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视角下火力发电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Z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实例分析
2022-02-11郝东
郝 东
(国家税务总局 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双碳”目标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全面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对经济发展既是严峻现实挑战,也是重大历史机遇。Z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Z公司”)是火力发电行业典型代表企业,近年来,受电力输出通道受限、煤炭价格持续走高、新能源电力挤占市场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有所降低,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笔者从税收视角出发,以Z公司为例剖析火力发电企业的当前发展瓶颈,探索火力发电企业的政策需求,从而挖掘新的发展方向,重新激发企业活力,提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建议。
1 企业发展及税收现状
1.1 企业历史悠久,具有火力发电行业代表性
Z公司位于内蒙古东部,注册资本24.8亿元,隶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经营范围为火力发电、电力销售、供热等,装机容量210万kW·h。“十三五”时期,Z公司总计完成发电量386.2亿 kW·h,现有3台600 MW火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210万 kW,累计发电2 426亿 kW·h。Z公司存续时间长,供电贡献大,为保障蒙东、辽西地区电力供应,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连续多年被评为A级纳税人。
1.2 发电量缓慢增长,火力发电仍是电力生产的中流砥柱
从Z公司发电完成情况来看,2020年,Z公司发电量812 056万 kW·h,同比减少32 493万kW·h,同比下降3.8%,2020年较2016年总发电量上涨了14.7个百分点,五年平均增长0.03%。虽然受环保、电源结构改革等政策影响,2020年同比有所下降,但是火力发电仍然是该地区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总体依旧呈缓慢增长态势,由此可以反映出对于火力发电的需求量依然处于增长态势,火力发电依旧为该地区的供电核心。
表1 Z公司“十三五”时期发电量完成情况
1.3 营业收入逐年递增,生产经营持续向好
随着国家调控政策逐步落地,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持续取得明显成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用电量增速也有了明显的回升,“十三五”期间,Z公司营业收入由2016年的17.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0.5亿元,增加了16.5百分点。利润总额也由初期的亏损转为后期盈利,2016年和2017年,企业连续两年亏损,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3年持续保持微利,经营持续向好。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7.5万亿 kW·h,同比增长3.1%,“十三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5.7%。2020年,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6.5%、3.9%、5.8%、8.1%。用户的用电需求大了,火力发电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呈持续向好的趋势。
图1 “十三五”期间Z公司各年营业收入及利润额变动情况
1.4 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贡献大,促进就业稳定
火电作为我国优先大力扶持的发电企业类型,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品供销体系,也影响着各地地方税收和社会的稳定性。2020年该公司所在地区总税收22.2亿元,火电发电行业完成税收收入1.4亿,占全部税收的7%,位列第三,仅次于采矿和房地产业。而Z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完成税收收入82 377.3万元,占“十三五”期间该地区总税收的7.19%。火力发电企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助力了地方经济发展。
图2 2020年该地区各行业税收收入情况
同时,“十三五”期间Z公司职工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到2020年末,职工人数达到2 097人,较2016年增长4.8%。Z公司共缴纳“五险一金”和工会经费50 057万元,其中社会保险费37 453万元,工会经费1 897万元,住房公积金10 706万元。“五险一金”和工会经费占营业收入的5.26%,切实保障了该地区就业环境的稳定,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贡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2 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煤炭价格上涨,成本增加,利润严重缩减
煤炭作为火力发电的原材料,煤炭价格市场化巨大波动,对热电企业影响是致命的。受“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影响,煤炭价格呈上涨趋势,Z公司营业成本从2016年的15.8亿元/年增加至2020年的18.3亿元/年,增加了15.6个百分点。2021年煤炭价格上涨幅度更大,较2020年同期上涨了69%。虽然Z公司是国家煤电保供企业,平煤公司作为Z公司主要煤炭供应商,供应的煤炭价格较其他企业涨幅较小,但受煤炭价格总体上涨形势影响,2021年前11个月,较2020年同期上涨了55.87元/t,发电成本较2020年提高了19%,2021年Z公司亏损面进一步增大。煤炭价格是火力发电企业发展最主要的瓶颈,煤炭价格的上涨无疑对火电企业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2.2 火力发电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税收负担重
火力发电企业既是燃料消耗大户,也是耗水大户。燃煤火力电厂发电要消耗大量的煤,用水量也很大。资料显示,2010年左右,我国火电厂单位发电水耗平均值约为2.5 kg/(kW·h),2016年技术改造,用水量下降至1.3 kg/(kW·h)左右。以Z公司为例,2020年发电总量为81.2亿kW·h,用水量为10 556万t,且自2018年水资源税开征以来,Z公司共计缴纳水资源税1.2亿元。如图3所示,水资源税也成了该公司缴纳的第二大税种,占比12%,仅次于增值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使本就水资源匮乏的该地区雪上加霜,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图3 2020年Z公司应纳税金完成情况
2.3 新能源行业对传统发电行业形成冲击,企业发展面临挑战
“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十四五”电力规划的硬约束。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又出了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达到12亿kW以上的发展目标;2021年3月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目标。到“十四五”末,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达到2/3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将超过5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要增至25%左右。在2020年,我国新增装机中清洁电力比重超过70%,煤电装机历史性降至50%以下。当前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免较多,如新能源企业的所得税减免政策,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增值税即征即退,土地使用税的减免等政策,而与之相对的是火力发电在生产中需要缴纳的环境保护税。以Z公司为例,环境保护税开征至今缴纳环境保护税1 483.6万元,2018年—2020年将企业税负提升了0.25个百分点,制约了企业发展。
2.4 电力输送渠道狭窄,企业发展受限
Z公司位于内蒙古东部,所发电量经2条外送线路送至辽西电网。该送出通道上的机组基本都位于内蒙古地区,Z公司所在内蒙古地区范围内总装机容量约为1 015万kW(其中火电487万kW、风电467万kW、光伏59万kW、水电2万kW),外送通道由于电网构架的原因,外送电量仍受约束,最大外送能力仅为300万kW。该地区火电企业开机方式、负荷率、利用小时数均严重受限,Z公司2019年、2020年设备利用小时数分别完成4 692 h、4 511 h,设备利用率仅为50%左右,低于内蒙古其他同等规模的发电企业约500 h。该地区发电企业产能难以释放,现有部分资源出现闲置和浪费,企业收入难以增加,抑制了企业发展。
3 促进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确立火力发电企业保供资格,提供税收缓缴政策
火力发电企业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的支柱性电力生产企业。①要做好火力发电企业煤炭保供资格确认,优先为火力发电企业提供基础煤炭供应。同时组织协调煤炭供应价格,保证火力发电企业的基础煤炭需求及资金运转。②在保障煤电热供应上建立相关的协调机制,如煤电企业互供机制,适时提高电价,引导火力发电企业提供供热等更多增值服务。③政府应积极组织推进火力发电企业税收缓缴政策。缓缴税款既不减少地方财政收入,同时还以“无息贷款”的方式助力企业发展,以Z公司为例,2021年10月—12月份共计办理缓缴税款3 975万元,鼓励并引导企业利用好缓缴税收这笔“无息贷款”,推进火力发电的技术升级改造,降低机组能耗,提升火力发电机组运行经济性,才能让企业突破煤炭制约的这个发展瓶颈。
3.2 促进火力发电企业对中水和疏干水综合开发利用
火力发电企业的工业用水大部分用于循环水系统,该部分用水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现有的中水回用技术中污水处理厂提标后外排的中水经常规处理即可直接用于冷却塔补水,就该地区而言,Z公司与中水公司对接后日计划供水量可达2.5万t,既节约了地下水资源,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的水资源税税收负担。政府承担起火电企业与中水企业沟通联系的枢纽作用,鼓励火电企业与中水企业业务对接,并给予政策扶持中水的管道输送等业务。
3.3 效率化火力发电,促进企业向新能源发电转型
相较于新能源发电,火力发电拥有成型的储能技术及输送通道,在国家大政方针下,火力发电企业应积极向新能源发电转型,利用自身优势,由单一火电向“风、光、火、储”多元化综合性新能源企业转型。全力推进贮灰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光伏发电储能项目、水源地风电建设开发,促进多元化综合智慧能源发展。同时继续深入推进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淘汰老旧落后产能机组,开展单循环调峰气电、抽水蓄能电站、热电联产机组和常规煤电灵活性改造。
3.4 引进特高压技术,增加外送通道
东北现行电力缺口严重,电力需求量大,而Z公司所在地区位于蒙冀辽三省交界处,拥有天然的地理条件。同时以Z公司为例,2019年、2020年火力发电的设备利用率仅为50%左右,政府可以通过引进特高压技术提升该地区的电力输送效率,增加电力外送渠道,从而使企业产能得以释放,避免现有部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企业销售收入就会相应增加,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则会提高,既能促进企业发展,也能提升当地财政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