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某部新兵团疫情防控的日常做法
2022-02-11王晓红尹红霞杨海宁吕峥玮
王晓红,尹红霞,杨海宁,吕峥玮,李 莉
新兵团是部队集中统训机构,新兵数量多、来源地广泛、居住相对集中,且新兵入伍后对环境、饮食、生活作息、训练强度等多方面均处于适应期,导致部分人员免疫力下降,一旦出现传染病,容易快速传播。因此,如何科学、专业、高效地应对各类传染病,一直是部队各级关注的重点问题。笔者通过多次巡诊,发现了新兵团日常疫情防控的一些问题,并总结了应对突发疫情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构及措施
1.1 加强领导,健全疫情防控组织机构 新兵团机关实行24 h专项值班,分设训管组、政工组、后勤组。同时对新兵团各方面工作的防控要求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各组做到各负其责、无缝衔接,形成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严密“防控网”[1-4]。
1.2 紧贴实际,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1)落实挂钩防控责任:新兵团各级领导按照责任包干挂钩表实施“一对一”挂钩,每个大队均有一名团领导包干负总责,各大队主官担任疫情防控的具体负责人,并下沉至中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盯抓个人防护、营区消杀、体温监测、闭环管理等刚性要求落实。(2)优化防控力量体系:在强化行政管理基础上,充分发挥好专业技术力量支撑作用。指派队属医院疾病预防科中级以上职称或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防疫医师,负责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和专业督查。(3)做好宣传引导:以授课、印制展板、发放宣传册、防控知识三字经桌卡进班级等方式,灵活多样开展卫生健康教育,积极推进疫苗接种,科普流感、水痘、腺病毒、鼠疫、布鲁氏菌病、肺结核及肠道传染病等季节性、地方性和其他常见传染病知识,培养官兵由“知”到“信”到“行”的自觉意识。(4)严格制度落实:认真落实体温监测、“日排查、日报告、零报告”、环境物品消毒、核酸筛查、人员隔离留观等制度;规范外来人员管理,外来人员进入营区由关联人员引导进出并监督遵守防疫规定;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实现科学立体防控。
2 因地因人制宜,优化卫生防疫能力
2.1 精细化分级管理思路 对于确诊的传染性或致病能力强的疾病,确诊患者的救治和密接人员的隔离观察主要依托队属医院和体系医院。对于常见传染病,卫生队在医院的指导下共同参与诊疗。卫生队设发热门诊,每个大队兵舍楼预留可具备单独通道,单独水房、卫生间的区域,作为感染风险较低人员的备用隔离观察区域。训练基地内相对独立的模拟训练楼作为突发疫情时的密接人员应急集中隔离用房。精细化管理与分级隔离封控思路在应对水痘病例和季节性流感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减少扩散传播及对正常组训的影响。
2.2 多部门加强预防性保障 驻地气候干燥、多风且昼夜温差较大,水质偏硬、饮食偏重油重盐,遇天气变化和饮水不及时,大量出汗及洗浴后不注意防风防寒,夜间门窗对开受风受寒,食用饮用生冷饮食等,均可增加呼吸道、肠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卫生人员及时做好组训前中后的防暑防寒和饮食健康提示,加强健康宣教,后勤工作人员给予配合保障。防疫人员定期对营区内超市和食堂进行卫生监督检查,限制生冷食品、饮料供应;在饮食卫生的基础上,建议合理搭配、烹饪,避免过于油腻、辛辣,避免食用牛羊肉后立即食用西瓜等水果;根据天气和训练科目调剂姜汤、蔬菜汤、绿豆汤、酸梅汤等饮品。
2.3 调动各层级卫生力量 加强巡诊和卫生队门诊(基层军医和总队医院值班专家坐诊),自统训以来,通过线上指导基层医师排除了1例疑似水痘患者,确诊为玫瑰糠疹。在一起水痘疫情中,总队医院皮肤科专家出诊指导诊断和用药,中医科专家提供中药汤剂供密接人员服用,做到防治并举。1例呼吸道症状患者被确诊为肺结核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PPD试验,组织专家对确诊病例进行会诊评估传染性并进行用药指导。多环节共同配合在实现“四早”的同时,避免了盲目的过度防疫和资源浪费,减少了对正常新训工作的干扰,还对基层卫生人员起到了很好的教学帮带作用。
3 规范流程,做好疫情平急转化的处置准备
3.1 建立平急转换机制 近年来,部队不断总结经验,出台了多项应急处置指导方案。但仍存在政策法规层面的概括性指导意见与实际业务运行场景之间融合不到位的问题[5,6]。应该定人定位形成指挥网络图,定期进行动态完善[7],遇有突发情况,新兵团向上级报告并统一指挥各组,实行流调、防护、人员风险等级划分、采取消杀措施,提出物资、隔离场所需求,启动保障营区预留隔离场所,协调医院卫勤力量和地方支援配合。物资储备要预设应急供应方式,可通过“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调拨补充、从体系医院租借使用、在当地医药公司应急采购”等多种渠道积极筹措,确保一旦需要,就可立即到位[4]。
3.2 优化卫生人员组成与培训 新兵团卫生人员在负责营区内卫生防疫、日常诊疗及官兵健康教育的同时担负着为领导机构科学决策提供专业咨询的重要任务[6]。在抽组前对卫生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考核,不同批次人员施行部分轮换,通过组织模拟场景演练和参与实际处置工作进行培训带教;充分发挥队属医院专家的教学帮带作用;对表现优异的人员安排奖励性进修培训。
3.3 加强关键节点防控 新兵入营前,绘制人员住宿布局图,按照地域、车次、车厢来源实施网格化管理,划分不同住宿、生活及训练范围,并实时跟踪入伍地疫情动态,随时调整网格区域内疫情防控等级[7,8]。新兵下连前后分别进行一次全员健康监测,途中严格人员管控和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同市区及周边城市各单位使用部队内部车辆“点对点”转运。收集驻地社会面流行病数据信息,及时做出联动反应。
3.4 落实预案化响应措施 (1)严格落实报告制度: 根据传染病种分类在规定时限内上报疫情直报系统。营区内社会化保障人员涉疫时,同步通报驻地社区,配合驻地开展流调排查、隔离治疗等应急处置工作。(2)即时实施隔离管控: 对营区进行全面消毒。卫生防疫组迅速对管控人员进行筛查,甄别阳性病例数。按照预案及卫生部门要求对人员、环境进行健康监测及样本采集送检。(3)拓展信息手段搭建信息平台: 新训机构提前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入营前新兵基础信息录入与上传,保证遇有特殊情况发生,人员转诊和治疗信息流转顺畅高效;营区内设置智能防疫监测系统[9-12],提供体温异常人员筛选及轨迹还原、个人防护识别与预警、数据智能检索等功能,精准高效筛查预警。通过网络加强政策宣传、发布最新诊疗知识、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网络阵地的舆论宣传作用[3]。(4)开展流调与宣教: 配合总队医院应急分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迅速排查、收集被流调人基本信息,2 h内展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4 h内完成核心信息调查,24 h内基本查清传播链条。开通心理热线结合新兵入营适应期和疫情恐慌做好一人一事心理干预工作。(5)迅速转运: 遇有确诊病例,医疗救治组将病例先行单人单间封闭隔离,及时申请负压救护车组织后送至体系医院隔离治疗,及时对房间、车辆等场所环境进行终末消毒。