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绘就乡村共同富裕新图景

2022-02-11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宁波通讯 2022年23期
关键词:宁波市全市改革

文|宁波市农业农村局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农业农村是重点领域。近年来,宁波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产业、建设、帮扶、数字、改革等五大着力点,努力打造共富乡村示范样板,绘就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共富新图景。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4.1亿元,总量保持全省第一,同比增长4.2%,高出全省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26元,同比增长6.7%,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6385元,同比增长15.8%,居全省第三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继续保持缩小。

以“产业兴”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富足图

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统筹抓好蔬菜、生猪、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生产,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截至11月底,全市已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77.7万亩,超额完成省定任务。蔬菜种植面积114.5万亩、产量200.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和3.9%。生猪出栏77.6万头,同比增长23.8%,能繁母猪存栏7.1万头,同比增长9.8%,保持在绿色安全状态。水产品总量64.2万吨,同比增长6.2%。

大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宁波市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全市建成高标准粮食生产功能区80.2万亩,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特色农业强镇20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行动,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全市已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9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964家,家庭农场15952家,培育农创客3450名。

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坚持专班推进、区县联动、部门协同,强化政策扶持、科技攻关、主体培育和要素保障,制定落实种业强市、农业科技创新、“机器换人”等一系列政策。遴选发布农业主导品种121个、主推技术62项。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种业年产值超过35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

以“建设美”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出台《宁波市高水平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统筹开展美丽城镇、美丽河湖、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庭院“五美”联创,整体提升山水林田路房“六度空间”。比如,宁海县河洪村10多年前原是人人避之不及的“垃圾村”,随着近几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持续发力,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河洪村的蝶变并非个例。在宁波,越来越多的乡村正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目前,全市已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67个、特色精品村193个、达标村1830个,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56条。

慈溪田间农机作业。宁波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深入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出台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一村一策”推进41个省级未来乡村建设,实施项目355个。突出农村“一老一小”公共服务场景配置,5个村“一老一小”场景通过省级验收。比如,奉化区滕头村通过谋划未来交通、未来教育、未来医疗等未来乡村智能化生活场景,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现实。全市共有5个村入选省首批未来乡村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环境深层治理,持续推进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比如,北仑区江桥头村过去一出门就能闻到腥臭味,近几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持续推进,垃圾被清走了,道路变清洁了,村庄靓丽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有人打扫,环境、卫生,甚至村民的精气神都发生着改变。截至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资源化利用率达99.1%,累计新(改)建农村公厕11234座。

以“帮扶准”绘就“炊烟袅袅,千里绵延”的祥和图

全面启动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服务经济、融合经济,完善强村公司、村庄经营、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发展机制。比如,慈溪市新浦镇通过党建引领片区组团,实施“北部资源型、东部飞地型、西部产业型”片区组团公司化发展模式,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加显著。全市预计年底可全面实现总收入50万元以下和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行政村“清零”,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可达60%以上。

创新推出综合性保险。实施低收入农户综合性保险,该保险项目被列入2022年度宁波市民生实事十项工程“甬有帮扶”。累计投保70503人,其中动态新增人员6211人,理赔13735人3075万元,年度赔付率达95.7%。依托“浙农帮扶”做好返贫预警分析、“一户一策”干部结对帮扶和农户需求响应等工作。创新实施“国有、村集体代持+市场化运营+农户受益”新模式,开展低收入农户基本实现现代化项目试点,持续提升农户幸福感和获得感。

有序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出台《2022年宁波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点》,加强农民培训信息化管理,开展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截至11月底,全市已累计培训农民27088人次,其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7232人次,培训高素质农民1212人。通过培训,更多的“土办法、土路子”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推动形成“培育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农民创业兴业的良好局面。

以“数字智”绘就“村兴民富、文明和谐”的新蓝图

全面重塑总体构架。成立数字化工作专班,建立“专班骨干+专业团队+专家顾问”工作机制。制定《宁波市数字乡村“大脑+应用”集成改革实施方案》和《宁波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1+5+N”总体构架。

不断拓展应用场景。积极推进“浙江乡村大脑2.0”全面贯通,打造数字化改革特色场景,归集资源目录839个,数据超1.2亿条,对接36个多跨场景应用。“数字鱼塘”“甬牧惠”和“村集体资产管理”入选全省农业农村系统第一批重大改革(重大应用)场景“先行先试”名单。慈溪市“共享冰爽爽”数字化应用入选年度省数字政府系统第一批优秀应用案例,象山县“象山村民说事”应用获评数字乡村“全省十佳应用”。

分类推进数字建设。强化政府端与市场端、生产端与消费端、服务端与治理端的链接,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农业农村生产、治理和服务等领域的统计监测、分析研判、预测预警和辅助决策。比如,鄞州区湾底村“未来乡村数字检测中心”可实时监测种植物生长、气象环境等情况,以前村民早上五六点就要起床去地里干活,现在只需躺在床上点点手机就可实现“云种菜”。宁海县“集士驿站”依托城乡公交邮路,创新推出客货邮融合发展的农村物流新模式,推动实现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就业富民。

游客在江北区农业科技园内休闲观光。 王 涛|摄

以“改革稳”绘就“裕民民富,田肥以易”的安居图

扎实推进乡村集成改革。围绕“确权、赋权、活权、保权”主线,推动农村改革由点上突破转向综合集成,全面开展集成改革项目要件架构设计。在全市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的背景下,江北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针对基层治理多头管理、流程烦琐、信息不畅等问题,探索建立部门联动对接、条块上下承接的“一件事”治理协同机制,为基层治理提供新动能。江北、慈溪、象山、鄞州四地被列入省级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

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意见,全市2651个村(社区)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占比达99.7%,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比如,江北区外漕村,原是一个传统的粮菜种植混合村,曾是当地的贫困村,一度仅靠一个养鸭场来增加村级收入,被戏称为“老鸭生蛋村”。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外漕村积极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挖掘资产资源,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进账百万”的跨越。

稳慎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全市在全面推进闲置宅基地(农房)激活利用改革过程中,累计发放“三权分置”使用权证206本,36个先行试点街道(镇乡)引进项目215个,总投资30.5亿元。象山县成为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2018年以前,象山县小百丈村人均年收入仅在1万元左右。“三权分置”实施后,该村引进文旅项目,村里闲置的宅基地变身成了精品民宿,成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宁波市全市改革
改革之路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改革备忘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改革创新(二)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