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分析
2022-02-11廖道锋
廖道锋
(厦门市政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有效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类要求,各地投入大量资源,有计划地规划、建设市政工程,通过有效布设道路、桥梁、地铁、管线等,持续提高市政工程的服务能力。基于市政工程类型的多元化,建设企业需要加强安全监督工作,借助管理举措有效识别、科学处置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排除外部干扰因素,为稳步、有序地开展市政工程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市政工程项目需求
建筑企业应总结市政工程项目内涵,明确项目安全影响因素,细化安全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引导管理人员形成科学、全面的认知,为总结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创新管理策略提供方向性引导。
1.1 市政工程项目特点
与其他项目相比,市政工程具有公益性等特点,由政府发起,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设定工程开发目标,明确工程建设标准,为后续施工的稳步、有序开展创造便利条件。从过往经验来看,市政工程项目总体投资规模较大,政府往往投入千万元或者上亿元资金进行建筑材料采购、人员选聘、设备租赁等活动,以保证市政工程项目稳步推进,避免资金浪费,提高资金利用效能。同时,市政工程项目类型多元,涵盖道路、桥梁、管线等不同领域,由于使用场景具有差异性,隧道等项目单元体量巨大,建设周期较长,在制定、执行施工方案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在极端因素影响下,诱发安全事故的概率较高,干扰正常施工秩序。
1.2 市政工程安全监督影响因素
市政工程的安全风险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系统地剖析影响因素,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以增强安全监督管理效能。首先,市政工程安全风险会受到工程区域地质、水文、土壤等因素的影响,若未科学处置外界因素,将大大增加发生安全风险的概率,影响市政工程正常实施。为保证市政工程质量,排除干扰因素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团队需要全面识别、处置项目风险因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安全生产岗位的关键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限制了其主观能动性,影响其判定、识别、应对潜在安全风险,降低了安全监督管理的总体效果。因此,安全生产岗位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分析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总体调控市政工程,提高安全监督管控成效,快速排除干扰因素,为施工活动营造良好的空间。
1.3 市政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市政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施工秩序的设定,减少安全事故,保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防范经济财产损失。同时,提高市政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对于项目进度控制、成本调控也有着深远影响,借助科学、高效的安全监督管理手段,能够更加全面地优化施工方案,排除干扰因素对正常施工活动的干扰,提高施工效率,压缩施工周期,确保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工。
2 市政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基本现状
理清市政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现状,能够帮助建筑企业掌握管理漏洞与不足,引导管理人员综合各类影响因素,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增强安全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2.1 安全监督管理意识不强
部分施工管理团队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没有准确地认识到安全监督管理在施工秩序设定、施工成本管控方面的重大作用,影响了市政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成效,阻碍了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创新安全监督管理方法。例如,施工管理人员没有严格落实岗位要求、划定安全管控范围、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使得市政工程建设与居民正常出行产生冲突,诱发不满情绪,导致投诉率增加,不仅增加了潜在安全风险,干扰正常施工进度,还影响了建设企业的社会形象,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2.2 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安全监督管理涉及面较广,为保证管理效果,需要专业团队根据项目施工内容制定相应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施工团队尚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组织架构搭建、技术监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例如,没有根据市政工程项目的运转情况调配技术人员、安全人员等,导致管理责任分工不明、管理内容模糊,无形中影响了安全监督管理成效,限制了技术监管等工作的有序开展。
2.3 安全监督管理方法单一
市政工程项目类型多样,往往面临不同类别的施工风险,应根据项目内容灵活调整安全监督管理方法。现阶段,多数管理团队仍沿用传统的方法,采取单一的管理手段开展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使得监督管理缺乏针对性,影响了风险监督管理成效,对风险处置产生了消极影响。
3 提高市政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策略
新形势下,推进市政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应以问题为导向,立足目标定位,梳理监督流程,精准把控安全监督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点,保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3.1 转变安全监督管理观念
(1)为满足市政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要求,有效消除认知误区,提高监督管理效能,通过开展集体学习、外出培训、专题宣讲等方式,引导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对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必要业务培训,通过技能培训,稳步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市政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识别、评估、科学处置施工风险,为后续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方向性引导。例如,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针对性的岗位培训,精准、合理地配备管理人员。若施工人员超过100人,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若施工人员在100人以下,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施工管理团队应学习借鉴以往经验,了解行业成熟做法,结合自身定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持续延伸安全监督管理范围,细化监督管理内容。例如,市政工程项目所处区域人口密集、车流量较大,施工会扰动正常生产、生活,诱发安全风险。基于这一情况,施工管理团队需要加强交通安全监管水平,采取封闭施工、半封闭施工等方式,在相应位置安装施工围挡,既可方便施工人员、施工车辆通行,又实现了区域安全性隔离,避免破坏外部环境。同时,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向公众及时传递施工信息。
3.2 持续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为适应新时期市政工程项目安全监督要求,实现管理的体系化和标准化,在建设周期内应细致、全面地创建安全监督管理机制,通过组织保障、技术保障等多元化措施,弥补过往市政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环节的不足,全面增强监督管理效能。建设企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安全监督要求,合理分工,明确权责界限,组建垂直化管理机制,保证发挥人才优势,增强风险识别与处置能力。针对施工中的各类潜在风险,需要施工团队及时采取必要手段加以应对,形成更为稳定、安全的项目施工氛围。
以厦门市翔安区内田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主要包括泵站、管线等施工内容,其中,泵站总用地面积2 983.21m2。在项目规划与施工环节考虑到施工体量较大、管线覆盖区域较广、安全风险点较多,施工团队制定了系列安全保障措施,形成了涵盖人员安排、技术保障、监测、监控等多元化的安全监管方案,科学利用管理元素,推动该市政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在人员安排方面,该施工团队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将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等不同岗位纳入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中,细化安全监督管理分工。在施工中由安全、技术部门和技术负责人跟踪管理、落实现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如顶管工程施工完毕后,及时组织自检和专项验收工作。安全监督管理环节,需要充分理顺施工技术应用流程,实现技术要素的安全化监管,如桩机作业前,对操作人员开展必要的安全宣讲,确保其熟悉桩机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条件,同时,安排技术人员评估钻架、明齿轮、皮带、体引装置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置,有效排除干扰因素影响,保证建设项目的高质量开展。
通过上述举措,该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零事故、零失误,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的有序开展。另外,施工团队在借鉴有益经验、完善安全监管组织架构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监管细节,动态调整管理内容。例如,管道施工过程中,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落实危险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开展必要的防毒、排毒处理,防范有害气体威胁,施工前,可在施工区域使用送风机等设备进行送风,加速有害气体排出,使用专业气体检测仪检测有害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组织施工人员施工,检测不合格,则需持续送风,直至达到施工条件。
3.3 丰富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路径
为保证市政工程整个建设周期内的安全监督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果,管理人员需要转换理念,设定管理路径,通过全面介入技术要素,形成标准化、体系化的市政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1)在市政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监督环节,需要严格遵循技术指标,科学控制施工方式,项目中的灌注桩或者围护桩应采用隔两桩施工,并在灌注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2)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成孔工艺试验,试验数量不少于3个孔,检测设备、施工工艺、标高要求是否适当,并按照施工要求做好检查工作,如成孔过程中需要评估桩侧壁各土层有无坍塌、缩孔、涌土等现象和是否存在混凝土浇筑风险。
(3)施工区域的水资源处置可以采取地下水控制方法,采用降水井、止水帷幕结合集水明排的方式,在坑四周设置止水帷幕进行止水。坡顶设置排水沟,将地表水及时排入就近市政管网,防止地表水下渗、冲刷坡体;坡面设置泄水孔,减小水头压力对边坡的不利影响;坡底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将基坑内的汇集水及时抽排至坡顶水沟或直接沉淀后排入就近市政管网。降排水系统的施工进度应与土方开挖和基坑侧壁支护施工进度相适应,以便及时排除坑内积水。
4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建设周期内,建筑企业和施工管理团队应加强安全风险管控,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流程,完善管理框架,保证安全监督管理效能,为各项施工任务的稳步推进提供方向性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