视角下研究档案信息供给有两方面的必要性:一方面,档案信息供给可通过吸引多元主体的参与来拓宽供给面,打破单一的供给方式;另一方面,档案信息供给客体建设以服务社会治理为导向,成为社会治理过程中预防“社会失范”现象的有力武器。目前社会治理背景下的档案相关研究,多以社会治理对档案产生的影响为出发点,这是一种“正向”思维方式。本文则从“逆向”思维出发,以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信息应如何供给服务为出发点,构建符合社会治理需求的档案信息供给体系。
档案信息供给过程,本质上属于信息传递的过程,它强调如何保障档案信息提供的渠道、效率和安全。基于此,本文将档案信息供给定义为:以发挥档案信息价值为目的、以提高档案信息输出质量为目标的档案信息提供与利用的过程。档案信息供给体系构建的基础是明确供给的主、客体,即利用哪些资源供给和谁来供给的问题。
(一)档案信息供给主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社会治理的关键内涵在于注重多元主体的参与,人人都是参与者。
在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信息的供给主体应充分提高档案利用主体的参与性。档案机构可通过与博物馆、校史馆和图书馆进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提供档案信息服务[3],还要注重发挥社会个人的参与力量。社会个人既是档案信息的需求方,又可以是档案信息的供给方,因此,档案机构可通过注重档案利用主体的广泛性,构建多元合作的档案信息供给渠道,形成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机构+政府其他部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多元供给主体,扩大档案信息供给面,拓宽供给渠道。在这一多元供给主体中,政府其他部门、社会组织、社区、社会个人等均可将其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信息供给于档案机构,档案机构进行整理归类后,再将这些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治理主体。因此,档案信息供给是一个双向过程。
(二)档案信息供给客体
档案信息供给客体是指满足档案信息供给主体需求的档案信息资源。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信息供给客体主要包含两方面功能:一是传承社会治理记忆。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进行记录,以备日后参考,而承载着社会治理记忆的档案信息资源就成为供给于社会治理的客体。二是被用以解决社会问题。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性问题正是档案社会价值的体现。例如,安徽省合肥市通过开展档案工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打造了村级档案服务乡村治理的新亮点。[4]因此,档案信息供给客体不仅需要传承社会治理记忆,更要传播社会治理经验。
档案信息供给体系是在明确档案需求的基础上,建设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并保证供给渠道安全可靠的有机整体。杭亚杨提出公共信息服务供给机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需求表达机制、决策机制、保障机制、获取利用机制和监督机制五个方面[5],这五个方面的构成要素是互为基础、相辅相成的。档案信息属于信息资源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而档案信息供给本质上属于社会公共信息服务。档案信息供给需要对需求进行识别,并根据需求来构建供给资源,同时对供给过程及资源进行管理。此外,为实现档案信息供给的有效性,我们还需建立保障层和用户反馈层来改善档案信息供给体系。因此,在借鉴杭亚杨有关公共信息服务供给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将从供给需求、供给资源、供给管理、供给保障和供给反馈五个方面构建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供给体系,如图1所示。供给需求层和供给资源层是档案信息供给的基础层,供给管理层、供给保障层和供给反馈层是档案信息供给的目标层。
(一)供给需求层
许月娇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保障改善民生和建设平安中国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6]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也是社会治理的需求及目标。基于此,本节依据社会治理的前期文化熏陶、中期需求治理、后期监督总结三个阶段从文化需求、应急管理需求、基层治理需求和监督需求四个方面分析构建社会治理的档案信息需求库。
1.文化需求。文化对社会公众发挥着“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社会治理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档案信息的供给要满足社会治理的文化需求,不仅要挖掘并整合档案信息中的优秀文化资源,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且要通过举办档案文化活动培育文化氛围,提升公众的家国情怀与自治能力,进而实现社会文化治理。
2.应急管理需求。社会治理中应急管理对决策和管理过程要求的特殊性与及时性决定了其需要足够的资源来进行研判、管理,而应急管理类档案信息可为处理应急事件提供经验与信息支撑。由此,应急管理类档案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该类档案信息的收集需要具备前瞻性,以备查阅参考。
3.基层治理需求。社会的稳定在基层,基层的稳定在家庭,家庭的稳定在于家教、家风的传承。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深入到社会组织细胞最深处——家庭,要让家庭档案信息为家教、家风的传承提供补给。在注重收集、整理家庭档案信息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积极引导基层善用档案信息进行自治,提升自治能力。
4.监督需求。社会治理需要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境机制,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的复杂性和治理方式的多元性决定了治理过程不可能在无监督模式下运行。监督不仅仅是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更是对社会治理效果和质量的监督。相关部门将治理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进行总结与公开,可有效积累经验、改进不足。
(二)供给资源层
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信息供给资源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供给资源建設、供给资源内容及供给资源方式。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供给资源层如图2所示。
1.供给资源建设。供给资源层建设不仅要注重对社会需求的识别,还要考虑如何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并扩大档案信息资源范围。人人都是档案的形成者、利用者和参与者,而社会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因此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考虑多个组织机构合作共建资源,如面向社会治理需求构建档案机构、政府其他部门与个人合作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联盟。
2.供给资源内容。供给资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供给原生态的档案信息资源,该类资源是记录社会发展,但没有根据社会治理情境被筛选的史料。二是供给增值型档案信息资源,该类资源存在于根据社会治理内容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的社会治理档案信息库,其更具针对性,且便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利用。在这里,档案部门应在供给原生态档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增值型档案信息资源。
3.供给资源方式。目前,实体档案供给方式具有被动性,而数字档案信息推送方式存在供需不匹配问题,因此对于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档案资源供给,一方面档案部门应通过对社会整体需求的把握,建立维护全社会公共利益的档案信息供给体系,实现档案信息供给的均等化。另一方面,供给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供给效率的高低。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来完善供给方式,构建社会治理情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供给的智能化。
(三)供给管理层
供给管理层负责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及统筹档案信息的提供与利用工作,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供给服务的有效管理。
1.明确档案信息供给管理的内容。社会治理视角下供给管理层主要是对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在档案信息收集整理方面,档案部门应从社会治理需求及治理经验出发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在鉴定方面,档案部门需对供给于社会治理需求的档案信息进行鉴定,研判其价值并确定供给方向;在保管利用阶段,档案部门应尽可能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保管,以便于传递与利用。
2.管理方式社会化。“档案社会化”理念的提出,使档案管理在对象、主体及方式上出现社会化发展趋势。此外,社交媒体的应用和公众参与意识的提升也为档案管理社会化提供了良好契机。对于管理方式社会化,我们不仅要注重发挥社会群体力量,构建“档案部门牵引—社会组织响应—社会公众号召”的联动主体,而且还可以通过融合图书馆学线上线下馆藏资源管理办法和情报学信息收集方法实现学科内的合作共建。
(四)供给保障层
供给保障层主要是针对档案信息供给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从而降低供给中的风险,提高供给效率。
1.保障供给安全。突发性灾害事件会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威胁。一方面,档案信息供给管理者应识别威胁档案信息安全的潜在风险,建立风险识别预警系统,及时排查并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档案信息供给管理者应注意防范网络环境下可能存在的技术与系统安全问题,如传输电子档案信息时的传输载体安全问题等。
2.制定档案信息供给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是基础,它为供给体系的顺利运行提供重要保障。档案机构应积极制定档案信息供给相关的规章制度,结合档案信息供给工作与社会治理发展的相关实践,并协同政府其他部门,逐步搭建档案信息供给规章制度体系,为档案信息供给提供制度保障。
3.建立供给评估标准。建立统一的供给评估标准,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供给质量评估的标准化,进而有助于发现档案信息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改进供给体系提供方向与建议。在这一过程中,档案机构可通过邀请相关专业机构及专家,确定档案信息供给评估标准的关键性指标,提高档案信息供给评估标准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五)供给反馈层
社会治理注重双向互动。建立档案信息利用的用户反馈机制,有助于发现高频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7]供给反馈层的主要工作涉及意见的收集、整理并调整供给。反馈内容和反馈渠道是档案信息供给反馈层的主要要素。
1.完善反馈渠道。除通过书信、电话、留言簿等传统反馈方式外,档案机构还可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介搭建信息供给反馈平台,扩展反馈渠道;同时,通过与图书馆、博物馆协同合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从而获得更多相关反馈。[8]
2.收集反馈信息。一方面,档案机构应主动收集反馈信息,开展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治理的现状调研,在收集反馈信息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档案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档案机构应注重培养社会治理主体对档案信息的感知与利用能力,加强与政府其他部门、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双向沟通,引导其表达档案信息需求及利用情况。
3.进行反馈分析。档案机构应根据社会治理主体的反馈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反馈意见完善档案信息供给体系的各个层面。反馈分析是完善供给体系的关键性环节,涉及不同反馈主体的反馈需求,因此可通过与情报机构合作快速分析反馈内容,进而完善供给体系,提升供给效率。
本文构建了包含需求、资源、管理、保障和反馈五个层面的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信息供给体系。这一档案信息供给体系为提升档案信息供给能力、高效服务于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建设思路。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供给体系可为预防“社会失范”提供有力武器,有利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热点事件重大舆情的舆论引导与应对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21JKZD10)和2021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基金项目“社会治理视角下档案信息供给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1CX27)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周枫.资源·技术·思维——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三维诠释[J].档案学研究,2013(6):61-6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
[3]何秀清.新时代档案信息服务定位的调整与优化探讨[J].档案管理,2021(2):54-55.
[4]张晓胜.创新档案服务试点赋能基层社会治理[J].中国档案,2021(4):20-21.
[5]杭亚杨.我国公共信息服务供给机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6]许月娇.习近平社会治理理论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20.
[7]徐丹丹,方鸣.城市精细化治理逻辑下档案信息赋能路径探究[J].北京档案,2021(8):15-18.
[8]周林兴,龙家庆.信息治理视域下档案服务质量优化反馈机制探析[J].兰台世界,2019(3):13-17.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