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守护者的传说

2022-02-11张健初

中国收藏 2022年2期
关键词:吴老南门安庆市

张健初

这组70余年前的安庆地名老照片,自2005年以来在安庆流传很广,但大家看到的都是PS之后的照片,最初拿到作者这里来的原片,是图中这个样子的。

最近翻看电脑,打开“吴福松”文件夹,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组70余年前的安徽安庆地名老照片,随之而来,供电局吴老的形象和他的故事也渐渐在脑海浮现。

初识

2003年初,安庆市收藏家协会在位于迎江寺内的振风塔(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下面建了一个收藏品市场,协会在那里有一间办公室,有钱币收藏家沈沅春坐镇,我有时也到那边去。

吴老名为吴福松,在安庆市供电局任职,当时负责编《安庆电力志(1897-2003)》,那天,吴老带着一位助手(是后来担任安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的张健)来到办公室,想找一些资料,正好我也在,我们就这样相识了。

吴老知道我在做地方文史研究,便告诉我,安庆电厂有一批曾于20世纪40年代拍摄的安庆街头电线杆资料照片,不多,大概十来张的样子,如果需要,可以给我看一看。

这是我与吴老第一次接触,具体日期我日记里没记,但肯定是2003年4月或4月之前的事。

左边一张是吴越街,右边一张是小南门,中间的“西门外配电所”具体在什么地方,至今也没有辨识出来。

吴老说的照片,我手头也有一些,是作家叶卫东提供给我的。叶卫东是安庆城区老照片最早的挖掘者,他主持《安庆日报·下午版》“百年安庆”栏目并选萃结集成册,为安庆人文历史研究打开了另一条开阔而接地气的通道。这些照片包括“1946年小南门”“1948年西外正街”“1948年湖北会馆”“1948年司家坡”等,但因为不是原片,像素比较低,所以不是很清楚。“百年安庆”栏目使用时,特意注明了由“安庆市供电局信息中心提供”。

提议

后来我去供电局找吴老,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小牛皮纸信封,把装在里面的照片倒在桌子上。我数了一下,共有20张,拍摄年代是1946年春至1949年春,前后跨度3年,内容为安庆电厂电线杆在街头安装的情况。虽然当时的拍摄主体是电线杆,但拍摄的同时,相应的街道也被带进了镜头。最可贵的是,每张照片上方都有说明文字,注明了电线杆的竖立地点以及照片拍摄时间,最后还落有制作人的钤印。

看到这些照片,我当时应该是两眼发光。不仅仅是兴奋,更多是震惊:从未见过的安庆老城街景突然在你眼前集中展示,那种感受等同于陡然之间让你措手不及的来一次时光穿越。

那天与吴老聊得很久,也聊了很多。临走时,我提出一个要求:“能不能把这些照片借回去扫描一下?”

这应该是大南门与小南门之间的沿江马路,远处能看到振风塔的影子。

现在大家看到的安庆小南门城门,原片就是这张照片。原片阴影部分要黑好多,经过处理后,把阴影部分的挑夫显露出来了。

那时与吴老,也只是第二次见面,贸然提出这个要求,自然有些过分。好在我也有我的借口——用手头安庆电厂早期资料(线索)进行互换。

吴老有些迟疑,没有明确说可以或者不可以,但从他脸上的表情来看,我的这个要求是在他意料之中的。

这一天是2003年5月19日,当日我在日记中是有这样简述的:“上午去供电局吴老处,看几张安庆老城照片,比手头要清楚,也多一些,要想办法扫描下来。耐心吧。”

存档

隔了50多天,这年的7月11日,吴老与张健一起,把那20张老照片送到我办公室来了。这让我有些意外,也让我十分兴奋。同意我扫描是一回事,把照片留在我处而不是当他们面扫描又是另外一回事。这中间,除信任之外,更多是对地方文史研究的支持。记得那天我十分真诚地留他们中午小聚,但他们也十分真诚地回绝了。

当天下午,我在家把这20张照片扫描成了电子文档。这20张照片分别为:

1946年7张:大南门外一带、吴越街、小南门及小南门路口、沿江马路、西门外、西路高压线(具体地点不详)。

1947年4张:龙狮桥、太平寺、发电厂配电房、新厂。

1948年6张:大观亭街、湖北会馆、司下坡2张、西外正街2张。

1949年3张:司下坡口、新市路、沿江路。

这些照片中的大多在经过相应处理(裁剪)后,用在《皖省首府——老安庆》中了。可以说,吴老提供的这些安庆老照片,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2005 年《皖省首府——老安庆》出版时,安庆供电局《安庆电力志(1897-2003)》执行副主编方仁生来办公室,我从他那里要到了吴老的电话,准备送两本样书过去。方仁生也是安庆地方文史的有力支持者,后来他向我提供了近百幅安庆电厂的老照片,在后续《襟山带江——老安庆》中用了不少。此是后话。

記得那天是与夫人一起去的吴老家,吴老刚做完化疗不久,说是2004年查出患了肺癌,之后一直在医院反反复复治疗。但从我们交流看,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不仅聊到安庆老城,也聊到了他自己。

这张照片展现了安庆市西门的街景,在作者著作《皖省首府——老安庆》一书中有一节专门的介绍文字,但书中配图只使用了原片下端的一小截。

吴老早年是私塾启蒙的,但只读了两年,因父亲病故而辍学。后来肚子里的一些笔墨,都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各种培训班恶补的。那时候他在安庆地委机关做政秘工作,也是市委领导看重的一支笔。“文革”开始,市委领导挨批,吴老他们这些笔杆子受牵连,就被贬到了纸厂。“文革”后落实政策,组织部门请他回原单位,考虑孩子小,身体也不是很好,便婉言谢绝。后被调整到供电局从事行政工作,也是与文字打交道。退休后的2002年,单位编《安庆电力志》,又被返聘回来委以重任。

顺便说一下,《安庆电力志(1897-2003)》是安庆地方企业编纂最系统最完整的一本志书,全书分10篇5 9章,共82. 3万字。吴老在编辑部两年,也是这本书启动的关键两年,他在其中做了许多有分量的工作。

敬意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最近看到曾经熟悉的那些安庆老照片,吴老的形象一下子就浮到眼前了。于是,随手记下了这些文字。

当然,我记下这些文字的目的,还想告诉大家,安庆的这些老照片,每一幅背后都有它的故事。现在许多人不把它当回事,随随便便就据为己有(甚至打上水印),转发引用也不注明出处,这是对老照片的不尊重,也是对吴老这批提供者的不尊重。作为安庆老照片最早的使用者,我心感内疚,觉得必须要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安庆人向他们表示敬意。

猜你喜欢

吴老南门安庆市
南门小巷
虚惊一场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紧张的亲子手工课
唱歌排解烦心事
2014年安庆市8个中稻品种试验示范初报
安庆市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数学问题与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